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遙憶鳳城西,芳草年年路欲迷”,什麼意思?

用戶7853197322618


題目的句子,出自七絕《春日懷長安故人》,作者是明代詩人朱碩燻, 全詩如下:

美人遙憶鳳城西。芳草年年路欲迷。

今日出門春已半,櫻花如霰曉鶯啼。



朱碩燻的生平沒有太多記載,只知其是唐定王朱桱六世孫,官至鎮國中尉。 清初時,著名詩人王漁洋曾贊其詩:“調和致清,高處可步武摩詰(王維),下亦不失錢(起)、劉(禹錫)。”粗讀《巨勝園集》後,個人覺得有點過譽了。

此詩如題,是一首懷人之作,所懷之人不詳。從作者的其他詩作,如《煉真宮》:“九華宮殿草菲菲,公主西遊去不歸。底事不如秦弄玉,至今青鳥恨雙飛。”等作參證,估計所懷之人是曾相戀過的一位女子。

說回此詩,個人覺得就是一首中規中矩的懷人之作,並沒亮眼之處。當下寫得比其好的作品也有不少。



起句:美人遙憶鳳城西

實際上是遙憶西遊長安的美人,為了在格律上不失對,在這做了倒裝。鳳城,代指京都,因題目有說明,所以在這代指舊都長安。

開篇即將題面說出,簡單明瞭。這種起筆之法,稱為明起,在詩詞創作中很常用。

承句:芳草年年路欲迷

此句子是由宋代詩人王之道的:”遙山掃翠雲初斂,芳草鋪青路欲迷。 ”化出,將實筆化作虛筆,將單數化作複數,但個人認為不如原句。

芳草,是一個寫離別的意象,出自《楚辭.招隱士》。所以此句實際上是藉此組意象抒發離別後的意亂之情。

轉句:今日出門春已半

從虛轉實,點明時節己近春分,以回扣題目的春日懷人,無特別之處。

合句:櫻花如霰曉鶯啼

以興筆作結。此結句也是全篇中最為可圈點的句子,也是今人引用較多的一句。究其原因,是因為古代詩人正面描寫櫻花的句子並不多,所以每逢到櫻花盛開的季節,就多有引用,但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詩詞中的櫻花多是指櫻桃花,也有小部分是指垂枝櫻花。但結合詩意,這裡指的應是櫻桃花。



我們都知道,古人有折柳相送的習俗,其實,假若是在春季的戀人相送,大多是會折櫻桃花贈行,例如,元稹所作的《折枝花贈行》:

櫻桃花下送君時,一寸春心逐折枝。

別後相思最多處,千株萬片繞林垂。

所以在詩詞中櫻花和柳一樣,都常用作寫送別的意象,如李商隱的《無題》句:“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楊岸。”

此外,古人出遠門,大多早行。故又有“曉鶯啼送”之說。曉鶯也成了寫送別的意象,例如,唐代詩人司馬紮的《宮怨》句:“柳色參差掩畫樓,曉鶯啼送滿宮愁。”

霰,是指受冷空氣影響,掛於樹上的冰霜粒,這裡是形容櫻花之白。

結句是作者借“櫻花”和“曉鶯”兩個送別的意象作興,試圖營造送別時的畫境,以扣合和喧染思念之情,這也是詩詞創作的正雅筆法。


詩詞書院


本句出自明朝碩篽《春日懷長安故人》 ,全詩如下:

美人遙憶鳳城西,芳草年年路欲迷。

今日出門春已半,櫻花如霰曉鶯啼。

首聯中鳳城即古長安別稱。該句意為,美麗的女子遙想當年在長安城西遊玩的情景,那裡年年芳草叢生,遮掩了道路,遊人甚至辨別不清。

先看前半句。美人:美麗的女子。遙憶:回想,遙想。 鳳城:古長安城。芳草:花草。年年:每年。路欲迷:快要讓人迷路了。句意可解為:美麗的女子遙想在鳳城遊玩的情景,如今花草叢生快要讓人迷路了。

再看後半句。霰:細細的雪。曉鶯:早上的黃鸝鳥。句意可解釋為:如今出門看春天已經過半,櫻花如細雪般紛紛落下,清晨的黃鸝鳥在鳴叫。

整首詩借景抒情,表達了對故人的思念之情。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讀寫號


這是明代詩人碩篽《春日懷長安故人》中的詩句 

美人遙憶鳳城西,芳草年年路欲迷。

今日出門春已半,櫻花如霰曉鶯啼。

先看前半句。美人:美麗的女子。遙憶:回想,遙想。 鳳城:古長安城。芳草:花草。年年:每年。路欲迷:快要讓人迷路了。句意可解為:美麗的女子遙想在鳳城遊玩的情景,如今花草叢生快要讓人迷路了。

再看後半句。霰:細細的雪。曉鶯:早上的黃鸝鳥。句意可解釋為:如今出門看春天已經過半,櫻花如細雪般紛紛落下,清晨的黃鸝鳥在鳴叫。

整首詩借景抒情,表達了對故人的思念之情。





朔漠風塵


碩篽《春日懷長安故人》:“美人遙憶鳳城西,芳草年年路欲迷。今日出門春已半,櫻花如霰曉鶯啼。”

這首詩的作者碩篽是元末明初詩人,字子英,今江蘇崑山人,洪武初年曾為蘇州府學訓導,著有《耕學齋詩集》12卷,碩篽生於元延祐三年(1316年),但卒年不詳,只知其“坐累逮繫,死於京師”,在元末明初的詩人中,碩篽並無盛名,今人更是少有人知。

《春日懷長安故人》是一首懷人詩作,所懷之人應是一位美麗的女子,結合題目來看,首句“美人遙憶鳳城西”應是倒裝句,並不是美人在回憶往事,而是詩人“遙憶美人鳳城西”,敘述他正想念鳳城西的一位女子,不過因絕句格律平仄需要,“遙憶”與“美人”互換了位置。

首句略顯平淡,不過次句倒有幾分意思,“芳草年年路欲迷”,這是借“芳草迷路”意象抒發自己內心的愁緒,不過“芳草迷路”也只是化用前人詩句,此意象在唐宋多有詩人用,蘇軾有“歸不去。鳳樓何處。芳草迷歸路。”,辛棄疾有“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楊只礙離人目。”,而早在唐代五代,皇甫冉有“白雲知隱處,芳草迷行跡。”,徐鉉也有“滿川芳草路如迷”。

第三句“今日出門春已半”也平淡,只是點明時節已過春分,不過尾句“櫻花如霰曉鶯啼”有點意思,形象唯美,“霰”是白色的冰晶,此句描寫櫻花飛落如霰降,而櫻花樹上,黃鶯清晨時就已啼鳴,在唐宋詩詞中,櫻花和曉鶯也有用來表達送別思念之情的,比如唐末薛蘊有“櫻花楊柳雨悽悽”,李煜有“櫻花落盡階前月”,溫庭筠則有“燈在月朧明,覺來聞曉鶯。”

就整體而言,這首《春日懷長安故人》只能算是一首中規中矩的七言絕句,其格律比較嚴謹,但與大多數明清詩歌一樣,算不得上佳,更談不上驚豔。

我是六甲番人,敬請大家關注。


六甲番人


“美人遙憶鳳城西,芳草年年路欲迷”,是明代詩人碩篽《春日懷長安故人》的前兩句。從字面意思看,這是懷念昔日故人的詩句,從對舊時風景的描述開始:美人在回憶遠方的鳳城(長安),城西芳草萋萋,年年如舊,遮住了道路,讓人幾乎找不見回家的路。

今日出門春已半,櫻花如霰曉鶯啼”,是該詩的後兩句,今日,應該指的是往年的這個時候:往年的這個時候出門,春日多已過半(春分),早有黃鶯啼叫,散落的花瓣如雨,與樹上的櫻花兩相對映,如霧似霰,彷彿要迷失在其中一般。

短短四句詩,人物、形象、動作、時間、地點、靜物、動圖、所思所想,一氣呵成,詩中場景,如在眼前。


月舞雲後


《春日懷長安故人》明·碩篽

美人遙憶鳳城西,芳草年年路欲迷。

今日出門春已半,櫻花如霰曉鶯啼。

春暖花開,又是櫻花爛漫時。櫻花,淡淡的香氣,細細微微,飄絮的花瓣,潔白而無暇,唯美中透著輕靈;朵朵粉嫩、清美,隨一韻心事綻放春的枝頭。


謀略國學


本句出自明朝碩篽《春日懷長安故人》 ,全詩如下:

美人遙憶鳳城西,芳草年年路欲迷。

今日出門春已半,櫻花如霰曉鶯啼。

首聯中鳳城即古長安別稱。該句意為,美麗的女子遙想當年在長安城西遊玩的情景,那裡年年芳草叢生,遮掩了道路,遊人甚至辨別不清。


莫道疏狂


這兩句詩出自明朝碩篽《春日懷長安故人》 ,全詩云:

美人遙憶鳳城西,

芳草年年路欲迷。

今日出門春已半,

櫻花如霰曉鶯啼。

首句中鳳城即古長安別稱。該句意思,有一個美麗的女子,她遙想當年在長安城西遊玩的情景,那時,那個地方因為年年芳草叢生,把道路都遮掩了,讓遊人都辨別不清。


文化大小事


美人遙憶鳳城西,芳草年年路欲迷。詩人自離開安後,一直思念著遠在長安鳳城西的女人,幾年沒去會不會迷路。今日出門春已半,櫻花如霰曉鶯啼。春已半指農二月,曉鶯啼即早上。詩人於二月某一天早上,再次啟程去長安,與自已朝思暮想女人聚會。這是一首想思詩,從詩中不難看出,作者是一個風流人物。


陳永金


京漂西單憶情人,

華燈初上尋路迷。

春分時節未謀面,

櫻花似雪淚紛飛。

(無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