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肺”撤除,一场历经39天的抢救!

“魔肺”撤除,一场历经39天的抢救!

截止发稿时,涂先生已经撤离ECMO治疗机48小时,目前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呼吸平稳,各项指标维持正常水平。这48小时无时无刻不牵动着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联合专家组的心。而两天前的“魔肺”撤除,更是体现了联合专家组各位专家的精湛医术。

2020年3月14日,佑安医院院区里的几株玉兰已悄悄开放,这一天对于一直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佑安医院C8监护室的所有医护人员来说,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日子。经过39天的积极抢救,28天体外膜氧合(ECMO)维持治疗的新冠危重症患者涂先生病情逐渐趋稳,经专家组会诊,准备在这一天撤离ECMO。这是佑安医院第一例,也是北京地区第二例撤离ECMO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

撤除ECMO的准备工作在两三天前已经有序开展起来。经过前期抗感染及呼吸循环支持治疗,患者肺功能慢慢恢复,氧合逐渐好转,在逐渐下调血液流速的情况下,患者仍能维持较稳定的氧饱和度。

“魔肺”撤除,一场历经39天的抢救!

孙兵主任带领的C8监护室医疗团队开始为了更高的目标-撤除ECMO做着准备。为了评估患者肺功能恢复的情况,医疗团队2天前试着将ECMO氧源夹闭,维持了2个小时后患者出现呼吸费力,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的情况,但氧分压并没有显著的下降。这说明患者的肺功能并没有完全恢复,二氧化碳交换存在问题,但氧分压能维持给了医护人员很大信心。

在第二天氧源夹闭时间延长到了3.5小时,二氧化碳分压并没有出现持续升高,但是患者仍然有呼吸费力的情况,经过与市级专家组充分的讨论,为了患者安全,专家组采取了审慎的态度,重新恢复了ECMO的氧供。

3月14日这一天,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呼吸机通气正常,血气氧合良好。医疗团队在前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更加有信心。早交班后孙兵主任带领医疗组成员进入监护室评估患者病情,9:00给患者夹闭了ECMO的氧源,患者呼吸费力的情况比前两日有了明显减轻,呼吸频率一直维持在二十几次,潮气量也较之前有了增加,密切监测血气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一直维持正常水平。

15:00市级专家组会诊,讨论,慎重地做出患者具备了撤除ECMO的条件的决定。但是针对患者撤除ECMO后循环的改变,镇静镇痛方案的调整以及血滤(CRRT)的维持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专家组充分讨论了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会诊结束后孙兵主任召集包括医疗组、护理组、ECMO团队、呼吸治疗师等所有人员。制定了详细周全的流程,从管路的拔除到血滤管路的连接,从撤除后呼吸机的管理到镇静镇痛的维持,甚至做好出现意外再次插管的准备。一切都是为了保证患者的平安。

“魔肺”撤除,一场历经39天的抢救!

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后,孙兵主任带领着大家进入监护室,再次在患者床旁安排了护理、医生、呼吸治疗师的工作,提前调整脱水,进行CRRT回血,调整镇静镇痛,并亲自给患者进行气管镜下吸痰,做好气道管理,防止患者出现循环呼吸的波动。做好充足的准备后正式撤除的工作才正式开始。

置管局部拆线,提前打好缝合包,停止ECMO泵,夹闭管路,拔除股静脉置管,回血,拔除颈内静脉置管,插管部位缝合按压止血。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动作娴熟。在安贞医院杜忠涛副主任医师、郭冬主治医师、朝阳医院王睿主治医师、佑安医院张佳莹主治医师以及其他所有医护人员努力下,ECMO成功撤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呼吸平稳,各项指标维持正常。

这位ECMO支持运行28天,肺部严重感染,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终于奇迹般撤离了ECMO,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飞跃,标志着患者的治疗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虽然患者仍然需要呼吸机支持,仍然面临严重感染的威胁,但是C8监护室的所有医护人员一定不放弃任何希望,竭尽全力,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