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無望的愛情:繁華都市中的孤獨少年,遇到中年困頓婦女

如果你是一箇中學生,碰到一個愛你疼你關心你的女老師,幫你補習功課,去看你的比賽,請你吃最好吃的榴蓮,送你回家,關心你,你會有什麼感覺?

如果一個女人碰到一個頑皮,固執,好學,懂事,而又略顯年幼的學生,父母常年不在家,沒有人陪他玩,關心他的學習和生活,而她自己常年無法生育,渴望孩子,她會怎麼想?

也許你會認為,那個中學生會把這個女老師當做自己的媽媽,尋找母愛的滿足。也許你也會猜想,那個女老師肯定把這個“孤兒”當做自己的孩子,藉此滿足自己的母愛。


世界上最無望的愛情:繁華都市中的孤獨少年,遇到中年困頓婦女

他們兩個會相親相愛,親如一家,“不是母子,勝似母子”,就像最近的電影《小偷家族》,或者《綠皮車》,或者《不可觸摸》,兩個社會的邊緣人,兩個都有問題的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生出一段美好的友誼。

但是,新加坡才子導演陳哲藝不這麼想,他花五年時間不是要歌頌母愛或者親情,把所有人間美好的情感都裝入親情的框子,而是要講述一段違背常情的愛情,或者,一段超越現實生活的情感。

這就是他繼《爸媽不在家》之後,帶來的心血之作《熱帶雨》所講述的故事。

矛盾的東亞家庭形象

在東亞社會,家庭總是被想象成人生幸福的根本所在。女性要多子多福,相夫教子,男性要娶妻生子,留下後代,而兒女們的職責就是努力學習,孝敬父母,不讓父母丟臉。母慈子孝,父嚴女勤,全家大小互相扶持,互幫互助,共渡難關,從喬家大院到白鹿原,到闖關東,多少家庭的美好故事薰陶著每一個東亞人。

同時,每一個人都被牽絆在家庭的義務中,無從逃脫,個體的自由被壓抑,個人的選擇被束縛,讓許多人逃離家庭,背叛家庭,也有了五四時期的娜拉出走。巴金的家春秋,才能激起那麼大的反響。

也因為此,在現代張揚個性,又講究團體合作的社會,東亞的家庭呈現出一種多面性,既有溫情脈脈的一面,也要凶神惡煞的一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為子女犧牲的父母,也能看到很多報答父母的兒女,同時,也有很多喪盡天良的家長,甚至殺害父母的不良少年。


世界上最無望的愛情:繁華都市中的孤獨少年,遇到中年困頓婦女

不但家庭,很多公司一方面奉行所謂的家文化,強調對員工如親人手足(京東),一方面也暴露出赤裸裸的利益關係,靠著殘酷的績效進行末位淘汰。在西方社會,也許向來都是不講溫情的,社會奉行契約關係,也就沒那麼多對父母、對公司的家庭想象,但是對於“四海之內皆兄弟”,動不動結拜兄弟的中國人來說,卻必須面臨殘酷的轉折:是不講溫情,只講條件地活著,還是靠關係,你幫我我幫你的活著。

更可悲的是,在這個轉型時期,很多人常常陷入一種上下無著的狀態,既無法完全投入家庭中,也無法完全走向個人。人們既被家庭拋棄,也被社會拋棄,而成為孤獨無依的“荒原狼”。

陳哲藝導演,恰恰講的就是這種狀態。

失蹤的親人和崩解的東亞家庭

新加坡在全球華人的眼中,一直和香港一樣,是一個榜樣。它以彈丸之地,貧瘠的資源,卻成就了東南亞乃至全世界都矚目的發展成果,居民的素質、社會的管理,城市的面貌,無一不是世界典範。它很新潮,是世界旅遊中心、金融中心,同時又很保守,保留著各種土地神崇拜、華人文化的傳統。但是在這一切現代化成果的背後,導演卻看到了某些無法迴避的傷痛。

在《爸媽不在家》裡,我們已經看到年幼的孩子只能在外來的菲傭中感受到家的溫暖,爸爸媽媽都在忙著自己的事情。而到了《熱帶雨》裡,這裡面也沒有一個人能夠感受到家的溫暖。女主角阿玲盡心盡力做兒媳婦伺候年老的公公,卻因為無法生育遭到丈夫的冷落,背叛,親戚的嘲笑,乃至最後被迫離婚。她沒有反抗,反而忍著痛打催孕針,對丈夫貼心照顧,換來的卻依然是拋棄。丈夫也是常年以工作為藉口不回家,不和她出去玩,弄得同事和領導都以為她從未結婚,因為他們從來沒見過他的丈夫。


世界上最無望的愛情:繁華都市中的孤獨少年,遇到中年困頓婦女

男主角郭偉倫就更加悲慘,他看似有父母,卻形同孤兒,家裡空蕩蕩的就只有他一個人,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忙的不著地,不出席家長會,不打電話,甚至連孩子比賽都不參加。孤獨的他變得很獨立,喜歡功夫,在訓練中感受到生存的力量。甚至他還很聽父母的話,為了以後和父母生意努力學習華語,但這一切並沒有換來什麼回報。年紀輕輕的他,沒有感受到任何家庭溫暖。

阿玲本來是馬來西亞人,她唯一的牽絆就是她遠在馬來西亞的哥哥和母親,孤獨的時候也只能和他們打打電話而已。在他們眼裡,她已經成功晉升為新加坡人,成為一個發達國家的市民,就別想著回貧窮的老家了。

郭偉倫對中華文化也沒什麼瞭解,平時說話也是英語為主,但是他喜歡陳龍,喜歡功夫片,恰恰就像阿玲的爺爺一樣,對功夫片著迷。他也許夢想著成為一個快意恩仇的武俠,行走江湖,行俠仗義,只可惜,現代社會不需要任何孤膽英雄。

悖逆東亞文化的愛情

當這樣兩個在家庭中找不到愛的人,他們相遇了,相知了,一起吃榴蓮,一起聊天,一起感受對方的孤獨和悲傷。直到最後,他們徹底把自己交給了對方,陷入了驚世駭俗的“師生戀”“跨年戀”,甚至發生非法的性愛關係,因為郭偉倫很可能還沒有達到法定的成年年齡,與老師發生性愛關係觸犯了新加坡的法律。

對於已入中年的婦女阿玲來說,她第一次感受到別的男人對她身體的渴望,順從了郭偉倫的性愛要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這是他的丈夫一直拒絕給與她的。長期以來,她面對的都是機器,技術,是人工授精,是器具,而不是溫暖的身體。但是,她一直都在抗拒這種錯誤的戀愛關係。從一開始她就知道,這是錯誤的關係,不可能有結果,遲早要結束,越早結束越好。她的婚姻破滅,也不可能與自己未成年的學生戀愛成婚。她更不想給學生任何的幻想,耽誤他未來的生涯。


世界上最無望的愛情:繁華都市中的孤獨少年,遇到中年困頓婦女

而對於年輕懵懂的郭偉倫來說,可能沒有那麼多世俗考慮,年少的衝動和激情,已經足夠。他一次次勇敢地向老師表白,卻一次次被拒絕,被老師告知是“錯誤的”,直到別人說“他是老師的兒子”的時候,可能他才死心了。但這是他人生第一次的戀愛,第一次感受到被需要,被美好裹挾。他希望能夠更久一些,但懂事的他也知道,這是社會不允許的,到最後,卻只能希望結束的更好一些。

註定不倫的戀情,兩個孤獨的靈魂,他們沒有膽量悖逆世俗,像“邦尼和克萊德”那樣活著,到最後,適可而止的時候,不過是“廊橋遺夢”。他們在“熱帶雨”裡相擁而泣,最後一次愛對方,最後一次感受愛情,然後,各自走向自己孤獨的旅途。偉倫說,“我的心很痛,真的很痛”,阿玲說“是這樣的,以後你就會習慣了”,那一刻,兩個人卻依然緊緊擁抱著,這是最無望的愛情吧。


世界上最無望的愛情:繁華都市中的孤獨少年,遇到中年困頓婦女


這部電影讓我們意識到,現代社會給了我們新加坡式的繁榮、繁華、物質的豐富,人與人之間的文明、法制,但是有些東西始終是缺失的,那就是靈魂的歸宿,情感的歸宿。很多人身處繁華之中,感受到了卻是“遍地淒涼”,所謂“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傳統的家庭關係已經崩解,新的人際關係卻不穩定,人們被要求娶妻生子留後為大,又不被要求自由戀愛結婚性愛,在這個新舊交替,變動不居的時代,又怎麼可能有幸福的家庭,幸福的愛情,幸福的婚姻。

阿玲和偉倫只是無數被中斷的愛情中的兩個人而已,在他們背後,站著整個東亞社會和文化轉型的壓力和痛楚。“剩女”,恐同,同妻,晚婚,家庭暴力,出軌率增高,離婚率增高,生育率下降,這些問題,既有現代社會的特點,也有東亞的特色,而更多的,恐怕在於東亞文化的轉型和變動所帶來的,在《少年的你》《別告訴她》《鋼的琴》《飲食男女》《相愛相親》《過春天》我們都可以感受到這種衝擊的力量。

當人們無所憑依的時候,他們又能敬畏什麼呢?都市霓虹燈下那一次次的傷害,恐怕也只有一場場的大雨,能夠洗淨人間的悲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