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只有保持庄严的心境,才可能进入庄严的工作

路遥与他的作品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如果不确立和坚定自己的生活原则,生活就会不断地给人提出严峻的问题,让其选择,不选择也不行!生活本身的矛盾就是无所不在的上帝,谁也别想摆脱它!

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

如果你对这两段话似曾相识,那么可能你也读过路遥的《人生》,而我首次读路遥的作品是在2009年所读的《人生》,当时只觉得过瘾。2016年再读了一次纸质版,而如今再回望一路走来,对这两段话深有体会。

《平凡的世界》我在2016年中旬时阅读的,对于这百万字的宏篇巨著,还是有些担心能否坚持看完,可是没想到竟彻夜捧读,至终仍余韵未尽,舍不得读完。于是我终于明白,什么是写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就《平凡的世界》而言,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它以其恢宏的气势,全景式的地描写了中国改革初期的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而使人得到成长,形象地刻画了社会各阶层的状态,讲述了人生的自尊、自强、自信,人生的奋斗与追求,人生的挫折与拼搏,情感纷繁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2015年7月,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给每位入学新生赠送一套小说《平凡的世界》,邱勇在致新生信中解释了赠送这部小说的原因:“作家路遥用毕生心血写就的《平凡的世界》,展示了一幅宏大的普通人在时代大变革进程中所走过的既平凡又壮美的人生画卷。虽然书中所涉及的年代对你们而言有些陌生,但人生的奋斗、理想的追求,在不同时代都是相似的。希望你们在阅读此书时能与父母长辈讨论交流,了解并走进他们的平凡世界。”

路遥与海波

海波与路遥的交情有多深?据书中所说,路遥一生给别人写了31封信,海波有14封,都是对海波仕途的奔波和写作上的建议。三十年间的兄弟感情,当海波得知路遥仙去的消息,他是何种状态?“当我跌跌撞撞跑下楼,跑出西影厂大门时,我无可奈何地收住了脚步,面对纵横交错的街道,面对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不知道该往哪儿跑——这里不是我们熟悉的延川县,不是李家河,这是一个令我们生也陌生、死也陌生的地方”。

什么样的交情才会是这样的状态?赵勇在书序中写了一段话:“当山一般的路遥矗立在海波面前时,他给海波带来了什么?当这座山轰然倒塌时,他又给海波带去了什么?”我想或许那一刻,仅剩一种难以忍受的孤独与悲凉吧!

阅读完海波写的《人生路遥》后,我觉得人生真的是得一知己足矣。从来往的信件与交谈中可见,路遥与海波都是彼此的良师益友,路遥之于海波,是仕途上的帮助与写作上的建议,是人生目标的追求;海波之于路遥,是事业上的陪伴,是精神上的鼓舞。

路遥:只有保持庄严的心境,才可能进入庄严的工作

从路遥的成长轨迹来看,他从小就是个要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是个领导的角色,他有着远大的理想,有着清晰的目标,并且能为之付出异于常人的奋斗精神。他不走大伯给他设定好的人生轨道,他从贫瘠的农村走向城市,走向大众视野。但他不忘根,他是介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人,他牵挂的依旧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故乡。作为作家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报恩,他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担当,他选择写出乡亲的真处境、真感情、真担心、真期望,他选择写出好的作品来报恩。

怎样写出好的作品

我们知道,《人生》是他的成名作,《平凡的世界》则在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奠定了他在读者群中无可替代的显赫地位。作为一位作家,他无疑是成功的,而路遥又是怎样写出好的作品?好的文学作品必然以一个好的选题,以一个正确的方式切入其中,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如何选题?路遥说:“作家首先应该是政治家,政治上不敏锐、不正确、不坚定,写得再好也是鸡零狗碎、小儿科,所以要站在政治家的高度选择主题,首先取得高层认可,然后向民间“倒灌”。

综观路遥的人生,如果不是初恋的伤害或许他会是个政治家,而不会开始文学创作之路,而由于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文学天赋在《惊心动魂的一幕》中得到了统一后,他的创作才成熟起来,再接着他的创作已经不是“喜欢什么写什么了”,而是“需要什么写什么了”。由于他在政治上的敏感和看问题的深远,选择的题材都非常准确,1981年写的《人生》配合的是正在全面展开的农村改革。作为路遥的成名作,实质很多情节上都是他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初恋的离去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说“你抛弃了我,但我坚信这个世界将会热情地接受我”。

可能写作技巧上我们在何处都可以学得到,但是好的作品,它不是技巧堆出的空中楼阁,只是用另一种方式去表达,表达这个时代人的心声。所以写作者选好题后还要经历!思考!经历!思考!经历!思考!写作,要研究生活,反映生活的本质,写出的东西才会有灵魂。正如路遥所说:“好作品是痛定思痛的产物、汗水凝成的结晶,像庄稼人的粮食一样,粒粒皆辛苦,不好好劳动的人既可笑又愚蠢”。为了政治时势选题而写是正确的,但没有深入去了解本质经思考后就写,则有本末倒置之嫌了。

路遥:只有保持庄严的心境,才可能进入庄严的工作

1984年开始着手准备的《平凡的世界》试图展现农村改革的全貌,为了准备和完成《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够经得住历史的考验,他过了七年苦行僧般的生活,每天睡四五个小时,沉浸创作其中,在远离尘嚣、繁华、现代物质生活的地方,下煤矿、走乡村、绝浮华、处陋室,殚精竭虑。在茫茫的思绪中独自摸索,翻阅了小说涉及的十几年间中央和有关地方的主要报纸,访问和考察了几乎所有人物原型。“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是路遥的名言,也是他精神的最好概括。我突然想到了冰心的一句话:“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他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路遥:只有保持庄严的心境,才可能进入庄严的工作

想写出好的作品,还要有好的态度,那就是庄严的态度,何为庄严?即庄重而严肃,不随便不轻浮,严谨而有法度。对待写作(或者任何能称之为你事业的东西),就不能随意,必须有非凡的付出。你选好的题,你付出的艰辛去收集材料,难道就不想出成绩?还是用回路遥说的话:“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收心务正,只有保持庄严的心境,才可能进入庄严的工作,也才可能取得成绩,这一切都是统一的”。

兴趣是最卓越的老师,鼓励是最有力的促进,群众的口碑是最恒定的检验标准,好的作品除了能警醒自我,必然也是能为他人带来启发与价值的。

如果你的人生也将写成一部作品,你又将如何写好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