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貓”的樂趣

 □唐雪元

走,看“貓”去。

驅車至成都大熊貓基地,只見大門造型形似一隻熊貓頭部。門前已排了幾溜長長的隊伍。隨著人流,檢票入門。沿著主幹道前行,四周植被豐富,蒼翠的竹林遍野,空氣清新,甜潤而又略有潮溼。

前行不久,就是一座大熊貓雕塑。一大一小兩隻熊貓正睜著大大的眼晴,似在詢問誰來了。兩旁竹林似海,遮天蔽光。

看“貓”的樂趣


不知走了多遠,第一隻大熊貓赫然眼前。拍照人很多,耐心等人少了,近前觀看,這傢伙正淡定地吃著竹子。任你人聲喧囂,也不瞄一下你。聽說大熊貓很害羞,初次見到人時,常以手掌遮面,人稱“熊貓小姐”。

穿行林海,路旁不時有片片松果菊開得正豔,白的,粉的,給萬千翠色添一點亮色。大片大片的腎蕨綠得如洗,嬌翠欲滴。人行其間,心曠神怡,只想放慢腳步,讓時光暫住。

路蜿蜒曲折,不辨東西。人隨路轉,不久,看到第二隻熊貓。這一隻,也許吃飽喝足了,來了興致,趴在木樁上,悠閒而專注地看著湧動的遊客。你們看我是風景,我看你是景中人。

穿過一段索橋,來到月亮產房。排隊候觀,人聲嘈雜。約半小時後,沿狹窄的甬道進入。每一室前,拍照的裡三層外三層。工作人員不停地大聲催促,不要停留。顧不了紳士風度,擠到室前,隔著玻璃,拍了幾張。

看“貓”的樂趣


大熊貓或躺或臥,正悠然地休憩。有的親如兄弟,你在左,我在右。一人一根竹子,不爭也不搶。有的獨來獨往,右手一根竹,慢嚼細嚥地享受生活。有的調皮,吃飽喝足,地上打個滾,伸伸懶腰。更有會享受的,爬到高處,靜靜地看著服務員清理自己的穢物,好一副愜意的模樣。

在自然界的陸地動物中,熊貓算體魄高大強健者,它不殺生無血腥氣,終生奉行素食主義,不貪不搶自我約束,憨厚淳樸溫和,這是不是一種佛家風範?

看“貓”的樂趣


蘇軾詩云: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熊貓緣結竹林,逍遙世外,使人想起竹林七賢、鄭板橋竹圖,那種不驕不躁不狂,那份瀟灑脫俗恬淡,樂天知命依天而行,是不是一種道家境界?

熊貓是國寶級珍稀動物,常常作為形象代言遍訪五洲,遠離故土在陌生的環境生活,完美扮演了友誼使者的角色,肩負使命為國爭光,這是不是儒家的一種理想?

看“貓”的樂趣


假如一切都依循森林法則,像豺狼虎豹殺氣騰騰地血拼,像變色龍喬裝打扮心懷叵測,像鼴鼠躲在黑暗裡埋設陷阱,整個世界必然烏煙瘴氣難以為繼。世界需要和平安寧與守望相助。而快樂地做好自己盡好本分,每天在勞作中享受滿足感,依天道而行,和諧共生化干戈為玉帛,這本身就是善良、慈悲、大愛。

我想,熊貓大家族做到了。在它們的國度裡,愛不設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