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咖們猜猜今年"雙粕"能漲多少,能否變"粕金"?

決策線


交易最忌諱瞎猜能漲跌多少點,因為它能漲多少不是個人說了算的,也不是大戶說了算,而是看市場實際情況。這種情況下,只要基本面、技術面趨勢向好,順應趨勢操作就可以了。不少人總妄想抄大底,摸大頂,但實際上能做到的有幾人呢?豆粕漲到3300?漲到3500?有沒可能呢?很有可能啊!問題是做了麼?

首先我這裡聲明一下,我已經做了。多單開在2720,到了2800加的倉。而且我還可以說,去年的行情我也做了,多單開在2580,一度賬面都是浮虧的。我並沒有開在最低點,最後也沒有賣到最高點,基本上3000附近就撤出來了。19年10月來了之後,我建議大家做空豆粕2001合約,我當時在3058開的空單,也不是最高點,最後平到了2680,但之後這個合約跌到2500上下,後面的我也沒操作。

19年1月份,我預估棕櫚油可能到6400就上不去了。而且我記得當時頭條上有人在這做空,不可否認他空的位置很好,但很多人都嘲笑他,後面的我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出來的,也不知道他是否拿住了。但我是從6400開始空的,結果它一直下不去,甚至創了新高,我最終是砍倉出局。後面跌下來才又參與的,只拿到年前就平了。年後開市,棕櫚油大低開,我做了幾天短線多單。從5910一路空下來,但剛開始沒夜盤,擔心反轉沒隔夜,一直到後面才有隔夜單開在5668空。我記得當時有個跟我是對手價的朋友,她在這位置開的多,讓她平她不平,結果一路下跌到4800多。我在4900附近平了一部分空單,因為預估可能會反彈到5250附近(有預估記錄),結果連續反彈兩天在5250,在5220附近繼續加空(有記錄),一直拿到國外疫情大爆發。我知道國外這幫人不戴口罩,要民主要自由,所以一旦疫情爆發,短時間難以控制。所以我讓跟不少人說空燃油(2320點附近建議,空單到1800),空甲醇2054附近,空到1814附近。誰知道原油跌這麼多,燃油打到1350附近,我自己空的燃油,這中間我在2026又空了一次燃油,結果當天下午燃油跳空上漲浮虧20多點,完了之後我那天被人罵。第二天接著被罵,隔個週末週一開盤,我發現那些罵我的已經虧損嚴重了。之後,他們開始抄底,當時價格已經跌破1700,什麼油價比水還便宜等消息層出不窮。

實際上,這時候國外已經很恐慌了,此時抄底簡直是自尋死路!那些因為做錯被殺的多頭剛爆倉,市場正缺少抄底資金,結果一幫人邊進去了。就這樣,天天抄,天天跌!


周培源


今年豆粕價格的運行主要還是與疫情有關係,這兩天豆粕價格簡直是飛漲。而且也帶動了飼料價格的上漲,我們公司飼料價格上漲了300元/噸,其他公司價格也上漲了你像通威、正大等,這些公司的價格也上漲了。如果說豆粕價格上漲,可以說帶動整個產業的上漲。為什麼豆粕價格上漲了呢?

原因分析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是養殖大國,但是我們真的並不是養殖強國。我們國內對於豆粕需求量特別高,每年需求1.1億噸大豆,其中60%以上都是用作了飼用,而國內大豆的產量不足2000萬噸,這有9000萬噸的缺口。

①通商口岸關閉:現在主要的一些大豆出口國例如巴西、阿根廷。這是大豆的主要出口國,但是反觀他們國內的行情,阿根廷已經關閉了通常口岸,主要是由於疫情的原因造成的。巴西現在很多港口都在罷工,不要說出口了,自己都保障不了了,這也是疫情造成的。

②國內養殖得到恢復:大家看看我們國內的養殖業,有很多已經逐漸恢復。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生豬存欄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1.5%,而現在生豬的價格下跌,我們就可以看出我們國內的生豬業有所恢復了。

而大家要知道,最近兩年來水產飼料需求量迅速增加,養豬業和養禽業佔了半壁江山,但是最近兩年,水產的飼料需求也逐漸攀升。

因此我們國內的豆粕價格只能說會大幅度上漲,但是究竟能上漲到什麼程度還真不好說,因為畢竟上漲到一定程度,會用其他的粕類來代替,為什麼沒有使用其他雜粕呢?主要是因為處理比較麻煩,裡面有相應的毒素和抗營養因子。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個人覺得這個說法一點都不誇張,今年的“雙粕”價格上漲是必然的趨勢,不僅僅是豆粕菜粕,很多飼料原材料現在都處在上漲階段。

進入2020年,雖然相對於2019年,年初的豆粕價格更低,甚至出現下跌趨勢,差不多下跌了100元/噸,但短時間內,豆粕就恢復到最初的最初的價格,中國豆粕主產主銷區,豆粕價格恢復到2800元/噸,並且呈上升趨勢。而之所以年初豆粕價格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時候,養殖場面臨雞鴨五糧低價賤賣的情況,更甚至,低價都難以出售,疫情同樣對消費端產生了極大的抑制。

如今中國的疫情情況得到緩解,中國基本“痊癒”,但現在全球疫情肆虐,對各國的物質輸出輸入產生影響,本來我過對於豆粕的需求就特別高,而國產豆粕量又不能滿足飼料業需求,每年豆粕消耗幾乎45%都靠進口,最多的時候,我國進口豆粕高達9000萬噸,這一點從以前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就可以看出,當進口豆粕出現短缺,豆粕價格就會瘋狂上漲。

除了這一點,國內也有刺激因素,如今疫情得到控制,各省學校開學、餐飲行業也陸續恢復正常,而且非洲豬瘟疫苗研製如今已經進入實驗階段,如果不出意外,今年下半年能夠上市,這些因素對養殖業產生刺激,養殖規模擴大,對飼料的需求更高。

總體來說,個人覺得,今年豆粕價格突破3000元/噸,甚至更高是沒有懸念的,不僅僅是豆粕菜粕,很多原料都已經開始上漲,可能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之後,情況會有所好轉。


三農實事分享


昨日國內商品再掀漲勢狂潮,農產品全面爆發,菜粕封於漲停,豆粕觸及漲停,玉米澱粉收高逾2%。有分析認為,農產品方面一直不乏投資機會:一是勞動力成本、種子、化肥、農藥成本上升以及土地資源成本上升;二是厄爾尼諾現象與拉尼娜極端氣候對農產品的影響;三是通脹抬頭,豬週期上升;四是相比黑色系商品,農產品短線漲幅不是很大。

工業品看需求,農產品看供給。展望後市,市場人士認為,農產品牛市行情值得期待。

USDA報告點燃漲勢 農產品加速趕牛

昨日農產品幾近全線上揚。盤面看,菜粕1609合約早間高開隨即小幅低走,經盤整後再度衝高並漲停,午後強勢不減,期價封於漲停至收盤,報2694元/噸。豆粕午前一度觸及漲停但開板,午後維持高位盤整,報收3344元/噸,創下6.73%的日漲幅。受雙粕帶動,其餘農產品均飄紅。

統計顯示,在芝加哥豆粕期貨上漲帶動下,今年二季度大連豆粕期貨主力合約累計漲幅已超過40%,同期鄭州菜粕期貨主力合約亦上漲逾38%。而在端午假期間美豆行情繼續火熱,美國農業部(USDA)6月供需報告繼續利好,下調美國大豆的新作和舊作年末庫存預估,下調幅度超過預期。美豆上週五觸及近兩年高位1208.4美分,上週急漲近4%,為連續第九週上漲,也是自1973年以來最長漲勢。

據美國農業部6月供需報告顯示,美國2016/2017年度大豆年末庫存預估為2.60億蒲式耳,2015/2016年度庫存預估為3.70億蒲式耳,雙雙低於分析師預期。同時,USDA還將全球2016/2017年度大豆庫存預期下修至6630萬噸,當前年度的庫存預估則為7230萬噸。對於南美產量的預期卻差強人意,雖然將巴西產量進一步下修至9700萬噸,但維持阿根廷大豆產量預估不變,大大出乎市場預期。

報告公佈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應聲而上,很快突破12美元/蒲式耳大關,隨後漲幅有所縮減,但仍錄得2014年8月以來的最高收盤價,並連續第九週上漲,創下43年來的最長漲勢。

供應愈發緊張 美報告存兩大亮點

對於此次報告,文華財經認為有兩大看點:一是供應緊張預期愈演愈烈。上月,美國農業部公佈的新作數據首秀驚豔登場,全球供應趨緊預期橫空出世,在農產品市場引發軒然大波,美豆當日暴漲逾5%,觸及漲停板限制。這次,USDA亦不負眾望,全面下修了美國和全球的新作、舊作大豆庫存預估,令市場愈發確信全球供應將由過剩轉向緊缺。“回首過去三年,全球豐產利劍高懸,在南北美大豆產量接連創紀錄的大背景下,供應過剩問題持續困擾著全球大豆市場。美豆一展熊途,從14美元上方跌到9美元下方,累計付出了近四成的慘痛代價。”該機構認為。

二是阿根廷產量還有調降空間。在供需報告揭曉前,主要行業機構及投行對阿根廷大豆產量的預估均值為5,611萬噸。因暴雨再度光臨產區,市場預期阿根廷大豆產量及質量將嚴重受損。然而,USDA對此卻無動於衷,依然維持上月預估的5,650萬噸產量預期,與市場此前的預測大相徑庭,也有悖於行業機構的看法。

文華財經分析,隨著美豆進入生長期,天氣對大豆作物的影響與日俱增。如今厄爾尼諾現象不斷衰退,各國氣象機構對拉尼娜歸來的呼聲越來越高。那麼,農產品的拉尼娜際遇究竟如何呢?2012年,正是在拉尼娜的力挺之下,美豆、美玉米及國內豆粕紛紛創下紀錄高位,連豆也曾紅極一時,農產品期貨賺得盆滿缽盈。今年,若拉尼娜真的捲土重來,美豆多頭的炒作熱情無疑將進一步迸發。

基金動向或為眾多投資者提供了參考。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最新報告顯示,截至6月7日當週,基金持有的CBOT大豆淨多倉續升至242177手,創近四年高位。其中非商業多頭持倉為322060手,空頭持倉為79883手。當週,總持倉為872273手。

報告亦顯示,截至6月7日當週,基金持有的CBOT玉米期貨淨多倉連續第四周增加至327515手,刷新三年半高位。其中非商業多頭持倉為498527手,為近五年來最高,空頭持倉為171012手。當週,總持倉為1466703手。

雙粕表現活躍 扛起農產品大旗

去年以來,以菜粕和豆粕為代表的農產品表現活躍,雙粕更是晉升為領漲/領跌品種。對此,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分析,在農產品中,雙粕沉澱資金佔農產品總量的35%-40%,流動性較好。而且,二者屬於飼料原料類產品,與通脹有一定相關性,成為不少資金抗通脹操作的首選配置資產,且與同屬於原料的玉米不同,雙粕尤其豆粕市場化、國際化程度較高,受國內政策影響相對較小。

但芝華研究員趙舟認為,就粕類而言,國內基本面供需並未發生明顯和實質性改變,盤面更多體現的是不斷調整的預期和資金的熱情。過去4年中,除2015年二季度粕類未出現上漲,2013、2014年都是二季度出現上漲,但漲幅不及今年。在下游需求端庫存水平大幅提高的情況下,現貨的強勢會有所減弱,本月粕類出現回調的可能性比較大。從遠期來看,他預計未來1-2年內,油脂和粕類將會是最受關注的農產品。

四方面凸顯投資窪地 農產品或後來居上

俗話說,工業品看需求,農產品看供給。市場人士認為,通脹預期升溫以及天氣炒作等因素或推動農產品重演“黑色系”漲勢。

海通證券研究主管高上認為,農產品方面一直存在投資機會,尤其是商品大調整時,其與黑色往往形成蹺蹺板效應。一是勞動力成本、種子、化肥、農藥成本上升以及土地資源成本上升。二是厄爾尼諾現象與拉尼娜極端氣候對農產品的影響。三是通脹抬頭,豬週期上升。四是相比黑色系商品,農產品短線的漲幅不是很大。

在農產品期貨市場中,資金尤其偏好天氣炒作。據權威氣象機構監測,隨著“厄爾尼諾現象”的結束有大概率可能出現拉尼娜,有70%的概率將於今年三季度出現“拉尼娜現象”。而拉尼娜對大豆的影響和“厄爾尼諾現象”正好相反,對大豆生長不利。

因此,各行業分析機構普遍預測,今年美國大豆的單產將低於去年水平。業內人士表示,資金也提前進行天氣炒作。而每年的七八月份是美豆的重要生長期,屆時可能還會進一步炒作天氣。

方正中期研究員王玉紅認為,對於大豆來講,上半年天氣升水的話主要是阿根廷暴雨的影響,美豆新作播種順利,天氣升水目前並不是那麼充足,按照目前海表溫度的情況,“拉尼娜現象”如果發生可能也要在8、9月份,當然有這個預期就會對市場構成支撐,8月份前市場整體可能仍有一定支撐,但如果8月份美豆灌漿期“拉尼娜現象”仍未至的話,市場可能會出現像樣回調,之後醞釀再一次的上升浪潮。

此外,農產品是典型的週期性品種。申萬期貨研究員劉妍表示,目前來看,市場對於大豆天氣操作有預期,CFTC非商業大豆淨多單連續增加持倉並逼近歷史高位區間,但事實上目前北美大豆種植率、出苗率和優良率沒有根本體現,因此更多側重對於前期累跌的修正。

你的關注和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櫻桃番茄GO


抄底摸頂要不得,為啥要判斷高度呢,跟隨趨勢,控制倉位,讓利潤隨著時間奔跑就好了,市場變化太快了,心理設定了價位會被束縛


金融小不丁


簡單的說下,是猜測,也是預測,以技術為基礎。今年豆粕大概率見4300-4400。


西峰古道


您好,如果您真心想知道今年 “雙粕”漲多少,那您需要付出點誠意,您的誠意就是給我點時間,嗯,就這樣😅😅😅😅《明年這個時候,我再告訴您,保證數字精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