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务教育应不应该增加情绪控制教育这门课程,个人觉得很重要?

长江的微笑


非常赞同增加情绪控制教育这门课!近年来学生情绪控制能力下降,不良情绪在学校随时爆发,身为一线教师震惊又害怕!

01内心积压过重,无法排解,孩子随时会被激怒!

当前由老师批评学生引发的校园惨剧有很多,这种情况的发生限制住了老师管理学生的手脚。为了学生免受伤害,老师甚至放弃批评、惩罚学生,这种教育方式。事实上,出事的孩子很少是因为老师的批评做出极端的事情。只是他们在生活中积压了太多的不如意,老师的批评只是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课堂上老师因为小李同学没有认真听讲,说了他两句。这时小李同学用拳头将座位旁的窗户玻璃击碎,顿时玻璃碎了一地,小李的拳头也是鲜血直流。这已经是小李本月第二次击碎玻璃窗了。

按理说老师的一句批评不致如此,课后班主任老师找小李谈心得知:小李的父母常年争吵不断,每当小李要劝阻的时候都会被爸爸臭骂一顿。前一天晚上父母在家里再度争吵,今天课上又被老师批评。小李感到大家处处在与他为敌,忍无可忍,只有用拳头砸向玻璃。

02情绪像洪水猛兽,没有经过疏导的孩子无法控制!

一次听心理学的讲座,老师说内向孩子的委屈藏在心里,他一直忍受;外向孩子的委屈向外释放,经常攻击同学。

小洪同学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由母亲一人带大。母亲觉得男孩子必须严家管教,对孩子格外严格。小洪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表现十分强势,不愿意受一点委屈。生气的时候不分场合大声怒吼,更为生气的时候会拿座椅砸向同学。有一次小洪数学测验成绩很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有个同学开玩笑说他成绩不真实。小洪气的拿起篮球从教学楼5楼扔向操场,突如其来的一声巨响,把教学楼老师都吓得一惊。所幸没有人员受伤。

03得不到家长的关爱,拿刀挥向自己!

没有人相信自己的父母会伤害孩子,事实上父母不会故意伤害自孩子,却在生活中经常无意识带给孩子伤害,诱发他们的不良情绪。

学生小英和妈妈发生矛盾,妈妈随口说了一句:你给我带来这么多麻烦,你去死吧!话音刚落孩子拿起水果刀朝自己的手腕划了几道子。就这样,孩子整个夏天没有穿短袖,整日把自己裹得严严的,正是这种异常的举止引起老师的注意即使调节了母女的矛盾。


综上,以上事例多是学生成长环境造成的问题。家庭环境学校无力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教给孩子疏导情绪,掌控情绪的方法,分享一些生活的实例。让他们明白不良情绪人人都有。在学校开展情绪教育课程很有必要,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尽到学校的教育责任!


春风绿梦田


情绪和情感伴随着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您所问,在中国的义务教育中,是否应该加入情绪调控呢?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材当中,就有情绪和情感的专题课时

在课堂上,老师会给同学们讲解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后果,重点会给同学们讲解如何调节情绪。

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改变自我认知法,合理宣泄法,转移注意力,放松训练法等方式来调节情绪。并且在每年的中考考纲中调节情绪的方法和重要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所以说在义务教育的课程当中,目前已经开设了关于情绪调控的课程。


闲不下来的小晨


中国教育的中学课程设置很不科学,英语破坏了中国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浪费了非常多的时间,而中国学生目前最大的弱点则是身体素质低下,几乎80%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根本不达标。所以我不赞成增加情绪控制课程,但需要改良课程设置,增加心理辅导教师数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

高考的设置改革很不好,应当着重于语文、数学、物理、历史、化学、生物、地理、体育这几科课程。把这八科纳入高考,语文数学满分各150分,体育100,理科:物理化学生物共150分,物理70,化学50,生物30。文科:历史物理地理部分150,体育100,历史政治70、物理50,地理30。将体育纳入高考的核心科目,大力发展中国青少年体质。如果再不发展中国青少年体质,今后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将不非常低下,与世界各民族的体格竞争将面临巨大的困难。足球运动上不去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说中国孩子还是不会控制情绪,而是身体素质非常差是根本,当然体育课可以纳入心理辅导和情绪控制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了。


十二米阳光


其实思想品德课里面本身就有这方面的内容,可是我们眼下功利化的的教育,往往就忽略这些。大家都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主科语数外的分数,然后看中考能考多少分,能够上什么样的星级高中,而没有把所谓的副课里面的那些内容当回事儿。

我不知道题主出这个问题,是不是跟贵州那个拿刀砍死两岁小女孩的十九岁的大学生杨某有关,会不会因为他而触发你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学的思想品德课里面,要求学生要建立较为稳定的心理系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对客观事物要能够有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并且结合自己的内心体验,提升对道德的认知,提升自己的修养。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现状是,不管是从学校还是到家庭,都没有太把这门课当回事,老师也经常是划个重点,等大家去看一看,目前本地对这个这门课实行的还是开卷考试,平常做几个题目对付一下,而那些真正触及灵魂的思考,又有几人能够把它结合在教育之中?

当然,如果说单纯的指望学校一个思想品德课,能够把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好,这也是不太现实的问题,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更多的是应该从家庭出发,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或者说符合我们社会通常的行为习惯的三观,并提升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来上好这一门课,至少在眼下看来,这是一门极度缺乏的课。


苏小妮


刚上初一年级的王同学脾气暴躁,哪怕其他同学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也会用凶狠的眼神回击,弄得班里的同学都远远地躲着他。

某一天,王同学为了一句无关紧要的话气得掰断了另一位同学的食指。这也让他背上了学校的警告处分。

这件事后,我觉得孩子们非常有必要学一学情绪控制,于是就召集全校调皮捣蛋的学生主要针对“愤怒”这个情绪上了一门课。课上我给同学们聊了聊哪些属于坏情绪、如何面对愤怒、如何排解愤怒等,孩子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后,我还找王同学继续探讨“愤怒”这个坏情绪。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三年里,我发现王同学因为懂得如何控制情绪,再也没有当初的冲动,和班里同学的人际关系也和谐了很多。

现在,王同学已顺利升入高中,还成为了学校篮球队的队员。

现实告诉我们,学会情绪控制非常重要。

有时候情绪控制会拯救我们的人生,有时候情绪控制还会救我们一命。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天,我们这里有个身家过百万的老板到一家小餐馆吃饭,因为听不惯旁边一桌年轻人嚷嚷,便对他们嘟嚷了几句。年轻人二话不说上前来就开打。

其中一个年轻人顺手抡起啤酒瓶砸向老板,老板接着倒地再也没有醒来。

因为没有控制好情绪,老板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年轻人也被判了刑。

试想,如果当初双方都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哪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


Tantu生涯规划


中国义务教育加上情绪控制这门课程,是很有意义的。我个人觉得重要。

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看不得孩子哭,发脾气。也就是说,父母接不住孩子的情绪:伤心,愤怒,沮丧,失望……因为大家认为这些情绪是不好的。

七情六欲原本是正常人都有的,父母看不见,也不允许孩子有“不好”的情绪,孩子压抑情绪,屏蔽情绪。

看不见情绪,是谈不上控制情绪的。

就像打仗,看不见敌人,向虚空发招,使劲再大,也没有用。

学校义务教育加上情绪课,带孩子们正确地认知情绪,从而有效调节情绪,最后可以做到控制情绪。有益孩子发展健全的人格。

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和他人相处,和环境和谐共存,必然有理有节有方法。

我支持中国义务教育加上情绪课,让孩子们学习和自己的情绪相处,控制情绪。



做个女侠


你好,我是举个例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是一个围棋启蒙老师。

中国义务教育应不应该增加情绪控制教育这门课程?我觉得应该增加。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情绪,情绪是指人对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情绪控制是现在孩子最缺少的。我还记得我上课的时候看到过有些孩子可能因为输了一点其立马就大哭,甚至有的小孩儿还会掀棋盘。当然事后我们也会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也理解孩子当时的心情。

但是情绪教育我觉得不应该加在中国义务教育里面,而是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培养。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能都知道孩子在三岁的时候都已经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意识,这个时候的孩子哭闹,都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不像一两岁的时候哭闹,可能只是因为饿了或者是想上厕所。而三岁以上的孩子他们就开始为了目的而去哭闹,甚至有些孩子,他们理解哭闹可以达到他们想要的。所以我认为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不说让三岁四岁的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绪控制。但是最起码让他知道情绪的种类。五六岁的孩子已经慢慢有理解力了,这个时候可以培养孩子的情绪控制。

所以我个人提倡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就培养孩子的情绪控制。

为什么情绪控制不在九年义务教育里面呢?九年义务里面可以有心理辅导。但是情绪控制没有办法独立做一门课程。也没有办法,给每一个孩子都普及到。因为毕竟到了小学孩子年龄到了这个时候孩子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

小学里的情绪控制一般是孩子忍不住发火了,老师在教导孩子的时候会用到这种方法。个人觉得如果给小学普及情绪控制,不如从幼儿园开始普及,然后给小学的老师普及情绪教育。毕竟九年义务教育里边,大部分孩子情绪控制的还是蛮好的。一个班里控制情绪不太稳定的也就那一两个。



所以我的观点是情绪控制这门课程适合那幼儿园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以普及老师为主。我是举个历子。我是一个围棋启蒙老师,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探讨教育,探讨围棋。


围棋启蒙举个历子


当然。学生情绪控制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情商。一个学生,情商高低,是关乎孩子一生的大工程。知识和文化不是一回事,许多人不同意,我到觉得是这样。一个死知识多的人,最多是一个书呆子,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说的这个人没有情商,没有灵性,管控不了自己的情绪,但这个人还是属于有知识的人。所谓这个人有文化,我觉得就是指这个人有广博的见识,处世的灵活,待人接物恰到好处的度,有君子做派,严己恕人的风度,大难临头处变不惊的心态。这就是说的高情商之人,一个人只有成为知识和文化的统一体,他才成才了。所以我们学校,家庭,学生都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情绪管控教育。使学生成为高情商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风雨—从容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其实在义务教育中一直有着控制情绪和培养积极的相关教育知识,小学的品德课和初中的政治课里面都有涉及相关内容。人的情绪与其本身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先天性格会影响情绪,后天的引导和影响也会逐渐改变一个人的情绪。

情绪教育是近年心理卫生教育积极推广的范畴,在众多社会事件阴影下,大家不可否认需要积极处理。

情绪教育是大人小孩共同的生任务。由于情绪的发展是基于大脑神经的基础,及社会互动的经验,情绪教育如果只是纳入学校教学范围并不足以有效,还需要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孩子合作才足够有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面对和处理事情的时候,孩子会耳濡目染,慢慢渗入自己的意识。家长平时情绪暴躁,孩子就容易滋生暴躁情绪;家长和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以及应对方法,同样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还有孩子每天接触的媒介,比如电影、课外读物等等内容,也是影响孩子情绪的一些因素,应该让孩子多观看和阅读积极向上的影视即课外读物。

所以在学校教育的前提下,补足家庭环境的积极影响才是培养和控制孩子情绪的根本途径 。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个人愚见,欢迎讨论。我是光头老师,欢迎关注我。


光头老师


中国义务教育应不应该增加情绪控制教育这门课程?洪爷认为很有必要。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对中小学生影响极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每年中小学生因情绪失控造成的悲剧时有发生。就在今年3月3日,石家庄某小学五年级男孩,在上网课时玩游戏,被家长发现而受到家长严厉大声训斥,一时情绪失控,从楼上跳下身亡。在有2019年4月上海17岁的汤某,与母亲发生激烈争吵,突然情绪失控,冲向桥边跳桥身亡………。学生遇事常有情绪失控而产生过激的行为反应。

中小学生因受大环境,家庭环境,学习和生活影响,心理压力大,情绪不稳定,波动大。心理受到刺激发生极大变化,出现异常行为反应。表现为情感低落,显得内心愁苦,多伤感,消极悲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有时会失眠或昏睡。

因此增设专门的课程对中小学生情绪,心理进行控制,干预教育很有必要。

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情绪控制教育:

1,遇事要理智,冷静,不冲动。学会宽容。

2,受到挫折,觉得委曲,不能长期在心理压抑,要宣泄压抑,释放自己的情感,多与亲近的人交流倾诉。

3,多与人交往,交流勾通,控制抑郁。

4,自我安慰,自我调节。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觉得自己还有许多喜欢的人,喜欢做的事。

5,不断调剂减轻心理压力,特别是学习上的心理压力。

6,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放松自己,忘掉忧伤就烦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