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前,我國有“六大名著”,個個老少皆知,被淘汰的兩本是啥?

說起《水滸傳》相比大家都很瞭解,它作為一個經典的電視劇一次次的被翻拍,每一次翻拍都會帶來一次熱度。別的名著還剩下什麼,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紅樓夢》、《西遊記》和《三國演義》。

其實在清朝之前,《紅樓夢》還沒有被寫出來之前,反而是內容較為露骨的金瓶梅被評為奇書。其他三本奇書雖然都是講述神話和英雄故事,但最起碼老人和小孩都可以看。

建國前,我國有“六大名著”,個個老少皆知,被淘汰的兩本是啥?

而金瓶梅內容尺度較大,描寫的比較露骨,傷風敗俗,違背了我國的傳統習俗,因此清太祖極力排斥,下了命令禁止該書在民間流傳。康熙更是要求見書必須燒燬,所以這本奇書最終被淪為了禁書。

就在這個時候,清朝有個作者寫了一個小說同樣精彩,那就是《紅樓夢》,順理成章代替了金瓶梅成為奇書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兩本小說比較受歡迎,分別是《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於是慢慢的這六本書在清朝被列為了六大名著。

建國前,我國有“六大名著”,個個老少皆知,被淘汰的兩本是啥?

建國前期,文藝事業百廢待興,需要有一批高質量的作品進行出版,國家出版社要求人民出版社出版四部,仔細斟酌之後,決定放棄《儒林外史》和《聊齋志異》,也算是忍痛割愛了。

雖然兩部書被裁掉了,但是它們仍然是優秀的文化作品,比起現在一些糟粕的文化作品,實在是好太多了!

《聊齋志異》為我國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與《紅樓夢》《金瓶梅》是最著名的三部描寫中國社會歷史的小說,堪稱我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建國前,我國有“六大名著”,個個老少皆知,被淘汰的兩本是啥?

博爾赫斯曾在《聊齋》的西班牙語選本序言中評述到:“《聊齋》在中國的地位,猶如《一千零一夜》之於西方。”

蒲松齡在《聊齋》中論古代中國民間的民俗民風、奇談異聞,或講世間萬物的奇異變幻,清奇的腦洞,廣泛的題材,配之以獨特的故事情節、異彩紛呈的藝術形象,上演一出出“鑑鬼”大片兒。

建國前,我國有“六大名著”,個個老少皆知,被淘汰的兩本是啥?

《聊齋志異》中鬼狐花妖的世界,有著最美最動人的情節,曲折離奇的故事,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看得如痴如醉。

作者蒲松齡,也與西方的莫泊桑、契訶夫同被人們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曾多次向蒲松齡致敬:

“蒲松齡寫出了這樣一部光輝的蓍作,他用他的想像力給我們構造了一個美輪美奐的世界。”

“我寫的《紅高粱》一書中,我奶奶這個形象的塑造其實就是看了《聊齋志異》才有了靈感。”

建國前,我國有“六大名著”,個個老少皆知,被淘汰的兩本是啥?

而《儒林外史》:看完,人情世故起碼半通;看懂,可以小小縱橫於世俗社會。這本書一直以來都是以諷刺小說的標籤著稱。

書中寫透了中國古代儒林官場,其中有:

執金盃飲酒的狂狷儒士,隻身逃婚的叛逆才女,酷愛男風的名門基友,隱居山林的真儒賢人,死磕科考的哭號童生,招搖撞騙的冒牌詩人,勸女殉夫的禮教狂徒,從淳樸上進的孝子變為貪婪虛偽的卑鄙之徒……

作者吳敬梓像是一個段子手,能使你捧腹大笑,也能讓你陷入沉思。

建國前,我國有“六大名著”,個個老少皆知,被淘汰的兩本是啥?

魯迅對《儒林外史》評價:

變化多而趣味濃,在中國曆來作諷刺小說者,再沒有比它更好的了。

無論是儒林軼事,還是古代奇幻,每一部,都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值得我們一遍遍品味研讀。

建國前,我國有“六大名著”,個個老少皆知,被淘汰的兩本是啥?

不管時代發生什麼變化,歷史呈現在每一個小人物的命運上,卻總是會驚人的相似。

古人言:讀史使人明智。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歷史會給我們答案。

而那些最真實的歷史,往往都保存在文學作品中,這兩部書,能為你還原一個鮮活的時代,願你讀來,有一份感悟和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