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肌肉男,經常練武術與經常徒手健身的人,比拼身體素質會怎樣?

Right^岸


身體素質包括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五大方面!接下來從這五方面對比同等肌肉男的武術和徒手健身者:



1.速度素質,是人體在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或對外界刺激反應快慢的一種能力。在這一方面,由於日常專項訓練的偏重,武術訓練者更有利。


2.力量素質,是身體某些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力量。這一方面,徒手健身者更加專長,因為他們的目標就是提高肌力。

3.耐力素質,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和抵抗疲勞的能力。又可分為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這一方面,武術訓練者偏重心肺耐力,徒手健身者偏重肌肉耐力。


4.靈敏素質:是指迅速改變體位、轉換動作和隨機應變的能力。這一方面,武術訓練者更加專長,因為這是武術運動的基礎。

5.柔韌素質,指人體活動時各關節肌肉和韌帶的彈性和伸展度。這一方面,武術訓練者更加專長。



總體來說,從大數據上分析,武術訓練者對身體素質的要求上更加全面,這是一個運動項目的特性。而徒手健身更加專項,可以為任何運動項目提供良好的基礎。

最後,術業有專攻!任何一個領域都有著頂尖人才,根據個人目標進行訓練就會得到想要的結果。

瞭解更多健身知識,請關注“大囚自重健身”


大囚自重健身


這要看比什麼,絕對力量當然是肌肉男,靈敏協調當然是武術,肌肉耐力當然是徒手健身者。

肌肉的絕對力量是最大的,因為他的訓練方法是通過大重量迫使肌纖維增粗,這個過程包括飲食、補充營養,休息,基本就是和養肉牛一樣,精心培育肌肉。

(圖片是我朋友,福州FAN+健身工作室的教練,他就是通過健美的大重方法增肌)

武術是講究靈敏,快速的協調發力,是強調整體的發力,畢竟武術散打類是有體重要求的,如果你70公斤級別是不可以打60公斤級的運動員,即使是套路運動,過大的體重也是不利於跳躍。

(這是散打運動員付高峰的肌肉)

徒手健身的人,肌肉的耐力最好,因為他的負重不夠,只有不斷的重複練,直到神經調動最一根肌肉纖,並且是重複的次數很多,肌纖維不斷的收縮次數多才能達到肌肉的改變。

(這是我朋友徒手健身者,他每天38個引體向上,已經有五年了,當然他不是為了秀肌肉,因為他以前鼻炎和高血壓,是為了改變身體而練)

決定力量大小的生理因素是:肌肉生理橫斷面積、神經調節功能的改善、槓桿(骨)的效率、肌纖維的組成。

1.肌肉的生理橫斷面增大;肌內生理橫斷面增大是由於肌纖維增造成的,包括肌凝蛋白質量增加,肌肉毛細胞管網增多,肌肉結締組織增厚,肌糖無增加等,並伴隨脂肪減少。

2.神經調節的改善;神經調節的改善包括.

Ⅰ、動員參加活動的肌纖維數量增多。

Ⅱ、改善主動肌和協同肌、對抗肌、支持肌(固定肌)的相應協調關係,對抗肌放鬆能是影響力量的重要因素。

Ⅲ、大腦皮質神經過程的強度和靈活性的改善能增大力量

3.槓桿(骨)的機械效率

4.肌纖維的組成;肌肉中快肌纖維成分成高,肌肉收縮力量也大。


福州禪武


經常練武術的人與經常徒手健身的人,比拼身體素質誰高誰低還真說不定。涉及的因素太多了,體重、身高、先天條件等各方面都有所差異。

雖然都是搞體育運動的,但也是有偏科的地方。就像同樣是跑步的人,有擅長短跑的,有擅長長跑的。善於短跑的人在爆發力、速度方面肯定要比長跑的人要強,擅長跑長者在耐力上肯定比短跑的人要強。

練武術的人身體的靈活度和敏捷性較高,徒手健身的人對身體肌肉的控制能力可能要更好點。你問的問題有點籠統,描述的還不是太詳細,所以沒法說的太具體。只能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比個同類型的賽事都有體重身高之差的條件,更何況是跨領域之戰,只有比了才便知高低。


江贛老羅


那要看哪方面素質了,身體素質包括柔韌性,力量,耐力,速度,協調,靈敏等這些方面。相對來講,練武之人協調,速度,靈敏應該會好一些,當然這也是相對大眾來講的,具體情況還要針對到個人身上吧!


嵐江釣徒


練習武術可以強身健體,而健身更多的是形體美


朱峰嶢的文章


說的這麼籠統,就是關公戰秦瓊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