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选材技法: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郑板桥曾给他的弟子韩镐即兴挥毫赠了一幅对联,是因为他写的文章过于泥古,弟子将对联悬挂于书斋里反复揣摩,进步很快并考中举人。他自己也特别喜欢这幅拈手之作,时刻勉励。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批改过学生无数的习作,绝大部分的学生何尝不是韩镐的这个毛病呢?今天我就借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幅书斋对联来谈谈作文的选材,一篇好习作,选材是行文的先导。

一、谈谈作文材料的重要性

许多初中学生受小学语文教师摘抄的影响,对于教师布置的作文,绝大部分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抄作文书、抄网上作文,这是家长和教师经常会看到的现象,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呢?我先得给大家讲一故事:古时有一秀才写文章,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满头大汗,他一旁的娘子见状就到跟前说:“写文章有什么难的呢?不就拿拿笔写写字吗?难道比女人生孩子还难?”秀才回答:“你说对了,女人生孩子肚子有啊,我写文章肚里面没有啊!”看似是一则笑话,实则是讽刺古代无用的读书人的故事,这不是言中了我们部分学生抄袭作文的真实写照吗!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避免初中部分学生“无米之炊”,这就需要教学生怎样去积累作文的材料,我们常说自身的经历及自身经历的体验,还有阅读和想象,只要认真的去收集、挖掘材料是非常丰富的。

二、如何从材料中选材料

对于一篇好文章,主题是心脏,结构是骨架,语言是细胞,材料是血肉。

首先选材要选对的,就是选材不能离题,如《难忘那双眼睛》全篇从头到尾叙写的是难忘的一件事,虽然提了眼睛,却没有写眼睛在文中的作用,不细细着笔表现眼睛,这样的作文在考场中肯定是完蛋了。所谓“主题是心脏”也有“题眼”之说,是指文题中能表达写作主旨的关键词。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写作的突破口,把握了写作的重点。如《品尝泪水》《感谢批评》《感谢挫折》《珍惜你的痛苦》的题眼就谓语成分的“品尝”“感谢”“珍惜”,可与之对应的都是一些相反的对象,这就要我们在相反的对象中挖掘与之相对应的材料,让主题从“低谷”中崛起,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其次要优选材料,简言之,就是删繁就简,学生在作文的时候,无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的作文,往往因选材的范围过大反而失去了写作的方向,不知道选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打动人,成其一篇好文,更何况于同题作文、材料没有吸引力,教师对你的评价会大打折扣,如何做到优选材料,把握以下基本点:

1.有真情。人都是有感悟的,真挚的感情是最容易打动人,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通的,这正是文学作品和音乐作品具有生命力的源泉,现实生活中有时候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这时候,只要我们抓住它、叙述它的前因后果、描绘出令人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它就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时就是一篇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对于你自己来说也一定是一种财富,而爱不释手、久久珍藏,如课文朱自清的《背影》、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

范文:我的物理老师(片段)在课堂上,蒋老师总是面带微笑教我们解题,每当我们遇上难题时,他总是一边在黑板上演示解题的过程,一边口里念叨着他的那句“名言”:“大的困难是没有的。”我们马上接下句:“小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没有困难!你们看这道题不就解决了吗?”蒋老师的眼睛笑得眯成一条月牙儿:“所以啊,面对困难我们要藐视它!”说完他又发出爽朗的笑声。我不禁惊叹,一道难题就这样在他手里解开了。以后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总是学着蒋老师的样子,口里念叨着他那句“名言”:“大的困难是没有的。”

上述例文,注意到了写人的多角度,多层次,让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站在我们面前。节选的两小节,语言风趣,能抓住人物最具特点的地方,并融入自己的感情。文章充满对人物的喜爱,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2.有深度。鲁迅先生曾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就是材料中蕴含的立意要深刻,深刻的材料往往给人以不尽的思索、强烈的震撼。材料一:生日那天爸爸妈妈送给我梦寐以求的礼物;教师送给我祝福的话语;同学们为我开生日晚会,我感觉好温暖幸福。材料二:不知从何时起,学校里刮起了一股风——给过生日的同学送礼物,今天是好朋友的生日,我不知怎么办才好,送吧,这个月为同学送礼手头钱不多了;不送吧,又不好意思,我感到很困惑,同学过生日既浪费钱财又耽误学习,这是何苦呢?为什么社会上的“人情风”竟刮到校园里来了呢?材料一主要表现了亲情、友情、师生情。材料二通过一个小事件反映了一个大主题——人情之风不可长,能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

看下面的这段文字:“蝉的幼虫脱皮是从背上开始的。先出来的一层旧皮从背上裂开,露出淡绿色的蝉来。先出来的是头,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和折叠着的翅膀,只留下尾巴尖儿还在那层旧皮里。这时候,它腾起身子,往后翻下来,头部倒挂着,原来折叠着的翅膀打开了,竭力伸直。接着,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把身体翻上去,用前脚的爪子钩住那层旧皮。这个动作使它的尾巴尖儿从那层旧皮里完全脱出来了。那层旧皮就只剩下空壳,成了蝉蜕。从开始到完全脱出来,大约要半个钟头”。这段文字不到二百个字,具体说明了蝉的幼虫脱皮的整个过程。用简明的语言把幼虫脱皮的复杂动作细致而真切地写出来了。文字不枝不蔓,语言富有表现力,给人很清晰的印象。

3.有新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说生活是我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我们的身边每天有新的信息传递给我们,这些都可以进入到我们的作文中,如何做到新颖,力求别人没有运用过的材料,见人所未见,写人所未写,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材料有些现象或变化可能很不起眼。但如果能抓住关键深究下去,就会发掘新颖的 材料来。如以“变化”为主题,同学们大都写家乡面貌的变化、交通工具的变化、餐桌上的美味等,这就不够新。有一个同学视角独特,留意了爷爷剃须刀的变化,最初用的是手工刀片,常常不留意就会弄破皮肤,接着换成了电动剃须刀,这小而平常的剃须刀的变化不正反映了人们经济水平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吗?这是从小处落笔反映大的主题,不仅拓宽了写作的思路,而且做到了领异标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民间有许多颠倒歌:咬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拿起狗来砸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故意把事物颠倒了往反了说,幽默风趣,普通的素材如果能这样多角度、多层面、多维度颠倒处理也能够焕发别样光彩。如何做到题材的标新,我有如下经验分享:(1)扫描新近生活,搜寻鲜活材料。①国际国内的新闻。②各行各业新闻。③本地区新闻。④学校家庭新鲜事物。(2)寻找独特现象,巧妙运用材料。①小处切入。②侧面切入。③反向切入。④深层切入。怎样避免题材标新的误区:不打“擦边球”要“命中十环”;不追求怪异格调要高;不脱离生活感受要真切;不好高鹜远要量力而行。

俗话说:“美味佳肴须有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建造,同样佳作华章须用材料来构建。”在记叙文的选材环节,做到了“删繁就简,领异标新”,作文就成功了一半,毕竟一篇好作是由主题、结构、语言、材料而组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