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當你不知道寫什麼時,不妨讀讀這本書

文 | 林希言


今天讀了《文心》這本書,很有收穫。這本書豆瓣評分高達9.3,1934年出版,曾多次再版。


豆瓣9.3,當你不知道寫什麼時,不妨讀讀這本書


書的作者是漢語大師夏丏尊和葉聖陶,書中彙集了兩人多年的研究心血,通過32個妙趣橫生的小故事,來解讀抽象的國文知識,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


人類天生愛聽故事,兩位大師將一個個生硬的知識融入到故事裡,寫得既生動,又周到,飽受好評。


<code>在我看來,"文心"兩個字言簡意賅,直接概括出了書的主要內容。

所謂"文",就是作文的意思,包括讀和寫兩個層面。

所謂"心",即用心,無論是讀書還是寫作,都需要用心以待。
/<code>


今天,我們分享書中關於寫作的3個小技巧,讓大家不再提筆就怕,而是把寫作融入到生活中去。


01 用具體的觀察,來代替空洞的形容


在書中第10章,枚叔指點孩子們寫作時,說道:


"總是「美麗呀、悲痛呀、有趣呀」,接二連三地寫。可是這些詞寫一百回也是不相干的,因為它們都是空洞的形容,對於別人沒有什麼感染力。必須把怎樣美麗、怎樣悲痛、怎樣有趣,用真實的印象寫出來,人家才會感到美麗、悲痛和有趣。"


的確如此,很多人在寫作時常犯這類錯誤,比如:"我成長了很多",這句話就很空泛,需要讓讀者去猜你在哪些方面有成長。何況,如果沒有對應的事例做支撐,這樣的描述便沒有說服力,容易遭到讀者質疑。


那該如何修改呢?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寫清楚自己的成長轉變過程,比如"一年讀了100本書,或收入翻了10倍"等,讓讀者一下子便能抓住重點。


生活中,我們要注重隨時隨地觀察身邊的事物,把最真實的印象,當作寫作的材料。


寫作時,我們要儘量少用形容詞,多用動詞,用場景化的描述還原事實。比如在描述飯很好吃時,把五官調動起來,把你聞到的、看到的和吃到的,都記錄下來,這樣就遠比一句"美味的"更有畫面感。


具體的觀察,往往能讓讀者身臨其境,讀起來也怦然心動。


經過這樣的刻意訓練,你駕馭文字的能力,也會日益增長。


豆瓣9.3,當你不知道寫什麼時,不妨讀讀這本書


02 用心寫下每一個字,切忌無病呻吟


文字是心的表現,用心,是寫作時最簡單的一件事,但又是最難做到的一件事。


每天各類熱點曾出不窮,我們很容易被帶偏,甚至為了流量,寫下一些自己都不認可的觀點。


寫作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當你寫得費勁的時候,讀者讀得也不爽,當你寫得酣暢淋漓的時候,讀者也跟著拍案叫絕。


拿我自己來說,最近在研究"青雲計劃",所以會不自覺地去模仿網上盛傳的"青雲文體",也會費勁地去追所謂的熱點,連睡覺都在思考文章框架,這個過程很煎熬,一下午憋不出來幾個字,發出去後閱讀量也寥寥無幾,很有挫敗感。後來意識到此路不通後,放下所有負擔,用心去寫自己擅長的內容,反而得到平臺青睞。


作為一個寫作者,不能太功利,得失心不能太重,否則,當你自己浮躁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寫出來的文字又怎會打動人心?我們要本著用心的態度去創作,對自己輸出的每一個字負責,切忌無病呻吟。當你寫得用心時,結果自然不會太差。當你敷衍了事時,讀者也不會陪你演戲。


豆瓣9.3,當你不知道寫什麼時,不妨讀讀這本書


03 讀書貴有新得,文章貴有新意


千古文章意為貴,如果你寫的文章裡,都是別人知道的大道理,那讀起來便味同嚼蠟。因此,寫文章的時候,我們要避開一些老生常談的觀點,加入一些新知,讓讀者讀完後有"獲得感"。


怎樣讓文章更有新意呢?


第一,打破思維定勢,學會逆向思考。比如,大家都說"時勢造英雄",如果你從"英雄造時勢"的角度來看問題,或許別有洞天。第二,要選好角度,角度新,文章就會有新意。同樣一件事情,在不同人的眼裡,是完全不一樣的。同樣一輪圓月,在李白眼中是"對影成三人",在杜甫眼中則"月是故鄉明"。第三,跳出前人的窠臼,活用自己經歷的、新鮮的素材。比如"用夕陽比喻老年,用流水比喻時光流逝",這些都是古人沿襲下來的老觀點,如果一味重複,就會讓人厭倦。


知識是枯燥的,故事是有趣的。在讀故事時學到知識,這是最理想的學習方式。讀《文心》這本書,就能讓我們在一個個故事裡,學到寫作的真知。如果你覺得自己提起筆,卻不知道寫什麼,不妨翻開這本書,總有一句話,會讓你有所收穫。


豆瓣9.3,當你不知道寫什麼時,不妨讀讀這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