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什麼要讓一群孩子生擒鰲拜而不動用大內高手?

小史坑


鰲拜,因為屢建戰功而被封功晉爵,曾經被皇帝封賞:“滿洲第一勇士”。

鰲拜武功卓著、身經百戰,除了身強力壯、騎射絕倫之外,據說鰲拜還有護體神功:“鐵布衫”。鰲拜與人戰鬥之時,氣力在全身運轉,上身柔軟似棉、卻能夠經得起鋼鐵攻擊。

勇猛超人的鰲拜碰上了千年一遇的大清皇帝康熙,該會有什麼樣的雷閃電鳴、天崩地裂的較量?康熙為什麼不動用大內高手?

兩次過招,小小年紀的康熙皇帝已經明白:大內高手中沒人可用,也不敢動用!

順治皇帝親自處理朝政之後,聽說鰲拜曾經對天發誓:衷心保主、同生共死、相依為命。順治便對鰲拜格外恭敬尊重。

順治皇帝把鰲拜看作最親信的大臣。朝廷中各種大事,順治都讓鰲拜參與決策。順治甚至讓鰲拜教授武進士騎馬、射箭。

1661年,順治發佈遺詔,特地任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個人為輔政大臣,要求他們同心同德輔助小皇帝玄燁(也就是康熙皇帝)。

隨著形勢發展,鰲拜實力越來越強大。鰲拜幾乎可以控制天下大局,甚至在朝廷之上也膽敢肆意妄為、無所顧忌,根本不把小小年紀的康熙皇帝放在眼中。

即使康熙皇帝反對的事情,鰲拜也可以假傳皇帝的詔書。

1665年,鰲拜要佔有其他人管轄之下的一方土地,遭到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反對。他們上疏皇帝,認為此事萬萬不可。

這三個人當時都是位高權重的大臣:蘇納海是大學士、戶部尚書;朱昌祚是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王登聯是直隸、山東、河南三省巡撫。

就是這樣三位大臣,在鰲拜眼裡也是三隻小雞。鰲拜知道他們上疏後,又惱又羞、大發脾氣。鰲拜命人將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三個人秘密逮捕關進監獄,又命人給他們論議定罪。

康熙皇帝看過三位大臣的上疏之後,特地召集四位輔政大臣,詢問怎麼辦。

鰲拜主張將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三個人施以最重的刑罰處置。康熙皇帝不允許他的請求。

可是,鰲拜對康熙皇帝的態度置若罔聞,他假傳皇帝詔書,將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三位大臣殺死並且放在街頭示眾。

為了獨攬朝中大權,鰲拜窮盡手腕,清除康熙皇帝身邊的忠臣。

1666年,勢力孤單、力量單薄的蘇克薩哈,擔心自己受到鰲拜暗害,就誠懇請求讓自己去駐守順治皇帝的孝陵。

利用這個時機,鰲拜羅列蘇克薩哈24項重大罪狀,並且打算把蘇克薩哈及其長子磔死(肢解致死),其餘子孫全部處死,沒收他家全部財產。

康熙皇帝看出來這是鰲拜清除異己,也就不批准鰲拜的上奏。鰲拜接下來的舉動讓康熙皇帝無法容忍、但也無可奈何。

鰲拜看見康熙皇帝不批准自己的奏摺,頓時火冒三丈。鰲拜捋起衣袖,衝到康熙面前,手指康熙臉面,連抽帶罵,恨不得狠扇皇帝兩個耳光,噴濺而出的吐沫星子飛落皇帝一臉。

連續幾天,鰲拜在朝廷大堂之上,都是強烈粗暴要求康熙皇帝批准奏摺。康熙皇帝雖然沒敢反抗、只能屈辱忍受,但是到底沒有批准奏摺。

看見康熙始終不批奏摺,鰲拜再次假託皇帝聖旨,按照自己的意願,磔死了蘇克薩哈及其長子、處死了蘇克薩哈其餘子孫、並且沒收其全部家產。

通過以上事件,康熙皇帝發現:鰲拜權力已經登峰造極、權傾朝野了,如果任其放縱,自己的皇位一定保不住了。當鰲拜對自己大發雷霆之時,所謂的專門保護皇帝的大內高手們,沒有一個出手相救,甚至連拉架勸阻的都一個沒有。

康熙皇帝明白:不管是大內高手們不願意相幫、還是不敢相幫,總之,大內高手中是沒有人可以用來斬除鰲拜了;即使有少數人可以利用,康熙皇帝也不敢任用啊。說不定,斬除鰲拜不成,還會早早把信息報告給鰲拜了。

千古一帝絕非等閒常人,痛苦之後還是必須思考對策的。康熙皇帝決定用自己特有的謀略來戰勝不可一世的權臣鰲拜。

康熙皇帝考慮到:要想斬除鰲拜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自己的真實想法不能讓鰲拜知道,否則鰲拜必然會先下手製服自己;二是要培養一支自己的親信隊伍,,一支願意為皇帝賣命的隊伍;三是要擁有一支能夠打敗鰲拜的隊伍。

血液裡流淌著崇尚武力的康熙皇帝,根據自己12、13歲的年齡特點,精心挑選了一批身體強壯有力、年輕朝氣蓬勃的親信,以陪伴皇上練習摔跤為名,將他們召進皇宮。

就這樣,康熙皇帝不露聲色地組織了一支真正屬於自己的隊伍。康熙皇帝從中選出精明能幹的人作為首領,帶領這一批少年勤奮練習、刻苦磨鍊。

每逢鰲拜到宮中來觀看,這批少年就在一起追逐打鬧、嬉戲玩耍。鰲拜所看到的就是一幫沉迷遊戲的貴族子弟,所以,根本沒有想到康熙皇帝會有多深遠的謀略。

在訓練隊伍的同時,康熙皇帝想到,朝廷內外已經佈滿了鰲拜的黨羽和爪牙。要想剷除鰲拜,還必須將鰲拜的親信分散開來。

康熙皇帝小小年紀,也確實很有智慧,他以提拔升官的方式,把鰲拜的親信黨羽分開派往外地當官,讓他們遠離京城。然後逐漸把自己的忠臣安排進衛戍京師隊伍中。

看著自己培養的這批少年越來越強壯、越來越有戰鬥力了,康熙皇帝對他們進行思想上的洗禮、訓戒。康熙皇帝鄭重其事地問他們:你們都是我最親近的侍衛。你們懼怕我,還是懼怕鰲拜?

少年們異口同聲回答:怕皇上!不怕鰲拜!

康熙皇帝認為利用這一群少年生擒鰲拜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一方面,這群孩子都出生於親貴家庭,從內心裡擁護、並且忠於皇上;另一方面,這群滿清後裔,從骨子裡就崇尚武力、從來不懼怕戰鬥,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戰鬥的勝利。

還有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這群少年非常希望通過建立功勳,來使得自己功成名就、大富大貴、光宗耀祖。這正是他們發自內心深處、並且拼命擒拿鰲拜的精神動力。

1669年6月,康熙皇帝召見鰲拜,到南書房來商議大事。鰲拜進來後,康熙皇帝命令一位少年端一把椅子讓他坐。這把椅子腿已經摺斷、安在上面不起作用,只是糊弄鰲拜。那位少年就站在後面,扶著椅子不讓它倒下。

鰲拜坐定後,康熙皇帝命令賞賜御茶香茗。首先把裝有茶水的碗放在水中燒煮,茶碗已經很熱,一個少年帶著白紗手套,快速把茶碗端給鰲拜。

鰲拜端碗在手,手被燙得厲害,堅持不住,“砰”的一聲,茶碗墜落地上摔碎了。

扶著椅背的少年順勢一拉,鰲拜仰面倒在地上。

康熙皇帝大喊一聲:鰲拜大不敬!

訓練有素的那一批少年健將一齊都上,雖然鰲拜極力反抗,但最後還是硬生生被這批少年擒住、並被捆綁得結結實實。

康熙皇帝念及鰲拜多次建立戰功,也沒有篡位殺君的直接證據,就免除了鰲拜死刑,而把他關閉監禁了。

康熙皇帝生擒權臣鰲拜、而沒有流血,在中外歷史上,都可以算得上非常成功的政變,應該是中國的“光榮革命”。

康熙皇帝為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隱忍不發、韜光養晦,可以說這是真正的大智慧。

我是:岳飛的飛。

歡迎批評、一起成長!


張老師愛拍攝


康熙要扳倒鰲拜為何要用一群孩子,這就是康熙的高明之處,如果成功生擒鰲拜,目的達到。如果一群孩子沒有傷的鰲拜分毫,退路就是小孩子的遊戲,無傷大雅。



康熙皇帝是歷史上難得一遇的聖君明主,他從八歲繼位後,一生做過很多流傳千古的政績。如:智出鰲拜、平定三藩、收復臺灣、親征噶爾丹、祭拜明孝陵等等,每件事都彰顯了康熙的英明睿智,氣度不凡。


但最讓人回味無窮的還是影片中少年康熙智除鰲拜的經典片段,雖然他是影視劇中的橋段,同時它也是真實的歷史事件。


眾所周知順治皇帝歸天后,讓八歲的康熙繼承帝位,併為其指派了四大顧命大臣,輔佐康熙處理朝政。當時的四大臣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與鰲拜。剛開始時候康熙年幼,四大臣在孝莊太后的威懾下雖然面和心不合,倒也相處愉快。


但到了(1667年)四大臣之首的索尼病逝後,生下的三位大臣勢力分化顯現出來,以鰲拜、遏必隆兩人暗地結成一黨,鰲拜的野心也逐漸膨脹態度也越來越囂張,為了獨攬朝政,鰲拜曾拉攏蘇克薩哈“入夥”,卻遭到蘇克薩哈的拒絕。


對此鰲拜心中痛恨蘇克薩哈,特別是因為鰲拜縱容手下族人“圈地”一事後,鰲拜對蘇克薩哈更是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後快。

蘇克薩哈自知憑一人之力鬥不過鰲拜,為了全身而退,不和鰲拜正面衝突。蘇克薩哈向康熙遞出辭呈,要帶著家人一起去替先皇帝守陵墓,度過餘生,卻沒有得到康熙的同意。


當時的康熙雖已經親政,實際朝政大權卻在鰲拜手中,蘇克薩哈對康熙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大臣。但鰲拜對蘇克薩哈仇恨已久,面對手中的奏摺,他並沒有上報康熙,反而以輔政大臣的名義對蘇克薩哈問罪。私下又和同黨班布爾善、遏必隆幾人密謀,私自羅列疊加蘇克薩哈二十多條罪狀,幾人通通聯名的方式向康熙呈交擬定的詔書。



康熙對此詔書堅決果斷得不允許,不批准。但當時鰲拜對此蓄謀已久,他自恃大權在握,黨羽又遍佈朝堂,竟仗著功高震主不顧康熙的反對,私下將蘇克薩哈全族男女老少全部誅殺,蘇克薩哈也被他絞刑處死。


康熙對蘇克薩哈的死懊惱不已,但他清楚鰲拜在朝堂的勢力,沒有敢輕易發作,忍了下去。經過此事後,康熙為了麻痺鰲拜,裝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什麼也不管不顧,全部交由鰲拜處理。而康熙自己則是組織了幫小太監,每天和這幫小孩一起花拳繡腿的練習摔跤。

鰲拜進宮見到此情景哈哈一笑,認為是小孩子的把戲,沒有放在心上。為了演戲做足,也為了試探鰲拜的武功究竟如何?康熙不時邀請鰲拜觀看指點。但實際上卻是康熙為活捉鰲拜秘密訓練的擒拿高手,只是為了時機成熟將其抓住



鰲拜是朝中的首輔大臣,進宮議政自然是家常便飯,有次鰲拜又大搖大擺的入朝操持政務,康熙向提前埋伏好的侍衛們暗示眼色,訓練已久的一幫侍衛哄擁而上將鰲拜包圍,鰲拜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就被孩子們五花大綁捆起來了。

再之後,就是康熙皇帝即可下旨命朝中審理徹查鰲拜一案,召集議政大臣臣等勘審鰲拜罪行。

經過審查鰲拜犯下的罪行零零總總加起來近百十條,論罪名足可以滅九族。但康熙感念鰲拜曾捨生忘死救順治皇帝的性命,又為清朝江山立下汗馬功勞,並沒有大開殺戒,只是將其關入大牢,不追究家人責任。


在這次智鬥處理鰲拜專權案中,康熙機智、沉著、勇敢、能屈能伸的能力顯露無疑,畢竟一個才十六的少年,能以四兩撥千斤的智謀除掉鰲拜,也難怪會成為後來的“千古一帝”。


微風之語


康熙8年(1669)5月16日,鰲拜像往常一樣去武英殿“參見”16歲的康熙。但是這天他在武英殿門口遇到一個人,這個人叫索額圖。

是2年前死掉的索尼的三兒子,在此不久前剛剛去職吏部右侍郎,專職成為康熙的一等侍衛。索額圖只說了一句話,鰲拜就乖乖地將佩刀交了。索額圖說,“皇帝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你每次見皇帝總帶著刀似有不妥。”

而當鰲拜踏進武英殿的時候,等著他的並不只是康熙,還有一幫陪著康熙玩布庫(摔跤)少年。

只聽康熙一聲令下,少年們一擁而上,鰲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鰲拜隨即被打入大獄,康熙命議政王大臣審訊鰲拜。先被抓,再議罪,那實際上就是已經定性了。所以議政王大臣會議很快就給出了結論,宣佈鰲拜30條罪狀,應處以革職、立斬;抓鰲拜的黨羽12人,抓遏必隆等,革職審查,動作迅速。

鰲拜直到這一刻,才明白原來康熙是真的長大了,再不是那個敢怒不敢言的懦弱少年了。

鰲拜想起康熙身邊貼身侍衛費揚古之子倭赫就因為對他不禮貌,就被他找了個擅騎御馬、取御用弓矢射鹿之罪名處死了;甚至以“怨望”的罪名,將費揚古及其子尼侃、薩哈連一併處死,家產籍沒。籍沒的家產並未充公,而是給了自己的弟弟穆裡瑪;他想起因為自己看中的地,在康熙的再三反對下,矯旨將殺了拒不配合換地的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三人;他想起索尼臨終前上書康熙親政,蘇克沙哈請辭,目的就是讓鰲拜自己提出來一併歸政康熙,然而氣勢洶洶的鰲拜卻按著康熙的手臂,將蘇克薩哈處以絞刑,並誅其族。就明白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什麼。

但是鰲拜的罪過雖大,但是功勞也大。

皮島之戰、松錦會戰、西充之戰都是立下赫赫戰功的。而且當年之所以能夠當上輔政大臣,是因為自己敢面對面拿著刀子跟多爾袞正面“剛”出來的榮華富貴啊。鰲拜實際上就是過於跋扈了,為了一己私利,連康熙的面子以及幼小的心靈都不顧及了。但是說什麼都晚了,康熙雖然免了鰲拜一死,但是他愁腸百斷,最終病死在了大牢裡。

康熙擒鰲拜,用玩布庫的少年,而不是用侍衛,正是佈局人的高明之處。

實際上並不像《康熙王朝》裡寫的那樣,康熙是和孝莊經過詳細的商討之後,定下來的擒鰲拜的計劃。史料裡並沒有證據表明孝莊知道並具體參與了這件事情,反而是索額圖深入參與可此事,所有事情的安排應該都是索額圖利用康熙和鰲拜之間的矛盾,利用康熙不得不賭的處境,進行的一次冒險性較大的賭博。

所以這個過程當中,索額圖考慮到了失敗的可能。

所以在擒拿住鰲拜之前,任何與政局有關的人和事情都不能參與進來,否則一旦失敗,誰都無法收場。一幫孩子如果擒得住鰲拜,直接下罪名,自己順勢解決鰲拜的黨羽;如果失手,孩子們(不是野孩子,都是親貴子弟,這一點很重要)跟你鬧著玩的,畢竟玩布庫的孩子們手裡沒有刀(這一點也很重要)。即便鰲拜很生氣,要追究責任,也不好發作,畢竟和孩子較勁,得看背後站著誰,到時候孝莊再出來說句話,尚有挽回餘地。

史料並沒有記載索額圖和康熙當時準備了多少套預案。但是謀大事,定乾坤。索額圖作為主要佈局人,“如果失敗”他是一定要考慮進去的。

擒了鰲拜之後,當月康熙做了3件大事,鞏固了自己的權威。

第一,下詔永遠停止圈地;第二,禁止虐待八旗奴僕;第三,嚴格議政王大臣會議保密制度。“永遠停止圈地”,武人鰲拜的時代就徹底結束了。

康熙16年(1677 年)康熙設立南書房,由皇帝親自挑選親信入南書房辦事,組成自己直接控制的機要秘書班子,“議政王大臣會議”就此沒落,此後清朝再無滋生權臣的土壤。


炒米視角


當鰲拜被一群孩子生擒,怒火中燒的他看著此刻不再是8年前6歲孩童的康熙皇帝,不得不低下頭來,此刻,一場康熙與鰲拜黨羽之間的生死對決也在此刻落下了帷幕。

從此,大清的皇權迴歸康熙一人,屬於鰲拜的時代也已過去。當晚,淪為階下囚的鰲拜坐在牢籠之中,回憶著一整天發生的事情,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越來越讓鰲拜意識到,在他眼中那個自以為依舊可以隨意擺佈的康熙皇帝,如今已具備了先祖的帝王風範。

前幾日,在朝堂上威風凜凜的鰲拜,還在享受著包括康熙帝在內的敬仰,但是,他全然不知自己與至尊也將就此陌路。康熙皇帝已經開始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他手下的親信派往了全國各地,而鰲拜還天真地以為這是康熙皇帝倚重自己的表現。在眾位大臣面前,他更是以朝廷的重臣自居。

其實,每每下朝,親信總會提醒鰲拜如今康熙帝已經親政兩年,手腕也已嶄露頭角,還要對其有所防範,可鰲拜卻很自信地認為不會出現任何問題,哪怕是康熙皇帝將鰲拜的眾多親信派往各地之後,全數換成自己的親信,他依舊不以為然。在他心中,只要一聲令下,大清的江山都將為之一震,甚至,無數次夢境中鰲拜還在幻想,一個新的朝代為他矗立。

直到這一天,康熙皇帝平常一般召自己入宮覲見,早已習慣出入宮廷的鰲拜還在心中氣想著:這位皇帝孩童估計又是遇到了什麼解不開的難題,說不定,這個美好的午後又將是自己的一番諄諄教導,以及康熙和他身邊那幾位平日裡陪他嬉戲打鬧的金貴弟子對自己的無限欽佩。

心中盤算也一步一步來到了皇帝的書房,沒想到,康熙帝不知哪來的興致,他居然和自己寒暄幾句便問道身旁幾位伴讀平日裡功夫練得如何,想讓鰲拜大將軍幫自己一試高低,並給他們日後訓練提供意見。

原本就想好好說教一番的鰲拜自然沒有推脫,可是,幾番比試後,被一群孩童制服在地之時,這才明白自己早已被這位年輕的皇帝結結實實地算計了一番。隨後,康熙宣佈了逮捕鰲拜。之後的幾天裡,這位年輕的皇帝宣告了早已羅列好的有關於鰲拜的30多條罪狀,準備處置鰲拜。

前幾日還在朝堂一手遮天的鰲拜,如今成為了整個大清的罪人,最後在牢獄中抑鬱致死。他唯一沒有想到自己的結局居然是被一群孩子生擒後治罪,同樣的疑問也留給了今天的人們:為何康熙皇帝沒有在當時選擇大內高手而將重任交給了一群孩子?其實,這一件事情就足以見得康熙皇帝的足智多謀,以及對處境的審時度勢。可以這樣講,生擒鰲拜一旦得手,朝堂更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即便康熙的計劃失敗,這件事情也不會對鰲拜造成任何影響。

在輔政大臣索尼病死之前,為了保全家族榮耀,他力挺14歲的康熙親政之後,其他兩位輔政大臣也逐漸淡出朝堂,鰲拜成為了唯一可以與朝廷制衡的大臣。由此,他也成為了大清最大的威脅。這樣的局面必須迅速解決,且不能在康熙帝剛剛親政時製造更多的腥風血雨。鰲拜黨羽眾多,康熙皇帝的命令出不了上書房,且京城各種軍事保衛都是鰲拜的耳目,所以,如果選用大內高手捉拿鰲拜,這件事情必定不會成功。

所以,不能讓鰲拜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更要沉得住氣、伺機而動,唯一的方法就是在鰲拜面前上演一場瞞天過海的大戲。由此,康熙與祖母孝莊太后以及忠誠於自己的大臣商議決定,在皇帝的書房引入一群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孩童陪自己練功夫,平日裡,給鰲拜造成一種康熙皇帝玩物喪志的假象。

這樣一來,不但讓鰲拜有了存在感,他更會因為康熙皇帝的不思進取放鬆警惕。不過,要讓鰲拜徹底放鬆警惕,還要讓他在朝堂上足夠地膨脹引起重臣的敢怒不敢言。在一切都準備妥當,時機成熟之際,一句詔令,已經年近六旬不再英姿勃發的鰲拜也就讓康熙皇帝不費一兵一卒而輕易制服。

康熙得手後,對其黨羽也是敲山震虎的作用,而且,對於天下來講,更多的人會以為鰲拜已是幾個孩童就能輕鬆制服的老人,與其臣服於他不如歸順大清即將崛起的康熙皇帝。相反,即便康熙的計劃沒有得逞,在當時很是膨脹的鰲拜面前也只是一場玩笑,康熙不過時需要附和著鰲拜在自己面前肆意貶低他人抬高自己的言論而已。

所以,康熙在少年時的這個舉動也深刻地讓所有的朝堂大臣們知道,這位年輕的皇帝有著多麼卓越的政治手腕,與出其不意的狠辣手段。對於康熙皇帝建立自己的威信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不費一兵一卒更未血流成河,對於康熙皇帝面對國家的聲望也是有著重大的好處。


無筆


康熙智擒鰲拜,為什麼不用大內高手而是選擇一群小孩?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顯而易見,為什麼叫智擒而不是猛擒或者勇擒什麼的,用小孩就是其中的玄機。

康熙為什麼要擒拿鰲拜?答案並非是鰲拜做了對大清不利的事情,更不是他要反大清。相反,歷史上真實的鰲拜非常忠誠於大清。對於皇太極一支權力的鞏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鰲拜,福臨能否上臺還是一個未知數,更別說玄燁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康熙應該感謝鰲拜。那麼他又為什麼要冒著巨大風險拿下鰲拜呢?因為鰲拜在自己的晚年犯下了位極人臣者總愛犯的錯。一是專權,二是攬權。也許有人會問,這兩者不是一樣的嗎?其實不然。專權是把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上。眾所周知,鰲拜是福臨去世前親自安排的四個顧命大臣之一,有輔助少主治理國家的職責,可謂權力非常。為了節制輔政大臣,一般制度是都會安排兩個以上的輔政者,歷史上很少出現只有一個輔政者的情況。為的就是防止客大欺主!但是,鰲拜卻忘記了這一點,瘋狂地攫取權力,鬥倒了索尼等其他三位,集大權於己手,真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二是攬權,就是抓住權力不放!隨著玄燁年齡的增長,親自掌權的期待越發強烈,制度上也有少皇成年即應親政的規矩。但規矩掌握在人手上,掌權者鰲拜似乎忘記了規矩本身,沒有讓權力迴歸的意思,這就把自己的退路給堵死了。權力爭奪從桌面下來到桌面上,而且演變成生死鬥爭。所以,鰲拜的滅亡基本是自己造成的!

康熙為什麼要智擒鰲拜?因為非這樣不可。拿下鰲拜,文鬥行不行,答案自然是否定。鰲拜一介武夫,主觀上又不想放權,不可能跟你玩那一套。武鬥呢?更不行!鰲拜手中掌握著八旗軍以及綠營軍,掌握了京城的命脈。而康熙剛剛親政不久,根基尚淺不說,威望也沒有鰲拜那麼高。真要搞得來魚死網破,康熙不見得是鰲拜的對手。那麼只有用出其不意的辦法。

康熙秘密組成了一個摔跤遊戲似的摔跤隊。鰲拜對此嗤之以鼻,因為他是行伍出身,被譽為滿清第一勇士,對康熙這一套小孩子的玩意兒,他完全沒有放在心上。因為他與這些孩子交過手,他們哪裡是鰲拜的對手,鰲拜就生出了輕慢之心。然而恰恰沒想到,鰲拜就是敗在了這些人手中。康熙就是用這些曾被鰲拜輕視過的少年摔跤隊擒住了他,擒賊先擒王,鰲拜手中的八旗軍也就不戰而敗。



週週說古今


康熙為什麼要讓一群孩子生擒鰲拜,而不用大內高手,那就先來看看當時的政治環境。

鰲拜:滿洲鑲黃旗,清朝三代元勳,功臣,並且為武將出身,擅長騎射,跟隨皇太極征戰四方,立下汗馬功勞,到康熙時,權侵朝野,並結黨營私,組織自己的勢利。



大內高手多為大內侍衛,也是禁軍,貼身保衛皇帝,但是都是武將出身,不乏祖上在鰲拜手下當過兵或者對這位悍將及滿洲第一高手心懷敬意,不排除會有通風報信的可能,更有甚者,當場倒戈,給康熙來一記釜底抽薪,讓其當場懵逼也是可能的,對於這種形式,康熙看的也是很清楚的,不僅僅是大內高手或者禁軍,就連身邊的貼身太監都不能放鬆警惕,還是要萬無一失。

再來看看為什麼用一群孩子



如果是找一群兵來訓練,就算是完全信的過的兵,也會被身邊人通風給鰲拜,引起懷疑,但是用一群少年就讓別人以為只是年少貪玩,不會引起鰲拜勢利的懷疑。

再者,雙拳難敵四手,就算鰲拜在厲害,在一群訓練有素的人下面還是有一戰之力的,專門針對他制定戰略,贏面還是很大的。



綜上,用孩子,注意這裡是訓練有素的孩子,而不是普通孩子,來戰鰲拜是最保險的,用大內高手有可能洩密,在還沒有實施計劃就可能失敗。


不二笑談


就算有大內高手也要聽鰲拜指揮!當時宮內宮外到處都是鰲拜的黨羽和親信。整個皇宮都被他控制了。十四歲的玄燁開始親政,誰也沒想到,他剛剛著手處理朝政,就顯示出勇,謀,雙全的智慧,在剷除鰲拜中表現在他深謀遠慮,表現玄燁機智徹底地清除朝中奸臣勢力鰲拜一系列事件中。(注:其中有祖母孝莊的智謀),康熙早已熟知鰲拜的種種惡行,但考慮到鰲拜在朝中勢力很大,想盡快除掉他絕非易事,需要有足夠的能力才能獲得成功。就在目前來說,低調謹慎,小心行事卻更為重要,小不忍則亂大謀。然而鰲拜的氣焰如此囂張,經常欺負康熙年幼,暗中培植自己的黨羽,建立自己權力的絕對優勢。長期以來,他在皇帝周圍的重要職位上,安插了不少親戚子侄輩和心腹人物。宮內宮外到處都是鰲拜安插的眼線,企圖由此來控制康熙的一舉一動。當時的康熙可以說是腹背受敵!!慈寧宮的燈也亮了一夜,孝莊也陷入沉思:用什麼辦法剷除他呢?她想了很多,從兒子登基一直想到現在。索尼,鰲拜,這些人在昔日都是多忠誠的人,特別是鰲拜,敢說敢為,為順治繼位出了大力,為保順治受了很多磨難,可現在他的忠心哪兒去了??官做的越大,慾望就越大,昔日的多爾袞和今天的鰲拜都是這樣的人,都是從忠臣走到專橫,甚至與皇上為敵的地步。第二天康熙早膳也沒用,一直在儲秀宮裡生悶氣:這鰲拜越來越放肆,竟敢在百官面前,大鬧朝堂,呵斥部院大臣,甚至在御前攔截奏章,哪還有一點為人臣的樣子??孝莊來到見到康熙,安撫說:皇上乃萬金之軀,怎能不吃飯呢?天下的事,吃飯要緊。康熙看看祖母那堅毅的目光,伸手抓起包子吃了起來,孝莊見狀,在旁邊微笑著,望著康熙吃飯。吃完了飯,康熙的氣也消了一大半。孝莊笑道:皇上,人常說,宰相肚中能撐船,皇上應比宰相更有度量才是,小不忍則亂大謀,漢朝的質帝之事便是證明。依皇祖母之見,孫兒應該怎樣做才為上策??這時孝莊發揮了政治與智慧的思想火花:要穩!越穩對方越亂,對方沒亂,而自亂陣腳,必敗也!先要穩定政局,再要穩住對方,不要讓對方驚覺。皇上,同是一隻老虎,是發怒的老虎好打呢?還是睡著的老虎好打呢?道理其實很筒單,只不過旁觀者清,而當事者迷。怎樣使老虎睡覺??康熙有點不解問道。孝莊輕輕道:老虎只有吃飽飯喝足了又沒有威脅的時候才會睡覺。這就需要皇上做出一定的犧牲去滿足他,讓他感到沒有什麼威脅,這才會麻痺他,他如今要殺忠臣,那就只能用忠臣的血來滿足他。……為了進一步麻痺鰲拜,康熙延用古人之計。他竭力裝作愛玩要,無心處理政事的樣子,精心挑選出一批與自己年紀相當,身體強壯,手腳又利落的侍衛,天天玩一種叫(布庫)的摔跤遊戲。即使鰲拜上朝奏事時,康熙也照常同小侍衛們一起戲要,從不迴避。再後小侍衛將鰲拜按倒在地迅速捆綁起來,投入牢獄!!


茹叔敬


年僅16歲的康熙皇帝能夠運用智謀將權勢滔天的鰲拜扳倒,從康熙此舉我們便不難看出:康熙帝之所以選用一群兒郎智擒鰲拜,而非動用大內高手生擒鰲拜,這其中肯定是另有隱情的。康熙帝當時在面臨“如何除掉鰲拜”的這個問題時,肯定也想到了身懷武藝的大內高手,但侷限於當時的政治環境之下,這種方法是絕然行不通的。為此,康熙帝必須在考慮周全的情況下,選用一個萬全之策:不僅能夠順利剷除鰲拜,而且在此之前還不能被鰲拜所察覺發現。對於年幼的康熙帝來說,扳倒鰲拜是勢在必行,而且這種機會只有一次。


公元1661年,請順治帝駕崩。伴隨著順治帝的逝去、後任帝王的換屆,於是當時年僅8歲的愛新覺羅.玄燁,也就是後來的康熙大帝順利繼承了皇位。康熙帝即位的同時,還有順治帝臨終前特別留下的“顧命四大臣”,他們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鰲拜未落獄的時光裡,康熙皇帝就像是一個“傀儡皇帝”一般。即便康熙身為帝王,但是清朝大權卻牢牢被鰲拜握在手中,久而久之,隨著康熙帝的身心俱熟以及清朝大勢的發展,使得康熙帝愈來愈清楚地意識到了:不得不除掉鰲拜的重要性!


其一:嬉戲打鬧,假象叢生

上邊提到:為了既能順利扳倒鰲拜,又能不被鰲拜所察覺,康熙帝這才選用了這群“英勇少年”!根據《清史稿列傳第三十六鰲拜》記載:鰲拜武功甚高,曾經為滿清入主中原、奪得天下有著不世之功。正是因為鰲拜的身手不凡,所以康熙帝才暗地裡尋找了十幾位少年苦練摔跤。對於康熙帝來說,這十幾位少年是他用來“除掉鰲拜”的王牌;對於鰲拜來說,包括康熙帝在內,這一群黃毛小子只是在“過家家”、“捉迷藏”。

表面上平日裡諸位少年同康熙帝一併嬉戲打鬧的現象成功使得鰲拜被迷惑在這假象之中,暗地裡苦練武藝的少年們,卻是在為最終的殊死一搏蓄積著實力。試想,如果康熙帝終日和一群大內高手深入交流的話,鰲拜又怎麼可能會被輕鬆忽悠過去?


其二:少年成員的特殊性以及康熙帝的另有考慮

眾所周知,康熙帝智除鰲拜所產生的影響確實非同尋常,但伴隨著鰲拜集團的覆沒,不知道大家可曾發現過這樣一個現象:“聲色不動而除巨惡,信難能也。”這次政變非但沒有經歷過“流血過程”,而且亦未引起過重大社會騷亂,這便是康熙帝“選用少年而並非成年高手”的另一高明之處。此外,康熙帝所挑選之人,皆為滿清貴族子弟,如此一來,“扳倒鰲拜”的計劃實則在很大程度上就會為康熙帝贏得眾多滿清貴族的支持。

文獻補充:《南亭筆記》記載:“康熙帝在南書房召鰲拜進講,鰲拜入,內侍以椅之折足者令其坐,而以一內侍持其後。命賜茗,先以碗煮於水,令極熱,持之炙手,砰然墜地,持椅之內侍乘其勢而推之,乃僕於地。康熙帝呼曰:鰲拜大不敬。健童悉起擒之,交部論如律。”


尚武菌


鰲拜是鑲黃旗人,是滿清開國元勳費英東的侄兒。據史料記載,鰲拜驍勇過人,隨多爾袞入關後屢立戰功,顯赫的門第和卓著的武功使他扶搖直上,位至公爵。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福臨死於天花(亦有五臺山出家為僧的傳聞),由年僅七歲的皇三子玄燁繼位。此時,因皇帝年幼,不能理事,垂簾視政的孝莊太皇太后以順治遺詔名義,命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共同輔政。

索尼作為首輔,實際上就是代替幼帝處理朝政大事。他為人一貫忠誠,且深知孝莊太皇太后對自己的無限信任,於是殫精竭慮、夙興夜寐的打理軍政之事。

處於四位託孤大臣末位的鰲拜,一貫野心勃勃,又見皇帝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屁孩,權勢欲日益膨脹,逐漸走上了前朝無冕之王多爾袞走過的老路。

《清史稿》載,鰲拜結黨營私,排斥異己,不顧小康熙和索尼的反對,悍然處死不願配合他的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直隸巡撫王登聯三大臣,並藉故打擊與他政見不同的第二輔臣蘇克薩哈,並公然逾越遏必隆起坐班行,干預朝政,盛氣凌人,橫行跋扈,擅權攬政。

一些趨炎附勢的大臣見鰲拜勢焰熏天,紛紛巴結趨附他,在朝廷內外形成了一股很兇悍、很大的“鰲拜勢力”。

少年康熙如同傀儡,地位岌岌可危。彼時首輔索尼已年逾古稀,加上早年東征西討,出生入死,後又兩次遭多爾袞打擊,身心飽受摧殘,又年老多病,對野心勃勃、精力充沛的鰲拜日益加劇的專權無力阻止。他雖憂心如焚,但也有心無力,束手無策。但看到鰲拜愈發無所顧忌,索尼深感愧對先帝的重託,因此在康熙將滿十四歲時就多次上書請求康熙親政,以削奪鰲拜的權勢。

康熙得到祖母孝莊太皇太后的允許,按大清祖制於康熙六年七月初七舉行親政大典。就在他親政前,首輔索尼病逝,鰲拜感覺少了掣肘,野心進一步膨脹,想越過蘇克薩哈、遏必隆,佔據首輔的位置,進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將朝政大權拽於一手。

於是,他極力拉攏兒女親家蘇克薩哈讓其舉薦他,遭到拒絕,新仇舊恨再次湧上鰲拜心頭,於是想除掉蘇克薩哈。蘇克薩哈自知不是戾狠鰲拜之對手,為了避免不測之禍,就想急流勇退,故上書請求去為順治守陵寢,並辭去輔臣之職。康熙對蘇克薩哈的舉動不很理解,一面向他詢問原因,一面召集議政王大臣開會商議。鰲拜擔心蘇克薩哈的請求一旦獲准,自己也要按慣例效仿他交出輔政大權,便處心積慮地給蘇克薩哈羅織了“心懷怨恨”等二十四條“罪狀”,並上奏脅迫皇帝將其處以極刑。

接奏後,康熙很是震驚。他認為蘇克薩哈是順治親信,前朝重臣,又勤勤懇懇輔佐自己七年,功莫大焉,理應褒獎,鰲拜竟欲致其餘死地,他究竟何罪之有?

康熙召見了議政王(康親王)傑書和遏必隆、鰲拜等大臣,當面指出鰲拜之誤。鰲拜強詞奪理道:“我同蘇克薩哈本無冤無仇,只是他欺君罔上,我才秉公而斷,要對他治以重罪。不然,定會有人效仿他的逆行,到那時局勢就不好控制了”。康熙雖然年紀不大,但也能明斷是非。他冷冷說道:“欺君罔上的人不是沒有,但絕非蘇克薩哈,他還是很守規矩的”。不允許鰲拜請求將其誅殺的復奏。鰲拜惱羞成怒,鬚髮倒豎,怒目圓睜,連日在朝堂上咆哮強奏,他的黨羽們也紛紛跟進,為虎作倀,上書彈劾蘇克薩哈肆行不法,康熙畢竟年少,有些抵擋不住鰲拜的“狼群戰術”,迫於其淫威,違心下旨將並無過錯的蘇克薩哈處以絞刑。

面對咄咄逼人的鰲拜,少年天子康熙退無可退、忍無可忍,遂準備發起反擊。

康熙知道鰲拜黨羽眾多,廟堂上到處是他的耳目,勢力很大,加上他本是一員剽悍的戰將,身經百戰,有一身驚人的好武藝,一旦發起飆來十幾條漢子都近不了身,不是輕易能制服的,於是,他在暗中緊鑼密鼓地加緊了剷除這個囂張權奸的周密籌劃。

由於朝中大內侍衛大多是鰲拜安排,都受其轄制,不太可靠,康熙苦思冥想,想出了一個妙招:第一步先從各王府挑選出百餘名宗室子弟做他的侍衛,組建善撲營,請武功高手天天訓練“布庫(相撲,摔跤)”少年們摔跤打拳,不到一年,這些宗親男孩個個練得身強體壯、武藝精熟。鰲拜早就聽說此事,以為皇帝年少好動,調皮貪玩,因此全未放在心上。第二步封鰲拜為一等公,以麻痺並消除其懷疑。第三步封索額圖為一等侍衛。索額圖是索尼長子,康熙的叔丈人,他經常陪康熙弈棋,並以此為掩護偷偷制定了擒拿鰲拜的整體方案與具體步驟。

為保萬無一失,極富心機的康熙事前把鰲拜的死黨們先後差遣出京班師,他又召集布庫少年們進行戰前動員。他問眾少年:“爾等怕皇上還是怕鰲拜”?大夥兒異口同聲道:“獨畏皇上”!康熙覺得士氣夠用,很是滿意。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某日,康熙召鰲拜單獨進宮議事,鰲拜驕橫慣了,像往常一樣大搖大擺的走進宮裡,只見康熙端坐中間,兩邊侍立著一排排殺氣騰騰、威風凜凜的“布庫(相撲)少年”侍衛 。他見勢不妙,於是擺開架勢,想故伎重演,來它個先下手為強,康熙一聲令下,少年侍衛們一擁而上,鰲拜雖勇,但也擋不住對方人多,因事先演練過無數次,大夥兒七手八腳很快便制服了鰲拜。這個專權數年、橫行無忌、權傾朝野的輔臣梟雄頓時成了階下囚。

康熙命康親王傑書親自審訊鰲拜。不久,傑書列出鰲拜結黨營私、專權攬政的三十大罪狀。康熙念及他當年曾拼死救過皇太極的命,赦免其死罪,但活罪難饒,將其監禁,且永不釋放,讓他在監獄裡度過餘生。

康熙還窮治其黨羽,協同作惡、罪大惡極的濟世等死黨被處死,其餘的被革職流放。與此同時,受鰲拜誣陷而冤死的蘇納海、朱昌祚等人被平反昭雪。蘇克薩哈的後人得以承襲其爵位和世職。康熙對各級官員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換,並下達了《聖諭十六條》,旨在除舊佈新,革除積弊,刷新朝政,徹底清除鰲拜擅權殘留下的惡劣影響。

同時,他寬宥了鰲拜的兒子,並未斬草除根。

年僅十六歲的康熙在擊敗鰲拜集團的鬥爭中,顯示出遠超其年齡的魄力和才智。從此,他便將朝政大權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開始充分施展其縱橫捭闔的政治才能。

【插圖源自網絡】

【發文不易 剽竊必究】


鐵馬冰河wu


康熙擒鰲拜為何不用大內高手而用一群孩子?難道真是無人可用嗎?是啊,康熙為什麼不找別的大內高手是吧。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多爾袞死後,鰲拜就失去了制約,鰲拜當時在朝中可謂權傾一時,實際上鰲拜當時雖然不謀反,但事實上近似擁有皇帝般的權力,所以康熙找別的大內高手很難找,因為要擒殺鰲拜需要多位大內高手,可能康熙在找的時候就會走漏風聲被鰲拜知道,那就麻煩大了。

而這群孩子在宮裡是從小跟康熙一起玩到大的,康熙訓練他們跟他們玩摔跤不會引起別人的警覺,因為清朝尚武,每個皇帝都會練一身好武功,而皇帝從小就會由一幫年紀差不多的小太監陪著一起成長,太監由於身體原因習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習武可以讓身體保持健康。所以康熙訓練這幫小太監們練武練摔跤不容易引起別人懷疑。

而且康熙當時稱讓鰲拜跟這幫小太監練練手教教他們,如果小太監們擒不住康熙,鰲拜也沒有理由殺康熙,因為本來康熙就是讓你陪他們練練手教教他們的。

所以康熙這個人很聰明,可謂少年老成,用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擒殺鰲拜,這才是真正的出奇制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