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朗抗疫的日子(一):這一次,搭包機“緊急撤離”與戰爭無關

但願這一次伊朗也能像這些年來的“無數次”一樣,在未來的某一天,一邊輕描淡寫地說一句 “همه چی درست میشه”(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一邊迎接不知道又會是什麼的下一次。

在伊朗抗疫的日子(一):這一次,搭包機“緊急撤離”與戰爭無關

走還是留?艱難的抉擇

還有幾天就是波斯歷的傳統新年了,這是伊朗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廚房的師傅們把我領到後廚,挨個兒交代:“這是滷好的牛肉,拌一下就能吃”“這是你喜歡吃的雞翅,但還是生的”“這鍋貼餡兒是生的,要先蒸熟再煎啊!”“這丸子還有面筋,哪天要是煮火鍋了,可以下里面……”

突然意識到,這下真的只剩我自己了。

我們的7位中國廚師和我算是滯留在拓邦酒店裡的最後一批中國人了。

原先這裡有一些因工作原因過年未歸國的中國客人,以及趁春節假期來伊朗看望我們的家人,都曾因國內的疫情在酒店滯留,然而隨著伊朗疫情,他們都已陸續回國。

中國廚師均持工作簽證,一年一簽,中途若需出境須提前申請,先到稅務局申請完稅證明,再到出入境管理局申請“臨時出境”簽證。

臨近伊朗新年,申請出境的人很多,2月9日我們把申請材料送到稅務局,窗口的人指著桌子上堆得像小山一樣的護照跟我們財務小姑娘說:“別催我,要不你來我這兒幫忙算了,反正你不是說你們酒店也關門了嘛……”

無奈,只有等。

我當時還跟我們財務說不著急,考慮到國內疫情嚴重,各地都採取了臨時管制措施,大家想回暫時也回不去。

我們拓邦酒店(伊朗唯一一家註冊的中國四星級酒店)是在2月9日暫停營業的,那時,伊朗政府一直否認本國出現疑似病例,不過很多伊朗人並不相信政府的說法。

我們酒店的住客大部分是中國人,對疫情比較敏感。伊朗衛生局和酒店管理協會召集我們中方高管人員開了好幾次會,要求我們對所有來住宿或者吃飯的中國客人進行健康狀況檢查,並對發燒的人進行隔離,還警告我們一旦出事要承擔相關責任。

然而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我們作為酒店其實是很難操作的。我8日與伊朗合夥人開會商量,大家都很為難。當時伊朗疫情形勢尚不嚴峻,客房和餐廳的經營狀況良好,此時暫停營業似乎有“製造恐慌”的嫌疑。

但當時恰逢伊朗一年一度的伊斯蘭革命勝利紀念日大遊行以及接踵而來的議會選舉,若真像人們猜測的那樣,伊朗當局因這些活動而暫不公佈疫情,那麼活動結束後的狀況將不堪想象。

最終,我和我的合夥人一致決定立刻宣佈暫停營業——搶在大遊行之前。

我們也許不能阻止病毒的傳播,但我們至少可以保證有一天,無論是誰,都沒有辦法說病毒在伊朗的傳播和擴散是從我們這家中國酒店開始的。

對於員工和客人來說,暫停營業的決定很突然。

8日晚上,我召集在酒店堅守的中國員工開會說明了情況,承諾為所有人申請臨時出境許可,待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再回國休假。暫時回不去的可免費留住酒店,一起等待重新開業,幾位中國廚師決定留下來與我一起堅守。

伊朗政府在2月18日公佈首個確診病例,感染人數持續快速增加,大家的心也都懸了起來,廚師們陸續找到我說,還是決定回國休假。

然而這時回國的難度已大大增加,“臨時出境”簽證未能及時拿到,而卡塔爾航空公司、阿聯酋航空公司均取消了與伊朗之間的航班,已經無法從多哈和迪拜轉機回國了……

前兩天還聽說有位中國朋友試圖從阿塞拜疆轉機回國也沒走成,又折返回了德黑蘭。眼下,只剩伊朗航班到泰國轉機,或者俄航航班到莫斯科轉機這兩條路了。

隨著國內不斷傳來從伊朗搭乘俄航回國的中國人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消息,大家再度緊張起來,中國駐伊朗使館也連續發佈消息提醒大家不要搭乘民航飛機轉機回國。

等待是一場煎熬,好在使館前幾天已經開始統計人數,這兩天多次明確表示會安排包機,讓大家耐心等待,我們也終於在前天拿到了所有人的“臨時出境”簽證。我們這7位廚師明天也終於可以一起搭乘使館安排的包機回國了。

望著一個個被塞得滿滿的冰櫃冰箱,還有貨架上的庫存,我說:“你們放心吧,就這些東西,我和這兩三個伊朗人在這兒一年都吃不完!”

像家常便飯一樣的緊急狀況

在伊朗十年,我敢說像這樣需要“緊急撤離”的狀況經歷了不下十次。

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1月8日伊朗為報復蘇萊曼尼將軍(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遇害而襲擊美國駐伊拉克的軍事基地,全國舉行反美大遊行,記得一位“身經百戰”的記者朋友在朋友圈裡寫道:1月8日是值得記住的日子。這一天,伊朗真的站在了戰爭的邊緣。

再早的一次是2019年6月20日伊朗把美國的無人機打了下來的時候,“林肯號”航母戰鬥群開進波斯灣,人們紛紛逃離德黑蘭,那段時間大家見面問得最多就是“撤不撤”?我自己還在公眾號裡寫文章吐槽來著。

在伊朗抗疫的日子(一):這一次,搭包機“緊急撤離”與戰爭無關

再往前數,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撕毀了核協議之時,面對美國的制裁大棒,外國公司,尤其是國企和大公司,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幾乎全部從伊朗撤離,好多人走之前來酒店吃“散夥飯”都跟我說:“很快就會回來的,等著我們哈。”

即使有這麼一段時間伊朗不與美國鬥法,伊朗國內也能搞出點兒事來嚇人,雞蛋漲價、汽油漲價……還有“誤擊”自己機場剛剛起飛的民航客機,各種示威遊行司空見慣,每隔一兩個月都會來一回,甚至會出現全國斷網一週的現象,不身在其中難以想象那種恐慌。

這還不算完,時不時再來個天災什麼的,我至今對2017年1月份德黑蘭的那場地震記憶猶新,那是我生平第一次經歷地震,半夜三更,驚魂未定,當我趕回酒店,已有大批中國客人退房直奔機場了……

所以,回國(確切說是“緊急撤離”) 這件事,對於混在伊朗的小夥伴兒們來說,如影隨形,從不陌生。但是,誰也沒想過,有一天搭包機從這兒緊急撤離竟然與戰爭無關……

不小心學會了用波斯語吵架

日前刷手機,看到一個在意大利開餐館的中國小夥的故事,他在意大利讀完碩士暫時沒有回國,在本地開了一家餐廳。他講述了在中國疫情暴發後自己在意大利遭遇的歧視和誤解以及目前餐廳面臨的困境,但是遭到了許多網友的非議。

在伊朗抗疫的日子(一):這一次,搭包機“緊急撤離”與戰爭無關

在伊朗抗疫的日子(一):這一次,搭包機“緊急撤離”與戰爭無關

儘管不能苟同網友們的閒言碎語,但這些評論倒是讓我開始認真思考:我到底為什麼留在伊朗?

有人說正是因為有在伊朗的中國同胞,國內的石油才是現在這個價!不過,我跟這光榮的“石油事業”沒沾上邊兒。相反,我和那位被罵慘了的意大利小夥一樣,也是個碩士畢業在國外開餐館的,而且還是在伊朗……

十年前,第一次作為公司的外派員工來到伊朗,那時候我對伊朗的瞭解也僅僅是石油。當時做夢也沒想到在這裡一待就是十年。

伊朗從來都不是什麼我夢想中的國家。伊朗不是歐洲,沒有那裡的所謂“高福利”生活。這裡也不適合賺錢,長期的經濟制裁導致里亞爾(伊朗官方貨幣)持續貶值。大家常掛在嘴邊兒的話就是:“不出伊朗不知道自己窮呀”,因為掙多少里亞爾兌成美金都瞬間被秒成渣。所以,像我這樣長期在伊朗居住的外國人並不多,不少人來看一眼、晃兩圈兒就跑了,留下來的人真的是“使著賣白粉的勁兒掙著賣白菜的錢”,太形象了。

想來想去,最先“絆” 住我的應該是這該死的波斯語吧——實在是太好聽了!

記得我剛來伊朗的時候,有次拼車遇到一個伊朗姑娘,她一路接電話,我那時候還不懂波斯語,但是聽她說話我感覺我的心都要化了。我特別好奇她說了些什麼,跟誰說話。正想開口問的時候,她和我在同一個地方下車了,我們就閒聊起來,她說剛才是和她的媽媽通話,她是德黑蘭大學的學生,她跟她媽媽說了剛剛結束的一場考試的情況……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這個語言的魅力,我說確定不是和你的男朋友說話,她羞澀地笑了,連連說不是。

我想這語言也太神奇了——跟媽媽說話都能讓人感覺那麼甜。

當然,當我今天可以用流利的波斯語與本地人吵架的時候,已經不太能想起當時為什麼決定在30+的年齡坐進教室去學波斯語了。

路邊的風景常常會讓我們忘記來時的路,這也許是很多像我一樣留在伊朗的人的生活寫照。意大利的那位中國小夥說在意大利“過渡”一下,大概是還沒有想好今後如何發展,怎麼發展,於是先開個餐館過渡。他比我還強一點兒,我連過渡都沒想過,我完全是陰差陽錯。

因為學波斯語、讀研,無法全職地工作,就去當翻譯、帶旅遊團、打零工,沒掙幾個錢倒是遇到不少吃貨,天天抱怨假中餐吃不下去了,這當然也包括我自己,於是,腦門兒一熱,乾脆開個中餐館算了!就像我學波斯語的時候沒想過學了這個語言將來要幹什麼一樣,決定開餐館的時候也沒有想過將來要幹什麼。

無論是過渡,還是陰差陽錯,往往是當你突然回頭,才發現已經走出很遠了。有可能是因為沿途的風景美不勝收,也可能是因為根本沒有退路。我算前者吧,所以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微信上中國大使館的包機群裡一會兒不看就刷屏了,大家心情急迫,誰曾想過,兩個月不到,就又一次面臨選擇——撤還是不撤。

一位嫁到伊朗的朋友跟我說,因為包機不接家屬只接持中國護照的人,所以她留下了。一位記者朋友也說暫時走不了,最多考慮讓愛人帶著孩子先回國,自己得留下來工作。

他們的話讓我內心對國內親人的內疚莫名緩解了一些。對於家人來說,我們這些在外面漂泊的人,永遠是脆弱的孩子,隨時可以回家。

可是這裡並沒有“停擺”,政府部門基本上都還在上班,很多人都還在工作。現在這種狀況頂多算是一個特殊時期,起碼現在還是,起碼對於這裡的人是。

所以如果生活還要繼續,如果我們還要在外面混下去,那這個時候要的,反而正是我們這些人作為成年人的擔當。不是什麼所謂境界,更談不上“胸懷”,只是一種選擇,漂泊本身就是一種選擇。

沒有人比漂泊中的人更明白,如果沒有眼前的苟且,哪兒有什麼詩和遠方?

但願這一次伊朗也能像這些年來的“無數次”一樣,在未來的某一天,一邊輕描淡寫地說一句 “همه چی درست میشه”(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一邊迎接不知道又會是什麼的下一次。

一切終將過去,我們終將迎來明天。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有一句經典臺詞: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那就是希望。

希望在不久,又能看見衣著整潔的小攤販推著洗得乾乾淨淨、排得整整齊齊的五顏六色的水果從我窗前走過,街角的咖啡廳飄來咖啡的濃香,女人一手捧著咖啡一手搭在男人的肩膀上在巷子口聊天,不遠處扎著小辮兒的揹著吉他的插著耳機的男孩女孩,正迎著陽光走過來……

(作者王俊為伊朗拓邦大酒店總經理、德黑蘭大學伊朗學碩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