《小白小白上楼梯》是否适合幼儿园?

星辰若希


我家宝去年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也教了这首手指操,个人觉得很有意思。幼儿启蒙阶段,老师会通过手指操这种形体结合的形式教小朋友们一些容易记住、朗朗上口的儿歌。虽然《小白小白上楼梯》里面有电视机、肯德基、汉堡包、可乐等词,但是我们不必要过于纠结,觉得这样会教坏孩子。

其实这首手指操,如果细心的爸爸妈妈会注意到,他是在锻炼孩子的手眼口的协调性,内容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且是99%的小朋友都喜欢的电视机、肯德基等东西来编写,给予孩子很强的空间立体感和事件逻辑性。

幼儿教育中,引入手指操,让孩子们在懵懂的年龄感受到儿歌童谣的有趣性, 真正滴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作为家长,我们要更多地是赋予孩子们尊重,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自由快乐地成长!


小米231846553


去年我家小宝刚上幼儿园小班时,幼儿园也教了这首儿歌配了动作,内容是:

小白小白上楼梯,打开电视机,拉拉小天线,电视不好看,关掉电视机。小白小白下楼梯,来到肯德基,汉堡呀汉堡,薯条呀薯条,可乐呀可乐,鸡翅呀鸡翅,嗷嗷,好吃(有了嗷嗷,她自己就加了好吃二字)。

回家天天唱,出去逛街就吵着要去肯德基吃汉堡、可乐、鸡翅。一直持续一个多月,不管你怎么跟她解释小孩不能吃垃圾食品都没有用,都一直记得嗷嗷,老师说好吃。要吃肯德基的之类语言。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找班主任帮忙改一下歌词:

小白小白上楼梯,打开电视机,拉拉小天线,电视不好看,关掉电视机。小白小白下楼梯,来到肯德基,汉堡呀汉堡,薯条呀薯条,可乐呀可乐,鸡翅呀鸡翅,小白都不吃,小白是个乖宝宝。

再让老师科普一下小孩子吃肯德基对身体不好,最后才没有吵吵要吃肯德基了。

后来又教了个:小汽车真漂亮,嘟嘟嘟嘟,喇叭响,红灯亮,不要走,绿灯亮,快快跑!

我家的娃到了过绿灯时就快快跑,我拉都拉不住呀,好说歹说都没有用,还非得说:老师说了,要快快跑。全然不管我教的:红灯亮了,旁边停,绿灯亮了,左右看,没有车了,快步走。最后还是找老师改歌词并科普过红绿灯知识。

我家娃总会把幼儿园学得知识,学于致用起来,对于这类幼儿,儿歌内容不但需要通俗易懂,还要很正能量,不然孩子的思想就容易被带偏了。


奔奔燕


我第一次听《小白小白上楼梯》这首童谣是几年前。

我外甥女边比划边说,我当时也觉得这首童谣还蛮新潮的。

因为里面的歌词,很多人可能会质疑《小白小白上楼梯》到底是否适合幼儿园小朋友呢?

先来看看它带给小朋友的好处多还是弊处多?

好处

1.锻炼了孩子的手指灵活度

这首童谣本质是一个手指游戏。边用手指比划边用嘴巴说,极好的锻炼宝宝的手指灵活度。

2.帮宝宝认识五官

里面有的歌词挺有趣,做出来的动作有助于宝宝更好的认识自己的五官。比如“打开电视机”对应的动作就是摁一下小鼻子;“拉拉小天线”就是动动自己的小耳朵。

3.帮助宝宝增强记忆力

动作跟歌词相结合,能帮助宝宝加深记忆。

4.歌词朗朗上口,能更好的培养宝宝专注力

弊处

里面暗含的一些广告类歌词“汉堡啊汉堡”“薯条啊薯条”容易让宝宝养成不好的习惯。比如宝宝会挑食。会认为快餐吃了对身体好。其实快餐这类食物对宝宝成长有害无益。

综合来看,好处多,所以这首儿歌还是挺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的。

对于里面的一些歌词带给孩子的不好习惯,需要家长及其老师引导孩子去辨别。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

我是金豆妈妈,育儿路上,你我同行。

金豆麻麻加加油


“小白小白上楼梯,打开电视机,拉开小天线,电视节目不好看,小白小白下楼梯,来到肯德基,汉堡呀汉堡,薯条呀薯条,可乐呀可乐,鸡翅呀鸡翅,真好吃”


儿子小时候有一天从幼儿园回到家来,也是唱着这首歌唱的,还特别的嗨,一边唱一边说我要去肯德基,因为我们家确实附近有一家肯德基。我一看,得,这不是惹麻烦了吗?我问他这是什么歌啊,他告诉我说这是老师教我们的歌啊:“去吃肯德基去吃肯德基”,他不断的故意重复这两句。


我看着他哭笑不得。不过还好,儿子那时候对肯德基并不是特别的爱好,所以唱唱也就算了。

我就在想,怎么会有这样的歌在幼儿园里这么流行?所以刚才看到这道题的时候,发现原来全国幼儿园都流行这首歌。不知道当时是谁发明的这首歌又是谁把它推广出来的。

我在想会不会是这家快餐店特意做出来流传的?简直是居心叵测呀~!


前两天某出版社说果子狸肉可吃皮可做皮手套,遭到了网友们的驳斥,从小就教育孩子可吃野味儿?这个出版社很快就将这家儿童读物下架了。


这首儿歌也是完全是从孩子自身的快乐出发的,也就是说当孩子去肯德基或者一些快餐店吃东西的时候可能会感到很快乐,但是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吃垃圾食品,却是每个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

不过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人会有好坏,食物也会分健康的食物和垃圾食品,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共存的,所该如何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自我教育的角度出发,来使孩子区别和辨别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我觉得这也是比较重要的。


第一:要告诉孩子,垃圾食品的危害性。

可以找一些数据,在很多运动软件上都会有食物热量,还有一些对比图,比如说一个汉堡相当于多少热量,一瓶可乐相当于多少热量。需要运动多长时间才能消耗掉这些食品的热量,可以找一找和孩子一起换算一下,很直观地给孩子看一看,自己吃下去很欢快,但需要耗费多少运动才能达到这种状态。


第二: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想吃的话,那我们先去运动,用运动来换取。

记得一定让孩子先运动,因为这种垃圾食品的热量普遍都比较高,需要耗费的能量也多,孩子运动的能力可能没有那么大,当他觉得特别劳累的时候可能就已经不想再吃了,而且他发现虽然能量和热量是数字时看起来这么少,但真正做起来原来这么难。

这就是增加了他吃这些垃圾食品的难度。

第三:平时不要将垃圾食品做奖励

在吃不吃垃圾食品上,家长的做法往往是相悖的,虽然不愿意让孩子吃,但是孩子做得好时会奖励的又是些垃圾食品,如果不愿意让孩子吃这些,就不要把这个作为奖励。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旅游,写有温度的文字,做灵魂有香气的妈咪。

资深文案,多平台原创签约作者,育儿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创不易,请求关注点赞并转发!


jason妈咪有办法


首先,这是一首孩子在幼儿园学的手指游戏儿歌,伴着歌词,孩子做出相应的动作,比如唱着“打开电视机”,就摁一下鼻子;唱着“调调小频道”,就拉拉耳朵。


这首儿歌我的孩子在幼儿园时期也唱过,所以至今还有印象,她唱的歌词大致如下:


小白小白上楼梯,

打开电视机,

拉拉小天线,

电视不好看,

关掉电视机;

小白小白下楼梯,

来到肯德基,

薯条呀薯条,

汉堡呀汉堡,

我不爱——


所以我觉得这首儿歌从创作目的上来看,完全没有问题。至今我还记得我的孩子唱给我听时的神态,很快乐,有明显的节奏感,和动作,而且还让我和她一起做动作,记得那个上楼梯的,是用两个手指在胳膊上有节奏的爬,很有意思。


如果孩子因为这个,一定要爸爸妈妈买吃肯德基,那么你看,歌词最后一句是“我不爱”,不知道每个幼儿园教的是不是相同,我觉得这没什么问题。


泥鳅里的香草


想到大宝之前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有一次回家告诉我:妈妈,我给你唱一首歌吧。于是,我听到的就是这首《小白小白上楼梯》。虽然那时大宝对里面的歌词还不能完全记住,但是,电视、可乐、鸡翅、汉堡等,却说得一清二楚。当时我觉得这首儿歌还挺好听的,简单,孩子容易记住,其他方面,也没有多想。

后来,小宝也上幼儿园了,有一次,也是自己在旁边 哼这首儿歌,大宝听到了,就跟着小宝一起哼哼,并且对小宝说:我们以前也唱过这个的。于是,俩宝就一起哼唱起来了。

其实,在我看来,给幼儿园孩子选择绘本或者儿歌,只要不涉及到暴力、血腥等不适合儿童的歌谣,都是可以的。

虽然这首儿歌里面提到了电视、可乐、汉堡等,不适宜儿童过多接触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本就存在,孩子生活在社会中,难免不会接触到这些东西,特别是电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预与其去纠结这首儿歌是否适合孩子,还不如多花些时间学习怎么去引导孩子接受和接触这些东西。

比如: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哪些电视节目可以适当观看,哪些电视节目不能观看,可乐为什么不能喝,汉堡为什么要少吃等,每个孩子对父母所说的话的接受程度不一样,说第一次的时候,孩子未必听得明白,未必能做到,这就需要父母找到合适的方法,让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见。

有一句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直接告诉老师不能教孩子什么,还不如教会孩子应该接受或者拒绝什么。孩子所处的社会本就是一个大染缸,我们不可能让孩子永远生活在“真菌”的环境里,总有一天,孩子会接触到社会的形形色色,让孩子尽早了解这个复杂的社会,不是更好吗?

我家大宝之前学会这首儿歌的时候,根本不懂什么是可乐,什么是汉堡,我们也没有带大宝去过肯德基,大宝也没有过多的问,我们也没有对大宝进行过多的解释。后来,大宝上了中班,班级里有些孩子的父母带孩子去了肯德基或者麦当劳,那些去过的小朋友会在学校说这件事,那时大宝才对我们说要去肯德基。那时,我知道,可以对大宝进行适当的解释了。于是,我们带着孩子去了肯德基,点了小孩能吃的东西,并告诉他,这些东西要少吃,对身体不好,特别是可乐,小孩子一定不能喝,喝了牙齿会变黑。并且,在家里,也会给孩子讲这类的绘本,绘本里的孩子因为喝了可乐,吃多了汉堡,变成了另一种模样,慢慢的渗透到孩子的心里,我家俩宝到目前为止,并不迷恋这些东西。

所以,不要太去纠结童谣的内容,想想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更重要。


【我是"成长为自己",今日头条育儿专栏作者,希望通过身边的故事影响你我他,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及评论】


海绵妈妈育儿


我家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根本就不知道肯德基,也不知道鸡腿,薯条(因为觉得是垃圾食品,所以没给孩子吃过)。上幼儿园学了一个儿歌后,就知道了,为此我专门带他去买了可乐,薯条,给他尝一尝。不过,孩子并不是很喜欢,吃过了也没再要。

我觉得,家长之所以担心,第一是因为这个儿歌可能给孩子带来吃垃圾食品的习惯。不过,从我家孩子的例子可以看出,平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孩子一般不会太想吃垃圾食品的。

第二是觉得这首儿歌没有什么营养,也就是说既不能教给孩子知识。其实,这是一首手指操,老师会带着孩子用手指在胳膊上走,每一句都有相应的动作。对于三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也算是锻炼精细动作了。

第三,这首儿歌太没韵律感了,实在不如唐诗宋词更有利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大白话不一定就是没营养的。小孩子,告诉他们一些大白话的儿歌,其实更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呢!我发现我家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儿歌,大多数都是大白话的。虽然是大白话,却也包含着一定意义在里面。





懒妈育儿路


小白小白上楼梯,我家娃托班就教了。我之前也看过类似的提问。不知道什么叫合适,什么叫不合适。因为电视机,还是肯德基,汉堡,薯条,可乐。孩子吃东西看电视,我一直都不主张禁食禁看,但是我会适量控制,小孩子的童年,该放肆但也不能放纵。看家长如何引导。我家看电视我不阻止。但我会规定时间。吃肯德基我也不会阻止,但不会放任,两三个月吃一次并不过分。我家四岁半了,要求吃汉堡,薯条到现在也就三四次。一般会吃蛋挞,也只是坐高铁的时间买一个给她吃吃。平常自己在家做。火腿肠烤肠买给她吃都不吃。碳酸饮料,茶类饮料,奶茶这类都不喝,一般就喝白开水,偶尔出去吃饭小盆友多了,喝个椰汁。方便面加起来还没吃到一袋。小孩子其实都是跟着大人学的。


蜗牛慢行走


看到很多家长吐槽说孩子关注儿歌里的看电视、汉堡、肯德基,我觉得和孩子平时的自我成长过程有关系,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这样。我儿子幼儿园上半年也学了这个手指操,孩子回来特高兴的给我展示,说到鸡翅汉堡薯条的时候,表情明显欢快,但是并没有要求去吃这些东西,相反,这些东西起到了加强记忆和增加趣味的作用。顺便提一下,我儿子5岁了,我们总共就吃过不超过3次类似肯德基这种洋快餐,所以,孩子日常的规范很重要,并不是一首儿歌就能带跑偏的。个人浅见,不喜勿喷,欢迎文明交流育儿问题😊


随便找个字儿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第一次接触到《小白小白上楼梯》,是我带儿子去上幼儿园的亲子课,到现在为止,我对这首儿歌并不排斥,儿子也很喜欢,我认为主要有几个原因。

1. 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我们去上亲子课时,儿子一岁半多,简单的话会说,但连句有时连得不太好。这首儿歌语言比较顺口,而且加上老师夸张的动作,课上的孩子们听后特别兴奋,课堂氛围很好。回家后,儿子也非常喜欢,没当我和他说起时,都很开心。而且我发现,这是这首儿歌开启了他连句说话的能力。

2. 儿歌里涉及了去吃肯德基,汉堡,薯条,鸡翅,可乐……其实我当时也有点担心。因为在这之前,我儿子从来没有吃过肯德基,麦当劳这些,仅仅吃过鸡翅,还是我自己给他做的,不是炸鸡翅。于是,在课后的平时,我把这首儿歌的内容给改了,将“可乐”改成了“牛奶”,然后后面加上“哔儿,牛奶谁喝了?”儿子会说“我喝了”。

3. 因为没有吃过,所以我们带他去体验了一次。在我看来,偶尔吃一次并不存在什么问题,第一次带儿子去吃时,我告诉他这就是小白喜欢吃的肯德基,汉堡,薯条,鸡翅,可是儿子在吃了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当时还自己说,“小白喜欢吃,我不喜欢吃”。然后拿起了牛奶说“小白喝牛奶,我也喝牛奶”,就这样,我还挺窃喜的,于是接着对他说,如果看到了小白要告诉他,肯德基要少吃,对身体不好,他点点头。儿子从没有主动提过要去吃肯德基,但是每当路过时,他都会说那是肯德基,里面有汉堡、鸡翅、薯条等等。所以我觉得,这首儿歌并没有对他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相反还让他认识了更多的事物。


所以,在我看来,不用纠结这首儿歌的内容,因为随着孩子越来越多的接触社会,他会面对更多的信息,有好的有坏的,家长们需要做的是,在孩子小的时候,正确的引导他们;随着他们慢慢长大,教会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怎样去辨别是非。

就肯德基而言,只要不是经常吃,我觉得也没有那么可怕。家长们放轻松吧~~

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希望对您有帮助,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