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禅学会】第五课:什么是信仰

【东华禅学会】第五课:什么是信仰

点击下方观看东华禅学会第五课:什么是信仰

现在这个时代,谈信仰的特别多。我们经常说,这个人没信仰,那个人有信仰,我想问问大家,什么是信仰?应该怎样理解信仰二字?

我个人认为,你对于某件事情,有敬畏之心、有感恩之心,这就是信仰。比如说你信佛,我看在你身上没有体现出你对佛的敬畏、对佛的感恩,你就不是一个真正对佛有信仰的人。你不管信仰的对象是什么,你首先对你那个对象,要有感恩、要有敬畏,如果你缺少这两点,我认为,你没有真正地建立信仰。

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说孩子对父母的敬畏、对父母的感恩,这何尝不是一种信仰呢!对我们国家,对我们民族,怀着一种感恩的心、一种敬畏的心,这何尝不是一种信仰呢!信仰它也是一种广义的,不是说一定要入什么宗教,才叫做信仰,包括我们对一个名人,对一个伟人的敬畏崇敬之心、感恩之心,可以说这都是一种信仰。

其实信仰,是针对我们信仰的对象的一种认可,一种内心的认可,既感恩他,又敬畏他!

敬畏,那是因为他的行为,他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他所做的我们做不到而且我们还愿意去做;感恩,那是因为我们从他这里受益了,从他的精神受益了,从他的思想上受益了,我们作为一个受益者,就应该感恩。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才会报恩。为什么现在的人很少有报恩的思想呢?他首先都没有感恩的思想,他又如何来报恩的思想呢!他为什么没有这个感恩的思想、没有敬畏的思想?首先,他什么都不认可!他不认可的原因是什么呢?还是处于一种无知,知识面狭隘。

【东华禅学会】第五课:什么是信仰

如果把自己的心打开的话,你广泛地接受一些知识,看到对方的优点,你自然就会随喜别人、赞叹别人、认可别人!

有时候看到好多人,信各种宗教,拜访这个名师,那个名师,这固然是一种好的事情,也是一种好的现象,人有信仰总比没有信仰好。人最终是要有信仰的。人生有了信仰,你的心灵就有了归宿,有了着落点,有了定位;人没有信仰,就意味着你的心灵没有定位。因为我们有了信仰,我们的人心、人性就有了一定的高度,由于我们去践行我们的信仰,我们的生命就有了广度。

其实信仰是一种发自本能的,不应该找个理由,我为什么要信佛,我为什么要信道,信仰还有理由吗?有理由的信仰,它就不是真正的信仰。

信仰是发自本能的,信仰是成片成势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我来到寺庙就有了信仰,我回到家里就没有信仰,我跑到都市就没有信仰,到了大山上就有信仰了,这个不叫做信仰。真正的信仰,是全然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融入了我们每一个起心动念。

如果说我今天有了信仰,明天又忘掉了,没有信仰了,后天又想起来了,这个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仰。真正意义的信仰,就是全然的,成片成势的,不是支离破碎的;必须来自于本能的信仰,才叫做信仰。比如说,我们和尚吃饭,一到斋堂里面自然就会合掌,碰到任何吃的东西,先供佛,然后供到我们嘴巴里。他第一个念头是先供佛,第二个念头是我们自己吃了,或者说第二个念头分享给别人了。一定是第一个念头是先供奉我们敬仰的神和佛的,这才叫做发自本能的信仰。

如果说还需要人提醒你,哦,到了庙里了,开始拜佛了,手里拿着一个苹果,你要先供佛再吃。有人提醒的信仰,就说明还不是我们本能的信仰。

信仰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本能,而且是——无我的。

那么信仰发自于本能,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训练的呢?的确是后天可以训练的,但是,我要告诉你,真正达成信仰之后,它是不需要再训练,不需要再提醒的。

在一个信仰的初期,它可能需要一种仪式,通过一种仪轨,把我们带到一定的高度。当你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形成本能了。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人提醒你,那说明你还没有达到本能的信仰,你没有达到本能的信仰,就不是一种全然的信仰,不是一种真的信仰。真的信仰,全然的信仰,你是到了一定的高度,是不需要任何环境、方法等等。你如果有所依赖的信仰,有所帮助的信仰,那说明还不是真正的信仰。

所以佛教里面讲仪轨,目的就是把我们从这个初层次带到一定高度以后,这个仪轨就没有用了。你形成本能了。仪轨它就是要处处地提醒我们。当一旦内心建立了强大的力量,仪轨就超越了。

【东华禅学会】第五课:什么是信仰

我们经常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其实这是一个社会现象。无论是现在的年轻人,还是过去的年轻人,包括未来的年轻人,他们都有菩萨的心,也都有奉献的心,也都有爱心,只是缺少往这方面的引导,缺少过来人告诉他们,缺少给他们示范的人。

为什么现在的人都是自私自利,都不愿意做利他的工作呢?

人,有了真正的信仰,才会做利他的工作。没有信仰的人,他不会做利益他人的工作的。一个有信仰的人,他的存在,就是利他的,利益众生、利益国家、利益民族等等。

所以说,人的第一位一定要有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他其实就是一个行尸走肉,就是一个活死人,活着已经死了的人。他只是一个索取者,索取者他永远不会感恩,永远没有敬畏之心。你无论对他付出多少,他总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他应该得到这一切,他不会感恩,他不会回报你,不会由衷地说一声:谢谢你!感恩你!就是因为他没有内心的信仰,所以他不会感恩,不会报恩,永远是在索取,索取……他更不会做一些利益他人的工作。

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来让每一个人建立起信仰呢?就是每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丢失!如果丢失了传统文化,那么这个民族的人,以及这个民族它就不会有前途,就不会有信仰了。比如说现在社会上,严格意义现在社会上就不叫做文化。它学的都是一些技术、技能、技巧,这怎么能叫做文化呢!文化一定是经久而不衰的,放到哪一个地方都是通用的。你看现在大学里面学的技巧、技术、技能,过了这个时间,过了这个空间,是用不上的。

那么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宗教,数千年都不会淘汰。甚至一个时代发展来,发展去,最后还回归到传统文化上来,还回到传统宗教上面来。为什么它不会落伍呢?因为它是文化!它可以让人有信仰!人有了信仰,才会真正地利益这个社会,利益众生。比如说一个人,他从来没有过爱,没有得到过爱,没有去爱过别人,他怎么会有信仰呢?其实谈恋爱也是一个培养信仰的开始。你想谈恋爱了,说明你有爱心帮助别人了,你里面本能的爱开始活了,开始升起来了。如果说,我不想去谈恋爱,我不想去爱别人,我只是想接受别人的爱,那说明你还是一种贪婪,你的人性美好的一面还没有苏醒,还没有被唤醒。谈恋爱一定是他内心的本能,好的一面,它是苏醒的,他想奉献,他想施予别人。

真正恋爱的意义,不是向对方索取,而是给予对方,这才叫做恋爱。所以我说恋爱,也是培养信仰的开始,也是一种奉献的开始,也是一种做贡献的开始,也是一种责任心的开始。但是恋爱一定要有始有终,你不能够泛滥,朝三暮四,喜新厌旧的。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始有终,有交代。

【东华禅学会】第五课:什么是信仰

主讲法师:万行大和尚

本文摘录于万行大和尚的开示,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