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必勝# 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被“點名”,這所985大學做了啥?

3月17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5所高校研發的14種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獲得了歐盟CE認證,正式取得了進入歐盟市場的資質。

這其中就有電子科技大學楊正林教授團隊聯合企業共同研製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該試劑已進入量產,並應用於包括武漢、成都等全國各地多個醫療機構的抗疫第一線,也將為全球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效檢測工具。

#戰疫必勝# 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被“點名”,這所985大學做了啥?

電子科技大學被“點名”了!

25日記者在電子科技大學採訪瞭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該校的科技工作者加班加點堅守科研一線,爭分奪秒與病毒較量,為打贏這場硬仗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戰疫必勝# 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被“點名”,這所985大學做了啥?

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科研人員在工作中 採訪對象供圖

吹響協同攻關“集結號”

儘管還在寒假期間,電子科大就未雨綢繆,吹響了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科研攻關“集結號”。

2月4日,該校發佈了《關於加強新型冠狀病毒防治科研攻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單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科研力量,積極開展新型冠狀病毒防治的相關研究,鼓勵不同單位協同攻關、跨學科合作,並將協助相關科研人員協調各方優勢力量,充分發揮附屬醫院作用,集智攻關。

“面對新冠病毒的科研攻關時間緊、任務重,有組織的科研顯得更為重要。”該校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院長楊海光介紹,校內各單位廣泛動員、有效組織,學校也協調資源確保相關研究快速順利開展。

隨後,該校又出臺了《疫情防控科學研究工作方案》,支持科研人員依託學校科研特色優勢,發揮團隊協作精神,主動作為,圍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的緊迫需求,在疾病診斷治療、防護設備研製等方面開展科研攻關。

科研院聯合學校科技委面向各學院、重點實驗室、研究院(中心)、附屬醫院廣泛徵集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相關課題研製需求,並積極向相關部委推薦立項研製工作。

同時,瞄準國家防控疫情急需,在校內以指南發佈方式優先啟動一批集成攻關、交叉融合類項目研製工作,支持校內各科研團隊在發熱監測、檢測診斷、治療處置、病毒滅殺、疫情防控、應急管理等方面開展集智攻關。

被國務院新聞發佈會點讚的科研成果,正是該校科研工作者勇擔使命、集智攻關,把研究成果應用到控制疫情和戰勝疾病的生動實踐。

人工智能賦能疫情防控

通過測溫區時,系統可以自動檢測通過者體溫並進行異常提示,極大方便體溫監測工作開展。

#戰疫必勝# 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被“點名”,這所985大學做了啥?

全域測溫雷達系統

疫情期間,該校公共安全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殷光強組建起一支多學科團隊,緊急攻關研發了全域測溫雷達系統。

精度高、識別準是這套系統的特點之一,其測溫精度誤差在±0.1℃以內。同時,實現了無感知、速度快,最大支持2×5米範圍內實時測溫,可以有效規避人群聚集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

“這款系統可以支持的同時檢測體溫人數最多可達24人次,檢測時間僅僅100毫秒。”殷光強介紹說,這樣的速度可保證各大交通樞紐、學校、醫院等單位正常的工作秩序。

疫情期間,像殷光強這樣的充分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和研究基礎、根據防控一線實際需求研發戰“疫”黑科技的科技工作者,電子科大還有不少。

#戰疫必勝# 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被“點名”,這所985大學做了啥?

“小護士”智能護理機器人

不用戴口罩,也不用穿防護服的“小護士”智能護理機器人,可以根據設定的程序自主導航,進行噴灑消毒,派發藥品,還可以對病人進行體溫、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生命體徵測試。

電子科大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彭倍教授介紹,這款機器人還能通過人臉或指紋信息對病人進行身份確認,並搭配熱成像人體高精度測溫系統,實現24小時智能監測預警,極大降低醫護人員工作強度和院感風險。目前,“小護士”已在四川省人民醫院等多家醫院應用。


#戰疫必勝# 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被“點名”,這所985大學做了啥?

成都越凡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WISBOT(“知屏”)、SENDBOT(“享遞”)及FANBOT(“小販”)三款機器人

電子科大在讀博士生、成都越凡創新CEO黃山,帶領團隊也推出了兩款智能服務機器人,並捐贈給了成都部分醫院,“這些機器人在各大醫院的門診大廳、隔離病區進行24小時的防疫宣教、物資配送和便民服務工作,可以起到防止交叉感染,降低一線醫務人員工作強度的作用。”

聚焦防控策略展開研究

為政府決策和公共服務提供支持,是電子科大科技助力疫情防控的另一項重要內容。

1月22日,四川省召開緊急工作會議,研究部署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工作。隨後,電子科大與四川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落實會議精神和要求,共同組建了新型冠狀病毒大數據交叉學科研究平臺。

#戰疫必勝# 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被“點名”,這所985大學做了啥?

電子科技大學參與組建了新型冠狀病毒大數據交叉學科研究平臺

“我們要對這次戰‘疫’充滿信心,不必過度恐慌和悲觀。”在該平臺和項目的支持下,電子科大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周濤教授通過數據建模得出研究結果,持續發表了多篇學術報告,並提出新冠肺炎的形勢分析和應對建議等系列學術建議。

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公佈後,如何讓人們更加直觀地瞭解這些確診病例的具體位置?電子科大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與合作方聯合推出了新冠肺炎疫情衛星地圖速查系統,通過衛星遙感影像帶來的“太空視角”,讓確診病例分佈位置盡收眼底,並顯示出附近的確診病例分佈與自己的距離,為公眾提供免費的疫情防控公益服務。

#戰疫必勝# 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被“點名”,這所985大學做了啥?

楊正林教授團隊研製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獲批應用。採訪對象供圖

從研發到上線,用時不到10天。在系統研發過程中,團隊成員充分體現了奉獻精神,大家反覆測試、校正、調整、優化,時常鏖戰到凌晨,最終把官方發佈的疫情文字轉化成了一目瞭然的“疫情衛星地圖”。

此外,該校人文社科學院教師也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結合各自研究領域參與到疫情防控中來,並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

#戰疫必勝# 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被“點名”,這所985大學做了啥?

電子科技大學張維莎博士

#戰疫必勝# 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被“點名”,這所985大學做了啥?
#戰疫必勝# 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被“點名”,這所985大學做了啥?

國家衛健委發佈了關於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暫命名的通知,定名為“新冠肺炎”

該校外國語學院張維莎博士長期從事網絡輿情研究,重點關注國際社交媒體。1月27日,她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主任醫師趙宇共同完成的提案《建議儘快確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官方英文名稱》,順利提交給九三學社中央參政議政部,然後又被遞交到有關部門。

電子科大副校長徐紅兵表示,作為一所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的“雙一流”大學,學校將充分發揮學科特色優勢,加大防疫科研攻關力度,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把研究成果應用到戰勝疫情中,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作出應有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