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線棚改即將退潮,最終為高房價“站崗”的人會是誰?


三四線棚改即將退潮,最終為高房價“站崗”的人會是誰?

眾所周知,三四線城市房價達到如今的高位,貨幣化棚改功不可沒。因為通常情況是,如果讓拆遷戶房、錢二選一,幾乎沒有人會選擇升值空間小、處於城市郊區的安置房,也很少有人願意離開祖輩定居的老城區去郊區生活,因此拆遷戶都會拿著補償款在拆遷原址附近買房,這也讓當地市場去庫存得以順利完成。

但是到了2020年以後,三四線城市的棚改將要落幕,取而代之的是舊房改造。失去了貨幣化棚改這個最大推動力,房價今後再想大幅上漲幾乎沒有可能。原因是購房者歷來買漲不買跌,房價一旦不漲甚至下降,剛需和改善購房者就不再急著買房,投資者也會持幣觀望或抽資離場。一旦市場需求減少,手裡存有多套房的人想套現就不太容易。

那麼,年底三四線城市棚改退潮後,已經處於高位的房子還會有實力更強的人來接盤嗎?樓市擊鼓傳花的遊戲玩到了最後,為高房價“站崗”的人會是誰呢?藉此機會聊聊這個話題。

三四線棚改即將退潮,最終為高房價“站崗”的人會是誰?

首先,整體房地產市場處於飽和狀態,三四線城市存量房已經過剩。

西南財大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曾經給出數據,早在2017年的時候,一線城市住房空置率接近17%,二三線城市住房空置率超過20%,全國城鎮地區有6500萬套空置住房,遠超國際空置房警戒線。那麼幾年過去了,中國的房子總量又增加了多少呢?

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2017~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分別為169408萬平方米、147929萬平方米、171558萬平方米。而在2017~2019年,商品房銷售金額分別為133701億元、149973億元、159725億元,說明在這三年中,新建商品房的數量是在不斷增加的,銷量也是節節攀升的。

這些房子都被哪些人買去了?西南財經大學曾經發布的數據顯示,從全國城鎮家庭新購房的目的來看,投資性用途佔到了58.2%,改善性需求佔到了26.7%,而首次購房的剛需僅佔到15.1%。這組數據說明,很多人在有了自住房的情況下,把大部分的錢都投資在了房產上,真正的剛需佔比很小。

而從城市人口流動趨勢看,人口淨流出的三四線城市商品房積壓只會更嚴重。

三四線棚改即將退潮,最終為高房價“站崗”的人會是誰?

其次,想讓最後一批拆遷戶為高房價接盤並非易事。

在棚改初期,開發商之所以能給拆遷戶較高的補償款,得益於市場需求龐大,而且處在房價不斷上漲的大環境中,拆遷戶拿到手裡的錢不僅夠買房和裝修,甚至還可以再購置一套或多套房產,因此當時的很多人都願意被拆遷。但是隨著拆遷項目結束,今後再也沒有人可以享受到貨幣安置的紅利,也就是說,棚改的“接力棒”今後傳遞不下去了。

以上數據表明,這些年蓋了大量的商品房,目前沒賣掉的還有不少,但是最後一波拆遷戶數量畢竟有限,而且能拿到手的拆遷補償比過去少了很多,一些拆遷戶可能還要倒貼裝潢錢。如此一來,不僅現有的拆遷戶消化不了那麼多的存量房,被拆遷的區片還要繼續建造新房子,新的庫存房還會不斷增加。

三四線棚改即將退潮,最終為高房價“站崗”的人會是誰?

另外,指望剛需、投資、農民進城為高房價接盤都不現實。

目前剛需購房群體數量很少,購買力也很有限。因為前幾年三四線城市大面積拆遷的時候,導致房價快速上漲,很多家庭擔心房價還會漲,於是爭先恐後的搶著買房,不僅實力強的購房者能買的都已經買過了,實力弱的購房者也貸款買了房,需求已經被釋放完畢。而現在的房價又遠遠超過了城市居民的收入,很多人靠有限的工資已經買不起房子了,加上教育、醫療、養老等生活支出很大,沒有遇到拆遷的家庭,很少有人能一次性拿出那麼多的現金來買房,因此今後市場需求非常有限。

房價快速上漲期,投資性需求旺盛;房價不漲或漲的慢,投資的人會越來越少。但是當前的房價已經保持穩定,再想像過去那樣每月漲價顯然沒有可能,投資房產獲利的空間也越來越小了。如果是貸款投資,房價低於8%的增幅,投資就會虧本。因此很多投資者都在收縮資金,謹慎觀望,不敢輕易入手。

城鎮化可以釋放需求之說,其實是商家給接盤俠畫出的一塊“大餅”,雖然很誘人,但是簡單算算就知道結果。如今城裡的房子均價已經過萬,農民一年的收入最多幾千,拿什麼去買城裡的高價房?況且現在常住農村的都是一些老人、婦女和兒童,有能力賺錢的青壯年早已進城安了家。

而且新增人口已經接連創下新低,老齡化社會已經提前來臨,先不說等待新人長大,等城鎮化推進到可以轉手的時候,房子早已變舊賣不掉了。失去了年輕購買力,指望中老年人購置房產根本不現實,試問現在的中老年人那個家庭沒有房子?

三四線棚改即將退潮,最終為高房價“站崗”的人會是誰?

因此,房價被少數利益群體炒高到漲不動的時候,也就是炒房客轉身離場的時候,只不過機會只為那些嗅覺靈敏的精明炒客而準備,盲目隨從者只會成為高房價的最終接盤俠;未來三四線城市在人口不斷流失,年輕購買力越來越少,新生人口補充不足,中老年人無需買房的情況下,凡是現在在持有多套房產的人,很可能最終為高房價“站崗”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