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压茶商,任职襄阳,又到江西,后结识陈亮

第20章 南国迁移奔忙


1175年6月,朝廷下来旨令,差辛弃疾为江西提点刑狱,主要任务是剿灭流窜于南方几省的一股暴动茶商。提点刑狱是宋代中央派出的“路”一级司法大员,官职四品,监督管理所辖州府的司法审判事务,审核州府卷案,并督治奸盗,申理冤假错案,负责对所部官吏年度考核等。

对于辛弃疾而言,由于自身的特长和理想,凡是和军务有关、和抗金有关的任命,从内心来讲他都更乐于接受。后来的事实也充分证明,他的军事才能和斗争风格在江西任上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尽管这一次他面对的不是金人,而是暴动起事的南宋子民。

这年的4月,在湖北的荆南地区也就是江陵一带,爆发了一场匪夷所思的茶商起义。中国的茶叶大都产于淮河与长江以南,宋金南北分治后,南宋对茶叶的销售课以较高的税收,致使茶叶价格居高不下。因为利益驱动,每到茶叶盛产期,茶贩子便活跃于南方各产茶区和茶叶销售领域。有的茶贩子还越过长江、淮河将私茶运往金国统治区,以获取巨额利益。因此,从北宋开始,国家就对盗贩私茶者严厉打击,到南宋更甚。官府之间的剧烈矛盾与冲突导致这起茶商叛乱。

大约有四五百名茶商,在一个叫赖文正的头目领导下,从湖北起事,经过湖南、江西进入广东,遭到阻击,又从广东退回江西。尽管各地官军围追堵截,这支大多由亡命之徒组成的茶商军居然屡次大败政府军,穿行于江赣的高山崇岭,游走于几个地区之间,成为令南宋朝廷头疼的一件大事。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叶衡的推荐,朝廷起用了辛弃疾。

移交完仓部郎中的工作,安排好家里的大大小小之后,辛弃疾经过1600多里的长途奔波,于7月初到达江西赣州,迅速开始着手对付赖文正。

他充分发挥郴州、桂阳、安福、永新等地乡勇熟悉地形的作用,从中选出精兵强将派往茶商军活跃地区,各个重要的关卡、路口、山隘都由专人把守,以切断茶商军的活动通道。同时还派出大量当地百姓作为官军的耳目,四处布置哨所和流动人员,负责收集茶商军的活动消息。另外,专门由官府军组成机动部队,一旦发现茶商军动态就紧紧尾随跟踪,伺机进行攻击。

这一下,茶商军本来最擅长的机动特点被遏制,活动范围被压缩,其命运完全为官军所掌握。茶商军见此大势已去,很快就流露出想被招安的意图。

辛弃疾非常及时地派出官员前去谈判,许以立功赎罪、既往不咎,这时候只剩下一二百人的茶商军知道官府的态度后,大多数都表示愿意和官府合作。赖文正见此也只好顺水推舟,也窃想说不定还能保全自家性命,于是,率众投降。

辛弃疾心血来潮,专门到大牢里去见了这位茶商叛军的首领。赖文正曾经问他,能不能像前去招安的人员所言那样饶自己一死,辛弃疾思绪复杂,一时未置可否。

事后,详细揣摩朝廷的意思后,辛弃疾下令,部分茶商军按照他们的意愿释放回家,其余的编入政府军队,将赖文正斩首示众。

平定了暴动的茶商,辛弃疾心情不错,还专门赋诗一首: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

赣州太守陈天麟,字季陵,宣城人,在茶商军进犯赣州、吉安时,陈季陵全力以赴协助辛弃疾对之进行围剿。

在这首词里,辛弃疾为我们贡献了两个原创,一个是“眉来眼去”,一个是“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一个后来转化成男女两情相悦的一种状态,另一个则成为中国人表达对人生态度的明理箴言。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干脆利索地彻底瓦解叛军,使得辛弃疾在朝中再次名声大震。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最后杀掉赖文正属于失信于人。消息传到孝宗皇帝那里,赵昚却意外地表示,辛弃疾灭寇有方,应该给予一定的名分以资奖励。

新任命很快到达,仍任江西提点刑狱,只是另外加了个兼职的官名,叫作秘阁修撰。

就在辛弃疾在江西留任不久,一个坏消息从杭州传来,好友叶衡被皇帝罢相。这对辛弃疾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知道,叶衡的离职代表主战派在朝廷里再次失势,收复中原的理想又重新变得遥遥无期。他赶紧给叶衡写信询问,叶衡回信嘱咐他要好自为之。他的心情有些一蹶不振。

也就是这次任职江西的经历,使得辛弃疾和这片土地产生了难解的生命之缘。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却出奇地喜欢上了这里。一是这些年来,他逐渐认清了朝廷的所作所为及其内在原因和逻辑,再就是随着年龄渐大、家室扩充,但多年来却一直迁徙不定,居无定所。当他看到江西山清水秀、竹青林碧和人心淳朴时,慢慢地,内心便萌生出在这里安家的隐秘愿望。

江西赣州西北部贺兰山顶,有一个叫造口壁的地方,又称望阙台,为历史遗迹。

1176年秋天,36岁的江西提点刑狱辛弃疾经过这里,望着涛涛不绝的江水,联想到国家的境遇和个人的未来走向,一股悲愤之气无法抑制,于是挥笔在江边石壁上题了一首《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是一首“借水怨山”的杰作。至此,辛弃疾的诗词创作已经达到相当纯粹的高度,其聪颖的天赋,深厚的功底,恢宏的主题,独到的神韵,加上刻苦的学习与训练,使得一代词人辛弃疾已经成熟,冠绝南宋。

当年在亳州时,辛弃疾曾因诗词创作获得过“辛党”之誉。多年以后,辛弃疾的知名度再度高调出现在世人面前。而此时,党怀英虽也略有诗名,但他已经投靠金人,变节曲敌,和辛弃疾完全不能同日而语了。

1176年秋冬之际,辛弃疾又被调往襄阳,任京西路转运判官。在宋代,转运使与发运使下又增设判官,职位略低于副使,称转运判官、发运判官,简称“运判”,有催征钱粮之责。

皇帝的任命有时候如久旱的土地,很久也没有雨下。有时候,却又如连阴天,不停地落水。不到半年,1177年2月,襄阳转运使的位置还没坐热,辛弃疾又被改派为江陵府知府,兼任荆湖北路安抚使。

唐代前期派大臣巡视经过战争或受灾地区时,称安抚使,宋代初期沿用之,为中央派遣至诸路处理灾伤及用兵诸地方事务的特遣专使,后渐成为各路负责军务治安的长官,为行军主帅兼职,常以知州、知府兼任。

这一年的的8月初,52岁的范成大从四川回临安时路过江陵。 范成大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不仅诗名远扬,而且为政清正,胆大过人,隆兴协议期间曾冒着生命危险代表南宋出使金国,舌战金世宗完颜雍,为人称颂。辛弃疾与他在临安时曾经有过交往,对其诗名和为人为政都十分钦佩。这次能在江陵招待范成大,辛弃疾非常高兴。两个人在一起难免畅谈对局势的看法,也少不了推敲诗艺。旧友知音相见甚欢,填补了枯燥的官衙生活空白,增进了同道中人的深厚友情。


镇压茶商,任职襄阳,又到江西,后结识陈亮

南宋诗人范成大


没想到的是,这一年冬天,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江陵驻军中有几个士兵无故殴打当地百姓,驻军将领予以袒护,辛弃疾气愤不过,上疏向朝廷论奏此事。没想到对方在朝廷内的根基很深,结果辛弃疾反被倒打一耙,以地方官和驻军首领不和为由,调任隆兴府(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

1178 年(宋淳熙五年)4月,辛弃疾39岁 ,又从江西安抚使召往杭州做大理寺少卿。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最高法院,少卿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

这一年,辛弃疾经吕祖谦介绍,与陈亮相识,经过多年的交往,两人成为一生中难得的知己。

陈亮1143年10月生于婺州(浙江金华)一个没落的士人家庭,比辛弃疾小3岁。青少年时期就显示出聪慧、才华和非凡志向。“生而目有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18岁那年,他考查历代古人用兵成败的事迹,写出《酌古论》20篇,讨论了19位历史人物。婺州郡守看后惊赞“他日国士也”。1169年,朝廷与金人议和,天下欣然,唯独陈亮认为不可,他以布衣身分,连上五疏,朝廷置之不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兴五论》。陈亮在青壮年时期,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得中。他自己却说:“亮闻古人之于文也,犹其为仕也,仕将以行其道也,文将以载其道也,道不在于我,则虽仕何为。” 1178年,他再次连续三次上书,慷慨激昂批判自秦桧以来朝廷苟安一隅的国策,同时批评儒生、学士拱手空谈的不良风气,感动了皇帝,孝宗“欲诏令上殿,将擢用之”,但被陈亮拒绝。

这样的人,正好和辛弃疾兴味相投,宏愿相近,自然是“金风玉露一相逢,更胜却人间无数”,两个人一时相见恨晚,不成为挚友都很难。这么多年来,辛弃疾结识过无数仁者志士,其中不乏人中豪杰,有的还对他提携有加,但是,像和陈亮这样能够性情高度一致,志向同样坚定决绝,心灵产生如此深刻共鸣的,这还真是第一次。


镇压茶商,任职襄阳,又到江西,后结识陈亮

辛弃疾的挚友陈亮


回到杭州几个月后,到1178年秋天,辛弃疾被任命为湖北转运副使。

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年来里,辛弃疾在各个职位上的任期都很短。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不得不总是在路上。在武昌待了半年多以后,1179年3月,辛弃疾又被派任荆湖南路转运副使。

接到任命,喜欢喝酒的辛弃疾免不了要和朋友举杯相别,三巡酒下来,不禁诗意大发,便借此抒发一下自己的郁闷与彷徨之情: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他又要出发了,再一次风雨兼程。在南宋朝廷的棋局中,他只是一个不大起眼的小小棋子,被别人随意拿起,又随意安放着。而他在这些路途中遇到的芳草,都没有归路;他看见的夕阳,也都在天涯孤旅愁断衷肠的地方。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