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退休教師,每月給5000元生活補貼,讓你到當地偏遠農村學校支教,去不去?

鷹眼看教育


謝謝您。

我是名下的退休教師,如果國家真正需要退休教師去邊遠山區支教,我想說中國的教育如此這般"悽風苦雨",讓人難求。作為一個已退休了的老人,響應國家召喚是理所當然,"匹夫有責"的"公民行動"。作為國家大事教育教學的"優先發展"及特殊規律,更需要"更新換代"的富有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及新知識"良性循環",豐富多彩地給予孩子們"新鮮空氣"。因此,"國家主張"是全民呼應的"效忠誠信"行為。而"老當益壯"是"為國奉命"的不可推卸責任。

根據這個主題的條件及用人聘約,"每月給5000元"薪酬,我興嘆不巳,但是在我們當地沒有這樣的學校"施展才能",很多年輕在編的教師都"兵敗如山倒","鎖門找伴侶"。而誰給我5000元工資去"閒逛公園"?因此,這個招聘廣告對我來說"分母為零"的無意義選擇。


喜建國


我是一位退休一年半的老師,退休前始終堅持在一線做班主任。三十多年一直是三點一線,家,辦公室,教室。早上6點半到校晚5點下半,陪伴最多的是我的學生,他們伴隨著我的喜怒哀樂。他們給我帶來許多美好時光,偶爾也使我變成憤怒的小鳥。使我愧對我的兒子。兒子一直認為我是別人的媽媽,他覺得我總為認別人的孩子好。從一年起到上大學前總是叫我老師。變得生疏。從他6歲時開始分床,直到上大學前一晚才和爸爸說,今晚你的床能讓給我嗎?我想和媽媽一張床。他把我的胳膊伸開頭枕在上面眼淚奪眶而出。看到兒子我也十分激動。十多年的情結一下打開了。使我內心愧疚。兒子特別貼心,由於我身體不是很好。兒子每天早,中,晚三次電話問候,直至現在。那時我就下決心,我退休後要把所有沒給予兒子的陪伴都給他,可是當能實現時已經晚了,兒子工作了也早出晚歸,並離家在外。不需要陪伴了。悔矣!我把全部的人生交給三尺講臺,給予了第二個家。現在茫然了,失去了方向。如果有機會我願意回到學校那片淨土,和愛的三尺講臺,一群帶給我喜怒哀樂的孩子。


用戶8437152351466


退休後,每月給我5000元生活補貼,願意去偏遠農村教學嗎?我的答案是:只要身體尚可,我想我一定會去。原因很簡單:

第一:補貼還挺高的。

我目前教了26年書,每月工資才4000多一點,熬到退休,可能也就5000來元。如果退休後再給我5000,相當於我每月掙一萬了,這個工資在我們這個小地方相當不錯了,我為何不去?

我老公也是老師,可以一起去,這樣我們的收入就更高了。

第二:我有農村工作的經驗。

剛畢業的時候,我曾在農村工作過5年,農村學校真沒大家想的那麼可怕。

雖然條件苦些,但農村學校孩子少工作量輕,就算家長不配合,一個個輔導也能忙過來。

第三:我農村還有房子、地,權當迴歸田園生活了。

我老家還有幾畝地,還有一個二層小樓,稍微裝修一下就能住。

工作之餘,種點蔬菜,種點花,再養幾隻雞,再順便每月掙一萬元,這種生活太幸福了吧!

第四: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對農村是有感情的。

本人也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從小在農村長大,對農村是有感情的。

只要需要,真的願意去為農村孩子服務。

前幾年,我曾下鄉支教過兩年,深知農村教育的落後,如果可能,我願意盡一份力。

當然,你所說的5000元待遇幾乎是不可能的。

國家對農村教育的投資不會那麼大,真有一萬元,他們也願意聘請更好的老師,不會要一群老氣橫秋的退休教師的。

不過,如果沒有一定的補貼,退休教師也不會去的,畢竟年齡大了,工作了一輩子了,毫無回報的付出他們真的不願意幹。

我的實話,不喜勿噴!


人生如夢LLH


假如我退休了,讓我到當地偏遠農村學校支教,我是很樂意的,如果還每月給5000元生活補貼,那當然更好!

願意去支教,不是衝著5000元錢,而是本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從教快30年了,跟教育已經結下了深厚的情緣。

去年,教育部印發了《銀齡講學計劃實施方案》,面向社會公開招募教師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講學,說實在的,在看到這則消息時,內心還激動了一小會兒,只是苦於未退休而無法成行。我不是一時衝動,也不是圖新鮮,更不是想給自己換一個養老的方式。

我本身出自農村,瞭解農村的一䓍一木,至今也對農村裡的一切充滿了熱愛,對農村的教育更是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2005年,我市開展支教工作,地點是四川省涼山州德昌縣,我是學校第一個報名的。德昌縣地處大涼山深處,屬於彝族聚集地,那裡經濟極度落後,氣候非常惡劣,嚴重缺水,家長的教育觀念又很淡薄。到了那裡後,看到破敗的學校,透洞的教室,斷腿的課桌,我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心裡反而突然之間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教育不改變,貧窮永遠在啊!
在一年的時間裡,我克服了種種困難,與學生同吃,與孤獨同伴,與氣候抗爭……辛苦沒有白費,我得到了全校87個孩子純真的喜愛,受到了家長們質樸的感謝,也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一年任務完成的時候,我主動向上級提出再幹一年的申請,但因工作的原因,沒有被批准。
雖然過去這麼多年了,有的孩子早已走出了深山,工作、經商、成家、創業……但很多孩子至今都還跟我保持著聯繫。就在前天中秋節當晚,還與七個學生在微信裡視頻群聊,看到他們的現狀,心裡有莫大的欣慰和成就感,眼淚也總是情不自禁地在眼眶裡流淌。

所以,如果退休了,身體條件允許的話,即使沒有補貼,我也會選擇支教的。這件事我幾年前已經跟愛人、孩子商量好了,她們也都同意我的想法。

關注豆爸侃教育————生活培養人生態度,教育開啟價值投資!

豆爸侃教育


對這個問題我談一下自己的看法,我是一名退休教師,如果說剛退休那幾年,家庭沒事,我可以去山區為教育事業再幹幾年。可惜現在近七十的人了,身體狀況已不允許,真是心有餘力不足了。若是一個真正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身體條件允許,家庭也無負擔,應該願意為教育事業發揮餘熱。


陽山翁


我是一位四十年教齡的老師,如果工作需要我去支教我會積極報名去任教。因為三尺講臺是我辛勤耕耘多年的陣地,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小朋友是我多年的教學對象,看到他們不斷成長我心花怒放。在有生之年再次貢獻自己的知識和才華。


老黃牛96444921


假如我是退休教師,十分願意到當地邊遠山區教學,每月不用給5000元生活補貼,給3000元就行。願意支教理由如下:一、如果身體允許,退下來再去教學,生活過得能充實些,總比在家無所事事好。

二、我剛參加工作時就當老師了,現在我仍然熱愛當老師這一行,一是每堂課下來總覺得有成就感,二是和學生在一起心理總是一種年輕狀態,三是當老師能有更多的時間去讀書,我熱愛讀書,四是當老師心靜,能教書育人就行,而在機關工作卻要分許多不該分的心,活得累。我當時改行不當老師是被動改的行,也可以說是不得已而為之!

三、山區或邊遠地區的孩子們需要老師、需要知識,退休後何不發揮一下餘熱呢?把知識教給孩子們也算是一種善舉,何樂而不為呢?

四、更何況每月還給些補貼,可增加點生活收入。如果我退休時,有地方聘請我去教學我會毫不猶豫地去,而且做到月生活補貼夠自己花就行,3000元就夠,給學生補課一律免費,無償服務。


笑看男籃


我認為,退休以後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去偏遠地區支教,我會考慮的。

第一,偏遠的農村學校,師資力量嚴重不足,那裡的孩子們更需要老師。筆者作為一名在鄉村學校工作了多年的老教師,我們學校雖說不算偏遠,但我對此深有體會,有很多偏遠地區的學校,老師短缺幾乎是一個普遍現象,有的地方平均一個班不到兩個老師,特別是農村的偏遠小學,通常是三個老師教兩個班級的所有科目,那裡的老師整天都是滿負荷工作,如果有一位老師因病請假,有的班級就有可能出現空堂的現象,這些學校連正常的課堂都無法保證,更談不上保證教學質量,所以,我們在退休以後去這些學校支教,既能發揮餘熱,又能緩解這些偏遠地區學校缺老師的現象。


第二,作為一名退休老師,我們自己應該更新退休觀念,現在的生活條件非常優越,六十歲的年齡雖然到了退休年齡,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的身體不行了,更不能提前把自己定位在養老的階段。有些老齡化嚴重的國家,他們七十歲仍在正常工作,甚至,和年輕人一樣工作在各個不同的重要崗位。大部分老師退休的時候,家庭情況已經穩定,孩子們也都有各自的工作,對我們而言,生活上基本沒有什麼負擔,去偏遠地區支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三,在一個學校工作了很多年,退休以後換一個環境對自己來說也是挺好的,不但可以繼續工作,還可以得到支教補貼。我認為,一般來說,偏遠地區工業都不太發達,空氣質量都很好,退休以後我們到這些地方工作,對身體也是有幫助的,就像過上了田園生活那樣,我們可以住在學校,以校為家,既豐富了自己的退休生活,又能給那裡的孩子們帶去我們的生活信息,教會他們本應該擁有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都是有利的。


三尺講談


會去的,因為我現在是在職高級教師工資5000多點,退休4000多。一輩子辛苦只為年邁無退休金的雙方父母和尚未結婚的孩子。如果能多掙5000元補助補貼家用,我會去的。即便是牽掛老人也要去。我可以55歲就退休幹到60歲,真想給老人更好的生活!無愧我做兒女的責任!


富源666


我是退休於2004年的教師。

1968年我高中畢業後離開縣城來到大山區務農,第二年被聘為民辦教師,1980年轉正。任教35年後因病離開講臺,病退返城,退休工資為1385元。

一年後,原學校因為山區艱苦,師資缺乏,向我委婉地表達了想請我返校任課的意思。那時,我病情趨穩,隨即應允返校。

學校對我也頗為照顧,只讓我任同級兩個班的語文課。待遇則是每月300元代課工資。那時,我並不在乎報酬的多少,只是自己是對學生、對講臺還有著一份難捨的情愫,再說,我已經拿著一千多元退休工資。

兩年又一學期後,終因身體又出現狀況,我才又一次離開講臺回家,算是“真正”退休。

所以,今日題主提出這個問題,很讓我心中引發感慨:如今科技發達了,物質豐富了,條件優渥了,社會進步了,但似乎有些東西卻並未與時俱進,反倒是忽略了,褪色了,丟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