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水滸故事:花榮、魯智深各逞英雄,盧俊義飛馬流星,連取田虎兩城

一年三百六十五,老樂閒聊話今古,繼續跟大家聊聊《水滸》,此前老樂用了不少文字,跟各位介紹了宋軍率軍徵遼的故事,得勝歸來後,他們以為自己保國安邦立下大功,該被朝廷封賞了。但只要有高俅蔡京等人,他們想要如願實在不現實,因此被拖著只能在汴梁城外候命。小說到了這裡,就有了不同的分支,在更多人認可的一百回本中,高俅等人決定讓宋江去打方臘,實現以冦制寇的目的,結果梁山好漢損失慘重。但是在內容更多的一百二十回中,則介紹說,梁山好漢閒居無聊,聽說河北田虎造反,便主動請纓,要去征討,以便立下更大的功勳。按照小說的說法,諸將還很歡喜,這種設定,就與《水滸》眾多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產生了巨大的區別,所以很多人認為,這一部分不屬於原著內容,然後才有了刪除二十回,將小說定為一百回的舉動。的確,這二十回中,我們再也看不到林沖的隱忍,魯智深的豁達,反而一個個的,都變成了戰爭的工具。

故事:水滸故事:花榮、魯智深各逞英雄,盧俊義飛馬流星,連取田虎兩城

拋開這些書外的分析,從故事本身來說,幾場大戰還是很受民間讀者聽眾歡迎的,畢竟《水滸》的誕生環境是在市井之中,而傳統的市井文學,演義小說離不開這些戰場上的大規模廝殺和名將單挑逞英雄的故事,所以展示各位英雄風采的內容,還是有其獨特價值和魅力的。比如這次北征一開始,就遭遇了田虎強大的攻勢,他派出兩路名馬,分別打下了輝縣和武涉縣,但由於對敵人並不瞭解,所以軍師智多星吳用決定,與其在不明敵情的情況下分兵對應,冒著巨大風險,不如集中優勢兵力,採取圍魏救趙之計,去攻打陵川,這就可以讓田虎軍從輝縣和武涉縣撤回救援,危機自解。方案定下後,玉麒麟盧俊義主動請令,領大軍去取陵川,有軍中最強的大將帶隊,宋江當然放心,立刻撥給盧俊義數萬兵馬,兵發陵川。

故事:水滸故事:花榮、魯智深各逞英雄,盧俊義飛馬流星,連取田虎兩城

陵川守將名叫董澄,聽說盧俊義親自來攻,立刻高度重視起來,儘管他沒機會跟玉麒麟交手,但是盧俊義的大名可是天下皆知,因此二話不說,領著副將沈驥出城迎戰。要說這倆人武力確實不錯,梁山好漢本著試探性攻擊的架勢,派出了自己陣營中武力屬於中上等的美髯公朱仝,結果朱仝跟董澄大戰了十幾個回合後,立刻感撥馬敗走。董澄一看,所謂的梁山好漢也不過如此,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成名的機會,緊追朱仝不捨,這時,小李廣花榮挺槍接應,又跟董澄大戰了三十幾個回合,不分勝負。由此可見,花榮除了箭術是梁山乃至全書最高水準之外,勇武程度也無愧於八驃騎的上等水平,要比朱仝戰鬥力更強。副將沈驥一看主帥董澄戰花榮不下,挺槍拍馬,圍攻對手。這一個董澄都讓花榮打著吃力,何況是兩人了,花榮立刻再往下敗,董澄和沈驥精神大振,一路追擊了下去。

故事:水滸故事:花榮、魯智深各逞英雄,盧俊義飛馬流星,連取田虎兩城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不理解,堂堂的梁山八驃騎,難道上陣第一戰,面對田虎手下兩個不知名的將軍就如此吃力嗎?這樣看來,田虎豈不是很厲害?梁山軍怎麼可能贏得那麼輕鬆?所以,明眼人已經猜到了,這是小說中常見的套路,主將詐敗,調虎離山,這樣一來,陵川空虛,就好打得多了。果然,陵川另一位副將耿恭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危機,怕自己人單勢孤出意外,立刻鳴金收兵,但就在這時,魯智深為首的幾大步軍好漢飛奔而至,他身後則是著名“黑旋風敢死隊”,也就是由黑旋風李逵領銜的喪門神鮑旭、八背哪吒項充和飛天大聖李袞等人,率領數百名藤牌壯士,搶佔吊橋,攀上城樓,攻進了陵川。李逵他們負責胡亂砍殺,而花和尚魯智深作用更明顯,他守在城門,只要有人來關城佈防,魯智深就掄起禪杖,將所有敵人打翻,而在亂戰中,耿恭被鮑旭活捉。

故事:水滸故事:花榮、魯智深各逞英雄,盧俊義飛馬流星,連取田虎兩城

等到這時,董澄和沈驥發現中計,已經來不及了,他們立刻往城裡跑,小李廣花榮現在也不用裝了,張弓搭箭,直接射死董澄,隨後雙槍將董平縱馬疾馳,一槍戳死了沈驥,最後,盧俊義指揮著兵馬,攻進城內,輕鬆拿下陵川。在陵川府衙,盧俊義也像宋江當年招降一眾名將那樣,親自給耿恭鬆綁,耿恭當然萬分感激,投降了梁山。隨後,耿恭非常積極地要為新陣營立功,就趁著消息還沒有走漏,直接跑到了附近的高平城,對高平守將說董沈二將兵敗失城,自己好不容易逃出來,現在只能躲進高平保命。高平守將並沒有多想,就直接打開了城門,誰知在耿恭身後,殺出了拼命三郎石秀、病關索楊雄、赤發鬼劉唐以及“黑旋風敢死隊”那四個人,這七大好漢就像下山的猛虎一樣,直接打退了城上的守軍,迎接盧俊義率大軍順利攻下第二座城池。

故事:水滸故事:花榮、魯智深各逞英雄,盧俊義飛馬流星,連取田虎兩城

就這樣,靠著花榮、魯智深等一眾好漢各逞英雄本領,玉麒麟盧俊義以飛馬流星的氣勢,在短短的一天之內,連取田虎兩城,為梁山好漢與河北軍的大戰,取得了一個非常理想的開門紅。應該說這樣的故事雖然比較好看,也是同類型小說中常見的內容,但是究其敘事水平和藝術水準來講,跟《水滸》位列四大名著的概念相比,確實略有不足,但對於各位“水滸迷”來說,如果只看過一百回本,而不瞭解這所謂的“多餘”的二十回內容的話,是不是也算一種遺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