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丧偶以后,老年人只剩活着”,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我是贰零贰零111,我来回答网友提问。

网友问:怎么看人老了,丧偶以后,老年人只剩活着?这样的话题有点颓废,我不认为只剩活着。人老了,身体功能衰退了,思维反应慢了,但不代表丧失功能,没有思维,不但要活着,还要活的精彩(当然不包括那些因患病失去活动能力的人)。

案例,据来源于天津网一篇文章《重阳探访养老院:三大变化让老人快乐生活》报到,一位丧偶的杨奶奶当年六十多岁,退休后主动选择住进养老院,如今人变得“活泼”很多。一有活动她就参加,甚至上台演出,成了出场最多的“老明星”。杨奶奶说,自己还介绍了好几位朋友来养老院养老,大伙凑在一起,每天别提多热闹了。看,这位老人上了年纪,失去了亲人,但是她能积极思维,审时度势与朋友一起到养老院“扎墩儿”养老,融入到集体生活,虽然身体活动不如年轻的时候敏捷灵活,仍能力所能及参加各项活动,甚至成了养老院里的“大明星”。这样的人,你能说她只剩下活着吗?

最后,给这些老年朋友一个建议:老伴老伴,老来做伴,但老伴走了,我们还要勇敢的面对生活,学会生活,快乐的生活!

第一,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结友出行,去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美景,给自己更换一个愉悦的心情,享受生活的乐趣。

第二,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一些老年活动,既可以结交一些兴趣爱好相投的朋友,还可以摆脱孤独难奈,找到自己生活的乐趣。

祝老年朋友快乐!

(案例来源网络)


贰零贰零111


人老了,就只剩活着!有的活着还不如死了。

现在我听到越来越多的言论,说什么“我要是以后老了得病了,要死干脆死快点”、“不要活着超过70岁,要不活着也是负担”等等,为什么会有这些话出来呢?

讲一个我生活中的真实例子,我的外婆,今年88岁了,外公离开10多年来,前几年外皮身体好,还能自己照顾好自己,有空到各个子女家小住几天,生活也能如自己的意;但现在88高龄的外婆衣食住行基本靠别人服侍,没有自理能力。

外婆是个极其爱整洁爱干净的老人,但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怎么可能时刻干净呢?原先舅舅舅妈们还是会顺着她的意,她说什么就帮她做什么,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而久之,便也失去了耐心。

外婆生活的很痛苦,子孙们照顾的也很辛苦,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我现在听到外婆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怎么还没死?

每次去看她一次,她都要做一次临终交代。看到她这样,真的很心疼!


泥宝爱生活


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丧亲,中年丧子,老年丧偶!我已快知天命,没有碰上三大不幸,算是幸运的!

但是,我的父亲则是不幸的。他是生在新中国前夜,长在红旗下的那一代人,一生苦楚,尝遍了人生酸辣苦咸,现在好不容易中国强大了,儿女出息了,可以品尝甜头了,5年前的一场车祸,却无情夺去了他的老伴---我的母亲的生命!那一刻,无法言说的苦痛涌上一家人的心头,泪湿衣襟……那种痛,也深深地镌刻在了父亲满是皱纹的脸上,难以抚慰!

我是军人,忠孝两难全。以前二老在四川老家,难报亲恩。母亲走后,我把骨灰带到了我生活的城市,并选在了比较好的陵园安葬,目的就是能够栓住父亲,好好尽孝。

母亲走后的前三年,很难看到父亲露出一丝笑容。在我和妻儿的小心呵护下,这两年慢慢有了好转。无事可做最让老年人难熬,父亲是农民出身,热爱土地是天性,为此我专门挑了几十担泥土到我家的天台上,让父亲种种小菜,既饱了我们的口福,也体现出了他的价值。为了活跃父亲身体和思维,只要周末不下雨,我都陪他去爬爬山、逛逛公园、走走湿地;一有空就让他讲过去的琐事,甚至无话找话,还时不时地与他“争吵”,就是防止他患上抑郁和老年痴呆。后来我选择自主择业退休在家,也暂时放弃了再找工作的机会,有很大的因素,是为了老年丧偶的父亲,我得看着他、陪着他、护着他……曾经,他陪我慢慢长大;现在,我得陪他慢慢变老!

综上,老年丧偶之后,绝不是“只剩活着”那么粗暴!特别是过了古稀之年的老人,孤不孤独,难不难受,精不精彩,很多时候他是有心无力,全看儿女子孙怎么做!



刘半烟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待吧!我妈妈因为2015年7月份查出得了宫颈癌症,我辞掉了北京的工作回到河南老家每个月都带妈妈去市区医院化疗,放疗,天天做饭,给妈妈按摩腿,一直坚持到19年的腊月,妈妈癌症晚期,卧床不起,天天给妈妈擦屎换尿不湿,最后还是在腊月十六晚上永远离开了我们,在2020年1月去世了,55岁,本来想出门工作的,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从过年一直在家里待到现在,经常看见我爸爸一个人在阳台沉思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或拿着我妈妈的遗像照片看半天,我爸爸可能是那种非常传统的人吧!一直走不出丧妻的悲痛阴影中,我也经常劝道他多去公园散步逛逛,跳跳广场舞,或者带着小孙子出去公园玩,经过这半个月的开导,现在人也变得乐观了,开始能偶尔看到脸上的微笑了,有时候被小孙子逗的开怀大笑,整个人也变得越来越乐观了!所以老年人丧偶后不但要活着还要积极面对新的人生,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和兴趣,争取过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幸福生活





马良241613973


自己的经历:父亲病故,家里只剩下母亲一个人。但母亲的状态不错,原因是她有信仰。有时候信仰真的可以扛过孤独。母亲还喜欢和朋友一起出去旅行,我放暑假一般也会带着她出去玩。所以,虽然都是活着,但是活法不同。


喜冬厌夏的七帆


世间的家都是由配偶组成,再开枝散叶,结婚时都有美好的祝贺,百头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真正又有多少是白头到老呢?什么老年人丧偶之后只剩活着,那中年丧子之后,还不跟着自杀吗?世上真正白头到老的也不能同一天死去,总有前后,那么多的老年丧偶的,古时叫末亡人,都只能坐等死去吗?哀大莫过于心死,完全依赖对方,失去了后是会惶惶不可终日,真正无病自杀跟着走,怕还没有人有那个勇气。随着时间流失,慢慢的也会恢复过来,人不会象缠树的腾,树死腾枯,我老伴出车祸走的,走时女儿还沒成家,要是丧偶后只等死,那未完成的事,一概不管了?后来儿子生小孩,女儿成家都是我一手操办,本人是农村的,什么都没有,没有别人那么好命,有工作,城里人,但就凭一颗不想示弱的心,孙子也大了,女儿也成家了,都有各自的房子,家,外孙女也要中考了,本人也苟活着,要是等死的话,那一切都更艰难加在儿女们身上,没有不散的宴席,走了一半,只是更艰苦了,未完成的事要独当一面去完成,背后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但是做到了问心无愧。。。。


蓝星堂花卉本铺


没有过这种经历,所以肯定没有切肤的体会,但是生活往往就是如此,我们总是觉得电视机里演的恐怖片吓人,但往往是现实更会带给人冰冷的,刺骨的和无法挽回的痛苦,但是经历的多了,也就释然了,或者说是无奈的释然了。这时候就得往前看了,虽说我觉得我说的这句话是废话,但就是这样,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只有选择往哪个方向去,而没有退路,与其选择活在无休止的思念和痛苦中,不如去做一些带有生活气息色彩的事情,比如去换个发型,旅旅游,养花,养鸟,和同龄人做一些群体活动,让自己的生活时间充裕起来,身体慢慢强健了思想也就少了很多包袱,有的时候换一个环境对人的改变还是很大的






小车车大视界


不怎么看,厌倦了回答这种哀鸣式,叫苦式得提问。人生三大悲里面没有老年丧偶,生老病死谁也跑不了,只要活着就会老。我在头条已经看到了很多卖老的提问,这是最后一次回答了。按这个提问,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都得马上自杀。这种描述,是活得没有自我,精神都寄托在别人身上。


天一阁图书管理员


不敢想自己老了以后会怎样,夫妻之间肯定会有一个人会先走,的确是很残酷,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象。所以在年轻时,就应提前规划好自己养老的钱,既不给儿女们增加负担,也给自己留下一份尊严,到时候不管去养老院也好,还是儿女家也好,给自己多留一条后路。

在经济上不依附于子女,在生活上更要有自己的生活,活到老学到老嘛,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有自己的生活,才能不干涉子女的生活。对子女绝不过多的干预,而且能帮的肯定帮。

妈呀,我太佩服我自己了,我肯定会是一个好婆婆。


喝醉的小酒窝子


什么是人

人类为什么会比其他生物高级,多姿多彩的感触和认知占了主要一点。在这个世界里,无数的事情供我们去认知与探索。

失去

人老、丧偶。这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这也是生活上的一个定律。人总会失去一些东西,最后也会包括自己的生命。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也并不是说你会与别人有所不同。

老年人

老人也一样,他们已年过花甲,也是旧时代的见证者。他们经历了旧社会,也许他们在旧时那个年代并没有享受过太多。但在这个人民过上了美好生活的时代,就应该去感受这个世界与提升生活的质量。

新时代

作为年青一代的后辈,应该成为老人对新生活的开导者。智能手机、股票、旅游、高科技等有许多领域等待着老人们的探索发现,也许他们在那里会有一个新的世界。

最后,我曾经听到过一句话,人的一生可能不止一生。[玫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