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商贩出国偷回一根“麻绳”,养活当时成千上万人,背负骂名

对于中国人而言,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尤其是在古代,粮食的数量直接决定国家的强盛。在古代,粮食的多少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粮食多,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人口数量多,才有更多的劳动力,开垦荒土,扩充军队。

明朝商贩出国偷回一根“麻绳”,养活当时成千上万人,背负骂名

古代的自然灾害频繁,科学技术落后,当时的人们能否吃饱,完全看“天”。天气不好,大面积的庄稼就会受到影响,如果遇到灾年,百姓们的温饱就会成为大问题。到了明朝,一位商贩出国偷回一根麻绳,养活当时成千上万人,而他本人却一生背负骂名。

明朝商贩出国偷回一根“麻绳”,养活当时成千上万人,背负骂名

明朝有一位名叫陈振龙的读书人,这位书生祖上世代都是从文,唯有叛逆的他厌倦读书,跟着一群商人,前往如今的菲律宾做生意。第一次出国的他,看到遍地都是番薯,瞬间充满好奇。经过一番询问,陈振龙得知,番薯是一种耐旱,耐寒,有高产的作物。

明朝商贩出国偷回一根“麻绳”,养活当时成千上万人,背负骂名

在国外生活时,陈振龙对甘薯的了解越来越深,想到自己经常吃不饱饭的老乡们,陈振龙发自内心的想将这种农作物带回祖国。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便无心经商,自掏腰包购买大批薯种,全心全意跟着当地人学习如何种植。

明朝商贩出国偷回一根“麻绳”,养活当时成千上万人,背负骂名

就在一切准备好的时候,西班牙殖民却站出来,成了最大的拦路虎。他们认为,甘薯是一种稀缺资源,绝不允许中国人种植。无法带走薯种的陈振龙非常懊恼,冥思苦想后,他将这种植物的藤蔓混在麻绳里,这才偷偷回到家乡。

明朝商贩出国偷回一根“麻绳”,养活当时成千上万人,背负骂名

没过多久,陈振龙的家乡大旱,不忍心同乡食不果腹的他,急忙向巡抚进言,希望大面积

试种甘薯。4个月后,偷回的“麻绳”变成甘薯,收获了这么多粮食,当地的人们再也不用挨饿,饥荒也不再是洪水猛兽。

明朝商贩出国偷回一根“麻绳”,养活当时成千上万人,背负骂名

甘薯流传中国后,他凭借自己产量高,味道甜,生熟均可使用的优点,吸引了一大批“粉丝”。越来越多的农民爱上这种作物,开始在田地里种植。在国家的鼓励和农民的努力下,甘薯很快就成了四大粮食作物之一,解决了大部分穷人的温饱问题。

明朝商贩出国偷回一根“麻绳”,养活当时成千上万人,背负骂名

百姓不必忍受饥饿,陈振龙成了英雄,在每个中国人心里,他都是名副其实的“甘薯之父”。但在当时西班牙的人们认为,陈振龙的方式形同盗窃,导致善良的他,一生背负骂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