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教育》:少女失樂園



在一個下雨的週末夜晚,我躺上沙發,打開啤酒,抱著被說教的心理準備開始觀看《成長教育》這部電影,卻意外地發現它並不生硬沉悶。

電影是根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Lynn Barber的回憶錄改編的。英國少女珍妮,聰明漂亮,成績優秀,就讀於一所傳統女校。父母為她計劃的是考入牛津,結識文豪,過上“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生活。當然更隱晦更功利的目標是讓她嫁入上流社會,完成階級跨越。有句話不是說嗎,女孩子最好的嫁妝是一張名校文憑。

唸書很枯燥,學了那麼多也不知道用處在哪裡。珍妮嚮往的是巴黎式生活,悠閒,輕鬆,浪漫。她看法文小說,聽法國香頌,一心想做個法國人。

戴維的出場是在一個大雨天。他開著布爾喬亞式的栗色小汽車,主動幫助了淋雨的珍妮並送她回家。


《成長教育》:少女失樂園

淋雨的珍妮


《成長教育》:少女失樂園


《成長教育》:少女失樂園

交往了戴維的珍妮從此一腳邁入從前無法窺探的新奇世界。戴維及他的朋友帶她出入高級餐廳、高檔酒吧、音樂演奏會、藝術品拍賣行,為了給她慶生甚至帶她去遊了巴黎。

花天酒地的生活迷失了珍妮的心智,身家豐厚巧舌如簧的戴維亦獲得珍妮父母的默許。珍妮一去難以回頭,不顧校長和老師的勸阻一意孤行退了學,答應了戴維的求婚。

對“自由生活”的夢想破滅在珍妮偶然得知戴維已婚的事實之後。實際上,他已不是第一次婚內出軌了。

口口聲聲說著讀書無用,教育枯燥的珍妮似乎再也回不了頭,她的前程眼看就要被她自己給毀了。

所幸導演給了電影一個不錯的結局。珍妮重新唸書考入牛津,挽回了自己的人生與尊嚴。但如果是在現實中,一旦失足哪有這樣的機會重新選擇?


《成長教育》:少女失樂園

《成長教育》:少女失樂園


《成長教育》:少女失樂園

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是的,這不過是一個關於選擇的問題:讀書還是嫁人?自立還是攀附?努力工作還是不勞而獲?這道選擇題至今還能引起女孩們的猶豫和爭論。

故事發生在六十年代。但其實它發生在任一時代。嬌憨少女與富有大叔,這樣俗套的故事不斷地在現實生活中發生。大叔們風流倜儻,溫文爾雅,體貼多金,對於不諳世事的天真少女具有十足的吸引力。嫁給他,不啻於嫁給一種“自由生活”。看似捷徑,實則每個選擇都一定會付出代價,華麗的生活往往是一場冒險。

走捷徑成功的人當然有,但是別人背後付出的是什麼你永遠不會知道。捷徑路陡,玩不起玩不轉的趁早回頭,走你的光明大道。生活在陽光下,一切事情都能見光,對好多人來說這是非常奢侈的事,我們不能因為習以為常,就把它看得理所當然。


《成長教育》:少女失樂園


《成長教育》:少女失樂園


《成長教育》:少女失樂園

我見過拒絕捷徑、老老實實上班掙錢的女孩,她說:“我賺的錢跟他能給我的比起來簡直是廢紙,但我的錢是我一塊一塊合情合法掙回來的,我花得理直氣壯。當金絲雀是個技術活,我沒那個技術。”

其實戴維可以給珍妮的,通過珍妮自己的奮鬥將來她未必不會有。自己努努力能夠得到的東西,為什麼要依賴於別人的施捨?就算她不能擁有紙醉金迷,至少她還擁有自由。自由生活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應該是自己掙來的。青春美貌作為一種砝碼,從來不能跟金錢這種硬通貨對等;學生跟老於世故的社會人,雙方的能力和經驗也完全失衡。除了漂亮一無所長的少女,在同老奸巨猾的大叔交往過程中不吃虧就不錯了,哪有議價的資格,哪能撈到便宜?


《成長教育》:少女失樂園


電影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少女失樂園》。所謂失樂園,就是失去了天上的樂園,天使墮落為魔鬼,路西法墮落成撒旦。失樂園,講的就是人性中經不起誘惑的部分。而誘惑,向來只有嘗過它的人才有資格說,自己經得起。面對誘惑,經過內心的矛盾掙扎,做了重要選擇的少女們,我只是希望以後不會聽見你說後悔。

電影還試圖探討對人生的懷疑,和對生活方式的抉擇,不過流於表面,十分可惜。

總的來說,影片確實給我們上了一堂課,雖然沒有明確地給出答案。但我偏愛的就是這樣開放的文藝作品,不需要闡述太多創作者的個人見解,反而更發人深省,引人思考。

最後安利一下片子的歌曲配樂,真的太棒,尤其是在酒吧那場戲裡女歌手唱的那首《You`ve got me wrapped around your little finger》,十分慵懶纏綿,適於時宜,令人微醺。原聲唱片在豆瓣上評分也很高,甚至高於電影本身的評分。

祝觀影愉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