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爆兵馬俑青銅劍新成果,秦始皇壕無人性

英國爆兵馬俑青銅劍新成果,秦始皇壕無人性

編者按:秦兵馬俑青銅長劍自出土問世數十年來,長期保持著“挺劍派”和“倒劍派”兩派爭論不休的狀態。紀錄片《復活的兵團》的上映和部分網絡群體的討論又給秦俑青銅劍之爭推波助瀾。冷兵器研究所也曾經根據秦代出土大量鐵劍的情況,以及形制,認為秦兵馬俑青銅劍很可能是以鋼鐵武器為原型的冥器。而冷兵器研究最讓人值得期待的一點就是,總會有新的研究發現,推翻你已有的認知,帶來知識與概念的更新換代。因為根據英國學者的最新發現,兵馬俑的青銅長劍,雖然可能是冥器,卻是擁有著超高科技實力的實戰用品。

一直以來,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館長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馬俑考古隊隊長王學理為代表的“挺劍派”認為秦兵馬俑青銅劍既堅且韌,長度驚人,利於實戰,甚至採用了鍍鉻等先進工藝,能“千年不腐”“記憶金屬”“遠勝六國鐵劍”。而以現秦俑館考古隊隊長劉佔成為代表的“倒劍派”則認為,秦兵馬俑青銅劍是含錫量21-31%的高錫青銅劍,在這個含錫量條件下,青銅雖硬但脆,因此秦兵馬俑青銅劍在使用中極易折斷,換句話說,秦兵馬俑“長而薄易折,堅而不韌易斷”、“實戰中,敵方隨便拿一件什麼兵器,甚至一個普通木棍,也能把秦劍打斷”。

英國爆兵馬俑青銅劍新成果,秦始皇壕無人性

兵馬俑青銅劍,到底是廢銅冥器,還是真正的青銅寶劍?

自2010年以來,英國劍橋大學、倫敦大學考古所及秦始皇陵博物館採用新儀器對秦兵馬俑青銅劍進行了全新金屬分析,有了許多新的權威研究結果,從實物證據角度嚴重動搖了“倒劍派”的理論根基。首先,根據“倒劍派”的說法——金屬學理論中,青銅含錫量超過20%時,抗拉強度迅速減低,塑性很差,所以才有秦劍“塑性”僅有1%,是一根脆錫青銅條的說法。但這一理論建立在秦兵馬俑青銅劍是完全一次性鑄造成型,沒有經過任何淬火、退火等熱處理工藝的基礎上,但秦兵馬俑青銅劍真的沒有淬火麼?2011年,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主持,發表在美國《材料研究學會》(MRS)上的研究論文顯示,新測試的一批青兵馬俑青銅劍,儘管仍然是高錫青銅,但全部採用了鑄造後淬火或退火的工藝!

英國爆兵馬俑青銅劍新成果,秦始皇壕無人性

一件新測試的秦兵馬俑青銅劍金相,呈現鑄後淬火態

高錫青銅淬火代表什麼呢?儘管根據銅錫二元合金的機械性能與含錫量的關係,含錫 19%以上的高錫青銅合金很脆,不適宜製作兵器劍。但如果經淬火處理,具有良好性質的金相結構馬氏體則能保留下來,使青銅的抗拉強度有極大增加,提高延伸率,使得高錫不再只是硬且脆的“花架子”,而能成為良好的實戰兵器。最早運用高錫青銅淬火技術的兵器出現於春秋晚期的吳地,隨後技術傳入楚地,戰國戰國江陵楚墓和峽江地區的巴人墓葬中都發現了淬火了的楚式青銅劍。秦兵馬俑青銅劍在採用了類似的技術後,已經能讓看上去脆而無當的高錫青銅成為性能良好的實用武器。

英國爆兵馬俑青銅劍新成果,秦始皇壕無人性

戰國淬火青銅兵器的金相

英國爆兵馬俑青銅劍新成果,秦始皇壕無人性

江陵楚墓的青銅淬火楚式劍

但秦始皇陵出土青銅劍如果只採用區區一個淬火工藝,怎麼能體現出“手辦王”秦始皇的財大氣粗呢?這時候就有請堪稱戰國青銅劍鑄造工藝的登峰造極技術——複合青銅劍登場了,秦始皇兵馬俑青銅劍除了採用淬火工藝外,還使用了這門使青銅劍更能運用於實戰的鑄造技術。所謂青銅複合劍鑄造工藝,是春秋戰國時期,最早由吳越工匠為了使青銅武器兼顧韌性和硬度,而將兩種不同含錫量的青銅材料結合在一起來鑄劍。他們用堅硬但脆的高錫(含錫量19%以上)青銅鑄造劍刃,用軟且韌的低錫青銅(含錫量8-14%)製作劍脊,然後利用榫卯結構將劍脊與劍刃鑄為一體,在此過程中對劍脊進行均勻化退火,使得劍脊更有韌性。最終,青銅複合劍既有鋒利堅硬的劍刃利於刺殺,韌性好的劍脊則保障了全劍在實戰中不易折斷,堪稱先秦青銅劍中性能最優異的一種。青銅複合劍最早出現於吳越,後來技術傳播到齊國和楚國。

英國爆兵馬俑青銅劍新成果,秦始皇壕無人性

海南省博物館藏越王亓北古自作用青銅複合劍

英國爆兵馬俑青銅劍新成果,秦始皇壕無人性

青銅複合劍的金屬成分

在傳統觀點中,往往認為秦兵馬俑青銅劍都是一次鑄造成型,而不是經過複合劍的兩次分鑄工藝,甚至有戰國中後期青銅複合劍已不再流行的說法。但由劍橋大學考古系教授,時任倫敦大學考古學教授的Marcos Martinón-torres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員李秀珍2011年主持的研究分析顯示,秦兵馬俑青銅劍一樣採用了這種“先秦最優異”的鑄造技術,只不過“畫風”與吳越技術不同。

英國爆兵馬俑青銅劍新成果,秦始皇壕無人性

兵馬俑青銅複合劍

秦兵馬俑青銅劍的劍心是一個似長方形的合金條,採用低錫青銅製作,劍刃部分則其後鑄上去的,並將合金條完全包裹,採用傳統研究中已經證明的高錫青銅為材料。與吳越-齊-楚式青銅複合劍不同,秦兵馬俑式青銅劍從外觀上很難看出採用了複合技術,很容易讓人誤以為依舊採用一體鑄造工藝,但卻仍然保證了秦兵馬俑青銅劍在實戰時的良好性能——劍心韌,劍刃堅。同時電子顯微鏡研究還發現,秦兵馬俑青銅劍進行了細緻而繁瑣的打磨拋光來增強殺傷力,且“完全是機械打磨”。中英考古專家均認為秦始皇陵的青銅劍“無疑是作為極具殺傷力的實戰武器來製造的,為死後的秦始皇陪葬,而不是替代真品的明器”,從而以實物研究證據推翻了“倒劍派”的“冥器說”。

英國爆兵馬俑青銅劍新成果,秦始皇壕無人性

掃描電子顯微鏡下顯示的秦青銅長劍等武器打磨痕跡

英國爆兵馬俑青銅劍新成果,秦始皇壕無人性

秦兵馬俑青銅長劍是按實戰工藝製造的利器

至於仍然採用渾鑄一體成型工藝,特別是使用所謂的“高錫青銅”材料而被蒙上“冥器”色彩的青銅劍,可能是舊式實驗儀器的侷限性導致的結果,實際的含錫量沒有“那麼高”。英國盧瑟福·阿普爾頓實驗室分析的中國戰國青銅劍就發現,原本中國測定的劍刃的含錫量高達23%,但經英國專家用中子衍射法進行大範圍測量後,發現該劍劍刃部分的含錫量其實只有16%左右,屬於很正常的青銅合金比例。該文還指出,傳統的X射線光譜儀(XRF)和掃描電鏡(SEM)僅適合做小範圍和淺層的金屬分析,對青銅劍這種大型青銅器進行分析時誤差較大。因此,那些被人們判斷為“不能用於實戰”的先秦高錫青銅劍,可能也只是被有侷限性的實驗方式造成的假象罷了。

英國爆兵馬俑青銅劍新成果,秦始皇壕無人性

英國盧瑟福·阿普爾頓實驗室分析的中國戰國複合青銅劍,出土於湖南省,採用了與秦式劍不同的青銅複合製作工

基於2010年以來的新研究資料,我們可以發現,秦兵馬俑青銅劍不僅不是傳統“倒劍派”口中的冥器模型,而是採用了高錫青銅淬火和複合鑄造法兩大戰國青銅兵器巔峰工藝製作的利器,加之80釐米以上的長度,其鑄造手法不僅不落後,還可以稱得上是先秦相關技術的集大成者。除開鋼鐵兵器,中國土地上再也找不出比秦兵馬俑青銅劍更好、更能用於實戰的青銅武器了。

英國爆兵馬俑青銅劍新成果,秦始皇壕無人性

當然,即便是最好的淬火青銅複合劍,也只是青銅武器的巔峰水平,與燕下都乃至漢代甚至一些秦墓出土的鋼鐵長劍相比,在實戰性能上還有差距。那麼,為什麼秦始皇不選擇陪葬鐵長劍,而要選擇精心製造的青銅長劍呢,始皇帝統一六國,難道在燕國找工匠按燕式劍打造一批更實用的鋼劍不好麼?原因據推測可能有二,第一,高錫青銅淬火後容易呈現出美觀的黃金色,作為始皇帝“閱兵部隊”的儀仗武器使用正好,如同羅馬禁衛軍長期使用希臘式肌肉甲;第二,高錫青銅經淬火、鍍錫後可能更耐腐蝕,劍橋大學考古系研究顯示秦兵馬俑青銅武器可能並未掌握所謂的鍍鉻防腐工藝,而是依靠高錫青銅和隨後的淬火、鍍錫來防腐,因此比鋼鐵兵器更適合地下陪葬的冥器。因此,秦始皇陵用青銅複合長劍作為兵馬俑的武器,除了彰顯皇帝用精良實用器陪葬的國力外,也是考慮防腐和美觀多重因素的結果。

英國爆兵馬俑青銅劍新成果,秦始皇壕無人性

簡單說,秦始皇這個超級手辦王,要是在現代絕對是個網遊的超級氪金大佬,要買N多華麗的皮膚,而且還要其具有實際屬性!為此燒多少錢都無所謂!而對青銅武器美觀的需求,也貫穿於戰漢時代(注)。畢竟對於土豪來說,陪葬華麗又能實用的昂貴青銅劍才是實力的象徵,窮人才陪葬鐵劍呢!

注:戰國器物形制多延續到漢代,如出土信息不明確,很難斷代。所以收藏界和學界把戰國末年到漢代這漫長的時代統稱戰漢。如果有人用“長期以來,漢朝被認為是一個與先秦完全割裂的對立時代”來談文物,不用想,這種畫個靶子打的貨色,不是騙子就是不懂裝懂。正規學界和只要真摸過文物的人,都不敢這麼說。

轉: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洗兵大秦海上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