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感受一下春分的古典“打开方式”

明天就是春分了,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四个节气。“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那么,春分的古典打开方式是什么样呢?帝王之家春分祭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而民间则忙放纸鸢、簪花喝酒,想来还是古人更懂生活的韵味。如诗两首,意味悠长。

放纸鸢

东汉以后,随着纸张的普及,文献记载中,“木鸢”渐少,而“纸鸢”增多,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风筝。在唐代,出现了“风筝”这一词语,不过那个时候的“风筝”用来指“风铎”,是一种风铃,风一吹,响声如筝。李白《登瓦官阁》曰:“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其中说的“风筝”就是“风铎”。

那么,什么时候人们开始用“风筝”来称呼“纸鸢”呢?大约是到了五代时期,明陈沂《询刍录·风筝》曰:“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如鸣筝,故名风筝。

放风筝成为了娱乐项目,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清高鼎《村居》诗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来,感受一下春分的古典“打开方式”

簪花

五代前蜀词人韦庄的词句:“春日游,杏花落满头!”生动地勾描出春游时节,一个满头杏花的花季少女在杏树林里、芳草地上,远眺陌上,寻找意中人的热切心情。据张薇介绍,簪花,是指将花朵插戴在发髻或冠帽上的一种装饰方式。

作为一种民俗现象,早在汉代簪花就已经出现,到了唐宋日益普遍,而且还成为某些典礼的仪节,凡宫中隆重喜庆活动,参与者都要头上簪花,大概是为了烘托喜庆气氛。

来,感受一下春分的古典“打开方式”

植树

古代虽没有植树节,但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清代宋琬《春日田家》诗写道:“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写明了春分时节古人植树的情景。清代山西的《文水县志》也记载:“春分日,酿酒拌酷,移花接木。”可见古人在春分时植树,与我们今天的植树节设置是相吻合的。

来,感受一下春分的古典“打开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