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萍夫妇告诉我们:大学不是终点,是起点


《安家》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10年前的“买房剧”——《蜗居》的再次关注和热议。于是,不知《蜗居》是何物的我,也追了一把。果然,够现实!够扎心!

“年少不知剧中意,再看已是剧中人。”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十年前看剧,看的是海藻、小贝和宋思明;十年后再看,看的是海萍和苏淳夫妇,因为那就是自己啊!

海萍夫妇告诉我们:大学不是终点,是起点

考上名牌大学(有说是复旦大学)的海萍和苏淳,从不知名小城来到了上海大都市。海萍学化工专业,苏淳学船舶专业。他们在大学相识相知相恋。毕业后,海萍铁了心要在上海扎根,因为这里有太多家乡小城没有的东西;苏淳虽然想过回到其中一个人的家乡发展,但他听海萍的。所以,他们一起留在了上海。

为了扎根上海,他们如很多应届毕业生做出的选择一样,找了能解决户口的、稳定的、但收入不高的工作。所以工作七八年后,海萍和苏淳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万元,不吃不喝也只够在上海郊区买1平方米的房子。

海萍夫妇告诉我们:大学不是终点,是起点

海萍和苏淳毕业没多久就结婚了,然后在毕业3年左右的时候有了孩子。因为租的10平米的房子实在太小、无法养孩子,所以海萍的妈妈把孩子带回家乡小城养。

为了省钱买房子,海萍一周只能打一次长途、一次两分钟,一年只能回老家两次看孩子。终于,在孩子两岁多时、下意识地说“妈妈抱抱”就是对自己的处罚时,海萍崩溃了。

在海萍怀孕时,为了孩子,为了一家人在一起,她曾经想过买房,也差点成功了。那时上海的房价刚开始苏醒。但因为年少无知的海萍对房市有太多的不了解、甚至误解,错过了。这一错过,就再没找到机会。房价涨得太快了。

但这一次,被孩子刺激的海萍,不管不顾地、着了魔一样地决定重新攻克买房的难题。

海萍夫妇告诉我们:大学不是终点,是起点

于是,之前视“啃老”如粪土的海萍,向自己父母借钱、向大学毕业刚找到工作的亲妹妹海藻及其男朋友小贝借钱,并逼迫苏淳也向其父母借钱。

海萍的疯狂,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有人说,正是海萍的买房、借钱,将海藻推向了宋思明、推向了一条万劫不复的小三之路。是的,虽然内因永远是决定性的,但不得不说,这的确是海藻人生的重要岔路口。而且,这又何尝不是海萍和苏淳的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从那之后,海萍和苏淳都开始克服自身的惯性和惰性,开始想着做兼职赚钱。

毕业数年、英语早还给老师、也从来没教过中文的海萍,决定去试试教外国人中文。“山穷水尽的时候,哪尊佛都要拜一拜。甭管教好教不好,我就当自己学点英文了。这个男人我是指望不上了,我得靠自己想办法!”海萍开始变得努力、上进,把所有的非工作时间都拿来研究中文、英语,琢磨怎样讲老外才能听得懂、怎样讲才能让语言课不无趣。海萍从差点被第一个外国学生开了,到被认可,到这个学生帮她介绍新的学生,再到新的学生又带来新的学生……海萍的收入和成就感突飞猛进。

海萍夫妇告诉我们:大学不是终点,是起点

这才是奋斗者该有的样子啊!尤其是对于海萍这样赤手空拳、从家乡小城到上海大都市打拼的人来说。

而回想海萍之前几年的工作,海萍自己都觉得丢脸:“大学毕业这几年,我究竟都在干什么呀?我在混日子啊!现在已经混到不好混的时候了,得另想出路了,否则就要沦落到打杂的境地。”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上名牌大学的海萍,从决定扎根上海就知道压力山大的海萍,怎么会“混日子”呢?!又有多少如海萍一样的天之骄子稀里糊涂地“混日子”呢?也许有的会如海萍一样觉醒,有的就这样混过了一生。

仔细想来,也许成也高考败也高考吧。小学中学12年,以“高考”为目标的12年,蒙住了多少人的眼睛,看不到看不清高考之后的未来。于是高考胜利后,进入大学后,很多人就开始混了,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地“混日子”。混到大学毕业,混到进入工作,混到混不下去……殊不知,进入大学之后,独立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成家,立业……人生的重头戏还在后面。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赢了上半场,输了下半场,安身立命,从来都无从谈起。

/ 文章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


海萍夫妇告诉我们:大学不是终点,是起点

海萍夫妇告诉我们:大学不是终点,是起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