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名可比肩陶淵明的唐代詩人柳宗元,為何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

詩名可比肩陶淵明的唐代詩人柳宗元,為何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


柳宗元是中唐前期比較知名的大詩人之一,作為一位文學家他曾有164首詩歌傳世。他創作的散文《黔之驢》被譽為,最具諷刺意味的寓言故事。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文學領域中的成就可見一斑。


他曾與生活在同一時期的多位大文學家並駕齊驅。曾與撰寫《師說》的韓愈並稱為“韓柳”;同時還與《陋室銘》的作者劉禹錫並稱“劉柳”。在詩歌領域中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詩名可比肩陶淵明的唐代詩人柳宗元,為何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

後世文化學者之所以將柳宗元,與這些中唐時期紅極一時的大文人相提並論。其中的一個主因就是他們的思想志趣基本雷同。而且無論是散文還是詩歌,創作方面都具有很多類似之處。尤其是在政治處境和仕途方面,這些人也都具有相同遭遇。


並且在中唐政壇上“劉柳”二人,甚至還有一生仕途坎坷的說法。正因為這些大文人的文學思想,以及詩文風格多以關注社會現實為主。所以掀起了一場有關於政治和詩歌的改革運動。雖然這些運動最後都以失敗告終,並且柳宗元也因此斷送的前途,但是卻對中唐政治、文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詩名可比肩陶淵明的唐代詩人柳宗元,為何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


中唐詩人柳宗元的改革思想與詩歌風格

柳宗元雖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相比於韓愈、歐陽修、蘇軾等人來說,他的聲望並沒有達到無人可及的地步。

其傳世詩歌雖然有164首,但卻僅有《江雪》、《漁翁》二首比較出名。而且表達的都是關注現實,以及充滿失望與憤懣的隱逸情懷。


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於長安,雖然他的祖籍是何東柳氏,並且父親也是當時的一名官員。但是生逢亂世也必然會對他的思想產生很大沖擊。這其實也對柳宗元后來的人生道路造成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詩名可比肩陶淵明的唐代詩人柳宗元,為何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

1.柳宗元兒時經歷

柳宗元四歲時就在母親盧氏,教導下開始學習文化知識。這也為他後來的散文,以及詩歌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雖然身為官宦子弟但自幼長於長安的柳宗元,不僅親眼目睹了頻繁戰亂與危機重重的社會現實。而且也親身體會到了“建中之亂”的威脅。

為了避亂他不得不於公元785年隨父宦遊。在這個過程中柳宗元不僅接觸了,更為廣闊的底層社會生活以及藩鎮之亂,同時也因為增長了閱歷而對其思想,形成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他深知社會動亂對國家以及百姓的危害,所以從小就立志改變這種亂象。

詩名可比肩陶淵明的唐代詩人柳宗元,為何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

2.“統合儒釋”思想形成

柳宗元的母親盧氏出身於范陽盧氏,而且其祖上世代為官。按照當時的話來講就是一位大家閨秀。由於盧氏的文學素養較高,再加上其本人篤信佛教。所以在教導柳宗元的時候,產生了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而柳宗元的父親柳鎮曾官居侍御史等職,其為人性格剛直不阿並且具有積極用世的態度。這些來源於家庭等諸多方面的影響,為柳宗元后來為官之後的從政理念,以及統合儒釋”的思想都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詩名可比肩陶淵明的唐代詩人柳宗元,為何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

3.進士及第,名聲大振

柳宗元在21歲的時候就已經進士及第,這在唐代歷史上也應該位列前茅。因為很多唐朝時期的文人,不僅經歷了屢試不第的痛苦,甚至都已經到了四五十歲才考中進士。四年之後他別授予秘書省任校書郎。

並於公元798年通過博學宏詞科考試,被授集賢殿書院正字一職。雖然這只是一個從九品上的小官。但是柳宗元並未因此而氣餒,而是盡心竭力的做好本職工作。直到公元801年他連升三級,成為正六品的藍田尉並奔赴藍田履職。

在柳宗元外放藍田尉之時,唐朝的政治與吏治更加腐敗。當他於公元803年末回到長安,並任監察御史裡行一職之時。

發現朝野上下皆一片烏煙瘴氣,政治方面已經黑暗腐敗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了。在這種契機的影響之下他決心革除弊制。

詩名可比肩陶淵明的唐代詩人柳宗元,為何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

4.“永貞革新”

唐順宗永貞年間曾出現了一次“二王八司馬事件”。由於這次事件發生於永貞年間,所以後人又將其稱為“永貞革新”。這場革新運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打擊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朋黨之爭等,禍國殃民的政治遺毒。

由王伾、王叔文、劉禹錫、柳宗元等士大夫階級,組成的以及“二王劉柳”為核心的革新派。力求通過革新的手段革除政治積弊,同時也順勢將宦官勢力徹底打倒。畢竟宦官專權禍國殃民的祖訓如雷貫耳。

詩名可比肩陶淵明的唐代詩人柳宗元,為何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

這場革新的目的雖然十分明確,而且一旦革新成功之後。不僅會對中唐朝發展有很大益處,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和,內憂外患的不利局面。但由於宦官與藩鎮割據氣勢太盛,並且也觸動了很多當權者的利益。

所以在唐順宗支持下以“二王劉柳”為核心的“永貞革新”,僅僅持續了100多天就以失敗告終。這種情況其實於晚晴時期的“百日維新”十分相似。在革新失敗之後唐順宗被幽禁,太子李純取而代之成為了唐憲宗。

詩名可比肩陶淵明的唐代詩人柳宗元,為何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

筆者認為“永貞革新”不僅是中唐時期,唐朝命運的一次轉折點,而且也是“二王八司馬”命運的轉折點。在革新失敗之後參與革新運動的人,基本上都沒有好得到下場。

其中,位列“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及被譽為“詩豪”的劉禹錫至此“一生貶謫”。

遭遇“一生貶謫”坎坷的柳宗元

所謂“一生貶謫”就是指,在“永貞革新”之後二人皆遭到了貶謫。並且從此之後再也沒有得到重用,甚至還多次遭遇政治對手的迫害。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貶謫為永州司馬一職,並一直擔任這個官職十年之久。

詩名可比肩陶淵明的唐代詩人柳宗元,為何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

直到公元815年“永貞革新”的餘溫散盡,他才被朝廷召回長安任職。雖然他歷經艱難回到了長安,但由於受到同僚仇視根本沒有得到重用。在這種艱難的處境中柳宗元已經無力挽尊了。但屋漏偏逢連夜雨他被再次貶謫至柳州,擔任柳州刺史一職。

至此柳宗元的政治生命徹底結束,或者說再也沒有任何希望可言了。實際上在他貶謫至永州司馬之時,他的政治生命也已經被定在了死刑架上。但是後來他又回到了長安,所以柳宗元又燃起了政治希望。但是這一次貶謫至柳州讓他的所有希望都破滅了。

柳宗元由於官終於柳州所以詩人皆稱呼其為“柳柳州”。公元819年四十七歲的柳宗元在柳州病逝。至此曾經在中唐前期政壇上,也曾呼風喚雨的柳宗元悵然離世。但是他的詩歌卻因其高潔的品質,而到了後世人的青睞與傳承。

詩名可比肩陶淵明的唐代詩人柳宗元,為何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

詩名可比肩陶淵明的唐代詩人柳宗元

相信大家對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都不陌生,他被譽為東晉末期南宋初期最偉大的詩人。因其比較獨特的人生經歷,以及曾有過因避亂世而歸隱田園的奇遇。並且還創作了多首表達隱逸情懷的田園詩歌。所以深受後世人的喜愛及推崇。

作為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以及“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他的詩風多以閒情雅緻的田園風為主。並且表達出了古代詩人厭倦政治,以及爾虞我詐並充滿黑暗色彩官場的隱士情懷。所以從陶淵明在世時起一直到唐朝末年,文官或者文人們都特別嚮往隱逸生活。

詩名可比肩陶淵明的唐代詩人柳宗元,為何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

1.柳宗元詩歌特色

在中唐詩壇上柳宗元的詩風可以說獨樹一幟。因為他所創作的古詩,基本上都以清勁紆餘、古雅閒淡的風格為主。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借鑑了,盛唐時期詩歌的藝術特色。然後通過個人在文學上的造詣進行再創作,就形成了一種極具個人風格詩歌特色。

他撰寫的五言古詩多以山水為題材,這既體現出了他寄情于山水的文人雅趣,同時也彰顯出了仕途不得意之後的歸隱情懷。而且由於柳宗元的很多五言古詩風格,尤其是思想已經與陶淵明類似。

詩名可比肩陶淵明的唐代詩人柳宗元,為何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

所以後人在鑑賞柳宗元詩歌時,都認為如果陶淵明是“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柳宗元就應該是“古今隱逸詩人”第二。因為柳詩語言基本上都以樸素自然為主。而詩歌風格有獨具淡雅意境。所以將他與陶淵明並稱應該不算是高攀。

柳宗元所作七言古詩基本上都以寓言為主題。通過自己的政治遭遇以及,親眼所見的政治腐敗現象。將他們幻化成文字就形成了一篇篇,極具諷刺意味的諷喻詩。當然柳詩所要表達的主旨,其實還是對政治抱負無法實現的悲憤之情。

2.《江雪》中的孤寂與決絕

《江雪》是柳宗元任永州司馬之時,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通過對野外嚴寒天氣的描寫,以及“鳥飛絕”、“人蹤滅”的形容,表達出了孤寂與蒼涼之感。但是這首詩的言外之意卻是,縱然環境險惡也不能向其低頭的決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曠野群山上的鳥兒都已經飛走了,所有上山的道路也都被大雪覆蓋了。在此次此刻根本看不到人影。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詩中的意境。在大雪紛紛的時節沒有鳥也沒有人,這種何其孤獨的場景。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被大雪覆蓋的江面上有一艘小船,小船上坐著一個穿著舟蓑的老翁。只有他一個人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此情此情更讓人覺得孤寂與決絕。其實柳宗元通過這首詩歌,表達的就是即使自己遭受再多的,政治打擊也不會屈服的心境。

筆者認為這首詩雖然字數較少,而且詩中所描繪的場面以及感情也比較單一。但這也正是《江雪》一詩的奇妙之處。在簡潔凝鍊的語言刻畫之下,一幅意蘊深遠的寒江、雪景、獨釣圖躍然於腦海之中。


結 語

柳宗元作為中唐前期的政治家和大詩人,他一生曾創作過很多散文與詩歌。無論是散文還是詩歌都能夠,以獨樹一幟的風格屹立於中唐文壇。他創作的《黔之驢》、《臨江之麋》等散文,皆通過一些淺顯易懂的寓言故事,諷刺趨炎附勢的小人。

而柳宗元的詩歌主題卻以山水居多,通過對山水等自然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屢遭貶謫鬱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雖然也會有比較強烈的歸隱情緒,但是他最終也沒有實現這個願望。並且死在了再次貶謫之地。


【參考文獻】

唐小薇《柳宗元詩研究》

陳洪《柳宗元詩歌佛學淵源探析》

李育仁《論柳宗元詩風的多維結構》

魯峽《“人境俱奪”的儒佛境界──從《江雪》看柳宗元的儒佛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