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齐国没有投降,而是选择与秦军作战,有可能成功吗?

ベ断桥烟雨ミ2670


齐国并非一开始就打算投降,而且调集了全部四十万兵力在西面边境布防,但这个防线效果和二战时法国的马奇诺防线一样,虽然正面防御力比较强,但侧翼空虚,结果秦军就派王贲从齐国右翼(燕国地)攻到齐国都城了,齐王建投降,齐国灭亡。

齐国其实有拯救自己的机会,最好的机会是出兵救赵,赵国是阻挡在秦国和齐国之间的一道屏障,而且赵军的战斗力很强,是当时唯一能对秦军构成一定威胁的军队,齐国出兵救赵的话,赵国不灭亡,就意味着齐国还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令人遗憾的是齐国在其他五国被灭时选择坐山观虎斗,或许还在记恨五国伐齐的事,但更多的是齐王建听信后胜的谗言,没有意识到危险的来临。当在其他五国被秦国一一灭掉之后,齐国已经没有任何生存下去的机会了。当王贲的军队到达齐国都城外,齐王建拼死抵抗或是投降是没有区别的。

但齐王建选择投降有一个好处,就是少死了许多人。


战国曲士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

齐国并不是闻听秦国来攻,便直接开城投降了。

齐王建是打算抵抗秦军的,并且已经集结了四十万的兵力,打算举倾国之力以拒秦军。只不过齐军经疏战阵,连最基本的警觉都没有,仓促之间将大军集结在西部,结果秦军直接从燕国南下,几日之内就兵临临淄城下。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尴尬局面。

齐王建把手里的兵将都派出去,准备抵挡秦军。结果秦军就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了临淄城下,而此时的齐王手中已经没有兵马,就算是负隅顽抗也只是螳臂当车,抱薪救火。如果主动投降,说不定还能免于战火,获得优待。

在这种情况下,齐王建才打开城门,投降了秦国。

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山东六国被秦国灭了五个,仅剩一个齐国而已,独木难支,孤掌难鸣,即使齐国四十万大军与秦军决战,被消灭也不过就是时间的问题。毕竟秦军乃百战之师,战斗力惊人;而齐国自田单复国以来,近五十年的时间没经历过战争,又怎么可能是秦军的对手?

如果在秦灭六国的大势之中,齐国想要自救,除了六国合纵,几乎没有任何办法。

韩国弱小,被秦国灭了也就灭了,翻不起什么风浪。

但从秦国灭赵开始,齐国就应该积极出兵援助各国,提供粮草军械,后勤补给,把自己当成一个大后方,积极支持各国抗秦。

要知道齐国地处山东半岛,占据鱼盐之利,自古便富甲天下。再加上田法章、田建两代齐王近四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库中的钱粮早就已经堆积如山。就算不白白赠与,那怕借的名义,也总比日后被秦国直接收缴要来的痛快吧。

而且出兵帮助他国更有利的一个点,那就在于可以训练齐国的士兵,不至于向历史上那样,堂堂四十万大军,就像是四十万头大白猪,被人家刷得团团转。这样就算是走到最后山穷水尽的那一步,也能在秦国身上咬下一块肉来,不至于输得那么的屈辱。

所以综上所述,如果在历史上齐王建选择死磕到底,结局已经不会有身边变化。唯一能改变齐国命运的方法,就是不要相信秦国的鬼话,早早就参与到秦灭六国的战争中来,这样还有在黑暗中博得一线的生机。


盗帅夜留香YE


那时候的齐国,已经衰落了。

齐国衰落的转折点,就是燕国名将乐毅联合秦、韩、魏、赵四国,搞得五国伐齐。此战中,齐国五个大城市(临淄、莒、平陆、高唐、即墨,前三个都被敌人占领了)丢了三个。齐国积累多年的珍宝、祭器,都被五国瓜分了。可以说,齐国人“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虽然,田单后来光复了齐国。可是,齐国已经衰败了。这一战,直接把齐国打成了二流国家。而且,此时的齐国跟韩、魏、赵、燕四国算是彻底掰了。也是因此,长平之战时,当赵国向齐国借粮时,齐国不顾唇亡齿寒的危险,拒绝了赵国的请求。此时的齐国,真是乐于作壁上观。

可是,当秦国灭了楚国和燕国以后,齐国也慌了。此时,齐国完全处于秦国包围之中。请看上图。

齐王当时还想挣扎一下,他把齐国主力都给排到了西边,防御秦国的进攻。可惜,秦国没有从西面来,而是直接从燕国南下。王贲率领秦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齐国都城临淄包围了。

齐国早已经被秦国的虎狼之师吓蒙了,哪还有心思抵抗。齐王在相国后胜的建议下,接受了秦王的招降条件:给齐王割500里地,让他当一方诸侯。这个条件,总比其他五国贵族好一些。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秦王给他的是一片荒地,说白了,就是将齐王扔到一片荒地里自生自灭。。。最终,齐王饿死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一、在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力在排在战国七雄的首位。如果齐国没有强大的实力也不可能排在首位,这也充侧面说明了齐国的国力确实很强大。

二、齐国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因为靠近大海,齐国可以大力发展经济,而且它的海产资源也非常丰富。

三、齐国是山东临海6个国家中最强的国家,甚至当时齐国准备联合其他候国要灭掉周王朝的想法。

四、齐国的军事实力是战国七雄中最强的。在战术、武器和人口数量方面齐国超越了其他六国。当时中原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是魏国,尤其是魏国的魏武卒,它的战力远远超出了其他几个国家的兵种。但是后来魏国却败在了齐国的手下。

五、齐国的文法教育是最强的。当时的孟子、荀子等都是齐国人,而且他们在齐国大力发展教育,这使得齐国的教育发展一度超越了其他六个国家。

六、齐国是一个拥有八百余年历史的诸侯国。它从周朝建国开始就存在了,到了战国末期它是最强的,能存在这么多年,其国力肯定非常雄厚。

七、战国后期,秦国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的军事实力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地步,但是却被齐国攻破了函谷关,秦国被齐国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齐国在战国时期明明是一个强国,为什么到了后期,齐国灭了宋国,五国联合攻打齐国的时候,齐国投降呢?虽然齐国打仗消耗了实力,但面对秦国的进攻,打都不打,实在是让人不解。

那么战国后期齐国为什么会投降?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一、齐国国君贪图于秦王所说的:“秦王为西帝,齐王为东帝”的好处,并和秦国结盟。在其他五国被秦国灭的时候,齐王没有派兵营救。而且当时的齐国有四十多年没有打仗了,那么战斗力肯定非常低下,如果当时和秦国对抗,无异于鸡蛋碰石头。

二、秦国的政治实力已经超越了齐国。秦国的商鞅变法、魏国有李愧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赵国学习胡服骑射,这些国家都在逐步变强。然而齐国却在坐收秦国的渔翁之利。

三、战国后期,齐国国君昏庸无能,不愿意武力和秦国抗衡。

四、齐国后期政治非常腐败。秦国能够打败齐国,除了武力之外,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秦国利用金钱诱惑齐王身边的人,那么齐王身边都成了秦国的间谍。

所以,此时的齐国根本就是不堪一击,如果再和秦国对抗,那么遭殃的只有齐国的老百姓,所以齐国只有向秦国投降。


公元前


秦国横扫韩魏赵燕楚五国,齐国未战就已吓破了胆,哪里还有一战的勇气?

秦国这边,战场上连战连胜,士气高涨。举国上下对灭齐国、一统天下具有高度的思想一致性。秦军在连年作战中经验丰富,远非齐军可比。就算齐军求战,恐怕也无法击败秦军。

所以,当秦军大兵压境之下,齐国亡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历史的车轮已不可阻挡!


caniforget999


秦始皇在决定灭掉六国之前,就已经做足了充足的准备。秦始皇采纳了尉缭“赂其豪臣以乱其谋”的策略,在李斯等人的操作之下,齐国的权臣后胜被秦朝收买。

在后胜的不断规劝之下,齐王建既没有资助其它五国抗秦,自身也没有做好战备。所以秦军在灭掉五国之后,齐王建无奈只得选择投降。

秦国灭掉了五国之后,只剩下了一个齐国,形势对比对齐国非常不利。虽然如此,但是齐国拥有着七十多座城池,至少还有数十万军队,并不是不能与秦一战。

齐王建虽然有点昏庸,但也并不是十分懦弱,齐王建选择了与秦兵开战。只不过这一战齐王建失败了,齐王建无奈才选择了投降秦国。

齐王建的失败是必然的,原因大致有两个:

一是后胜等许多大臣被秦国所收买。后胜等大臣实际上已经能够左右齐国的朝政了。齐王建身边几乎全是这种人,齐国又怎么能够抵挡住来势汹汹的秦军?

二是齐王建的军事部署出现了错误。此时的齐国已经呈现出三面受敌的局面,而齐王建却把齐军全部部署到了西面的边界上。秦国的军队却避开了齐国军队,从燕国直接南下直插临淄,打了齐国一个措手不及。

秦国灭掉齐国不是偶然的,是秦国策略和军事双管齐下的必然结果。

那么齐国有没有可能成功抵御住秦军呢?虽然可能性不是很大,但也绝非完全不可能。

首先是要收缩防线,退缩到半岛一带,集中所有的兵力守住半岛。只要与秦军坚持上一段时间,秦军刚刚占领的地区就会出现变故。

燕赵一带,楚国一带,还有东边的越地,都会随之出现抵抗秦国的活动。慢慢地这些地区的人,便会联合齐国,共同展开反抗秦国的战斗。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齐国就可以展开反攻了!

不过在大势所趋之下,成功的概率非常得小!只能说是有可能而已!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寄暇学宫


战国六国中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是齐国,齐国在最后的亡国之战中是不战而降的。如果当时齐国选择与秦军作战,我认为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考虑,也不可能战胜秦军的。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讨论一下。

当时的国际形势

秦国从公元前230开始,发动了兼并天下的统一战争。到了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军又连续攻灭了燕国辽东和赵国代地的残余势力,并且彻底平定了楚国江南地区,六国只剩下最后一个齐国还没有灭亡。



以一个孤立无援的齐国,其国力、军力都是根本无法与已经灭掉了五国、强大的秦国相抗衡的。

齐军虚弱的战斗力

在战国末期,齐国采取了十分的消极国策,偏安一隅。而当时的列国忙于与秦国进行战争,也无暇与齐国作战,因此齐国保持了数十年的和平环境。



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齐国军队战斗力必定很弱,再加上当时的齐国也不太重视军队建设。如果齐军选择和秦军作战,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鸡蛋碰石头——必败无疑。

齐国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

齐王建和丞相后胜统治齐国时,是齐国政权最腐败的一个时期。在秦国“贿赂六国豪臣”的政策下,后胜是秦国重点贿赂对象,他以及他的门客接受了大量来自秦国的厚贿,这些人在齐国朝堂中多居于要职。因此他们屡劝齐王建朝秦,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御秦。


齐国已经其他五国这么快的灭亡,与后胜有密切的关系。在最后秦军兵临城下之际,齐王建还是想要与秦军打一打,但是在后胜的劝说下主动投降了秦国,最后落得一个客死他乡的下场。

综上所述,齐国几乎百分百会被秦国所灭掉,如果不投降,齐军也不可能战胜的了秦军。齐国的主动投降,也算是使齐国减轻了战争所带来的破坏。


浮沉的历史


大势已去,秦国统一天下势不可挡。

齐国已经失去了抗击秦国的时机。

再战秦国已经阻挡不住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了。


姜永全1


数国已败,统一大势已定,齐国抗秦是没有用的,还成功什么?它如果成功,就不会诞生秦朝,秦始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