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昊河曲之战中大胜辽军,为什么还要与辽结盟?

安安说历史NX


李元昊河曲之战发生于公元1044年,辽国与西夏国之间发生的战事,此次大战,发生于河曲(今内蒙伊克昭盟),故称“河曲之战”,西夏军击败了三路辽军的进攻。辽国对此战记录不详。

李元昊河曲之战大胜辽军,还要与辽结盟可能原因如下:

1、西夏和辽国综合实力相差悬殊,虽然此仗打败辽军10万人,但是辽兴宗耶律宗还可以组织军队再次攻击西夏,西夏国小人少兵少,很难抵挡住辽军。辽军以骑兵为主,比宋军战斗力强。

2、西夏河曲之战获胜是天时、地利等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如果李元昊此战不搞些策略,两军硬碰硬交锋,西夏军打不过辽军的。李元昊知道西夏军和辽军实力,见好就收。

3、辽兴宗耶律宗1031年将姐姐兴平公主许配给李元昊,李元昊对兴平公主不好,兴平公主去逝后西夏和辽国关系紧张,最后各种矛盾集中在一起导致辽兴宗兴兵攻击李元昊,李元昊虽然击败辽兴宗进攻,但是李元昊和辽兴宗毕竟有亲属关系,而且战场是在西夏本土土地进行的,李元昊还搞坚壁清野,焦土抵抗政策,西夏损失不少,也需要停战恢复,没有力量再进行战争了。

4、辽、西夏、北宋是对峙局面,李元昊刚独立不久,综合国力在三方最弱,不允许与各方关系搞僵。这是实力弱小的通常作法。


大白白野


这个问题其实还是要看一下当时的局势。

说实在话,虽然西夏都曾经大胜过辽和北宋,但是问题是,西夏能否一直大胜辽和北宋呢?显然这是不现实和不可能的。因为这三国之中,西夏地处西北,面积最小,国力也是最弱。即便是李元昊打仗有些水平,他也不能一直保持胜利。

而且,当时三国中,北宋是最有可能成为另外两者合作对付的对象,也就是说本来辽和西夏就有很大可能合作。这是因为北宋经济发达而军事出了问题,在此情况下,辽和西夏结盟对彼此都是好事。

我们知道,西夏最终是被蒙古灭掉的,也就是即便辽被金朝取代,西夏也能够在西北存活,这也就证明西夏政策的成功和正确。


张杰谈史


决定一场战场的胜负,可以是统帅的才华、将士的英勇丶武器的优良等因素。决定整个大战局的胜负,就必须仰仗综合国力了。通常综合国力不行,战争的最终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如果综合国力不行,又想获得战争的最终胜利,那就只有一条路了,那就必须“以战养战”,以夺取到的敌方财物来支撑己方的军事行动,这就是《孙子兵法》所称的“因粮于敌”。对付悍敌“以战养战"的策略,自古只有一招,那就是“坚壁清野”。

西夏综合国力远不如辽,若久战,西夏必亡。辽的实力十分雄厚,打几场大败战,辽国承受得起。然而,西夏若战败,那对西夏是致命的打击。即便是西夏打了几场胜仗,由于西夏国小力弱,战争对西夏造成的同比例伤害,也会远大于辽国。

西夏与辽国接壤之处,多为辽国的不毛之地,百姓多为游牧民。一旦西夏进入辽国境内,辽国迁走百姓,搞“坚壁清野”就行了,辽国这么做的代价不大,容易实现。西夏伐辽不可能实行“以战养战”。如此一来,西夏与辽的争斗,就会变成辽国一有机会就会出兵伐西夏。这样下去,西夏会受不了,轻则国力大衰,重则亡国。

西夏之主李元昊也是一代雄主,他有远见卓识,自然能看清大局。因此西夏在“河曲大战”中,战胜辽军后,西夏马上向辽求和,与辽结盟,名义上向辽俯首称臣!


鬼影147951010


李元昊是一位很有军事才能的政治家,率领党项建立西夏,但是当时西夏始终处于全面战争中。在与辽的河曲决战虽然战胜辽,但是自身伤亡非常巨大,只能说惨胜。

李元昊生不逢时,正好处于辽的鼎盛期,又处于北宋比较强大时期。党项人口太少,这种伤亡最终承受不起,最终选择与辽的媾和那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管庸书舍


李元昊的爷爷李继迁的发家史就是合纵连横的结果。这是西夏能几百年不灭的原因,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相互利用,互相牵制。


阿尔卑斯山雄鹰


河曲之战,虽然西夏取得了胜利。但是靠的是坚壁清野,杀敌1000,自损900。西夏的国力远远不如辽国。趁着大好局面尽快签订城下之盟才是最好的理智选择。


燕归来a


以战促和,辽国也是个穷主没啥油水,他们有共同的敌人就是大宋。同时蒙古帝国正在崛起,西夏和辽国不得不防备北面蒙古国的入侵。最终还是被蒙古灭国![打脸][打脸][打脸][打脸][打脸]


尉蓝星空


主要还是实力问题,虽然赢了,但打下去肯定西夏承受不起了!


当时花开


综合国力不够,国土小,还有宋朝在一边虎视眈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