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將改變世界、驅動未來

1997年,國際象棋名家卡斯帕羅夫象棋對弈IBM超級電腦深藍,最後結果是大師輸了。

2016年,世界頂級圍棋高手李世石與AI圍棋對決,最後竟以1:4慘敗於谷歌阿爾法狗。

今年4月,AI電競團隊OpenAI Five與人類戰隊對決《dota》,2:0 完勝世界冠軍OG戰隊。

人工智能為何能夠戰勝人類?這自然要歸功於AI背後的超級算力。AI通過計算和歸納人類的行為和規則從而計算出漏洞並利用漏洞打敗人類。

算力就在我們身邊

算力,也稱作計算力,顧名思義就是設備的計算能力。小至手機、PC,大到超級計算機,算力存在於每一個電子產品設備。

就PC而言,不同配置的產品,價格也會有高低,這主要取決於不同配置產品搭載的CPU、顯卡及內存等的差異性。不同檔次的硬件具有不同的計算能力,能夠做不同的事情,比如好的cpu算力高,可以看電影、打遊戲。差的CPU算力低,就只能發發郵件。

對於手機而言也是如此,算力更高的手機更流暢,算力不夠的手機就會卡頓。

算力將改變世界、驅動未來

手機是當前最常用的智能終端,智能手機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獨立的運行空間,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軟件、遊戲、導航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並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絡來實現無線網絡接入,滿足人類的各種具像化需求,而這一切行為的實現都要依靠智能終端的算力。

智能終端的算力來自於雲服務器,主要計算環節都在雲端,這種模式可以讓配置更低的終端實現更多的功能。因此,當前我們所說的算力主要是雲計算算力,當然現在也包括邊緣計算以及霧計算的算力。這也正是當前大量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所需。

雲計算應用場景激增

雲計算具備分佈式計算的特點,通過虛擬技術理論上可以無限擴展足夠多的服務器集群,同樣算力也可以無限增強。近些年從雲計算廠商到互聯網企業巨頭都在持續增加服務器的投入,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算力,以滿足更多應用場景的需求,從而為更多的客戶服務。

即便如此,各行業仍舊對算力有著極大的提升需求。譬如基因測序工作,需要通過大規模計算分析從海量數據信息中辨識載有的基因及其序列,最終獲取遺傳信息,因此對算力要求極高,業內一直在不斷投入更高的算力。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區塊鏈行業。根據BTC.com的數據,截止2019年比特幣全網算力差不多已達到43EB(1EB=1024PB,1PB=1024TB,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相比2010年,提升超過20倍。

算力將改變世界、驅動未來

雲計算產業將進入算力割據時代

當前的算力行業,硬件廠商生產多少服務器,都會被算力廠商拿走,而下游應用市場對算力的需求永無止境,又進一步刺激的硬件廠商的大量生產。最終導致的局面就是算力成本不斷下降、計算能力大量提升,智能設備越來越高級,對於算力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最後算力就變成了推動整個行業發展進步的生產力,各廠商開始保護自己的算力資源,正式進入算力割據時代。

同時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每個智能設備的算力也越來越強,或者說是服務器的算力更強。當前的冰箱、空調等家電的智能化還處於初級階段,未來當個廠商的算力足夠強時,人與智能設備的交互將更加完善。強大的算力將會讓家電、房屋、汽車等各場景更加智慧,帶給人們的體驗也會越來越好。

算力將改變世界、驅動未來

未來的家庭也是一樣。智慧家庭就是將全屋智能化,各種設備的另一端都連接著雲計算服務器,每個生活場景都離不開算力。甚至包括人本身,未來可穿戴裝備常態化以後,每個人都連接服務器。

在算力與經濟的邏輯關係上,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恩東去年曾提出“計算力就是生產力”這個觀點。他認為,未來人類所處的每個場景都離不開算力,算力將是每個城市、企業、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當萬事萬物都離不開算力時,一個嶄新的算力經濟時代正在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