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低的人该如何自救?

林也程


有些人天生情商高,有些人天生情商低,但我要说明的是,很多东西都可以经过后天锻炼提高的。现在分享下提高情商十五条黄金法则:

1.学会保持微笑,因为没有人喜欢和整天愁眉苦脸的人在一起。

2.找准机会雪中送炭,不要事后锦上添花。

3.学会欣赏别人,多从别人身上寻找优点。毕竟人无完人。

4.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

5.有时耿直直爽也会伤害人,学会委婉说话办事。

6.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

7.宁跟君子打一架,不和小人吵一嘴。

8.永远记住祸从口出,少说话,多做事。

9.说话让人高兴,做人让人安生,办事让人感动。

10.永远保持正能量,不抱怨,不埋怨,坦然面对一切。

11.学会委婉优雅地说“不”。

12.生气想说气话时,让舌头在嘴里转10圈再说,因为气话只会伤害最亲近的人。

13.莫在背后议论他人是非,多在背后称赞他人德行。

14.学会倾听别人,因为倾听是最好的沟通。

15.学会幽默风趣,人生本来就累,何必天天一本正经?


无树菩提先生


情商,就是为人处事的方法吧。

我和你差不多,也是不太会表达自己。可是我并不觉得自己情商低,所以自我评价很重要。

自我评价情商低,是因为不自信。大部分是这样的,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叫做高情商?有些人不会说,可是很细心,会用行动表达自己,有些人虽然看着笨拙,可是他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最重要的,一定要多肯定自己。

根据你说的,如何自救?我想就是如何提升自信,同时如何更好的和其他人和谐共处。

首先改变自己要从外在开始,让自己更加满意自己。

1、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学会管理自己的身材,对自己要有要求。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跟情商有什么关系?

其实,任何一种关系都是我们内在的投射。当我们自己内心不自信,就容易在和其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敏感,胆怯,退缩,进而自我评价更低,恶性循环。所以啊,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自己看着舒服,别人也更加愿意靠近你,多和他人沟通,慢慢就有自信了。

2、见贤思齐、保持开放心态

情商提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和“情商高”的人一起,模仿他们的做事风格和说话方式,在平常的交流当中做到,多倾听,多感同身受。

当你知道如何欣赏其他人,你就能从他们身上获得更多的东西。所以一个人傲慢不可取,过于苛责自己也不可取。生活的智慧,也是在和别人点点滴滴的合作,共处中磨出来的。

3、情商其实是可以习得的能力。

你看,你觉得羡慕的那些会说话,又很会和其他人搞好关系的,这种能力也不是天生的。

除了要提升你个人的魅力,多学习,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同时,你也可以多看看这类的书,比如,就有《情商》系列的书籍,还有像我们的《鬼谷子》之类的书,说到底,也就是学会和别人共情。

所以啊,自我的提升,多和其他人学习,提升自信心,学会共情,你也可以活的有自己的味道,交到你想要的朋友。


杨佳源跑跑跑


1.先搞清楚自己是内向型人格还是外向型人格

心理学家荣格根据人的心态是指向主观内部世界还是客观外在世界把人分为两种类型:内向与外向。这只是人格的分类,并没有好坏之分。你可以试着问自己:“学习/工作了一天,累的不行的时候,我更喜欢做下列哪些活动?”“party,酒吧,唱歌,聚餐等大量与人社交的场合”“读书,睡觉,打游戏,静坐等自己一个人或只跟最亲近人一起的场合”

如果你的选择是前者或两者都有,那你更倾向于外向型人格,外向型人格喜欢结交新朋友,可以在与其他人社交中放松自己,回复能量,相对而言他们不喜欢长时间窝在家里。如果你选择的是后者,那么你更倾向于内向型人格,内向型人格更喜欢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喜欢读书,思考,不喜欢太多陌生人的场合。

2.遵从自己的内心,适当接受与拒绝

到这一步,你已经知道做什么会让你恢复能量,做什么会使你消耗能量了。比如说,上课很累,你的能量都在听课中用光,现在到了下课时间,你要怎么利用这段时间来回复能量呢?这就取决于你的人格了,假如你是外向型人格,选择跟同学们一起聊天,交际,这就可以让你非常放松,逐渐恢复能量,如果要你看课外读物,你反而会看不下去。内向型人格的同学正好相反,看看课外书,睡会觉,才是放松的最好手段,要是硬要加入其它同学的聊天,不想说话,反而会适得其反,搞得双方都尴尬。

但请注意,内向型人格并不等同于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是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社交行为,属于心理疾病;内向型人格是有能力完成社交,只是不喜欢社交。他们的具体区别在我之前的回答,可以详细了解一下

如果你能做到前两步,那么你至少达成了高情商中,“让自己先开心”的这个前提。接下来我们就要解决怎么让别人也开心的结果了。

3.掌握一些必要的社交技巧,在平时灵活使用

①学会微笑,跟别人说话时注视眼睛。

②如果对于一个话题不知道说什么,那么就认真听,并在听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些适当的动作,比如像第一条一样微笑着点头,看着话主的眼睛。人们喜欢认真听自己说话的人,不喜欢经常在自己面前吹牛逼,展示优越感的人

③尽可能不要不懂装懂,说大话。因为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穿,败好感:不懂行的人如果被你吸引,问的更深入,你就要用更多谎言去维护自己的形象,倘若有一天被拆穿,你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正确的做法是大胆承认自己知识的欠缺,像第二条一样认真聆听这方面做得不错的人的话,私下投入精力总结复盘,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逐渐你会发现,这个领域你也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言了。

④学会拒绝,尤其是婉拒。还记得高情商是的前提吗?先让自己舒服。每个人都有被拜托做事情的时候,如果这件事你内心极其抗拒,拒绝的后果你也可以承担的话,就大胆拒绝。而且尽可能婉拒,这样都舒服。你可以找个小理由推辞,比如你说,我很想帮你,但还有...要忙,以后吧。

⑤脑子要动的比嘴快。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很有可能表现出,说很多话,但杂乱无章,毫无逻辑,让人摸不着头脑:或者大脑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但这些都是可以训练的,多读书,多思考,有时间专门就这个问题写一篇回答吧。

⑥如果一句话不知道该说还是不该说,那么尽量不要说。说话可不是搭讪,搭讪最差情况只是被拒绝,说错话的最差情况可能要被记恨一辈子。


悟空趣旅游


在现实生活中,情商低的人往往笨嘴笨舌,不善言辞,更不会八面玲珑,左右缝缘,喜欢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在思想负担重,经济压力大的情况下,遇到不开心的事或者过度兴奋的事喜欢自言自语,神采飞扬。从不喜欢和人沟通交流,这一类人被称为“不合群的冷血动物”。

其实,情商低的人内心特别强大,做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遇到困难不愿求人,总是想办法自己解决。做事特别认真仔细,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一定的时候往往能够独当一面。能吃苦,能吃亏,甚至上当受骗,但运气不会太差。

要想克服情商低的“弊端”,就要更新自己的思想,转变固有行为习惯,树立生活的自信心,分享生活中有趣的人和事。慢慢的和周围的人接触交流,积极发表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看法。逐步提高能言善辩能力,尝试着从孤独和寂寞中走出来,你就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朋友是如此的热情友爱,生命里的每一天都拥有花团锦簇,气象万千。





乡村农人A


我有一个同事,她的情商就很低;

平时,我们一块出去玩,她基本啥都不带,理直气壮的占着别人的便宜;

她以前还请请别人,但自从她退休后,基本从来不请别人,都是别人请她,其实她的退休工资并不低。在别人请她时她还跟人家怼来怼去的,谁说个啥,她大都要怼一怼,要不就是说她在工作上的陈芝麻烂谷子事,要不就说她退休后,她参加活动,她跳的多好,张的多年轻,许多人都嫉妒她;

结果退休好几年了,一个朋友都没交到,还把以前的朋友,比如我吧也给得罪完了;

我也给她指出过,但她都是狡辩,后来我也懒得理她了;

她其实也知道她的毛病,但你让一个快60岁的人改是不可能的,她最近似乎也患上了社交恐惧症,不愿意出门,当然也有疫情的因素在内吧;

对于这样的人还真没办法,我觉得她应该看心理医生,但我又不好意思开口,看心理医生也不是每个人能接受的,何况她把钱看的很重,也是舍不得出的;

情商低的人别人帮不了,只有自己或亲人看是否能帮助一点吧,其实最主要还是要看自己是不是真想改了[灵光一闪]


舞叶2019


听我讲两个故事

1.有一个年轻人,虽然他很讨厌社交,但为了让别人喜欢自己,他竭尽全力的满足其他人的要求。下班时,同事叫他喝酒,无论内心再不情愿,他也绝不推辞,酒局上,他可以强忍着内心的不愿去敬酒热场,很快他就成为同事中酒场必叫的一员。工作时,同事想让他帮忙,即使忙的没有吃饭时间,他也会全然接受...久而久之,周围人对于年轻人的评价清一色都是“情商高”“很让人舒服”,这也正是年轻人的初衷,他成功让所有人都喜欢了自己,但他一点都不快乐。

2.还有一个年轻人,他的脾气非常的暴躁。遇到什么让自己不爽的事情都要立刻发泄出来自己的情绪,无论任何场合。周围的人对他怨言颇深,有很大意见。但他依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周围人也就敬而远之了。虽然这个年轻人不受待见,但由于他保持一有负能量就立刻发泄出来的“好习惯”,这使他长时间都处于心情愉悦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者之中谁的情商高呢?

你可能认为,那肯定是前者了,能做到周围人都喜欢,周围人都需要,那肯定是情商极高,为人处世顶尖的高手。总不能是第二个人吧?爽了自己苦了别人,这肯定是情商低。

答案是,两个人都是情商极低表现。他们就是两个极端面,一个过渡讨好,忽略自己。一个只看重自己,完全不顾其他人。久而久之,前者会从内而外的崩溃,后者则是被外界不喜欢自己而带来的压力,一步一步压垮。

那什么才是情商?

美国心理学家Peter Salovey(皮特.萨罗维)于1991年提出了概念情绪商数概念(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EQ),用来量化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情商被定义为,认识、了解、控制情绪的能力。随后,丹尼尔.高尔曼(Daniel Goleman)提出的情商混合模型(Mixed model)认为情商由五个方面构成:

1.自我察觉 (Self-awareness )

能够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变化。非常清晰的明白自己现在是什么感受?以及出现这种感受的原因?

2.自我调控(self regulation)

能够积极、适当地控制和表达情绪自我情绪。不会“情绪失控”。

3.激励能力(motivation)

调动情绪,激励或驱动自己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能力

4.同理心 (empathy)

也叫做共情心,当别人在倾诉时,能巧妙地回应,表达理解并尊重对方的诉求。善于调控他人的情绪反应,帮助别人表达情绪。

5.社交技巧(social skill)

可以处理好与他人的社交关系,懂得交际的方法,让别人很舒服

总之,上边五条就是在讲,如果一个人可以时刻察觉自己的感受,有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调控自己的情绪,并且可以激励自己完成任务,对其他人有同理心,同时还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那么他就算是一个高情商的人

那么情商的本质定义清晰明了,即一个人在让自己舒服的前提下,能让别人也感到舒服的能力。(一定注意是“先让自己舒服”的前提!)这个能力越强,情商越高,反之则越低。

第一个年轻人的错误正是因为忽略了“让自己先舒服的前提”,而去一昧的讨好别人,让自己变成了纯粹的“讨好型人格”,迷失了自我。

第二个年轻人错在只让自己舒服,只考虑自我,完全不在乎其他人的感受。情商的五个方面就第一条还稍微符合,其他一点都不沾边。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呢?

1.先搞清楚自己是内向型人格还是外向型人格

心理学家荣格根据人的心态是指向主观内部世界还是客观外在世界把人分为两种类型:内向与外向。这只是人格的分类,并没有好坏之分。你可以试着问自己:“学习/工作了一天,累的不行的时候,我更喜欢做下列哪些活动?”“party,酒吧,唱歌,聚餐等大量与人社交的场合”“读书,睡觉,打游戏,静坐等自己一个人或只跟最亲近人一起的场合”

如果你的选择是前者或两者都有,那你更倾向于外向型人格,外向型人格喜欢结交新朋友,可以在与其他人社交中放松自己,回复能量,相对而言他们不喜欢长时间窝在家里。如果你选择的是后者,那么你更倾向于内向型人格,内向型人格更喜欢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喜欢读书,思考,不喜欢太多陌生人的场合。

2.遵从自己的内心,适当接受与拒绝

到这一步,你已经知道做什么会让你恢复能量,做什么会使你消耗能量了。比如说,上课很累,你的能量都在听课中用光,现在到了下课时间,你要怎么利用这段时间来回复能量呢?这就取决于你的人格了,假如你是外向型人格,选择跟同学们一起聊天,交际,这就可以让你非常放松,逐渐恢复能量,如果要你看课外读物,你反而会看不下去。内向型人格的同学正好相反,看看课外书,睡会觉,才是放松的最好手段,要是硬要加入其它同学的聊天,不想说话,反而会适得其反,搞得双方都尴尬。

但请注意,内向型人格并不等同于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是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社交行为,属于心理疾病;内向型人格是有能力完成社交,只是不喜欢社交。

如果你能做到前两步,那么你至少达成了高情商中,“让自己先开心”的这个前提。接下来我们就要解决怎么让别人也开心的结果了。

3.掌握一些必要的社交技巧,在平时灵活使用

①学会微笑,跟别人说话时注视眼睛。

②如果对于一个话题不知道说什么,那么就认真听,并在听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些适当的动作,比如像第一条一样微笑着点头,看着话主的眼睛。人们喜欢认真听自己说话的人,不喜欢经常在自己面前吹牛逼,展示优越感的人

③尽可能不要不懂装懂,说大话。因为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穿,败好感:不懂行的人如果被你吸引,问的更深入,你就要用更多谎言去维护自己的形象,倘若有一天被拆穿,你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正确的做法是大胆承认自己知识的欠缺,像第二条一样认真聆听这方面做得不错的人的话,私下投入精力总结复盘,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逐渐你会发现,这个领域你也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言了。

④学会拒绝,尤其是婉拒。还记得高情商是的前提吗?先让自己舒服。每个人都有被拜托做事情的时候,如果这件事你内心极其抗拒,拒绝的后果你也可以承担的话,就大胆拒绝。而且尽可能婉拒,这样都舒服。你可以找个小理由推辞,比如你说,我很想帮你,但还有...要忙,以后吧。

⑤脑子要动的比嘴快。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很有可能表现出,说很多话,但杂乱无章,毫无逻辑,让人摸不着头脑:或者大脑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但这些都是可以训练的,多读书,多思考,有时间专门就这个问题写一篇回答吧。

⑥如果一句话不知道该说还是不该说,那么尽量不要说。说话可不是搭讪,搭讪最差情况只是被拒绝,说错话的最差情况可能要被记恨一辈子。


读心术与心理学


记得早年陈佩斯和朱时茂1990年曾经演过一个小品:《主角与配角》。陈佩斯不满:为什么我总是演龌龊的汉奸配角,来突出你这个正义凛然的主角?朱时茂说,即便是让你演主角也是汉奸味。果然如朱时茂所言,被扶正的陈佩斯演着演着就又变成了奸角,而朱时茂怎么演都是一团正气。

这个小品告诉我们一件事:人生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外在的,一种是内在的。但真正决定一个人的,还是我们内在的认同。

在《懂得爱》这本书中,将“角色”这个词和“心墙”这两个词联系起来,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许多种角色:成熟稳定的丈夫;温柔贤惠的妻子;听话懂事的孩子;乖巧聪明的学生;精明能干的员工。

现在,你扮演的人生角色是哪一个?

一个男人,他事业有成,有了婚姻,有了孩子,从外在角色上,你可以认为他是一个男人。

而在家庭中,他却要和自己的孩子争宠,觉得孩子夺走了妻子的爱,根本不想承担任何父亲的责任,当然,丈夫的责任是什么,他也根本没有兴趣知道。那么他的内在的角色其实就是一个孩子。

孩子有孩子的好处,比如他可以在某个领域有很多创造性,比如艺术家、广告创意这样需要打破常规的想象力方面,他可以很擅长,但如果是需要成人对规则的认同方面、意志力和生活的目的方面,他可能就会傻眼了。

甚至,可能他可能会发展出一套人格面具,在所有人面前都非常有社会的适应性,但其实在内在,他却是一个孤独的小孩。

有很多来访者在我的咨询室哭泣后却要跟我说对不起。我很好奇为什么哭是需要道歉的?

因为我失态了。

可是,什么态是不“失”的?如果你失态了,你会担心什么?

从小到大,我都要被教导:你要端庄、稳重、完美无缺,你必须在所有人面前呈现出自己的优秀,而哭,则是意味着你软弱、你脆弱了。那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会被父母嫌弃,会被父母抛弃,会被父母指责和伤害。只有扮演着那个角色,你才会感到安全。

有人告诉我,她妈妈是个老师,会不动声色地说邻居家的孩子成绩如何优秀,说她的学生前程如何远大,然后撇了她的成绩单一眼,嘴角微微的一撇。

就是这个动作,就会让她一直铭记了十多年。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们都一直都热衷于某种角色的原因吧!因为只有乖乖地扮演某个角色,我们才能逃避伤害,我们才能感觉到基本的安全,否则,我们的世界就将永无宁日,也会无可救药。

那个为哭泣而心怀内疚的人,在过去的人生中,被剥夺了哭泣的时空,她被迫扮演了一个永远没有泪腺的瓷娃娃,永远都要做一个可爱的,傻萌的“静香”一样的人物。

就像是细胞一定要有细胞膜一样,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防御体系,当我们出生的时候,我们是没有防御体系的,因为那时我们没有进入社会,从幼儿园开始,甚至更早期从我们知道父母这个词开始,我们就要有自己的“细胞壁”了。

这个细胞壁负责我们和外界的接触——我们如何与外界进行能量的交换。而这种交换的形式,就在后期变成了我们的角色。

心墙,保护了自我,也会失去了自我

我们的角色从何而来?

两个小孩打架了,父母的态度就决定了孩子的角色,有的父母会非常严厉地揍孩子一顿,让孩子记住永远都不要和外面的孩子打架,孩子的角色就是“窝里横”他明白了:在家里,你可以为所欲为,但在外面你要温良恭俭让。

有的父母会痛哭流涕,让孩子非常内疚,她会从此下决心,要永远做一个乖孩子,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样就可以拥有一个正常的妈妈。她的角色就变成了“永远都没有攻击性”的面人儿。

有的父母也会揍孩子一顿,是因为这孩子4岁,居然没打过3岁的小女孩,真是太没出息了。这孩子的角色就立志要做《机器猫》里的“胖虎”。

我说的都是非常简化版的角色养成。孩子当然不会因为一顿打,就奠定了一生的角色,他是要在和父母以及周边的社会环境反复较量以后,才会形成一种角色定位,才会有了心墙。用“心墙”,他们可以保护真实的自我,保护原初的自我。

当外界环境太恶劣,我们的心墙就会不断加厚,不断耗费我们的内在的能量,以此防御有可能的入侵。“孔融让梨”就是典型的“心墙”现象,所有孩子见到梨,第一个欲念都是想要吃最大的,但孔融做到了把最大的让给其他孩子。

他是怎么做到如此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是靠“心墙”,“心墙”告诉他,如果你吃了最大的梨,家长可能不会高兴,那么你必须扮演一个“好孩子”的角色,这样你虽然失去了最大的梨,但却可以赢得家长的欢心,说不定还要奖励你一个梨吃呢。

于是孔融就会欣然扮演这个懂事孩子的角色,时间久了,他可能都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欲念,他以为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我们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或多或少存在某些禁忌。有些家庭严禁欢笑,有些家庭严禁眼泪,有些家庭严禁冲突,有些家庭严禁娱乐,有些家庭严禁高雅,有些家庭严禁低俗。

一旦我们触犯了这些雷区,就会遭父母的“训斥”,于是那些真实的自我,就会躲进心墙里面,不敢出来,不得不扮演一些角色,来勉强活下去。越是偏执和分裂的家庭,我们的心墙越厚,我们的角色就扮演得越发纯熟,导致最后我们就会入戏太深。

之前白银市出了一个潜伏了14年的强奸变态连环杀手,他杀了11名女性,他最大的特征就是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

他的心墙已经厚到了足以压垮自己的所有人格基础的程度,当我们的心墙厚到一定程度,它就失去了出入的功能,变成一个闭合的环路,与世隔绝,失去了和外界的交换,我们的内心就像是不断发酵的死水,最后臭不可闻。但是哪里有压抑,哪里就会有反抗。

我们一生中还有第二次机会去寻求突破。因为我们内在总有一种冲突,想要去自由地选择,我可以扮演的角色。于是工作和情感,就成为我们的突破口。

你扮演的角色,也是你可以突破的心墙

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两种动力的源泉。就像是《哈利波特》系列里的伏地魔,他用攻击和自卑唤起自己的力量。而哈利波特是用自信和连接唤起自己的力量。就像是你去学习,你可以因为恐惧成为自己的loser父亲翻版而去学习,也可以因为你就是喜欢数学,或者喜欢做科学家而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是因为欢乐还是因为痛苦,这决定了你的人生段位是在生活还是在生存的基础上。但很多人都在从生转为生活的路上,遭遇了挫折。我们的婚姻、我们的事业,也都妄图从“缺哪儿补哪儿”的视角来解决问题,这必然是隔靴搔痒。

一个完美主义者找到我,告诉我,她老公出轨,虽然回归,但她的道德洁癖很难容忍这个男人碰触她的身体。她问我,怎么才能清除掉这个污痕?

我说:没法清除。我能送给你一把“锤子”。

她说:要锤子干嘛用?

我说:敲碎你伪装的外壳。

她说:那不是“自我伤害”吗?

我说:但是如果不这样,你真实的自我就不会出来。你是个连哭泣都不允许发生的人,你是个连痛苦的时候,都不忘记把纸巾叠得整整齐齐的人,你的世界如此控制,才会出现各种失控,我没有办法帮你更加控制,我只能帮你更加失控,而这才是你真正到我这里的原因。

她说:不,失控太可怕了。我不要失控,我不要哭泣,我不要所有不美好的东西。

我说:谁告诉你不美好的东西不美好的?谁告诉你失控就是很可怕的?

她说:过去的经历,过去的痛苦告诉我,不要跨越那个禁区,否则你必死无疑。

我给她讲了一个心理学实验叫做“视崖测试”:一般来说2到3个月的孩子,就有了深度视觉。当婴儿在一个玻璃桌上爬的时候,当他爬到透明玻璃的地方时候,就会停下来,因为透明的玻璃下面露出了地面,这就会让很多婴儿会认为再往前走就会掉下去。很多孩子都止步不前了。但有些婴儿犹豫了一下,还是爬了过去。

这两类孩子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在于在桌子另一端的妈妈有没有带着微笑鼓励他(她)前行,当妈妈微笑着鼓励孩子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都愿意挑战和尝试,反之则会一直停留在禁区之外,不敢冒险。

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禁区,那个禁区是我们父母的微笑和闪亮的凝视没有照亮的地方,一旦当我们拥有了这样的目光和微笑,我们就可以跨越这样的禁区。我们就可以尝试着自主的扮演生命中未曾扮演的角色。

你可以不必活成一个垃圾桶,到处寻找别人浓痰,以此来保持和父母的连接;

你可以不必活成一个花瓶,到处寻找别人的点赞,以此来压抑内心对失去父母的恐惧。

你可以不必活成异常悲剧,总是扮演哭泣的女主角,用一个生命的葬礼接着一个生命的葬礼来告诉父母,我很忠于你。

你可以不必活得那么肤浅,总是像动物一样逃避着责任,成为一个被所有人鄙夷的人,以此来成为父母的黑暗面。

羁绊就是一种负面的爱

我们之所以会不断扮演僵化的角色,无法自主的选择,是因为“羁绊”这两个字。

人的伟大就在于,当我们无法通过正面的方式去爱彼此的时候,我们就会启动“羁绊”,用铁丝把我们之间的肉连起来,因为我们都害怕好好活着,我们都害怕自由的活着,我们都害怕独立地活着。

只要这些黑暗的角落没有被照亮,只要这些过去的痛苦没有被理解,只要这些曾经的冒险没有完成,我们就不得不成为“心墙”的囚徒,不得不被“角色”所定义。

所以,我们需要感谢所有的绝望。因为,不到最后的绝望,乃至颓废,我们就无法从心墙里越狱,我们也无法敢于打碎面具,放弃内定的角色,真正开始自己的舞蹈和台词以及人生的新戏剧。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入戏太深。

所以心理咨询不会拯救你,只会解放你。

你以为失去了很珍贵的东西,但这些珍贵只是意味着过去式,也许今天的失去,反而意味着你的解放,你终于可以扮演你自己了。你终于可以开始自己的人生了。你终于不用扮演,不用伪装,而且发现,“视崖”之后,还有那么多伟大和美丽等着你。



燦夏晴天


所谓情商,通常是指情绪商数,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那么,低情商的人该如何自救呢?首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抱怨不埋怨。抱怨和指责都是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是会传染的。其次,始终对工作和生活保持热情,让快乐的心情每天伴随自己。第三,以坦诚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善于沟通和交流。第四,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不是总是挑拣别人的缺点。第五,敢做敢当,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不推卸责任。总之,低情商的人,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很重要,做一个快乐的人,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很快会变成一个高情商的人!


用户老红


简单:实诚,也就是做人厚道~~~

首先情商低,大概率在勾心斗角的某些行业里混不下去,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不计较得失、与人为善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大家的眼光是雪亮的~~~

其次,读书,百分百的投资自己~~~

使自己成为行家翘楚,情商低又如何?我是大拿,舍我其谁?



混混要养家


情商低,不是笨拙,只是感知方面有些迟钝,导致不受人待见,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背道而驰。

如何自救?

1.深思"潜台词"。

如果你向人求助,人家回答"原则上不可以",意思就是人家感到很为难,或者是委婉的拒绝。如果你不明白这个潜台词 ,还在提要求,这个人可能看见你就会远远的避开了。

2.刻薄与毒舌是两回事。

毒舌的人,眼光独到,说话一下子说到本质上,所以大家不仅能接受,反过来十分钦佩毒舌的人。

刻薄的人十分讨厌。比如别人在朋友圈里晒娃,你在下面这样评论"为什么长得一点都不像你呀,眼睛那么小。"即便是事实也不能这样说,说话要尽量委婉一些。

3.要么怨要么怼。

有的人没有做好情绪管理,要么负能量爆棚,怨天怨地;要么开启怼人模式,不好好说话,你跟他说一句话,他有十句话等着你 ,所有的人避之犹恐不及。

4.感同身受。

《深海的星星》这本书说"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几回事 ,别人正在经历的,你根本不能体会到。"尽管是这样,还是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深入内心理解他们。

5.来而不往非礼也。

成年人的交往是互惠互利的模式。总想着占别人的小便宜,受人恩惠也不懂得感恩,就显得无情无义不厚道。俗话说,占小便宜吃大亏,受人滴水之恩甘当涌泉相报,是非常有道理的。

6.边界意识。

现在,为什么一提到七大姑八大姨那些人都会感到头痛呢?主要的原因就是那些人没有边界意识 ,家事国事天下事,什么事他们都要操心,小到生儿育女,大到人生观价值观,他们都要参与进来 ,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即便是再要好、再熟悉的人也不瞎搅和,乱出主意,胡乱评论,甚至替人家拿主意。

高情商的人都有边界意识。不过界,才能长久的维持交往。

以上这几点,要在平时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去训练自己培养自己,长久以往就会变成一个受欢迎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