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喝中草药汤能治病,它的治病机理是什么?

戴褀


中医中药治疗疾病天地人相应,中草药、动物,昆虫,矿物质来自天然,用天然之物治疗疾病,是最科学先进的方法,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永远不会过时,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传统法宝。我是无证中医,不知有证院士有几人能读懂。


伟胜48636076


我患肾结石30几年了,早年在中医学院找了一个老教授开了中医最著名的方剂八正散加减治疗,前后近一年吃了几十近百付,结石依然坚挺,最后还是体外碎石排除一些,现在双肾结石偶有积水。还有就是电视上广告天天播的颈复康,前后喝了几十盒,特别难喝,我还是坚持喝,没见一点效果。大家告诉我,今后我还该看中医吗


石道真人


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中药防病治病的基本原则: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从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中药的性能

1四气: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又称四性。寒凉和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而寒与凉、热与温之间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还有平性,即药性平和。一般寒凉药多具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等作用,主治各种热症。温热药多具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作用,主治各种寒症。

2五味:医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用五行学说总结归纳而成的。药物的五味是通过长期的用药实践所获得的疗效而确定的。它不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也是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①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②甘味。能补能和能缓,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③酸味。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④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火热、泄降逆气、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⑤咸味。能下能软,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3升降浮沉:反映药物的作用趋向性,是说明药物的作用

4归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主要是药物对其脏腑及其经络发生的明显作用。

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和对疾病的整体审察,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通过配伍选择适宜的中药增强药物的疗效;扩大用药范围,适应复杂的病情;减少不良反应。达到用药预防治疗的目的。

 

 

 

 

 



药学小管家


喝药的治病机理,这个问题可笑!那我再问一下吃饭的机理是什么?但然不吃药也能治病,清代中叶的吴尚先就是这么个人,吴尚先原来也是让病人喝药的医生,后来竞怕让人喝药,他的疑问是万一喝错了怎么办。所以此后再也不敢让人喝药,我是西医内科,原来也是让病人打吊针的医师,那时打吊针输液反应特多,开始怀疑打吊针,一生行医,万不得已才打吊针,后来认为中药治病较医安全,毒副作用相对少些,所以尽量让患者喝中药,中药苦呀,很多人怕苦,小孩子怕苦拒不喝药,大人就强制用灌法,这样变成自已也畏惧喝药。最后学吴尚先外用治病,结果走上吳尚先的路。又劝人别喝药!


塔下郎中


西药治病机理如同西方的文化一样,有我没你,杀缪机理,人体是战场,战场有完好无损的吗?所以西药治疗后,人体已经是断垣残壁,敌人可能消灭了,对于病毒却是毫无办法,所以病毒是绝症和自愈了。中医治病的机理是疏导而不是打杀,往往用排泄病毒,拉尿和呕吐排汗以及稀释,同时固本培元,也就是用药物提升阳气或者叫提高抵抗力,确实是自愈而不留痕迹。


温柔阳光15


西医说,伤口感染会发烧。发烧是血液中的白细胞在杀死病毒,让伤口愈合,是身体恢复健康。我想中草药的作用就应该是增强白细胞的杀伤力。西药在这个过程起到的作用应该是帮助白细胞一起杀死病毒。我的理解是:中医是使自身强大,西医是找帮手。自身强大无可厚非就像今天的中国,而找帮手就像日韩等国,帮手也可能变成不安定因素。


犟心獨具


中草药能治病,是事实。完全是几万年原始经验积累探索出来的,是“黑箱式"的试出来的。直至二千多年前,产生“道"的学说(老子庄子为代表),出现阴阳五行的哲学,到汉代与医学结合,用以解释治病机理。这比神鬼巫术的解释进了一大步,但仍未达真正机理实质。这是今天医学界的任务。


岭南庸医


几千年以来喝中草药汤能治病,它的治病机理是:自然人体的病根、病本、病理、病源、病因、病情、病态、病症,以自然回归自然、以自然治理自然,以物还物、以物治物、以天生、天然、天赐的各种各样的中草药、中药材治疗、治理天生、天然、天赐的人体各种各样原始生态的病态和病症。

中医药学治病的机理:天生万物必有用,天生我材必有治。人类、人体崇尚自然万物,信仰、敬仰、敬畏自然。

中医药学治病的机理:尊重、遵从、遵循自然物质世界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规则、规范和丛林法则,基本原理、基本道理、基本真理、基本真谛。

中医药学治病的机理:尊重、遵从、遵循自然物质世界中医自然科学————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来自于自然、自然治理,归回自然生态。

中医药学治病的机理:是根据、依据自然物质世界“万物都是药”的自然科学规律和法则、道理和真理,适应、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利用、研究、探索各种各样的中草药、中药材自然生态、生长、成长的成因、成材和成果;各种各样的中草药、中药材的属性、特性、本性、性质、本质、特征、特长、特点、功能、性能、药理功效、疗效、性味归经…………等,依照、依据、根据人体各种各样的自然反常病源、病因、病情、病症对症治疗、对症配伍、对症方剂、对症用药。


袁聪


谈到人体,生的影响,如果举个例子砒霜能至人死亡,就能够被人所理解。人对恐惧的天性使得人类特别能够理解,而对于正常的相生就不是天性中直接的了,就难以理解了。

但中医有完整的理论体系,阴阳五行,能够帮助人顿悟,从而理解生命,生理,疾病的原理。

就像道家所讲的天人合一,很难被人理解。道家讲炼气,当人清晨起来在大山中,呼吸到新鲜空气,会觉得神情气爽,从感觉到体力充沛,这个时候人不用多加思考的就会体悟到气之不同对人的直接影响。但当他归到城市生活的日常场所,年复一年他就体悟不到,但是其身体对这种气的感应还是在的。

所以人体有太多秘密,如果不去研究,践行,体悟是不能理解的。但是草药汤,就像山里的灵气,现代人多数在命之将绝的时候会隔空想到他,试一把,这也是天性,非理智而是身体自救的反应。


三联六段


机理跟你每天吃饭和呼吸一样,缺一不可!吃的是味,吸的是气。以药的酸苦甘辛咸和药的升降浮沉之气来调整人体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使人体各组织,器官的运转恢复正常。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