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亲生养大的孩子竟然认了手机当父母?

在关爱孩子这件事情上,没有几个国家的父母敢称自己比得过中国的父母。从孕期的各种注意事项,到产后的悉心照料,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出现什么差漏。为了能给孩子提供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很多年轻的父母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奔波于赚钱养家,只能把孩子送给自己的父母来带。然而,这些父母们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陪伴才是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从小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由于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会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渐渐形成自卑、敏感、隐忍的性格特质,长大后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情感关系,更难以信任他人。曾经有位初中生因为父亲把手机扔下楼,跟着手机一起跳下了楼,在他眼里,手机才是亲人,父母从来没关心过自己,自己是死是活无人在意。这样的惨剧生活中比比皆是。缺乏关爱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安全感和焦虑感始终会伴随着他。心理学研究表明,0-3岁婴幼儿期是建立亲子关系和安全感最关键的时期,这个阶段孩子所获得的情绪情感体验,会像血肉一样深刻影响到成年后的心理状态、人格和行为模式。因此,父母们不仅要关注到孩子的生活所需,更不能忽视对孩子精神情感上的关爱。那么,如何在孩子0-3岁这个阶段,与他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父母们就需要了解孩子在这个阶段不同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

第一阶段:0-1.5岁——安全依恋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的心理需求是解决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也是建立亲子关系和安全感的关键时期。此时,母亲的角色对于孩子来说格外重要,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用口腔来感受外部世界,母亲是他与世界连接的窗口,可以这么说,这个时期的母亲就是孩子的全世界。如果这个时期,孩子的需求得不到及时反馈,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不值得信任的。

因此,在陪伴这个阶段的孩子时,爸爸妈妈们要:

1. 时刻关注孩子的需求,给予及时反馈,不做延迟满足。当孩子饿得哇哇大哭时,妈妈要立马去喂奶,不要非等到规定的时间点才去。

2. 保持关爱的前后一致。信任是在连续一致的行为上逐渐产生的,如果父母一会儿对孩子呵护有加,一会儿又冷漠拒绝,孩子是不会对自己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的。

3.

保持自身稳定的情绪。这个阶段给孩子提供一种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十分重要,如果父母吵架或者妈妈的情绪不好,发泄到孩子身上,会让孩子对外部世界产生恐惧感,因此,就算有不开心的事情,爸爸妈妈们也要克制住,不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

4. 多与孩子肢体接触。平时多抱抱孩子、亲亲他、温柔的触碰他,用肢体语言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这些亲昵的动作都会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世界的安全感。

第二阶段:1.5-3岁——分离独立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发展,逐渐认知到自己和世界是分离的,因此会产生积极的探索欲。他会开始体会到自己原来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肢体来和外界互动,可以通过语言来解决问题。此时的孩子拥有强烈的好奇心,随时关注着身边的一切事物,碰到什么都想去咬一咬、抓一抓。很多良好的品质,比如自信、乐观、坚强等都会在这个阶段奠定基础。

因此,在陪伴这个阶段的孩子时,爸爸妈妈们要:

1. 适度放手,保持关注。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喜欢到处爬一爬,摸一摸去探索周围的一切事物。爸爸妈妈们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基础上,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尝试,不用过度担心孩子哪里被磕到哪里碰到。

2. 建立一定规则意识。孩子自我意识快速发展时期,会体验控制的感觉,开始反抗父母的意志,这个时候,父母要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不过度压抑也不放任自流。比如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可以教育他,但要不打骂他。

3. 培养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个时期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自己吃饭、刷牙、入厕的能力,告诉他一些简单的常识,比如热水会烫手,刀会割伤皮肤等。帮助宝宝建立基本的自理能力。

4. 多跟孩子语言交流。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会抢夺物品,会犯很多错误,此时需要父母多跟孩子进行语言交流,正确教育他,了解他的想法,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拥有懂他,爱他的父母。

0-3岁的时光很短暂,却奠定了孩子一生中心理、人格和关系建立的基础。很多人以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没有什么记忆,对他是好是坏都不重要,然而心理学研究显示,三岁前孩子的记忆与情绪紧密关联,孩子在这段时间里获得的感受,会潜伏在他的潜意识里,影响到他的一生,尤其不好的情绪体验会,会让孩子长大后缺乏安全感,产生自卑的心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工作再忙,也要记得陪陪孩子,他最需要你的时光也就这短短几年。与其给孩子堆积更多的物质,不如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全心的关爱比什么都珍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