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应变检测灌注桩的注意要点与问题分析

相信大家做桩基检测都很关心其施工质量,但实践中难免会有小部分的灌注桩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当下,低应变检测方法以操作高效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但是低应变检测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对此岩联小编总结了低应变检测灌注桩的目前存在问题及注意要点仅供大家参考。

低应变检测灌注桩的注意要点与问题分析

一、目前检测存在的问题

1.变径多次反射互相干扰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完整性,对直孔桩来讲就比较简单清晰,根据反射信号的时间、幅度和相位即可判断缺陷的位置和程度,而且判断效果比较好,而对于在施工中出现异常的桩,它的实际形态可能是正常、扩径互层,而下部的正常桩径相对于上部的扩径来讲,就表现为相对的缩径,对这类桩的检测相对来讲就困难的多。

第一次扩径由于距离桩头近,反射能量直达桩头上安装的传感器,产生强烈的一次反向反射,二次同向反射和三次反向反射,它往往屏蔽甚至淹没了第二次,第三次扩径所产生的反射信号,因此第一次的扩径的多次反射是一个重要的干扰源。

2.低应变反射波法不是精确测试

低应变反射波法由于采用尼龙力棒产生激振,其冲击脉冲频率低,频带窄,高频分量不足,识别缺陷分辨率较低。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缺陷位置的原理是准确测出反射回波时间来确定其位置,由于低应变应力波速不是常数,它与混凝土的强度、骨料等有关,而且混凝土是非均质材料,应力波在不同密度的材料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在确定缺陷位置时,实际上是一个包括二个未知数的方程,而实际工作中我们是假设一定的波速来确定位置,因此这种检测方法只是比较粗糙的识别。

低应变检测灌注桩的注意要点与问题分析

二、低应变检测注意要点

1.桥梁钻孔灌注桩桩径较大,一般在0.8-1.2m之间,有的桩径达1.5m以上。针对较大直径桩基,应沿2/3桩径处均匀布置4-5个测点。考察同一根桩基不同测点采集信号是否相同;同一工地不同桩基。对于采用护筒或围堰施工的桩基,应考虑外部护筒及围堰直径比设计桩径偏大,引起桩头扩径的虚假信号。

2.清除桩头时,有的单位采用冲击钻设备或重夯方法,容易引起桩头部分发生损坏,应力波传播至此会引起波的反射,导致错误结论。因此,清除桩头时,最好采用冲击振动较小的设备,或手工锤凿桩头。

3.缩径和混凝土质量降低表现的信号较相似,应结合工程地质钻探资料,考虑地层中是否存在软塑土体。并根据灌注混凝土原始记录,计算混凝土的灌人量以及混凝土灌入时上升的高度二者之比,得出实际灌注混凝土桩径,与设计桩径进行比较,以区别信号反映是缩径还是混凝土质量降低, 不能一概而论为某一种原因所致。

低应变检测灌注桩的注意要点与问题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