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商品贸易下的“潜伏者”,伪劣茶反倒成了茶商的重要经营手段

茶叶商品贸易下的“潜伏者”,伪劣茶反倒成了茶商的重要经营手段

铁观音

中国是茶叶的起源之地,最早是被用作祭品所使用的茶叶,之后发展成为普及民间的一种普通饮料。但是在中国的茶叶商业贸易当中,伪劣茶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品种,甚至成为了茶商的重要经营手段。在众多优质品质的高级茶叶当中,伪劣茶成为了商品贸易之下的一种“潜伏者”,担当了茶商的重要经营手段。但这些伪劣茶虽然是作为茶商的重要经营手段而存在,其实也对中国的茶叶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本文将通过讨论伪劣茶作为茶商的经营手段而存在的原因,来论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

伪劣茶成为茶商的重要经营手段

伪劣茶指的就是一种以假乱真和以次充好的劣质茶叶,它历史悠久,随着茶叶商品贸易的繁荣而不断发展。从古至今,假劣茶都是茶商的主要经营部分。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经营成本,为了榨取最大的经营利益,销售和制造伪劣茶都成为了茶商的重要经营手段之一。这种方式在古代中国的茶叶经营当中都比较常见。

有史料记载:“盖市利者,多取他叶,杂以为末。”这就可以得出结论,当时市面上的茶,其实大多数都是伪劣茶。

而且当时伪劣茶的作伪手法还十分具有“创新”性。冒充法,就是用非茶物质来冒充茶叶,甚至将伪劣茶来冒充名茶;掺杂法,就是用劣质茶和优质茶混合出售,也有用假茶和真茶混合出售的;面饰法,就是用劣质茶或假茶用各种方法,造成一种品质优良的假象。由此可见,连制造伪劣茶的手法都如此具有“创新性”,那么伪劣茶,确实已经成为了当时茶商的一种重要经营手段了。

茶叶商品贸易下的“潜伏者”,伪劣茶反倒成了茶商的重要经营手段

伪劣茶为何能成为茶商的重要经营手段

要论及伪劣茶为何能如此流行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既是因为我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繁荣,也是因为茶叶生产技术的落后,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茶商为了追逐利益,弄虚作假成为他们的常态。

  • 商业原因:茶叶对外贸易的发达

首先,茶叶的对外贸易非常繁荣,这为一些伪劣茶的出口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从明代郑和下西洋开始,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就开始繁荣了起来,直到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的茶叶对外贸易都十分繁荣,茶叶成为我国的一种主要出口商品。在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的茶叶出口量甚至达到了每年268.2担。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茶商就开始用伪劣茶来充斥市场,用假劣茶来进行对外贸易,以获取巨大的利润。

据当时的报纸记载,当时湖南巴陵一带的黑茶用作对外贸易的,基本上全是假茶,“其贸本地之黑茶,或杂山中树叶为之,乃至无一叶茶。”由于茶商的趋利本能,使得中国古代和近代所出口的茶叶,基本上都是假劣茶,假劣茶也成为了当时茶商对外贸易的主要手段。

  • 技术原因:茶叶生产技术的落后

其次,也是因为当时的茶叶生产技术比较低下,生产效率比较低,而且生产系统也不够完善,因此造成了这种局面。当时的茶农生产技术很低,基本上不会去经营茶树,而是任其自身自灭,从而导致当时真正的茶叶生产效率很低,真茶数量较少,因此一些茶商就开始利用假冒茶来充斥市场了。

茶叶商品贸易下的“潜伏者”,伪劣茶反倒成了茶商的重要经营手段

再加上当时的生产系统完全是不够完善的,因此有些真茶的品质也十分低下,完全不能满足贸易需要。他们采摘茶叶的标准不统一,完全不加任何选择,甚至是一种掠夺式的采摘,这种茶叶杂质很多,完全不能满足茶农的生产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茶农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不得不进行假冒伪劣茶的制作,因此这种假劣茶,也成为了茶商的主要经营手段了。

  • 茶商自身弄虚作假

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茶商的一种商人特质,他们追逐利益是一种本能,作为商人,他们的投机性,使得他们没有一种责任心,而是以一种获取利润的目的为主要目标。

一些茶商,完全不懂茶,甚至会向茶农收购一些毛茶,从而产生此种假劣茶的经营之风。商人的趋利性,使得他们会倾向于选择一些成本比较低的茶,甚至会将不同品种的茶进行混合,在这种制茶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古代的假劣茶反而占据了一种主导地位,这也是由于茶商自己本身的一种思维方式所造成的。

但其实,茶商的弄虚作假,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当时封建政府和洋商对于他们的压榨。当时清政府征收的关税高达茶价的30%,再加上洋商对茶商的种种剥削,使得茶商不得不走向假劣茶制造之路。当时的茶商资本非常有限,因此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往往会出此下策,导致了当时假劣茶的发展。

茶叶商品贸易下的“潜伏者”,伪劣茶反倒成了茶商的重要经营手段

伪劣茶对中国茶叶商品贸易的影响

无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伪劣茶成为茶商的主要经营手段之后,对中国茶叶商品贸易产生的影响,只有负面影响,并无促进作用。

  • 降低了茶叶品质,阻碍了茶叶生产技术的发展

“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现象,在茶叶贸易市场当中也有出现。当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假劣茶获得一些洋商的高价争购之后,正直的茶商卖出的优质茶反而利润低下,造成了一些原本卖好茶的正直茶商也开始去经营假劣茶。在这种情况下,在众多茶商只顾当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之时,使得中国茶叶的品质极具降低,甚至阻碍了茶叶生产技术的发展。

在伪劣茶大量充斥市场的情况下,茶商茶农都不愿意在茶树的种植和制造上下成本,而去热衷于用假劣茶以次充好。

这样带来的最直接的一种影响就是,使得当时的茶叶品质极具下降,甚至摧残了从古代开始就一直传承下来的制茶工艺,阻碍了茶叶生产技术的发展。

也有史料记载这种情况:“艺此者利令智昏,不求精进之实效,只图贱售之虚名,仍种此下等茶, 以滞将来之销场,深为可虑。”

  • 滋长了茶商弄虚作假的风气

除此之外,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效应之下,一种弄虚作假的风气也开始形成了,大部分茶商去制作一些假劣茶之后,使得茶商的信誉极具下降,弄虚作假的风气在茶商中形成。

茶叶商品贸易下的“潜伏者”,伪劣茶反倒成了茶商的重要经营手段

新鲜茶叶

大部分茶商的目的,只在于用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这使得当时的茶叶商品贸易更是极具的下降。这种投机心理和伪劣茶的大规模生产,造成了一种极为恶劣的影响。导致茶叶的市场越来越萧条,在这种茶叶市场萧条的情况下,一些茶商反而更加的去降低茶叶的品质,来争取“成本”利益,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最终中国的茶叶贸易开始不断的走向下坡路。

弄虚作假的风气开始在茶商中间形成,如此一来,被此种风气所影响下的茶叶贸易市场也开始低靡,茶叶的品质甚至成为了一种奢求,这样的恶习循环之下,中国茶叶和茶商的信誉也就越来越低下了。

  • 败坏了中国茶叶声誉,导致市场萎缩

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使得中国茶叶的名誉和美誉度都开始下降了

,这也是因为此种弄虚作假的风气所影响的。以前的中国茶叶,作为茶叶起源之国,在世界的茶叶贸易市场当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假劣茶的大量出口和大量充斥市场的情况下,世界人民开始对中国茶叶的品质产生了怀疑,甚至一些国人都开始认为此种伪劣茶破坏了中国茶叶的声誉。

有史料记载这种情况:“偶一受亏,后即有真实之货,亦多怀疑裹足让说者得,以逞其口,争利者得以肆其毁。”

甚至在19世纪80年代之时,美国还开始限制了中国茶叶的进口。在十分激烈的世界茶业的市场竞争之下,中国的茶业市场,开始被日本、印度等国侵占。其中,茶叶的质量下降,是最重要的一种因素。据数据显示,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四十年中,中国的茶叶出口量减少了一半以上。足以表明,在假劣茶大量充斥市场的情况下,使得中国茶叶的声誉下降,甚至降低了中国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茶叶商品贸易下的“潜伏者”,伪劣茶反倒成了茶商的重要经营手段

结语

在茶叶生产技术低下,茶叶对外贸易繁荣的环境下,一些茶商由于趋利性质,开始铤而走险,用大量的假劣茶开始充斥茶业市场,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假劣茶成为茶商的重要经营手段之后,对中国茶叶市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一种影响,不仅破坏了茶叶市场的风气,阻碍了茶叶生产技术的进步,还使得中国茶叶的声誉开始急剧下降,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开始下降,丢失了应有的美誉度和信誉度。

参考文献:

  • 《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
  • 《国际贸易导报》
  •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