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家是应该追求完美的艺术,还是雅俗共赏,艺术与市场相结合?

艺惠藏


可以用这么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什么是艺术家?艺术家就是对周围事件作出反应并把这种反应放到他自己的“创作”中去的人,或者说,是那些能够把自己的内心实在和自我想象现之于形体的人,问题来了:当代艺术家是应该追求完美的艺术,还是雅俗共赏,艺术与市场相结合?



当代艺术家应该追求完美的艺术

也不知为何有人会认为艺术可以雅俗共赏,关于艺术高雅的一面就不做解释了,艺术低俗的一面又该怎样解释呢?默默的问一下,低俗的东西叫艺术吗?如果可以的话,那么艺术就有低俗的一面,然而,事实上,艺术并不能雅俗共赏,因为低俗的表现形式,它不是艺术,


既然高雅是艺术的标准,那么作为一个艺术家,毫无疑问,创作出来的作品要达到艺术的标准,如果艺术的标准都达不到,那么怎么可以称之为艺术家呢?对吧,不论任何时代的艺术家都是要追求完美的艺术,这是艺术家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供人欣赏的,

就好比一幅人体油画作品,如果表现的很低俗,那就不是艺术了,而是色情了,这也是艺术市场所不允许的,换句话说,完美的艺术必定会有很广泛的市场,要知道,当代的人们对艺术的热情非常高,这是一个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其实,有很多个理由可以解释说明,为何艺术不能雅俗共赏,更主要是因为艺术对人以及社会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只有百分百高雅的艺术作品,才能给人带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启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总之艺术容不得有一丝丝的低俗。


诗夜城主


艺术的完美,艺术的雅俗共赏,都是艺术家应该所追求的审美理想。至于这两种的追求,应该追求那种就因人而已。每个艺术家的艺术手法不同,艺术风格的不同,所追求的艺术也不同。有的艺术家追求完美的艺术,有的艺术家追求艺术的雅俗共赏。无论那种追求,都应该把艺术与市场的需要相结合起来。



艺术家追求完美的艺术,是艺术家思想情感所表达的审美理想,创作出完美的艺术作品。但是追求完美的艺术,必须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真实状况,具有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深受人们的喜欢和市场的欢迎。



一、高雅的艺术作品能激发人们的情感,能被艺术魅力所感染,促使人们对美好的崇高的事物产生一种审美理想。人们欣赏高雅的艺术作品,是对于艺术形象进行体验的雅兴,是视觉效果感应到心灵深处的愉悦,是自己感知力触及审美情感的激情澎湃的崇高理想。



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改变,精神文化也不断地提高,对艺术的欣赏和享受越来越产生审美情趣,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需要。通俗艺术简单明白、通俗易懂具有艺术价值的市场空间,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满足了人们不同的男女老少、不同的文化程度的审美情趣的需要。



三、艺术的雅俗共赏满足了不同人们的审美需要,把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同市场相结合起来,符合当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对艺术的需要。艺术家追求完美的艺术,追求艺术的雅俗共赏,都表现了不同艺术家的审美情感对艺术的追求。


黄智637


当代艺术家应该是追求完美的艺术,还是雅俗共赏,把艺术与市场结合起来?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是每个艺术家在艺术生涯中都需要面对的现实事情。

每个艺术家走上艺术道路,最初都是由于个人理想和自我初心的驱使,在激励下,会奋不顾身献身艺术,流露出很强的艺术野心,大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架势,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最初的艺术道路上,可以说,每个艺术家都是理想主义者和完美主义者,目的也很单纯,在艺术创作上追求精益求精,以创作出完美的作品而引以为豪。

此时的完美,从微观层面看,可以看作是艺术家对作品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无限追逐,把自我的艺术水准塑造到炉火纯青为己任。

从宏观层面看,是艺术家向艺术史看齐,立志做一名开宗立派者,把自己的大名留在艺术史中。



然而,随着对艺术之路的不断探索,对艺术理解的不断加深,不少艺术家会发现,要想在艺术上扬名立万,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实在是太难了,因此,许多艺术家会重新设置自己的艺术之路。

当完美和理想的艺术难以给自己换取实际好处和经济利益时,也就是艺术家初心动摇的时刻,意志不坚定者,往往会变得现实起来,只把艺术当作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来看待。



当生活与理想产生了冲突,比如说,画出的画没人喜欢,没人买,从而让生活陷入困境,这个时候,要想让艺术家创作出多么完美的作品,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不是梵高,没有梵高那样的对艺术的狂势之情。

艺术家跟常人一样也要吃喝拉撒,面对生活困境时,往往会考虑市场的因素,会想着什么样的作品好出售,容易卖钱就创作什么样的作品。



创作这类作品,如果把握得好,就能达到雅俗共赏的境地,在学术和市场上都受到欢迎。若把握不好,就会被市场绑架,产出的作品越来越俗气,从长远来看,这对艺术家个人水准的提升没有任何益处。

因此说,雅俗共赏的艺术并不是每个艺术家都能玩得转,跟艺术家的综合能力有很大关系,包括对对艺术潮流的认知能力,对艺术市场的把控能力,对个人艺术生涯的规划能力,只有把这些都做好,才有可能创作出雅俗共赏的作品,达到双赢。


鸿鹄迎罡


艺术欣赏这个词涵盖的范围很广,顶尖的艺术作品听起来好像不太合适,可以说是具有影响力的优秀的艺术作品。艺术这个词涵盖了音乐、绘画、戏剧、雕塑、文学、舞蹈、影视等,是各个艺术门类的总称。优秀的艺术作品既有雅俗共赏的,也有抽象难懂的,还有的艺术作品需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艺术的专业知识来解读、品评、欣赏。一部电影艺术作品不但要通过专业的影评艺术家高度认可和赞扬,还要通过票房来征服观众的眼睛和耳朵,这样就可以称得上优秀的雅俗共赏的艺术作品。我不得不承认艺术本身就是有门槛的。艺术来源生活,但高于生活。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善于寻找生活之美的人才有有作者共鸣的情感!毕加索,是一位众人熟知的西方艺术大家,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代表人物。《亚威农少女》一幅由线条块面色彩构成的简单的人体艺术画作,能看懂能读懂的人确实不多,但就是这么一幅画作却对西方现代艺术史的后期影响却意义深远。《格尔尼卡》一幅表现战争残酷性而渴望和平的画作,看似支离破碎杂乱的画面,如果不认真仔细看,很难看出作品严谨的构思和作品内容的严肃性。说到这里,简单补充一下,艺术同样是需要普及教育的,很多人把毕加索归类于抽象主义,其实大错,人家是立体主义的。油画《父亲》:罗中立,我国著名艺术家,以写实手法再现中国农民父亲的勤劳、亲和与善良,画面视觉冲击力强,很容易感染一个观者,这就是一幅优秀的而且雅俗共赏的艺术杰作。个人以为,最好的艺术作品就不应该是那种曲高和寡、独处高丘,而是要真正的做到雅、俗共赏,就如我们特别熟悉和钟爱的梁祝戏曲一样,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平民百姓心中。真正的融入到社会血液里头去。惟大雅共大俗,方能深入内心,进而殊途同归、走向巅峰。


艺术李泽念


大家好,我是优画君,优画网主编。很高兴回答这个有趣的问题。优画网,一家有品位、懂生活的艺术电商。我们的口号是:“简单艺术,简单生活”。我们的愿景是:“让艺术创造价值”。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首先我认为这个问题当中所说的“完美的艺术”是不存在的。艺术是人创造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再伟大的艺术家也是如此。同样地,每件作品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比如说布歇的作品明丽生动却流于甜俗,毕加索的作品新奇、富有原始的生命力,但粗犷而不精致。再如,梵高的作品情感充沛而技法不精。冷军的作品技法精湛而情感色彩却弱。什么是完美的作品?世界上我唯一能想到的完美的作品就是上帝。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称得上是完美了。之所以会有人认为要追求完美的艺术,那或许是因为他把艺术看做是神坛上的存在,把艺术过度神化。


达芬奇,美丽公主


接下来让我们再说说这个问题中提及的另一个极端——雅俗共赏,艺术与市场相结合。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中国,群众普遍的艺术素质还不够高,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艺术家想要养家糊口,势必推出一些雅俗共赏的作品以维持生存。毕竟,艺术家再怎么高冷,最终还是要“卖”的。雅俗共赏,艺术与市场相结合,在中国是形势所迫。而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相对来说略微高一些,他们的艺术家创作的时候,即使迫不得已适应市场,也不至于降低自己艺术作品的档次和质量。在他们的文化环境下,艺术与市场结合同样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


那么,总结上文,我们说艺术家到底应该创作什么样的作品呢?我认为艺术家可以将自己的创作分为不同的层次。为了生计,可以创作一些适应当下市场环境和群众口味的作品,但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应当创作一些忠于自我、彰显自我风格、具有独创性和深度的、足以载入史册的艺术作品。这些真正意义上的杰作绝对不是完美的,但它们是严肃的,也往往是阳春白雪的,它们需要借助学术的力量去写入历史,从而让更多人感受它们的能量。它们或许在艺术家活着的时候无人问津,但终有一天是金子将会迸发出光亮。艺术家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在养活自己的同时保留一部分初心,为艺术史而创作,为人类文明进步而创作。


优画网艺术资讯


一个艺术家只有对这个世界具有敏锐的嗅觉和观察力,才能察觉出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对于世界的真切感受。但是仅仅感知是不足的,我们还必须利用各种各样的媒介将其展现出来,成为大众所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艺术由此诞生。

因为艺术是人类的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人和其所处的世界的影响。市场可以作为艺术的参照物存在,它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通过群众对于艺术品的反馈,我们可以更好的找见自己,认清世界。我们创作艺术作品最终是要体现对于人类的关怀,如果在创作过程中完全一意孤行,那么就有可能陷入自己精神世界给自己构建的囹圄之中,成为自己思想的奴隶。

当今社会艺术也必将融入市场,但并不是一味顺从市场,只是在平等的关系下对于世界更加认真细腻的感知。我们需要了解的不光只有自己还有这个世界。我们在成就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更何况从长远来看一个人的生长是无法避开其所处的时代和其所经历的生活的。

历史的车轮注定滚滚前行,所以我们必须允许传统为适应当下而有所变化,如何适应,我觉得可以‘两条腿走路’,一条腿为生存;另一条腿,用市场化得来的资本去精雕细琢这项技艺最本真的、有感情附加值的面目!


张颐钧


有关画论

该说的

黄宾虹早就

说得清楚、透彻!

相比之下

今天的画家再论

都超越不了过去!

“无往而非理”

五字已然说透

笔墨理

章法理

虚实理

人间理

社会理

天地理

凡理皆能通

凡道皆是理

宾翁说:

作画知用笔之法,由分明而融洽;融洽之中,仍当分明。无法者不足观,而泥法者亦不足观;夫惟先求乎法之中,终超于法之外,不为物理所拘,即无往而非理。


铭公886


当代艺术家,追求艺术的完美是第一要素。艺术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做好做精自己的艺术,才有基础作其它事情。一个没有艺术成就的所谓艺术家,何谈其它事情?


艺术要雅俗共赏,这是艺术普遍性所要求的目的,艺术不能狐芳自赏,也不能曲高和寡,艺术要接近大众,让最广泛的观众喜欢。艺术要反映生活,反映最广泛普通人的生活,艺术才有充分的说服力,也才能够打动人的心性。

雅俗共赏的艺术,最结合艺术市场,观众喜欢,是最大的市场。艺术家不可能拧紧裤带搞创作,艺术家也需要生活的保障,才可以安心投入艺术创作。


陈庄水墨画家


不仅是当代艺术,任何时代任何艺术家都应该对艺术赤诚渴求,尽心竭力追求,但这个追求不一定是追求别人眼中的完美。

严格意义上说,艺术不可能完美。对于完美的理解不一样,所以不同的人对完美很难达成共识。完美只能是对于艺术家自己内心感受而言,而不是对于欣赏者的审美判断。

艺术的个性化和风格呈现,本身就要有舍有取,在别人看来就是或残缺或完美的。从欣赏者角度而言,完美与不完美,和创作者没有多少关系。

雅俗共赏与曲高和寡都只是艺术追求方向之一,没有高下之分。但要创作出震撼人心的艺术,艺术家内心必须真,感觉只有这样去创作才是最好的,自己最满意、最舒服的,而不是去迎合市场审美,迎合别人的订制风格要求。

艺术必须是真的,才可能是善的美的。


俊东说画


无数艺术家终其一生都在孜孜以求达到高格调高境界,即便贫困潦倒如荷兰画家梵高,即便明知身后几十年才会被世人知道的黄宾虹。因为艺术是艺术家的宗教。生活在当代的艺术家面临现实生活压力与艺术追求的双重问题,如果艺术不与市场相结合,就只有孤芳自赏,其艺术价值体现在何处呢?要想让艺术被老百姓喜欢、被藏家收藏、被拍卖行交易、被博物馆展示,艺术家就要坦然地面对市场,这既是交流也是自信。但曲高和寡(如八大),俗又是最差的品评,雅俗共赏是极高的要求,真正做到的只有齐白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