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供分析|甭管“气荒”“气胀”,重在全盘联动

冬供分析|甭管“气荒”“气胀”,重在全盘联动

姜勇

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生产运行部高级工程师

2019~2020年冬供不同于以往。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首次出现了“气胀”。想要从容应对各种应急供气事件,就必须全产业链紧密衔接、上下联动、规范有序、科学布局。笔者以从事17年油气储运工作的经验,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冬供分析|甭管“气荒”“气胀”,重在全盘联动

1 明确原则和事件分级

保供的前提是保安全。首先要保证居民生活用气,其次是保证市政公用和社会公益用户用气,然后是保证不可中断的工商业用户,最后才是普通工商业用气。

对天然气供应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事件、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科学分级,按照不同级别的重要性,相对应地启动不同应急供应方案和应对措施。一般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可将突发事件预警级别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4个级别,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加以表示。

2 明确机构分级和对应职权

面对异常事故事件,需要依据实际情况提前设立应急供气协调管理机构和保供应急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不同级别、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管理权限和协调职责,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整合资源,联动管理。

其中,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是最高全局总指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是一级;全国性供气企业(如“三桶油”等)为二级;区域性能源监管机构(如国家能源局华北监管局等)和跨省油气储运公司(如西气东输、中国石油储气库分公司等)组成第三级;各省天然气业务主管部门和省内天然气储运销售公司组成第四级;各地级市燃气办和燃气公司组成第五级;县级燃气办公室和燃气公司组成第六级。

3 全产业链市场化大协调

天然气保供工作不是哪一级政府、哪一个行政部门、哪一家企业的事,而是要全社会各个相关方共同参与其中的细致工作,既要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又要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的统一调度指挥,还要上、中、下游各天然气企业努力生产运行,也要全社会的配合支持。当保供遇到问题(“气荒”或者“气胀”)时,宜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政府环节

首先由各级保供应急协调机构启动相应级别的《天然气应急供气事件专项预案》,必要时政府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天然气消费量,进而影响天然气产量、运量及进口量,如国家调整天然气基准门站价格、调整天然气进口关税和国内天然气销售增值税率、对某些天然气领域进行政策扶植或财税补贴倾销等。

当天然气特别紧缺造成供不应求导致价格暴涨时,政府可依据《价格法》进行临时价格管制;严重时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天然气的生产、运输、销售实行临时管制,下达指令性生产、调配和运输任务。在“气荒”时指定燃气发电厂和以天然气为原料、辅料、主要消耗的大型化工厂停产。

企业环节

能源企业提前准备好应急预案,随时调整。

当发生“气荒”时,国内油气田紧急提高产量,跨省管道公司和省管网公司紧密衔接安排增加输送计划,LNG接收站增加船期,增加管道气外输安排,进口管道多安排进口,地下储气库多安排紧急采出。同时采取“压企保民”措施,主动与燃气电厂和用气大户协商降量。

当发生“气胀”时,国内油气田紧急减产,跨省管道公司和省管网公司紧密衔接,安排减少输送计划,以保证管存安全不超压。LNG接收站合理安排船期,减少卸船、减少管道气外输,进口管道少安排进口,地下储气库多安排紧急注入。同时主动定向降价薄利多销,鼓励燃气电厂全开和用气大户协商增量。

4 AI智能应用科技创新

天然气保供与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相互融合,就需要广泛应用AI(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有助于天然气行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技术为天然气保供锦上添花,更可以将海量数据转化为提高生产率和削减成本的驱动力,优化运行、降本增效。

天然气公司可以使用大量的原始生产数据来训练人工智能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将实现自动模式识别和分类,以提炼生产数据生成系统分析。在分析的帮助下,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开发估计和预测模型。利用这种方法,能源公司可以采集、分析、预测天然气生产、运输、存储、销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利用AI智能仿真模拟软件技术精准计算,编制了《2020年春节期间保供运行方案》,提前统筹协调各种资源,调节管存均匀分布,优化机组设备运行,调整储气库采转注,降低管网超压风险,从容应对天然气销售降低、LNG罐存增高、管存上涨、储气库库存增大等运行风险,为天然气保供保驾护航。

在油气管网管存调节方面,可以应用人工智能软件系统进行稳态云计算,计算不同管存下的管网运行工况;在气量变化较大、进销不平衡的状态下,可以使用瞬态计算功能,计算模拟管网管存从低到高涨管存的过程,也可以模拟管存从高到低降管存的过程;如果压力超出限值,则会显示报警信息提醒调整调运。

5 产运销一体优化保供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2019年12月9日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大会上指示:“相关油气企业和管网公司要做到无缝对接,建立油气产运销储贸协调运行机制,确保改革与生产运营两手抓、两促进。”

按照讲话指示,国内油气公司应当首先在保障安全供气的前提下,以油气储运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多运行方案、多应急预案、多种情景(“气荒”和“气胀”)对产运销储贸各个环节的天然气流向、流量、储量、运量进行合理优化,提出最优解决方案,进行内部挖潜、降本增效,向管理提升要效益。

对天然气产运销储贸各环节的系统能力进行瓶颈分析,尤其是针对进口天然气减少和中断、下游终端天然气销售受阻等特殊情况,在应急状态下,国内油气公司需要制定既满足不可中断用户需要,又保证天然气公司经济效益损失最小的年度、季度、月度产运销储贸方案计划。根据天然气在产运销储贸各环节的拓扑结构、成本构成、价格参数,科学制定能够使天然气全产业链整体效益最大化的产运销储贸方案计划,为保供工作添砖加瓦。

总结

中国经济的超大规模与复杂性,使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供应链体系和世界最大的国内统一市场。中国的四大能源进口战略大通道已全面建成,长达13.6万公里的长输油气管网遍布全国。保供工作就像一盘牌局,王牌在手一定要打出一副好牌,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

以上为本稿内容精编。如想了解更多背景内容,请阅读报纸版及原文。

冬供分析|甭管“气荒”“气胀”,重在全盘联动冬供分析|甭管“气荒”“气胀”,重在全盘联动

2019~2020冬供不同于以往,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首次出现了“气胀”。想要从容应对各种应急供气事件,就必须全产业链紧密衔接、上下联动、规范有序、科学布局。笔者以从事17年油气储运工作的经验,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无论“气荒”“气胀”

均须全局联动

□ 姜勇(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生产运行部高级工程师)

明确原则和事件分级

保供的前提是保安全。首先要保证居民生活用气,其次是保证市政公用和社会公益用户用气,然后是保证不可中断的工商业用户,最后才是普通工商业用气。

对天然气供应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事件、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科学分级,按照不同级别的重要性相对应地启动不同应急供应方案和应对措施。一般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可将突发事件预警级别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4个级别,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加以表示。

明确机构分级和对应职权

面对异常事故事件,需要依据实际情况提前设立应急供气协调管理机构和保供应急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不同级别、不同部门、不同区域的管理权限和协调职责,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整合资源,联动管理。

其中,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是最高全局总指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是一级;全国性供气企业(如“三桶油”等)为二级;区域性能源监管机构(如国家能源局华北监管局等)和跨省油气储运公司(如西气东输、中国石油储气库分公司等)组成第三级;各省天然气业务主管部门和省内天然气储运销售公司组成第四级;各地级市燃气办和燃气公司组成第五级;县级燃气办公室和燃气公司组成第六级。

全产业链市场化大协调

天然气保供工作不是哪一级政府、哪一个行政部门、哪一家企业的事,而是要全社会各个相关方共同参与其中的细致工作,既要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又要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的统一调度指挥,还要上、中、下游各天然气企业努力生产运行,也要全社会的配合支持。当保供遇到问题(“气荒”或者“气胀”)时,宜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政府环节

首先由各级保供应急协调机构启动相应级别的《天然气应急供气事件专项预案》,必要时政府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天然气消费量,进而影响天然气产量、运量及进口量,如国家调整天然气基准门站价格、调整天然气进口关税和国内天然气销售增值税率、对某些天然气领域进行政策扶植或财税补贴倾销等。

当天然气特别紧缺造成供不应求导致价格暴涨时,政府可依据《价格法》进行临时价格管制;严重时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天然气的生产、运输、销售实行临时管制,下达指令性生产、调配和运输任务。在“气荒”时指定燃气发电厂和以天然气为原料、辅料、主要消耗的大型化工厂停产。

企业环节

能源企业提前准备好应急预案,随时调整。

当发生“气荒”时,国内油(气)田紧急提高产量,跨省管道公司和省管网公司紧密衔接安排增加输送计划,LNG接收站增加船期卸船增加管道气外输安排,进口管道多安排进口,地下储气库多安排紧急采出,同时采取“压非保民”措施,主动与燃气电厂和用气大户协商降量。

当发生“气胀”时,国内油(气)田紧急减产,跨省管道公司和省管网公司紧密衔接,安排减少输送计划以保证管存安全不超压,LNG接收站合理安排船期减少卸船、减少管道气外输,进口管道少安排进口,地下储气库多安排紧急注入,同时主动定向降价薄利多销,鼓励燃气电厂全开和用气大户协商增量。

AI智能应用科技创新

天然气保供与“中国制造2025”、工业4.0、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相互融合,就需要广泛应用AI(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有助于天然气行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技术为天然气保供锦上添花,更可以将海量数据转化为提高生产率和削减成本的驱动力,优化运行、降本增效。

天然气公司可以使用大量的原始生产数据来训练人工智能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将实现自动模式识别和分类,以提炼生产数据生成系统分析。在分析的帮助下,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开发估计和预测模型。利用这种方法,能源公司可以采集、分析、预测天然气生产、运输、存储、销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利用AI智能仿真模拟软件技术精准计算,编制了《2020年春节期间保供运行方案》,提前统筹协调各种资源,调节管存均匀分布,优化机组设备运行,调整储气库采转注,降低管网超压风险,从容应对天然气销售降低、LNG罐存增高、管存上涨、储气库库存增大等运行风险,为保供保驾护航。

在油气管网管存调节方面,可以应用人工智能软件系统进行稳态云计算,计算不同管存下的管网运行工况;在气量变化较大、进销不平衡的状态下,可以使用瞬态计算功能,计算模拟管网管存从低到高涨管存的过程,也可以模拟管存从高到低降管存的过程;如果压力超出限值,则会显示报警信息提醒调整调运。

产运销一体优化保供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2019年12月9日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大会上指示:“相关油气企业和管网公司要做到无缝对接,建立油气产运销储贸协调运行机制,确保改革与生产运营两手抓、两促进。”

按照讲话指示,国内油气公司应当首先在保障安全供气的前提下,以油气储运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多运行方案、多应急预案、多种情景(“气荒”和“气胀”)对产运销储贸各个环节的天然气流向、流量、储量、运量进行合理优化,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来内部挖潜、降本增效,向管理提升要效益。

对天然气产运销储贸各环节的系统能力进行瓶颈分析,尤其是针对进口天然气减少和中断、下游终端天然气销售受阻等特殊情况,在应急状态下,国内油气公司需要制定既满足不可中断用户需要,又保证天然气公司经济效益损失最小的年度、季度、月度产运销储贸方案计划。根据天然气在产运销储贸各环节的拓扑结构、成本构成、价格参数,科学制定能够使天然气全产业链整体效益最大化的产运销储贸方案计划,为保供工作添砖加瓦。

总结

中国经济的超大规模与复杂性使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供应链体系和世界最大的国内统一市场,中国的四大能源进口战略大通道已全面建成,长达13.6万公里的长输油气管网遍布华夏。保供工作就像一盘牌局,王牌在手一定要打出一副好牌,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冬供分析|甭管“气荒”“气胀”,重在全盘联动
冬供分析|甭管“气荒”“气胀”,重在全盘联动

联系方式:010-64523406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策划:梁刚

统筹:孟莹

校对:姜辛

审核:梁刚

深度\\远程办公,这企业强大到亮瞎眼(最全指南)

李永昌:我国LNG重卡市场驶入快车道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最强大脑,搁哪儿都闪闪亮!

最新要求!中石油党组召开扩大会议,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会重创中国及全球油气市场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