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信中国的“粮困”


融信中国的“粮困”

融信中国让市场熟知,得益于其在土地市场上的凶猛,但是最近三年来,这个“高价地收割者”开始蛰伏,土地市场大起大落后的融信中国初现余粮不足的境地。

3月24日,融信中国发布2019年年报,业绩可谓可圈可点。报告期内,公司合约销售达1413.17亿元,同比增加15.94%;收益达514.62亿元,同比增加49.75%。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融信中国的销售额增速相比2018年73%的增速大幅放缓。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融信中国降负债显著。负债比率由2018年12月31日的105%下降至2019年12月31日的70%。

曾经被质疑举债拿地的融信在2019年的土地市场变得低调起来。2019年,融信新增土地项目46个,新增土地储备约730万平方米,其中归属融信的权益土地面积为341.7万平方米,权益比为46.8%,权益代价约163亿元,地块收购的平均成本约为每平方米6648元。

初看这个数据不觉得什么?如果把拿地数据的时间拉长,就可以看出了端倪。

2019年,融信新增土地项目46个,新增土地储备约730万平方米,土地单价6648元。总土地储备面积约2696万平方米。

2018年,融信中国新增24个土地项目,新增总建筑面积为477.51万平方米,土地单价5183元/平方米。总土地储备面积约2542万平米。

2017年,新增项目78个,进入15座城市,土地单价6568元,总土地储备面积约2315万平方米。

2016年,共有21块新收购地块,总建筑面积为527.12万平方米,土地单价12963元。总土地储备面积约为1058万平方米。

在经历了2016的土地疯狂后,融信中国变成乖宝宝。一是规模,从2017年到2019年,土地储备仅增长了381万平方米;二是价格,最近三年的单价相比2016年的单价下降了一半。

2016年初,刚刚登陆港股的融信中国可谓风光无限,在土地市场大杀四方。2016年8月17日,融信中国在上海土地市场以110.1亿元创下了单价、总价的新纪录,而此前的一段时间融信还在苏州和杭州等地斥资240亿元斩获了13块土地,这样的出场方式让融信中国立刻在业内名声大噪。

但随后各种质疑声不断,融信中国开始在土地市场上变得低调起来,这一蛰伏就长达3年之久,土地储备可谓增长缓慢。

对比几家与融信销售体量相当的企业为例,如在同一天公布2019年业绩的远洋地产和中国奥园为例,远洋集团2019年协议销售总额为1300.3亿元,土地储备量3724.3万平方米;中国奥园实现物业合同销售金额达约人民币1180.6亿元,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达4503万平方米。

由此不难看出,不敢再拿高价地的融信中国,现在土地市场上过于低调。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去年底时就对于融信中国土储不足进行过披露,尽管融信中国的土地储备主要聚焦在一二线,其中黄金地段占比达到60%,土地储备风险更低。但整体土地储备并不十分充足,据克而瑞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融信中国的土储货值达到4201亿元,考虑到销售额的同比增长,仅够未来3年左右的销售额,而土地储备及可售货值的充足程度直接影响着公司的销售回款以及现金流。

尽管资本市场已经放弃了用土储来衡量国内房企的时代,但手中有粮心里不愁依然是一家企业发展的底气。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融信中国手中高价地的逐步消化,未来其平均售价在两万以上的优势将丧失,另伴随着土储的消耗,融信中国可能再举高价拿地的大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