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物質豐裕的時代,是否還有必要提倡孩子節儉?

專欄:物質豐裕的時代,是否還有必要提倡孩子節儉?

專欄:物質豐裕的時代,是否還有必要提倡孩子節儉?

現在生活好了,物質豐裕了,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也是不遺餘力。經常可以聽見有關‘孩子要富養’的說法。而在這個富裕時代成長起來的‘熊孩子’們,也經常可以問出一些讓家長們‘措不及防’的問題。譬如前兩天有個家長在知乎上說,吃飯的時候他和孩子說要節約糧食,不能浪費。結果孩子理直氣壯地問他:‘就算我節約糧食,吃不起飯的孩子還不是照樣吃不起飯嗎?’總覺得哪裡不對,但他一下子也無言以對……

關於這個話題,我們倒是可以來掰一掰:富裕時代,是否還有必要提倡孩子節儉?”


專欄:物質豐裕的時代,是否還有必要提倡孩子節儉?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是明朝朱伯廬家訓中的兩句話,後人多稱為《朱子治家格言》。意思是:每吃一碗粥、一碗飯時,都應該想想來之不易;用的哪怕半根絲線,也要想想其中包含了多少人的艱辛。

很多學習“國學”的朋友經常喜歡用這句話來教育其他人要“節儉”。當然,關於“節儉”的好處在於,能夠培養福德,節約福氣。不過我總覺得“福德”這個說法有點不接地氣,對於絕大多數的現代人來講,福氣?什麼東東?

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節儉的人,一般比較“務實”。


專欄:物質豐裕的時代,是否還有必要提倡孩子節儉?

先講段我的個人經歷。

大學時,上思品課,老師在臺上照著課本念“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一幫同學在臺下竊笑,都什麼年代了,不是說我們大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嗎?……切!

畢業後獨自到魔都闖蕩,剛開始運氣好,賺了些錢。每兩三天就要去徐家彙商圈買買買,那時候年少輕狂,覺得人生就該如此,對自己好一點,消費至上!

直到命運的大手呼了我一巴掌,28歲創業失敗,一切清零。那時完全懵了,面對著我那一屋子的消費品,再看看銀行卡里可憐的一點餘額,內心失落到極點,在很長的時間裡都再難重提鬥志……


專欄:物質豐裕的時代,是否還有必要提倡孩子節儉?

後來,我才逐漸領悟,原來節約不僅是不浪費糧食。畢竟,人的習慣是會從一個領域漫延到其它領域的,小時候養成了節儉的習慣,大了就不至於揮霍,而且多半更傾向於“務實”。

古語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很多時候這種“小善”、“小惡”不僅僅是個道德問題,更是一種久而久之的“行為模式”。在開端處差之毫釐,結局往往謬以千里。


專欄:物質豐裕的時代,是否還有必要提倡孩子節儉?

人生的起伏乃是常事,爬上高峰時太過得意忘形;跌到谷底時就更易心灰意冷。前幾年,任正非曾有張獨自在虹橋機場排隊打車的照片走紅網絡,沒有專車,沒有助理。除了那次,任正非還多次被網友拍到獨自乘坐各種公共交通工具。

專欄:物質豐裕的時代,是否還有必要提倡孩子節儉?

很多人覺得,任總挺“低調”的。而仔細想想,包括如果你瞭解華為這麼多年的發展歷程,你一定會認為任正非其人,是非常務實的:不太注重外在的光鮮,更原意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看看這兩年被美國製裁的華為年報,就會感嘆企業到達一定規模後能走多遠,做多大,確實取決於企業家的格局、性格了。


專欄:物質豐裕的時代,是否還有必要提倡孩子節儉?

晚清名臣曾國藩一直被認為是近代的“完人”。作為當時權傾朝野的朝廷重臣,曾氏一門卻以家風嚴格著稱。曾國藩共有3個兒子、6個女兒(其中一兒一女夭折),8個孫子、4個孫女。據統計截至目前,曾國藩五兄弟的後人已經綿延至第八代,有突出成就的人多達240多人。他們在化學界、教育界、文學界、藝術界、考古界、交通界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而且,更重要的是,曾家傳承了那麼多代,似乎沒有出過一個“壞人”!在曾氏這麼多的後人中,幾乎沒有一個子孫貪贓枉法,作奸犯科,幹過什麼“出格”的事。這應該是讓曾氏祖宗在天有靈,倍感欣慰的。


專欄:物質豐裕的時代,是否還有必要提倡孩子節儉?

我想,以曾國藩當時的地位與家境,肯定超過了現在絕大多數的家長們。而曾文正公又是如何教育他的“富貴子弟”的呢?曾國藩在他的《曾國藩家書》中,曾經有過這樣一段話:

吾家現雖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風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聲罵僕從為首,戒惰以不晏起為首。吾則不忘蔣字街賣菜情景,弟則不忘竹山坳拖碑車風景。昔日苦況,安知異日不再嘗之?自知謹慎矣。

—— 《曾國藩家書》

翻譯過來大致的意思就是:我們家現在雖然正值鼎盛,但是不能忘記貧苦時期的家風。富貴子弟一定要戒除“驕傲”和“懶惰”兩種毛病。戒驕,以不辱罵身邊的服務人員,從恭敬處下手。戒惰,從早起、不睡懶覺下手。我自己經常告誡自己,不能忘記當年在蔣字街賣菜來貼補家用的情景,弟弟你也不要忘記當年你在竹山坳中幫人拖裝石碑的車,賺取工錢的日子。我們家現在雖然很好,誰知道將來會不會又回到當初那種貧寒無依的狀況呢?所以還需事事謹慎啊!

我想曾文正公的訓誡,即使現在對我們也是非常有啟發的。不知道那位孩子有多大,能說出“就算吃光了剩下的飯菜,那些吃不起飯的孩子照樣吃不起飯”的話,應該是有點年紀,能有自己對問題的獨立思考了。

專欄:物質豐裕的時代,是否還有必要提倡孩子節儉?

我倒覺得不必正面反駁,有機會給孩子慢慢講明白節儉帶來的長久利益,讓Ta瞭解些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或許可以在潛移默化間轉變Ta的想法。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管是養成好習慣,還是教子,都需要有點耐心,此話是對我自己說的。


左手國學 · 右手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