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剧种里面为什么没有秦腔?

平凡人老张


所谓的四大剧种,只是民间的臆想,官方从来就没有发布过,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我国三百多个剧种中,除了京剧受到国剧的特殊照顾外,其他的地方剧种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深远,在多年的传播过程中此消彼长,具体的说什么是四大剧种,难有定论。

  • 自古以来,我们习惯于给自己脸上贴金,因而每个人觉得自己地域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因此上,为了炫耀自己的存在,于是在戏曲界就臆想出什么四大剧种,五大剧种,十大剧种等等,反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存在感和虚荣心。
  • 所谓大者,广有四海也。然而就目前来看,难有一个剧种能说是大,首先说京剧,京剧的在全国的每个省都有着专业的体制院团,但这并不能说明其真正的大和强,只是在客观原因的影响下河人为的干预下,京剧作为国剧在各省建立京剧团是必需的存在,而在中国的广袤区域,事实上京剧的生存状态并没有区域地方戏曲的好。


  • 再说豫剧,我们要承认的是豫剧在全国各个剧种中,从业人员和演出团体算得上是最多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历史事件造成的人口流动,河南籍的人四散散落聚集到全国各地,在此基础上,由于对乡音的思念,很多河南人聚集到地方就建立了豫剧团,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衰落,这些团体目前几乎都处于名存实亡的现状,随着移居外地的老一代河南人相继离世,新生代的人早已完全的融入当地文化氛围中,对祖上乡音的认同感已经没有了。
  • 在所谓的四大剧种中,还有一个评剧,在全国大段剧种中,评剧是离播区域最小的一个,但是由于处在特定的特殊地域,因此上也是受到了特殊的照顾,被冠以国字的头衔,所以就被想当然的认为是大了。


  • 再说昆曲,在中国戏曲剧种中,昆曲是以雅为标准存在的,但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清乾隆时期开始的中国戏曲“花雅之争”开始,昆曲就开始势微,以秦腔为代表的花部戏曲开始受到人们的热捧,至京剧形成后,昆曲开始迅速的被人们遗忘,最不济的时候,昆曲在全国仅存一个民间十几人等演出团体,后来在各方的努力下,才有了一出《十五贯》救活昆曲的佳话,但是此时开始到现在,昆曲再也难以再续辉煌。
  • 如果非要给戏曲排个座次,那么秦腔作为中国戏曲四大声腔梆子戏的鼻祖,无论是历史影响力还是当今的文艺贡献是,应该有他的地位。但是秦腔现在面临的主要现状是不团结,近年来的秦腔界包括戏迷观众,热衷于说是秦腔的发源地,秦腔是谁的剧种的争夺,而忽略了秦腔本身对发展和壮大。而对于这些争论,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宁夏举办的中国戏曲研讨会上,被戏曲界和西北地区的同仁公认为秦腔事西北五省共有的剧种,早有定论的东西,现在还在争论这些,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依我看就不要争什么四大剧种,五大剧种还是十大剧种了,进不进这些虚假的排名没有什么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搞清楚秦腔来自于哪里,应该走向哪里,目前秦腔的当务之急是搞清楚它存在的意义和发展的方向,把秦腔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不要赶时髦,随波逐流,夸夸其谈,连最基本的东西都搞不清楚,动不动搞什么走出西北,走向全国,冲出亚洲,走向全球的假大空的事情。


秦腔须生


中国四大戏或五大戏,只会有民间排名,所以不必太较真。假如一定要排名,只能分南北排名。京剧和昆剧,南北各一,余下名单,也只能分南北。

北方影响大的,应该是邦子戏,列哪家,从几个影响大的里面挑选。这里说说秦腔。

从秦腔主要特点看,一,发源很早,历史很悠久。有先秦说,唐代说,明代说。从中国戏曲发展历史来说,明代说是唯一比较可能的,即公认的中国戏曲是元杂剧出现,有艺术价值的是南宋及之后的南戏开始。

二,秦腔传唱幅原广,影响范围大,观众普及面宽。秦腔再普及,至今也主要是在北方地区。中国戏曲发展虽然有北杂剧,但高峰在南宋以后,在南戏。秦腔对南方地区影响非常有限。

三,秦腔的传唱脚本多,演员优秀,名家辈出…秦腔有哪些文学价值高、影响大的剧本?北杂剧及南戏经典是都有秦腔?

四,秦腔的音韵独特,曲律成熟,音乐唱腔高亢等,这些艺术特性,倒是很彰显西北豪爽风味,但对喜爱细腻、精致、委婉、含蓄风格的南方百姓,很难有吸引力。

元杂剧和南戏之后,中国戏曲巅峰昆曲。从全国范围来说,南北都有昆曲,如晋昆、川昆、湘昆、粤昆和苏昆,都是明代以来经济发达省份。

南方戏曲受方言制约很大,谁也影响不了谁。如广东影响非常大的粤剧,只流传于说粤语地方,隔壁现当代南方戏曲大省福建就一点不买帐。

福建有艺术品味很高的泉州梨园戏,也说是古老戏曲活化石。梨园戏对音韵要求很严,现在写的本子,唱词多不合音韵,难以配曲演唱。梨园戏快自我湮灭。

福建戏曲还有专门表演丑角艺术的高甲戏、歌舞很强的歌仔戏(芗剧)、表演性很强的闽剧等,福建戏曲基本脱胎于南戏,如闽南的潮剧和莆仙的兴化戏,他们如其他福建地方戏,都仅限于自己的方言区流行。

京剧、昆剧、越剧等全国覆盖面相对比较大的戏曲,在福建地区的接受度并不大,仅仅省会福州和闽北地区有特别群体受众,不要说北方其他戏曲在福建有多大影响。四大、五大或几大,只能自以为是,见仁见智。


南伯阳


过去,人们称京剧,评剧,豫剧,黄梅戏,越剧,昆曲为六大剧种。后因京剧是吸收了秦腔和昆曲的特点发展而来,故现称京剧,评剧,豫剧,黄梅戏,越剧为当今五大剧种。〇京剧以梅派,程派,荀派,尚派最为著名。评剧辛凤霞演的花为媒,刘巧儿等世人皆知。豫剧马金凤名扬中国,其中的穆桂英挂帅被梅兰芳改编成京剧。严凤英演的天仙配,女附马使黄梅戏家喻户晓!而越剧更是门派纷呈:以尹派(尹桂芳),范派(范瑞娟),徐派(徐玉兰),毕派(毕春芳),陆派(陆锦花),竺派(竺水招)。以上这五大剧为国人喜闻乐见。O秦腔,以高亢的唱腔,粗犷的气派,回荡在八百里秦川,抒发了三秦大地的中华儿女战天斗地的豪情。秦腔有着悠久的发展史。正因为如此,京剧吸收了秦腔的高亢激情,又吸收了昆曲的婉转拖腔,使其成为国粹!至于秦腔为什么不能与以几大剧种并列,或许在曲调和音韵方面存在某些缺欠,也就是说,有的人喜欢它的演唱风味,而有的人并不喜欢!比如东北二人转,山东吕剧等,只是部分人喜欢,广度不够,大概是这种原因吧?


张永科38


按说,论影响力,秦腔是梆子戏鼻祖,论流布的地域,中国近三分之一国土上都有秦腔分布,西北五省更是秦腔一统天下,秦腔当选五大剧种应该没有问题。只是在建国初期,国家层面的一些有话语权的所谓文人(当时大多数为南人和京城的人),以个人喜好评判剧种之大小,也在所难免。加之当时信息闭塞,如果学识上有缺陷,或孤陋寡闻,做出不符合实际的评判更是必然。他们评选出所谓的四大五大剧种,将独树一帜影响颇大的秦腔排除在外,更不奇怪。

其实,中华民族当今缺乏的就是高亢激昂舍我其谁的气魄,。想当初秦皇汉武在诞生秦腔大地上高唱秦声,开拓疆土,何等豪迈。如今,所谓的几大剧种,绝对也属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华,但多数的风格还是偏阴柔,没有阳刚之气,更无激昂之魄,唧唧复唧唧,不能完全体现中华民族的傲立世界的磅礴之势,更难提现民族气节和民族之魂。

秦腔,虽然没有评委五大剧种,依然在国之三分之一土地傲视群雄,并被人民世代传承。呜呼,大秦之腔!威武,大秦之腔。


古豳王


《无知与荒谬》中国地大物博,有960万平方千米,型如公鸡。轴心在长安,向四面八方散射上左是新疆,上右东三省,下右是西藏,下左是广东。民族五十六,语言民风各不同。自古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俗。小小一个临安府,发音都带儿,似疑似进了商丘城。京剧小弟弟出生只有二百年,越剧小妹妹出生只有一百年!若将二位评国粹,那我堂堂上下五千年,岂非成了一张空白纸?可笑!陕西,简称陕或秦,八百里秦川贯穿东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汉,唐等十四个政权在此建都。生活在这黄土高坡上的炎帝子嗣,民风纯朴每天劳作之余,站在咸阳塬上,面对秦岭,吼上几句,以解一天劳累之泛。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送别》这就是秦腔的前世今生。流传至今己正正五千年!秦腔又称梆子腔,中国西北地区传统戏剧。秦腔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生活气息浓厚,一个吼字,犹如秦人,无虚无假,男子汉也。余秦人也, 但不自狂,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地区,都有它自己特色的戏曲艺术,无优劣之分,都有很强的区域性, 北方人粗犷豪放,南方人细腻婉约,各有千秋。何来四大剧种?天下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滑稽。


一滴水1118


秦腔可分为东西两路:西路流入川成为梆子;东路在山西为晋剧,在河南为豫剧,在河北成为梆子。秦腔又名“秦声”“乱弹”“梆子腔”。民间俗称“大戏”,清代中叶以后,北京等地亦称“西秦腔”“山陕梆子”。秦腔在陕西境内,因各地方言、语音的不同而演变形成了四路:流行于关中东府同州(今大荔)地区的,称“同州梆子”(即东路秦腔);流行于中府西安地区的,称“西安乱弹”(即中路秦腔);流行于西府凤翔地区的,称“西府秦腔”(即西路秦腔);流行于汉中地区的,称“汉调桄桄”(即南路秦腔)。秦腔流传十分广泛,盛行于陕西的关中、商洛、汉中等地,流行区域西抵陇州,东至潼关,北达榆林,南过宁强,向外曾流行至京、津、冀、鲁、豫、皖、浙、赣、湘、鄂、粤、桂、川、滇、青、宁、新、藏等省区。1949年后还传至台湾,域外远达吉尔吉斯斯坦。


锋锋79084530


秦腔是陕西人放羊吼几声而演变成的…连陕西本地人都听不懂!这几年陕西人通过网络天天自吹自擂!现实中连前20都进不了!


忠孝节义无反顾


说起来秦腔也是有资格牛逼。京剧(还有汉剧和徽剧)里的“皮黄”(西皮、二黄)和秦腔都有瓜葛。秦腔从襄阳传到武昌、汉口,就变成了“西皮”;传到安徽桐城,就变成了“高拨子”;高拨子和吹腔在徽班中又演变成“二黄”。这西皮、二黄,汉调、徽调,北上进京一搅和,就成京剧了。看来这京剧也是“南腔北调”,秦腔自然也有资格不掺和什么“戏”“剧”之争,自顾自地吼它的“腔”。


用户4651606727456


鼻祖秦腔,四大剧种的祖先如今子孙说了祘要爷爷干什么,现在那四大的代表剧演出超过百年,维有祖师爷的三滴血过百年了,三滴血演出单位陕西西安易俗社,据说易俗社是世界最年长的文藝演出单位,剧種秦腔地址陕西西安


立朩顶千斤


中国现存地方戏曲,已然不足三百家。于此存亡关头,不念“同根共风雨”,偏要“相煎何太急”,何苦来哉?

早在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孟波院长,为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组织学生何占豪、陈刚,汲取越剧声腔韵律,创作出饮誉世界乐坛的“小提琴交响曲”《梁祝》。

这里不说孟波院长高瞻远瞩,不说何占豪、陈刚才华横溢,只说一句:绍兴滩簧好运道!

类似越剧优美旋律、委婉声腔的黄梅戏、豫剧、潮剧、徽剧、昆曲、秦腔,与其在这儿争个头破血流“四种八家”名次排位,何不学学上音,整一个西安、安庆、郑州、潮汕、北京各式各版的《梁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