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一次回家过年

年味越来越浓了,回家探亲的交通问题列入了议事日程。

新闻节目里,大篇幅的报道着出行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什么下了飞机乘摆渡,下了摆渡转地铁,就连下了地铁找电梯,都列入了方便出行的报道之列。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不由得让我想起一件令我终身难忘的事情。

难以忘却的一次回家过年

事情发生在1983年的春节。太原的风俗习惯,女孩子结婚之后,大年初一必须在婆婆家过,初二才是回娘家的日子。

我的娘家,是在山西长子县的一个小村落。如果初二回娘家,就需要初一晚上乘坐一夜火车,初二早上到达长治后,转坐长途汽车回到长子,然后再步行五华里路,回到我家所在的村庄。尽管需倒腾好几次,但正常的话并不影响中午与家人的团聚。

难以忘却的一次回家过年

热热闹闹的在婆婆家过了个大年初一,晚上就上了开往郑州方向的火车。

绿皮火车与往常一样,十几节的车厢就像一条长龙,咣当咣当地吻着铁轨缓缓前行。

我们这节车厢里,除了我们小夫妻和另外两个中年男士乘客以外,再就是两名乘务员了。满员能容纳118个人的车厢里,就座着我们六个人(含两名乘务员)。人少车空,那种冷实属让人无法忍受,尽管爱人时不时的要去关上被晃开的门,可那穿堂风还是哗哗的。好在乘务员还很热情,他把自己带的花生、瓜子、水果糖……都放在小桌板上,与我们一起分享。

难以忘却的一次回家过年

我们六个人挤在一个小空间中,谈天说地,东拉西扯,时间过得倒也不算慢。

凌晨三点左右我们在长治中转站下车,回头看了一下,一同下车的还有七八个人。据说回长子的头班车是早上五点,我倆也只好在候车室耐心地等待着天亮了。

时针已经指向五点半,仍不见长途车的影子。多处咨询的知,大过年的根本没有什么长途汽车。眼前立着的七八个人,其中有三位与我们同路。爱人走上前与他们商量,想合伙找个回长子的车。可是空荡荡的站前广场上,除了我们这七八个等车的人,再也看不到人影了。一位中年人提议,咱们先往大路上走,也许能遇到车。我们夫妻就跟上他们三个向公路走去。

难以忘却的一次回家过年

已经在公路上走很久了,仍未见有一辆车通过,同行的几个人,已经明显地拉开了距离,我们倆已经远远的落后于他们。

要知道,这大过年的,爱人脚上穿的是新新的三接头皮鞋,我系带的微跟皮鞋也是第一次上脚。再加上这是新女婿第一次上门,什么香烟、白酒、茶叶、点心……,怎么可以拿得少了呢?一个带轮子的包塞得满满的,还外带一个手提包。

难以忘却的一次回家过年

眼看着同行的三个伴已经无影无踪了,我们带轮子的大包,也被这洋灰马路磨掉了一个轮子,再也不能拉了,只能扛着走。

夹脚的鞋子,酸困的腿,越来越重的行李,使得我们每迈一步都那么的艰辛,走走停停,停停再走走。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公路,和已西斜的太阳,实在是感到很无奈。

难以忘却的一次回家过年

也就在这精疲力尽之际,突然看到前面有个村庄隐显,我们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顿时来了精神。

紧走几步来到公路旁的一所宅院跟前,透过低矮的墙头,停在院子中央的一辆手扶拖拉机就映入眼帘,心想这下可有希望了。

爱人跛着脚,兴奋地撩开那家的门帘。不多时就又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他道:人家说,大过年的,好驴好马还要息一年了,给多少钱也不出车。顿时我们的情绪就又跌落到谷底。

难以忘却的一次回家过年

真是万念俱灰……。

不知道又走了多远,突然眼前有几个小青年骑着了自行车在公路上追逐着玩儿。

这次也不敢拥有多大的希望,爱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请求人家用自行车带我们一程。

还不错,几个小青年有帮带包的,有帮带人的,说说笑笑送了我们十多里路。一阵由衷的感谢之后,望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我们才继续赶路。

难以忘却的一次回家过年

五十华里的路途,使得四只脚都打起了血泡,新鞋子的后跟也磨去了一部分,带轮子的包也遍体鳞伤,实是一片狼藉相啊。

回到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

餐桌上的年饭不知已经热几回了,弟弟妹妹们围着桌子,眼巴巴的等着吃饭。父母的表情由焦虑变为喜悦,顿时家里热闹了起来。

难以忘却的一次回家过年

这就是我们婚后的第一次回家过年,以至于在后来的日子里,一提起回老家过年,爱人就会眉头紧锁。哈哈哈,这是累怕了啊。

难以忘却的一次回家过年

怎么也想不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地球变成了村。高速路已经临村而过,公交站就在家门口。回老家一天除

​可以打来回,还误不了办事情。高铁也开通在即。回家的路途,讨论的已经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了,社会发展的速度真不可思议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