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列颠之战》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不列颠之战的背景、过程;掌握德国没有达到作战目的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德国失败原因的相关史料,提高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德国没有达到目的的原因,提高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历史问题研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英国人民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英勇不屈、顽强抵抗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不列颠之战的过程。

【难点】

德国没有达到作战目的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1940年4月之时的欧洲地图,并提问:此时,希特勒已经攻下了欧洲的哪些国家?

《不列颠之战》教案

学生观察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已经攻占了波兰、挪威、比利时、法国等。

教师继续追问:此时,欧洲大部分国家已被攻占,而希特勒又把眼光瞄准了英国,他会对英国做出什么行动呢?英国又会如何应对?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继导入中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据教材可以得出:希特勒为了对付苏联和避免两线作战,拉拢英国,诱其妥协投降。

教师继续提问:此时的英国实力如何?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学生结合所学回答,教师总结:敦刻尔克大撤退后英国元气大伤,但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后,拒绝了希特勒的劝降。

(二)过程及结果

教师介绍:在这种情况之下,希特勒做出了对英国实施"海狮计划"的作战决定,企图夺取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

教师播放"不列颠之战"的纪录片,请学生找出不列颠之战的概况,之后学生担任战地记者,对当时的战况进行报道:

(1)1940年7月,为夺取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德国大规模空袭英国本土,重点打击英国的军事设施;(2)8月下旬和9月初,英国出动轰炸机夜袭柏林;(3)9月,英国空袭激怒了希特勒,已经完全占据上风的德国空军改变轰炸目标,对伦敦等大城市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性轰炸;(4)英国利用德国轰炸大城市的时机,扭转了战局,德国被迫推迟"海狮计划"。

(三)德国失败的原因

教师继续追问:不列颠之战也是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那么在这场战斗中,德国为何没有达到作战目的?并展示相关史料,请学生结合史料思考。

《不列颠之战》教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讨论,讨论结束后,小组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英国和德国两个角度思考,最后教师总结:

英国:材料一→以丘吉尔为代表的政府抵抗决心坚定;材料二→英国本土作战,民心士气高涨;材料三→英国军事设施先进。

德国:材料四→德国作战目标随意,未坚持袭击军事设施。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以板书为线索进行总结。

2.作业:观看电影《不列颠之战》,写一篇观后感。

四、板书设计

《不列颠之战》教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