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炮塔的坦克相比传统炮塔的坦克有何优劣?

我功夫特牛猪狗不如


所谓摇摆炮塔,是装甲战斗车辆所使用的一种炮塔类型,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两部分之间通过独立的轴承相互支撑,上半部分负责完成主炮的垂直运动(即上升和下降)以及缓冲后坐力的释放,而炮塔下半部分负责左右旋转。

一辆使用摇摆炮塔的SK-105坦克近照

主炮本身固定于炮塔的上半部。主炮的垂直瞄准及上下摆动则需要整个上半部分一同动作方能达成,左右旋转则是透过较为传统的炮塔旋转机构(也就是炮塔的下半部分)来进行360°转动。由于主炮与炮塔的上半部分是一体构成的,因此当主炮开火时,炮塔的上半部亦会随着主炮一同后座。摇摆式炮塔一般都不会安装炮盾,火炮的后膛也会安装于上部炮塔中。主炮的后坐力会被一具油压式气体阻尼器吸收,但这具装置并不与主炮连动,而是安装于上下部炮塔的衔接机构中。

正是因为炮塔在两个方向上的运动都有相应的炮塔部件相承担,所以在各司其职的作用下,就诞生了摇摆炮塔这种奇葩货,你可以参考如下的动图,摇摆炮塔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摇摆炮塔并不常被使用,到了今天更是已经销声匿迹,但在上世纪中叶的法国陆军军中,摇摆炮塔几乎随处可见,诸如AMX-13和AMX-50系列以及“潘哈德”装甲车等陆上载具都使用了摇摆炮塔的设计。

法国人热衷于摇摆炮塔也是有其原因的,正是因为坦克炮不在炮塔内部后坐,使得炮塔座圈小、底盘轻的法国装甲车辆可以轻松“小车抗大炮”,这其中的军事意义十分显著。根据法国在当时奉行的军事理论,即使是用作侦察的轻型车辆也需要拥有强大的自卫火力,并有能力为主力部队的侧翼提供护卫。

举个例子,同样直径的炮塔座圈,美国的M24霞飞坦克仅能安装一门短倍径75毫米炮,而相较吨位更小(霞飞18吨,AMX-13仅13吨)的法国AMX-13坦克能够轻松扛起90毫米甚至是105毫米的坦克炮。

另外,由于主炮的特殊固定位置,摇摆炮塔能够轻松安装自动装填机,因为摇摆炮塔不需要让主炮回到水平状态才能重装填,法国设计的自动装填机拥有六发弹药的旋转弹舱,能够进行多弹种装填,提高坦克作战能力。

摇摆炮塔也有不小的缺点,并且较为致命,由于火炮安装位置高且炮塔有大尾舱设计,所以摇摆炮塔的俯角一般较差,不利于在山地环境下作战。拿AMX-50举例,这款使用120毫米口径主炮的法国主战坦克,炮塔俯角最多只能为-8度,但这也比俯角极差的苏联坦克要好上一些。

最重要的是摇摆炮塔的防御,摇摆炮塔的大部分重量集中于上半部分,中间的耳轴承受着巨大应力。受轴承材料限制,炮塔的装甲必然有所牺牲,这就直接导致了即使是AMX-50这种重型坦克炮塔的防御能力仍然极差,和采用卵形炮塔的苏联坦克完全无法相比。且摇摆炮塔由于采用双部件,无法做到完全气密,前部甚至使用帆布包裹,在核战争阴影笼罩下的欧洲,一款无法提供核生化保护的坦克是没有多少发展前景的。

一辆装备100毫米炮的AMX-50(即AMX-50 100)

因此,由于摇摆炮塔在后续评估中缺点大于优点,所以也难逃被放弃的厄运,在70年代,法国逐步停止了摇摆炮塔设计方案的后续应用,目前法国陆军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就老老实实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了。


科罗廖夫


摇摆炮塔——历史沿革

摇摆炮塔最初是用于大型轰炸机的机腹自卫炮塔▲B-17机腹的自卫机枪炮塔

后来德国人第一次把摇摆炮塔搬上了坦克底盘

▲二战德国“球星闪电”防空坦克(二战时期没有“自行高炮”这个词,一般都叫“防空坦克”)

最为人所知的摇摆炮台应用就应该是——

▲法国AMX-13轻型坦克

摇摆炮塔的优点

▲法国AMX-13轻型坦克炮塔结构

相较于传统炮塔摇摆炮塔有三个优势:

1、制造难度小,价格低廉——铸造大型和超大型铸件的技术到今天掌握的国家都不是很多,在几十年前更是凤毛翎角;战后第一、二代坦克的炮塔正是典型的大型铸件,制造起来难度大成本高(像坦克炮塔这样大型铸件可绝度不是大家想象的:只要把钢水倒进模具就可以了!其实这里面的浇铸工艺复杂的要死,以后有机会再说)

而摇摆炮塔是将炮塔分为两个部分制造,这样制造起来难度和工艺的要求就低得多了。

2、便于安装自动装填机——AMX-13轻型坦克是最早采用自动装填机的坦克之一,

▲法国AMX-13轻型坦克的自动装弹机

因为采用传统炮塔的坦克要实现炮弹的自动装填就必须实现三个动作:寻弹(在弹仓里找到需要的炮弹)、提弹(把炮弹提到炮栓处)和推弹(把炮弹推进炮膛);但是在四、五十年代,寻弹和提弹技术极不成熟,提弹机不是体积大到装不进坦克就是找不准炮弹和炮栓(即使是早期的T-64还经常出现自动装弹机抓着乘员的衣服往炮膛里塞的问题),而摇摆式炮塔的上部“摇摆结构”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只需要将自动装填机安装在炮台尾舱里面,省去了复杂的寻弹和提弹步骤,只需要推弹机就能实现自动装填。

3、体积小、重量轻——传统炮塔是将炮塔内部所有的设备和人员像个罩子一样“罩”在炮塔里面,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空间浪费的情况,而浪费的空间就增加了炮塔的重量;摇摆炮塔是把炮塔分为上部“摇摆结构”和底部“旋转结构”两个独立结构,这样浪费的空间就远小于传统炮塔。所以同等级别的摇摆炮塔和传统炮塔相比,摇摆炮塔至少要能节约8%到10%的重量。

▲AMX-13安装的是一门75毫米口径的加农炮,但是其炮塔体积于重量远小于同样安装75毫米口径加农炮德国四号坦克

摇摆炮塔的缺点

最重要的一个缺陷——火炮不能大了、装甲不能厚了!

▲摇摆炮塔的结构图(没找到实物图,只好用模型替代一下)

摇摆炮塔是把炮塔分成上部“摇摆结构”和下部“旋转结构”两个独立结构,两个结构体仅仅依靠一个耳轴连接,于是乎这个耳轴就成了整个炮塔上受力最大的一个部件——炮塔上部摇摆结构的重量由耳轴负担,火炮的后坐力也由耳轴负担!!如此之巨量的受力使得这个耳轴根本无法负担,所以摇摆式炮塔注定只能在轻型坦克上使用!

▲法国AMX-50-120重型坦克,虽然体重达到了63吨,但是由于采用了120毫米口径的主炮,为防止炮塔耳轴负担过大,被迫削减了炮塔的装甲厚度,其正面装甲厚度只有可怜的100毫米!

▲容易被卡——很多人都知道有些坦克的炮塔有个“窝弹区”被命中之后很容易卡住炮塔;但是摇摆式炮塔整个炮塔的上下结构连接处都是“窝弹区”!只要被命中就会100%的卡住炮塔的上部摇摆结构!

▲摇摆式炮塔的“窝弹区”太大也太明显,基本一打一个准!

最后,至于炮塔的密封问题,很多人都知道了,我就不多嘴了!

结论——摇摆式炮塔只是坦克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投机取巧”的方法!


纯野生的坦克


摇摆炮塔的坦克相比传统炮塔的坦克有何优劣?其实细数起来还是蛮多的。至于都有哪些,就简明阐述一些最突出的三个缺点。

1.炮塔自身强度问题,我们都知道在战场上一辆坦克最容易中弹的部位就是炮塔了,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坦克都把炮塔的装甲给堆高的原因。可拥有高防护能力的炮塔只限于传统炮塔,摇摆炮塔由于设计问题,所以炮塔本身不能够太重,要不然会给摇摆结构造成负担,而这种薄皮设计意味着只要中弹肯定击毁。

2.炮塔的被弹死角问题,其实从现代主战坦克上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坦克发展到如今这一阶段,炮塔与车体连接处几乎是没有那种明显弱点的。炮塔与车身紧密贴合,即不存在窝弹区也不存在薄弱点,基本上都处于楔形大角度。可是摇摆炮塔为了其自身的炮塔摇摆,需要在炮塔与摇摆机构之间留出摇摆空间,而这个空间无异于是炮塔最脆弱的部位。

3.制造工艺问题,目前主战坦克的炮塔基本上都是整体铸造式,毕竟焊接点越多整体就越脆弱,不仅如此还要在炮塔表面装满反应装甲来增加防护。可是摇摆炮塔由于结构负载,连接机构的制造也非常繁琐,再加上摇摆炮塔奇葩的外形设计,以至于根本就装不上几块反应装甲,可谓是毫无防护可言。

综上所述:摇摆炮塔这种奇葩设计起源于当初坦克还没有安装火炮垂直稳定仪所导致的,毕竟当时的火炮是随着车体上下摆动的不利益瞄准射击,所以才会出现摇摆炮塔。可当火炮垂直稳定仪出现并列装之后,摇摆炮塔这种不靠谱的设计则立刻被打入冷宫。

摇摆炮塔最初的设计起源源自法国,可能是被德国的闪电战给打怕了的缘故,所以法国最初的坦克设计初衷舍弃了防御,只追求火力与机动力,也就是说只要跑得快炮弹都追不上,所以压根就没想过什么防御。可随着时代的进步,就连法国人也明白这种奇葩设计是不可取的,这也就是为何后期的勒克莱尔坦克回归了传统设计的原因。


九品侍卫


什么炮塔也得淘汰,这种二战的产物现在的作用最多也就欺负一下周边小国,欧美发达国家早就全面停滞了新型坦克的研发,英国甚至用轻量化的装甲车来代替笨重的挑战者2,以色列梅卡瓦面对真主党游击队这样的对手战损超过百分之十,退出了战斗,其中缘由不言而喻!




黑山老妖256


历史小挖客先说结论:非常棒的问题!我补充一下其它答主的遗漏,说非常棒是不一样的观点——未来,摇摆式炮塔可能才是方向!如果主战坦克还有未来的话!慢慢道来。

先说遗漏的缺点

摇摆式炮塔,主炮旋转和俯仰时,炮塔都跟着一起动,炮塔也会上下摆动(如上图,注意和下图比较,尤其是炮塔尾部),所以被称为摇摆式炮塔。而传统坦克的炮塔,在主炮俯仰时,却不一起俯仰,炮动炮塔不动,如下图。

这种结构,导致俯仰的时候活动部分的质量,远远大于传统炮塔。传统炮塔只是一门主炮在俯仰,而摇摆炮塔除主炮外,炮塔及其厚重的装甲、炮塔里的观瞄设备、乘员、炮尾的装弹机及其弹药都要一起俯仰。如下图,这会导致第一个问题:要么俯仰的动力非常强,要么就减重!所以装甲不能厚、待发弹不能多。

这也还罢了,但现代坦克要在行进间射击,主炮要装稳定器。有了稳定器,坦克在行进时,车体颠簸而主炮始终指向目标。俯仰方向稳定性重要程度远超方向稳定性。较早安装稳定器的M4“谢尔曼”就是只稳定俯仰的。而稳定器的精度跟需要稳定的质量负相关,这么多东西要俯仰,稳定精度实在堪忧。此外,俯仰质量还大还会导致俯仰机构的齿轮磨损也非常严重,这也是为啥轻型的AMX-13还要带身管固定器的原因。如下图红圈里。


至于其它的缺点,其它答主也都提到了,气密性不好啊等等,不再赘述。

不一样的优点

有答主提到自动装弹机,摇摆式炮塔可以让自动装弹机结构大大简化,同时具备“任意仰角装填”特点,因为装弹机也在摆动,如下图。这一点在实战中很重要。“勒克莱尔”坦克、苏系坦克传统炮塔虽然都有装弹机,但都只能在某些限定角度完成装弹。实战中,开1炮,主炮必须回到装弹角度装弹,再重新瞄准,很费时费力。摇摆式炮塔的这个优点大大提高了战斗射速。

有发展潜力!

为什么我说未来可能摇摆式炮塔可能会重回主流?因为未来主战坦克有极大的可能采用T-14这样的无人炮塔,炮塔无人化后少了乘员,防护等级也可以降低装甲减少,质量大幅降低,重回摇摆式结构,稳定精度自然就高了!而且密封不严也不算大问题了:炮塔里没人,生化武器没什么影响!所以很可能重回摇摆式炮塔!事实上这也并非我个人的臆想,有下图为证,美军已经在MGS轮式坦克上这么做了,无人摇摆炮塔!

最后补充,摇摆炮塔无人化以后,待发弹数量不够也不算太突出的缺点了(但仍然是)。可以在车体后部设备弹舱,待发弹打完后,整个炮塔回到装填位置,从备弹舱往装弹机里补弹,补弹过程可以由机械装置完成。即使是车体内的人去补弹,由于在车体后部,也是相对安全的。


历史小挖客


法国在武器的设计上总是标新立异,世界上第一款旋转单炮塔就是法国在雷诺FT-17型上最先应用,这表明法国人的标新立异有时还是挺有用的,但大多数都是奇葩,就比如说摇摆炮塔,这对于坦克的设计来说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玩意,其中就以AMX-13为例,由于二战时期法国仅仅打了一个多月就身死国灭,所以AMX-13是一款战后的武器,它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摇摆炮塔,而是小车扛大炮。

这一型车的战斗全重只有15吨,但却装上了一门105毫米的火炮,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当你看到它的装甲时你可能会感受得到坦克车组人员的绝望,首上装甲只有35度倾斜布置的15毫米厚的装甲,全车最厚的装甲不过25毫米,这什么概念呢,这TM不就是日本豆战车的防护水平吗。所以它最大的劣势就是装甲防护,要知道美军使用12.7毫米的M2重机枪在使用穿甲弹时在5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20毫米厚的装甲。连12.7毫米的子弹都可以欺负它,更不用说更口径的火炮了。

而AMX-13唯一能算得上优势的估计也就只有它那105的大根了,但是,由于炮塔要进行上下摇摆,所以炮塔设计非常小,这就导致了它不能安装其他大型观瞄设备,车长和炮手都只能使用一个低倍率的瞄准镜,这样远距离的射击精度根本无法保证。而且就算炮塔的连接部分知识用帆布来遮挡,连子弹都防不了。所以这款武器其实也算是奇葩。

但是它也并不是没有什么优势,那就是它装有自动装弹机,而且是布置在炮塔尾部,坦克在进行装弹的时候不需要将炮管降到与装弹机水平的高度,所以它的射速最快一分钟能打12发炮弹。虽然这样利于快速装弹,但一旦被击中弹药舱的位置可能会直接殉爆。所以这款坦克的设计并不算成功。不过在另外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坦克世界里凭借这高车速和高射速以及那鬼畜的仰角,在游戏里简直就是BUG一般的存在的,但由于装甲过于薄弱,只能像日本零式战机一样只能进行近距离缠斗,但这坦克在现实中是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的,就算有,那也只能算是神风自杀式攻击。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坦克摇摆式炮塔的概念和原理;我们都知道传统的坦克炮塔都是由一个整体的炮塔,利用旋转机构和坦克的车体连接,这样炮塔就具备了360度的旋转能够,同时火炮安装在炮塔上,有控制火炮仰俯的机构,另外坦克受地形的影响会出现车体水平失衡的问题,这样会对火炮射击的精准性产生影响,所以坦克炮塔内的火炮控制都采取了独立复合双向稳定伺服机构。但这种传统的坦克炮塔结构造成坦克内部空间狭小,为了容纳更多的设备只能是加大炮塔的体积,因此,坦克的受弹面积也相应的加大了,所以只能加强炮塔装甲,导致重量增加。而采用了摇摆式炮塔的坦克的炮塔结构并不是一个整体的,而且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火炮安装在上半部炮塔上,而且是固定安装的。也就是说火炮和上半部分炮塔之间不能独立活动,只能是通过调整上半部分炮塔来实现火炮的高低仰俯运动。



旋转又是怎样实现呢?下半部分炮塔负责360度转动,上半部分炮塔和下半部分炮塔之间用一个旋转耳轴连接。整个炮塔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就靠这个耳轴连接,这样才能使上半部分的炮塔能上下做仰俯运动,固定死了就不会动了。摇摆式炮塔的优势并不多,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可以安装更大口径的火炮;火炮是坦克的灵魂,坦克炮的研制最难,随着坦克装甲水平越来越厚,坦克炮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重,坦克的克星就是坦克,因此,为了能够击穿坦克厚重的装甲,坦克炮的口径越来越大。目前135毫米、140毫米坦克炮被研制出来,但还没有使用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体积太大,炮塔的空间限制了坦克炮的口径进一步增加。而摇摆式炮塔就能够容纳大口径坦克炮,因为这种炮塔上半部分可以支持火炮高于车体安装,不受车体圆形底座限制,这是摇摆式炮塔最大的优势。


(二)安装自动装弹机方便,炮塔体积可以缩小;摇摆式炮塔体积可以缩小,火炮后半部分可以直接向后延伸,但前提是需要安装自动装弹机。摇摆式炮塔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更加方便的安装自动装弹机,由于火炮是固定在上半部分炮塔上的,自己不会动,这样就为安装自动装弹机带来了方便。不像传统坦克炮塔内的自动装弹机,必须将火炮的炮管放置在一定的角度才能装弹,摇摆式炮塔没这个问题,炮管本身和上部分炮塔就是一个整体,只要把自动装弹机安装在上半部分炮塔上就行了。同时由于自动装弹机可以安装在后部,因此,横向体积可以缩小,减少受弹面积。火线高也是一个优势。




摇摆式炮塔的劣势;(一)上下两部分炮塔的结合部缝隙不利于三防要求:我们知道坦克是有三防要求的,现代坦克三防设计通常是根据坦克内外的气压差来实现三防要求,坦克内部的气压同常会高于外部,而摇摆式炮塔由于是两个部分构成,有很大的缝隙,不但不能防止空气进入,下雨还会进水。法国的坦克上采用了防水苫布密封,但苫布质量再好也架不住子弹、炮弹破片的打击,战场上损坏肯定无法避免,这是一个问题。(二)破坏了装甲整体防御性能;现在坦克的装甲防御性能越来越高,而整体炮塔外形低矮,并且是整体结构。整体结构的装甲肯定要比两块分开的装甲防御性能更好,摇摆式炮塔恰恰是把一个整体分开了两个部分,因此,本身就削弱了装甲防御性能。从法国的这些摇摆式炮塔的坦克来看,装甲都比较薄,无法适合现在的需要,这也是它没有传承下来的一个原因。


(三)重心失衡,增加了上下连接耳轴的负担,装甲分配不合理:由于摇摆式炮塔的火炮,弹药仓都安装在上半部分炮塔上,这样如果火炮口径过大,装甲防护和弹药装弹设备等重量必然要重,造成重心失衡。而且,为了能够支撑这样的重量首先就要求连接上下炮塔的活动耳轴的强度要高,而材料工艺又限制了不可能太细,所以这两侧的耳轴的重量也是一个不少的死重。同时由于采用了上下两部分炮塔,这样上半部分炮塔上下做仰俯运动时必须要有大部分的炮塔结构和下半部分的炮塔重叠,等于两块的结合部是里外两层装甲重叠,这是一个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如果太厚会占用其实部位的装甲防护,如果太薄又不抗揍。还有,和传统坦克炮塔比,摇摆式炮塔还需要安装比传统坦克炮塔马力更大的调节上下仰俯运动的动力设备,这必然要消耗坦克的动力。


(四)仰俯角受限制,自动装弹机备弹量也是一个问题;由于摇摆式炮塔的火炮和弹药都处于上半部分炮塔,导致后部向后延伸较多,火炮的仰角受尾部长度限制不能上仰太大,摇摆式炮塔的坦克火炮上仰角普遍低于传统坦克炮管的上仰角。复杂地区下会限制坦克火力的发挥。另外,受炮塔结构的限制,自动装弹机不能过大过重,这样一来自动装弹机弹仓备弹量就不能太多。战斗环境下必然会影响持续作战时间。例如,法国的AMX-13摇摆式炮塔的轻型坦克两个弹仓只有12发炮弹,射击完了无法随时补给,只能是撤离战场重新装弹。另外,由于把炮管固定安装在了上半部分炮塔上,也无法实现左右车体不平衡带来的水平要求,无法安装独立的双向复合稳定机构。


摇摆式炮塔的坦克的时间段出现于20世纪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期这一个时期,可以看出来当时对于坦克炮塔的研究处于一个试验论证时期,无论成败都是武器装备发展壮大的一个可喜的探讨之举,优胜略汰一直是武器装备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虽然摇摆式炮塔看起来是一个另类,但也有借鉴作用。后来的无人炮塔其实也是一个摇摆式炮塔结构,所以,坦克炮塔的发展是随着时间而改变的,未来的坦克炮塔是什么样?还真不好下定论!


兔哥42928


摇摆炮塔坦克这种“怪异”的设计的代表就是AMX-13轻型坦克,这个“奇葩”出自天真烂漫的法兰西。

不得不佩服人家的摄影师,轻型坦克拍照片拍出了这种气势。

摇摆式炮塔的“摇摆”是上下摇摆(或者说是前后摇摆,其实是一种俯仰)是将传统的炮塔分为上下两部分,将火炮刚性地安装于上炮塔,两者一体绕耳轴作俯仰运动(即炮口抬高或降低),而下炮塔塔体则支承在炮塔座圈上作旋转运动。为了重量平衡耳轴的位置偏后,这样,当火炮炮口仰角较高时,炮尾不至于降到座圈之下,使炮塔座圈的直径可以做得小一些。摇摆式炮塔的另一个好处是便于实现自动装填,由于火炮和上炮塔连结在一起,所以自动装弹机与炮尾的位置相对固定,可以方便地将炮弹推入弹膛。而传统式炮塔由于火炮的俯仰与自动装弹机的位置时时刻刻都有变化,自动装弹机过程需要复杂的空间运动,机构复杂可靠性也不好保证。AMX-13轻型坦克是世界上第一种装有弹鼓式连发自动装弹机的坦克。

摇摆炮塔坦克结构抛面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当然有利就有弊,不可能有个东西有很多好处而且坏处少,却不能大行其道的,那么摇摆炮塔设计的劣势主要在一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特殊的上下炮塔结构导致一旦受到攻击,俯仰动作的可靠性不能保证(也就是结构本身不能保证强度,在遭到打击后更难保持战斗力),弱点在上下炮塔相对运动的弧面上。一旦上下炮塔受到打击稍有变形,就会影响主炮的俯仰。与传统的主炮+防盾俯仰的结构来比较,这个设计因受到打击而故障的概率更高了。

其二是上下炮塔之间的封难以保证如下图所示AMX-13坦克的上下炮塔塔体之间是由帆布密封的,用了大面积的帆布,这个帆布的面积太大了,在有可能面对核、生化战争的大背景下,用大面积帆布密封这种设计的生存能力一定是大打折扣的。

上下炮塔间活动的巨大的弧面和缝隙,一处有受损变形就会影响炮塔俯仰,而且不好密封。

只能用大片的帆布来密封,很容易受损影响密封。

对比一下我国99式坦克密封用的帆布小很多,藏的好一些。

鸡贼的豹式坦克把帆布藏在了防盾的后面。

其三是俯仰总质量太大,实时精确控制主炮俯仰难度更高,不易实现行进间精确射击。我们都知道现代主战坦克都追求行进间精确射击,需要大功率的伺服机构控制炮管俯仰,控制一根炮管的精确俯仰难度显然比控制一根炮管加半个炮塔再加一堆炮弹的精确俯仰难度要简单。

主要就这三点毛病吧,都是大毛病。法国人后来设计的主战坦“勒克莱尔”也用的传统的炮塔布局,以后估计不会有人在用了。

规规矩矩的勒克莱尔坦克,炮塔不在摇摆。


躺赢主要靠实力


我回答晚了,在我前面那位兔哥的回答已经很完善了,我就随便说几句个人看法。

摇摆式炮塔的特点就是炮塔是上下两部分有点类似关节头和关节窝的结构。火炮在上半部炮塔固定安装,俯仰操作实际上整个炮塔上部滑动。

这个结构源于飞机的球形自卫炮塔(B-17机腹炮塔那种类型,炮身固定,炮塔转),二战中德国人研究了潜艇用的球形装甲炮塔,后来移植到车辆上就是“球形闪电”自行高炮。战后这个结构应用到坦克上就称为摇摆式炮塔。同样有发展脉络可循,并不是美国人突然“脑洞”或者法国人突然“浪漫”就从天上掉下个设计。

这个结构很明显的优势就是火炮俯角很大,因为不需要考虑炮尾撞击炮塔顶板的问题。如果不设炮塔尾舱,则仰角也能很大,因为同样不需要考虑炮尾后座撞击地板。比如作为高炮的球形闪电,很明显是能高角射击的。

但坦克炮随着口径增大炮尾增长,再加上后座距离,上部炮塔就包不下了,会延伸出来。如果要自动装弹,还要设尾舱。这时候仰角会受限,因为和车体顶装甲干涉,但俯角仍然能够较大,因为延伸部分向上没有阻碍。

另一个优势就是方便自动装弹,因为弹仓和装弹机在上部炮塔,和炮身的位置关系不变,很好布置。

这种炮塔的主要缺点就是不好密封,上下两半炮塔之间需要密封的长度比常规炮塔的火炮开口长得多。

这在冷战时期非常致命,因为当时前沿的装甲部队是需要在核生化环境下作战的,密封出问题就要死。

法国战后第一代主战坦克AMX30胜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核生化环境下生存力更强。

另一个弱点就是这种炮塔死重较大,无论上下部炮塔处于什么位置,总有一部分装甲结构是重叠的,这是设计固有的问题,无法消除。

在目前看来,摇摆式炮塔的优势不明显,而劣势暂时无法消除,今后在坦克上继续发展的可能不是很大。








老枪与战线


摇摆炮塔的优点:便宜,重量轻,安装自动装弹机容易。

摇摆炮塔的缺点:无法安装重甲,无法密封三防,炮塔狭窄造成无法安装大型火控观瞄系统同时自动填装系统炮弹有限,打完得乘员下车手动把车体的炮弹装到炮塔里,火炮直接固定在炮塔上后坐力由车体承担,后坐力承受有限,所以无法装太大口径的火炮。

所以摇摆炮塔只适用于轻坦,上限太低,弊大于利,所以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