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書法之“六大”誤區


沒有任何基礎,該如何學書法?不少美術報的讀者想自學書法,但一來沒老師,而來缺教材,不知如何入手。

初學寫字越大越好;每天換著字帖寫;一上手就寫蘭亭序……這些常見的誤區,你,都中招了嗎?


初學書法之“六大”誤區


唐 歐陽詢 千字文題跋卷(局部)


誤區一:一味求大

一般而言,初學建議寫大字,但不能一味求大。

比如王羲之、顏真卿等,大部分經典書法作品的字大小在三公分見方以內,並不是太大。

當然,我們初學很難寫得跟原作一樣小,可以略大一些。但是如果超過原作的一倍大小,那麼書寫的方式就跟原作不同了,屬於一種創作而不是學習。

若初學楷書,建議用9公分(cm)的格子為宜。


誤區二:追求自我

古人云:“神采為上,形質次之。”

蘇東坡亦云“詩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爛漫是吾師”,講的就是書法的自然美。但是,對初學者來說,一開始並不適合追求“自然美”。

米芾集古字生涯長達四十年,之後才形成自己“天真爛漫”的刷字風格。王鐸“四十年前字極力造作,四十年後,無意合拍,遂成大家”(傅山《霜紅龕集》)。可見自然的境界當由造作、規矩中來。

我們初學書法,首先應當靜下心來,認真臨帖,精心思考,不妨多一分“造作”,少一分“自然”。

初學書法之“六大”誤區


宋 黃庭堅 跋蘇軾黃州寒食詩 絹本 35.7×68 cm


誤區三:遍臨諸帖

“歐顏柳趙王、蘇米蔡宋黃”,古代可以臨帖的作品很多,一些初學者也喜歡不停地換著花樣來學。頻繁換帖,這也是誤區!

從漢簡和敦煌卷子殘留的習字作品來看,古人學字都是把單字重複多遍來進行學習的。于右任48歲開始學草書,每天只練習一個字,但三年之後便卓有成就,這個速度其實算是很快的。反之,如果我們每天寫一千個不同的字,或者經常換帖,可能反而“欲速則不達”。

別擔心,一字一字逐個把握了,方可循序漸進。


誤區四:五指執筆

不分書體,均採用“五指執筆法”懸肘書寫,此乃大錯特錯。

我們讀帖,其一先揣測該帖所使用之毛筆種類和大小;其二要看懂該帖的執筆法,古之書家,執筆習慣各異;其三要琢磨一下古之書家案几高矮。而後動筆臨習,就比較容易把握。

初學書法之“六大”誤區


元 管道昇(趙孟頫妻子) 行書 秋深帖 26.9×53.3cm 北京故宮


誤區五:取法乎上

“取法乎上”自然沒錯,但是很多人一上手就寫蘭亭序、蜀素帖、九成宮、張猛龍……,這樣學書法,且慢!

《蘭亭序》是經典之中的經典沒錯,但是一上手就學行書,結果能學到手嗎?肯定不能!取法乎上的法,是指一個訓練系統,而不是一個簡單的碑帖選擇問題。初學就不分高下,亂拿名帖名碑下手,這本身就說明學習沒有章法。

比如初學顏體,《多寶塔》就比《顏勤禮碑》更適宜!


誤區六:高手不擇筆

都說“高手不擇筆”,一些初學者也便隨性,胡亂用之,且慢!

羊毫筆柔軟,吸墨充分,適於圓渾厚實之筆劃,耐用且廉價。狼毫筆,性質堅韌,僅次於兔毫而過於羊毫,也屬健毫筆。

清代一位叫做王孫逢的筆工說“吾今造筆,軟毫中必參硬毫,硬毫中必參用軟毫,方能合人意而適於用。蓋名為純羊毫筆,而果純用羊毫則其軟如棉,不善用者不能成一畫。名為狼毫筆,而果純用狼毫,則其硬如錐,不善用者亦不能成一字。世無真能用羊狼毫者,反咎造筆之不佳,吾安得不曲為之調劑耶?”

精工小楷 仿唐雞距筆 兼毫蒜頭筆


兼毫,是指在硬毫中加入軟毫,可以使筆毫不至於過硬,剛柔並濟,相對容易掌控。

若初學楷書,建議兼毫。(來源:美術報)


初學書法之“六大”誤區


書畫道網,國內書畫門戶網站。攜手書畫名家同行!1378738765(微信/電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