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母親身份所累的王夫人,其實是每個母親身上的縮影

曹公筆下的王夫人是個有著諸多爭論的角色,一部分讀者提起她會說她善良,慈悲,而另一方面,另外一部分讀者提起她會說她惡毒,其實王夫人善良與慈悲是事實,而惡毒也是事實,但是為什麼王夫人前後反差那麼大呢?還被人貫上了“惡毒”的帽子?

但在我看來,王夫人被貫之以“惡毒”的背後是因為她受母親的這個身份角色所累,她不肯與這個身份和解。

受母親身份所累的王夫人,其實是每個母親身上的縮影

少女時期的王夫人或許有過一段天真爛漫的日子,畢竟家世顯赫,不用像貧苦人家的女兒一樣為家貧境困而憂愁,而對於書中王家的描述是這樣寫的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的金陵王,王家的顯赫從中可見一斑。劉姥姥也曾這樣描述過在閨中的王夫人,形容她“著實響快,會待人,不拿大”從出嫁前的現狀來看,王夫人是個不錯的女子,而成為了王夫人之後,她對府中的下人惜老憐貧的模樣,眾人也是眼目睹,但是這樣看來一個性格相當不錯的女子,評價不錯的女子怎麼就稱得上“惡毒”了呢?但是我們從王夫人的種種行為分析中可以發現,她被人稱之為“惡毒”的事情有幾件,一是在對待晴雯的事情上面,二是在對待寶黛的婚姻態度上面,而這兩件事都與賈寶玉有關。也就是日常之中的王夫人對人對事態度都表現得十分和善,但是在對待賈寶玉的事情上面她就彷彿變了一個人一樣。

受母親身份所累的王夫人,其實是每個母親身上的縮影

她為什麼在面對賈寶玉的事情上面就表現得如此的不近人情,甚至是冷漠呢?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呢?是因為她受名為“母親”這個身份之下做出的驅使行為,她為母親這個身份角色所累。

基於母親的思維就是母親的這個身份角色要為兒子付出,甚至是付出一切

作為一個母親要幹什麼?最直接一個母親的思維就是,要為兒子付出,包括但不限於金錢、身心、精力等等,所有能想到的一切她們都希望能夠為子女做到親力親為,甚至事事過問,大事小事無遺落,只有這樣她們才會放心。

她們認為只有為孩子付出一切才能算是一個“好母親”所以不惜一切做一些看起來是為孩子好的事情,打著“愛”的名義去做那些不好的事情,更遑論是為了孩子去做“惡”而不惜背上罵名,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王夫人為了賈寶玉的成長,出於名為“母親”這個天然的身份角色之下,做出趕走生病之中的晴雯這種行為,間接地導致了晴雯的死亡,這樣的一切行為都有了合理的解釋和理由。

受母親身份所累的王夫人,其實是每個母親身上的縮影

王夫人受母親的身份角色所累,被母親身份角色所枷鎖

王夫人她受母親的這個身份角色所累,因為在她看來“母親”的這個身份都是需要為兒子而付出的,她可以為了兒子犧牲一切,甚至是不在乎外界對她的評價,做著那些稱之為“惡毒”的事情,只要是為了賈寶玉好,她都會不惜任何代價地去做,只因為“母親”的這個身份,也只有這樣,才能算是一名“好母親”對得起“母親”的這個身份。

她活在“母親”的這個身份角色所帶來的枷鎖之中,活得尤其的不自在。

因為她總想著如何地對兒子好,為他考慮到了一切的問題,事無遺落,但是卻枉顧了自己,她的一切行為都是隨著兒子的一舉一動而喜怒哀樂,隨著賈寶玉的喜而喜,隨著賈寶玉的悲而悲,在這種情況之下,她的情緒是屬於被操控的,被牽引的,都是受母親的這個身份角色所累,為母親的這個身份所束縛和被枷鎖。

受母親身份所累的王夫人,其實是每個母親身上的縮影

從她每天敲經唸佛就可以看出來。自長子賈珠死後以及隨著女兒元春的進宮,她便像變了一個人一樣,選擇敲經唸佛,也許在外界看來她敲經唸佛是因為她心向佛。但是真正而言,她做的這些行為,虔誠地敲經唸佛的行為是在祈禱,希望佛祖保佑死去的長子賈珠,以及為了進了那“見不得的地方”的元春而祈禱,所做的一切都是基於母親的身份角色之下而做的,整天活得形如枯槁,但是她對這樣的狀態似乎卻又不自知的,因為在她的意識之中作為一個母親就是要對子女付出,不付出就不是一個好母親,她始終不肯與“母親”這個身份和解,進而活出瀟灑的自己,反而為了“母親”這個身份角色所累不惜背上那令人唾棄的罵名。雖然傳統以及世俗倫理之中有著對一個母親的要求,要求母親要為兒子付出,甚至是犧牲自己的事業來撫養兒子,但是一切都講究適度,切勿過度,因為每個人都是屬於個體的,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空間與生活。如果付出的義務與責任已經足夠了,那麼就無需做到事事為孩子憂慮,甚至是喜怒哀樂都隨著孩子的一舉一動而變化,這樣沒有了個人的生活,活得尤其的不舒展。

許多女性也正如王夫人一樣,受母親身份所累,不肯與這個身份進行“和解”

現代的許多女性也正如王夫人一樣受於母親身份的天然角色之下,為這個角色身份所累,被這個角色身份所枷鎖,始終不肯與這個身份進行“和解”她們對於孩子的大事小事都要過度地過問,把孩子照顧得十分周全,甚至是孩子已經成人長大了,她們還是過度地管教孩子,又或者為了孩子不惜做出一些像王夫人那樣的令人所唾棄的事情來。在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放在孩子的身上的同時,一味的顧及了他人,但卻很多時候卻忽略了個體的感受與個體的自由性,這樣活得是不開心的,也不舒展。

受母親身份所累的王夫人,其實是每個母親身上的縮影

人要在角色之中,卻又要脫離於角色之中,就像作為一名母親一樣,雖然身為母親,要有著天生的義務感以及為孩子付出的責任感,但是許多時候也要適當的把自己從母親的這個身份角色之中脫離出來,活出真正的自己,要懂得與“母親”這個身份角色進行和解,和自己進行和解,不受母親身份角色所累,所枷鎖,活出真正的自我與開心。

被罵惡毒的王夫人受“母親”的身份角色所累,她所做的一切看來不近乎人情的行為,甚至是不惜揹負罵名都要為兒子付出一切的行為,都是在名為“母親”的這個身份角色枷鎖下做出的不妥之事,她不肯與“母親”的這個身份和解,乃至於做出那樣的惡行,受角色身份所累,受角色身份所枷鎖,這樣的她是活得不自在與舒展的。人要知道每個人都應該是個體的,有個體之間的自由,而不是像這樣,受限於某個角色的身份角色所累,被角色身份所枷鎖,活不出真正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