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路遙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路遙

柳青在《創業史》中說道: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人生會有很多次岔路口,而每一次選擇都至關重要,有時甚至會影響一生。

每個人都想做個不凡的人,但命運如何,全看你如何選擇!

很多人對《平凡的世界》的評價是“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這何曾不是路遙的一生呢?

01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路遙

路遙出生在陝北的清澗鎮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沒有經濟、沒有文化、更沒有把路遙培養成才的環境。

路遙因是家裡九個孩子的老大,只能承擔起照顧弟妹併為父母分擔的重則。

想來一生也就這麼定了,做個農民,畢竟家庭環境不允許。

但路遙卻不認命。

小時候的路遙一直想上學,但因父母太窮,沒法兒供他上學。

路遙的爸爸王玉寬曾回憶說:“那段時間,路遙幹活兒也不積極了,眼睛裡經常掛著淚水。”

父母是看在眼裡,痛在心上。

因路遙的大伯家沒有孩子,王玉寬就想把路遙過繼給大哥,既能給大哥“頂門”,路遙又可以唸書。

想上學,這是當時最好的辦法。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路遙

於是,路遙就跟著爸爸來到了大伯家,當時的路遙只有7歲。

爸爸在走之前騙路遙說自己要去延川縣城趕集去,回來後領路遙一起回家。

很多年後,路遙在《答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問》時,第一次說出自己當時的心情:

“我知道,他是要悄悄溜走。我一早起來,趁家裡人都不知道,我躲在一棵老樹背後,眼看著我父親,踏著朦朧的晨霧,夾個包袱,像小偷似的從村子裡溜走,過了大河,上了公路,走了。”

路遙知道父親不會回來了,但他卻把這個“謊言”嚥到了肚子裡,因為他心裡清楚,只有留在這,才可以上學。

僅僅7歲的他,為了上學,忍下了這一切。

也正是因為他忍下與父母分離的痛苦,才改變了他的一生。

就這樣,在大伯家,路遙順利進入了學堂,上了小學。

02

上了小學的路遙,充分顯示出了他的聰明才智。

當時他的小學,只能採取複式班教學方式,就是高低年級混搭在一個教室上課。老師先上高年級的課,再上低年級的課。

而路遙在一年級時,已經學會了二年級的課;三年級時,學會了四年級的課。

並且每次學期結束,總能拿到獎狀。

路遙充分享受到了學習帶給他的快樂。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路遙

到了升初中的1963年,中國仍處於極端貧困時期,對於他大伯家來說,再供一個去城裡上中學的孩子,他根本無法承受。

就給路遙下了死命令:“不準考試,回村裡‘受苦’。”

這道命令對於正處於學習興致中的路遙而言,不異於晴天霹靂。

但路遙並沒有因此放棄,而是想方設法為自己的人生爭取最好的結果。

先是告訴大伯,哪怕不讓上學,但必須參加全縣小升初的統考,他要證明自己有能力可以考上。

就這樣,路遙在全縣一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拿到全縣第二名的成績。

但“錄取通知書”的到來也沒有改變大伯的想法:“這學肯定不能上,天王老子說了也沒用。”說罷,他遞給路遙一把小撅和一條長繩,要他上山砍柴。

即使這樣,路遙依然沒有放棄求學的慾望。

沒有報名費,就找幾個關係要好的同學七湊八湊,還湊不夠,路遙就找到村大隊黨支部書記劉俊寬,哭著說:“幹大,我想上學,你給我想想辦法!”

劉俊寬看著路遙泣不成聲的樣子,很是難受,當即答應想辦法。

於是,劉俊寬就靠著自己的威望,跑了很多地方,終於幫路遙湊夠了報名費。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路遙

就這樣,路遙靠著大夥的幫忙,開啟了中學生涯。

電影《幸福來敲門》中有一句臺詞說:“如果你有夢想,就要去捍衛它。”

因為命運永遠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只要你想做,全世界都會幫你的。

這就是小路遙的性格: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永不服輸。

靠著自己對求學的慾望,一步一步為自己的人生爭取。

03

1968年,毛澤東主席向全國宣佈了一項最新指示: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這則通知,可以說影響了路遙的一生,包括文學生涯,包括婚姻與家庭。

對於沒有出過陝北的路遙來說,眾多“北京知青”的湧入無疑是衝擊著他的思想和生活。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路遙

年輕志高的路遙,覺得只有北京女知青才能激起他的戀愛慾。

一口普通話,活潑美麗,能歌善舞的林虹,深深地吸引著路遙;而知識淵博、才華出眾的路遙同樣得到了林虹的好感,就這樣,兩人的關係漸漸密切起來。

但這場戀愛最終以悲劇收場。路遙把唯一的招工名額讓給心愛的女友後,林虹卻寄來了“絕交信”。

這段感情的失敗對路遙是個沉重的打擊,甚至讓路遙邁出了自殺這一步。

就算這樣,路遙依然沒有放棄找個北京女知青。

很多人勸路遙:“找個農村姑娘算了,知青多清高呀,咱高攀不起。”

但路遙卻說:“我是要上大學的人,農村女朋友怎麼供我上大學。”

於是,另一個北京女知青林達的戀愛也就順理成章了,並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林達不是沒有才,相反,她也很有才,在當時的文學圈中,她也有一定的名氣。

但為了路遙上大學,自己不惜退出考大學的行列,甚至把自己的全部工資都拿給路遙上大學用。

在婚後,為了讓路遙安心創作,自己包攬了家庭和孩子的全部事物。

不僅如此,林達還在路遙創作時給了很多寶貴的意見。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路遙

可以說,沒有林達,就沒有現在的路遙。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路遙還告誡弟弟航宇說:“婆姨很關鍵,一個人的人生事業成敗和婆姨的好壞有很大的關係。”

是呀,路遙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找個什麼樣的伴侶,自己要和什麼樣的人共度餘生。

也只因路遙堅定不移地選擇,才為自己的文學生涯做了很好的鋪墊。

04

很多人認識路遙是從《人生》開始的。

這部作品先是獲得了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隨後,被拍成電影。

因為反響熱烈,中國青年出版社首次印刷十三萬冊單行本,在上市不久就脫銷了。兩年期間,一共印刷《人生》單行本二十五萬七千二百冊。

路遙也因這部作品躋身全國頂尖作家的行列。

《人生》的爆火讓路遙享受到“名人”的光環,同時也多了很多質疑:

“《人生》就是路遙不能在逾越的一個高度。”

但路遙不這麼認為,他不願意躺在成績簿上悠閒的生活,他不願自己的人生只停留在這。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路遙

在隨筆《我的早晨是從中午開始》種他說道:

“我曾經有過一個念頭:這一生如果要寫一本自己感到規模最大的書,或者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一定是四十歲之前。”

四十歲還沒到,《人生》也才僅僅十三萬字,這座高山一定要跨過去。

路遙為了跨過《人生》這座高山,開始屏蔽外界一切聲音:遠離光環,遠離大眾,一心一意準備自己人生中的宏偉創作。

“關於寫作,目前的狀況給我提高了要求,但我不可能從一個山頭跳到另一個山頭,需要認真的準備和摸索,而最根本的是要保持心理上的一種寧靜感,不能把《人生》當做包袱。”

就這樣,路遙踏上了創作《平凡的世界》的旅程。

也正因為他對現實主義的執著,才可以讓《平凡的世界》在當時出生。

《路遙傳》的作者厚夫評價路遙:路遙是一位思維情緒的奮鬥者,他明白自己要做什麼事,要做成什麼事。

是呀,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路遙不僅明白自己要做成什麼事,更能為之奮鬥。

05

我們常言:“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至。”

深以為然,路遙的人生雖然只有42年,但他用不服輸,不向命運低頭的性格創造了不平凡的人生。

也給我們創建了一個不平凡的精神世界。

我們總在抱怨命運的不公,但其實老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

就像路遙,大伯不讓他上學,但他用自己的努力爭取到了機會;

大家都說高攀不起北京女知青,但他用自己的才華吸引到自己喜歡的人;

別人說《人生》是他跨不過去的鴻溝,但他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己可以,並可以做得更好。

命運永遠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你堅信,併為之奮鬥,你想要的生活就在前方等著你。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路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