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棕榈蓟马,危害却很严重,要如何防治呢?

棕榈蓟马又名节瓜蓟马、瓜蓟马、棕黄蓟马等,属缨翅目,蓟马科,原分布于东南亚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广东,广西等省份已有发生,目前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中地区,棕榈蓟马可为害节瓜、冬瓜、苦瓜、西瓜、茄子、豆科、十字花科蔬菜以及多种田园杂草等;成虫和诺重挫吸寄主的嫩稍、嫩叶、花蕾和幼果的果汁,有锉吸状粗糙疤痕,被害组织老化坏死,嫩梢和嫩叶受害,病部僵硬、缩小、增厚;叶片在燕麦间留下黑色伤斑,叶片受害,叶片上卷,严重时顶叶不能展开,形似猫耳,受害植株明显矮小、发育不良或成无头株,御病毒病症状混肴,果实受害表皮硬化、变褐并开裂,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小小的棕榈蓟马,危害却很严重,要如何防治呢?

一、形态特征;

1、成虫;

棕榈蓟马成虫体长约1mm,身体呈淡黄色至橙黄色,头部近方形,触角有7节,复眼稍向外凸,单眼红色三个呈三角形排列,后胸盾片网状纹中有一对明显的钟型感觉器,盾片上的该纹为纵向线条纹,不形成网绞状,长有两对细长透明的翅膀,翅膀边缘有许多细长的缘毛,腹部扁平,第八节背片的后缘有发达的栉齿状突起;雄虫腹部第三至第七副片上各有一个雄性腺域,呈横状斑纹。

2、卵;

卵多产于被害叶片针点状白色卵痕内;初出产下的卵呈椭圆形、淡黄色,长约0.2mm,孵化前卵变为黄褐色。

3、若虫;

若虫身体呈黄色,复眼呈红色,触角七节,1至2龄若虫吴翅芽和单眼,行动非常活泼;3龄若虫翅芽深达第3、第4腹节;3龄末入土化蛹进入4龄,身体呈金黄色,触角折于头背上,胸部比腹部长,翅芽伸达腹部末端。

小小的棕榈蓟马,危害却很严重,要如何防治呢?

二、生活习性;

棕榈蓟马在广东地区一年可发生20多代,5月下旬至9月有3次重口高峰期,秋季发生危害严重;在广西地区一年可发生17至18代,4月中旬至6月下旬可出现3次虫口高峰期,6月中下旬发生最为严重;胶东地区保护地种植蔬菜可常年发生,7至9月份是危害盛期;

棕榈蓟马可随菜苗或借助风力等途径传播蔓延,虫虫比较活跃,善于飞行,怕光,特别喜欢蓝色,黄色次之,有趋嫩绿的生活习性;雌虫与孤雌生殖为主,偶尔可见两性生殖,卵多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只雌虫可产卵30至70粒;初孵化的若虫喜欢群居,在叶片背面叶脉间取食,2龄若虫爬行迅速,可扩散危害,成虫寿命20至50天,卵期为2至9天,1至3龄若虫期为3至11天,伪蛹期为3至12天,随温度不同而有所变化。

小小的棕榈蓟马,危害却很严重,要如何防治呢?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苗期管理,采用营养土穴盘育苗,培育无虫壮苗,防止蓟马传播扩散;地膜覆盖栽培,减少成虫出土为害,加强田间水肥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害力,结合中耕,及时清除田间残株杂草,减少虫源;在换茬期间,要进行土壤消毒或夏季高温温棚灭虫。

2、物理防治;

棚室通风口和门窗要增设防虫网,利用蓟马趋蓝习性,在棚室内按每亩挂25片蓝色黏板,双面诱捕效果更好,也可用悬挂黄色黏板;此外,可用紫外线阻断膜作棚膜,可有效防治棕榈蓟马,还可兼治菌核病、灰霉病等病害。

小小的棕榈蓟马,危害却很严重,要如何防治呢?

3、药剂防治;

加强田间监测,当每株发现若虫量3至5头时,就要及时进行防治,可选用2.5%多杀菌素乳油兑水配制1000倍液,或10%溴虫腈悬浮剂兑水配制800倍液。或0.3%苦参碱乳油兑水配置800倍液,或80%杀虫螟可溶性粉剂对水配置1500倍液,或18%杀虫双水剂兑水配置300倍液喷施防治,每隔七天防治一次连续喷洒两至三次。用药时,农药要合理轮换使用,以延缓蓟马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

小小的棕榈蓟马,危害却很严重,要如何防治呢?

另外,由于棕榈蓟马天敌较多,如小花蝽、中华微刺盲蝽和捕食螨等,对蓟马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所以应减少或避免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强的农药,要选用如杀菌素、苦参碱、杀虫双、杀螟丹等具有高效、低毒和对天敌较安全的农药,既可有效防治虫害又可保害虫天敌。

欢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