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斷疫情傳播擴散的“心靈捕手”

目前,南岸區已經連續一個多月無新冠肺炎新增病例,這個“0”新增的背後,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這裡不僅有執甲白衣,還有那熟悉的一抹藏青色。在“藏青色”的行列中,有群人的角色比較特殊,他們既要在前線與“敵人”短兵相接,也要運用各種“大數據”手段在後方“偵查敵情”,還要變身“心靈雞湯” 予“受傷”群眾以撫慰,南岸區公安分局刑偵支隊情報(視頻)大隊民警黃緯國就是他們中的一員。截止目前,黃緯國累計加班時間超過300小時,排查、甄別密切接觸者、疫區返渝等人員2000餘人,核查復工復產相關人員5000人次,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了應有貢獻。

“把微信運動前三名隔離了,瞎跑啥?”

疫情期間,隔離微信運動排行前三名的段子,絕對是微信朋友圈轉發量大戶。因為黃緯國往往連續幾日都位列前三甲,而且都是數萬步,同事們常常調侃他,“每天走這麼多路,應該隔離了”。但熟悉他工作人都知道,他每天的工作時間一半伏案電腦前,一半走訪在街邊。因為他要根據確診者的行蹤,一邊運用科技手段,在“線上”勾勒出確診者的大致活動路線,一邊在“線下”對應路線實地走訪、調取視頻審看分析,找出那些還“矇在鼓裡”的密切接觸者。這個過程,不僅異常艱難複雜,而且更充滿危險。

那是轄區的某個確診患者甲,發病前多次去過群較密集的區域,查找密切接觸者的工作異常複雜。黃緯國和同事首先將甲的軌跡在電子地圖上進行標註,並把其當時所處位置的時間精確到分,然後“按圖索驥”找到密切接觸者。由於確診患者曾經到過這些區域,加之現場情況較為複雜,感染風險極高,但黃緯國沒有絲毫的猶豫,用他的話說就是“擔心是有的,但更多是在想窮盡一切辦法,儘快阻斷病毒,防止疫情擴散感染更多的人”。雖是冬季,每次外出排查,他穿在裡面的衣服都會被汗水浸透。


阻斷疫情傳播擴散的“心靈捕手”


“這碗雞湯我先乾為敬”

在整個工作中,黃緯國最“怕”的不是與病毒可能的“親密”接觸,而是給確診患者及密切接觸者打電話。因為患者本身比較緊張,描述可能不清晰,出現記憶空白,甚至情緒失控,為了完成排查工作,黃緯國決定擠出一些時間自學一些心理知識,親自“熬製”“心靈雞湯”,並且反覆練習講話的語氣、用詞。為了驗證這碗“雞湯”的效用,他 “以身實驗”,總是拉著身邊的同事練習:“這碗雞湯我先乾為敬,您幫我看看效果”。 在他的努力下,患者的心結逐漸被打開,排查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不僅如此,很多患者甚至主動打電話找黃緯國聊起天拉起了家常,將他當成“知心小哥哥”。


阻斷疫情傳播擴散的“心靈捕手”

“執子之手,與子同裳”

“琦,要把防護服穿緊點,橡膠手套帶兩個,護目鏡記得要消毒”,這是黃緯國每天視頻通話要重複的話。“琦”是他對妻子的稱呼,他的妻子叫王夢琦,現在南坪派出所擔任內勤民警。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王夢琦就主動申請加入 “三人核查小組”,上門核查重點區域返渝人員。不僅如此,她的內勤工作也沒有因為核查而放下,最忙的時候,她每天工作時間都是10餘個小時。在這種情況下,夫妻二人見面方式基本是視頻通話,就算偶爾回一次家,夫妻二人也要反覆消毒,將外衣脫在室外,匆匆與2歲的兒子和父母見一面,刨幾口飯就趕回單位。每次回家,兒子總是歡呼著追著要“親親”,黃緯國和妻子都會有意識地躲開,小傢伙的臉色瞬間“由晴轉陰”,接著就是一場“大雨”。夫妻二人心理像打翻了“五味瓶”,心裡默默地想,“兒子,總有一天你會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