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中国人很早就喜爱鱼,从蛮荒时代开始,人们对鱼充满了一种神秘的崇拜,产生了鱼纹的图腾。从历代绘画、雕塑、工艺品、服饰、文学、戏曲、吉祥语等发现,鱼文化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产生的各种寓意,更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增添了许多乐趣。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明代万历五彩鱼藻纹蒜头瓶


如富贵有余、连年有余、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等这些与鱼相关的成语,成为许多艺术的创作题材。鲤鱼跳龙门的神话故事,早在中国汉代酒开始广为流传,在《三秦记》中记载:“大鱼积龙门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鱼。”古人形容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为跳上龙门。因此,鲤跃龙门便成了飞黄腾达的象征,望子成龙也由此演变而来。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青花鱼化龙花插(清 嘉庆)

鱼藻纹,作为陶瓷的传统纹样之一,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中国南方河姆渡文化的陶瓷器上,就有刻划的鱼藻纹,十分拙朴。在此后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上,鱼纹变得较为普遍,能够反映广大先民的原始渔猎经济状况。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新石器时代 网纹鱼形彩陶壶(仰韶文化遗址出土)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人面鱼纹彩陶盆(陕西半坡文化遗址出土)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人面鱼纹彩陶盆细节图(陕西半坡文化遗址出土)

到了宋代以后,随着绘画艺术的进步,鱼纹题材广泛地运用到瓷器装饰上。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的瓷器中,都有不同风格的鱼纹。鱼或单或双,或三、四、五尾戏水追逐。广义的鱼纹还包括鱼和其他团共同组成的纹样,如鱼与莲组成的图案,称为鱼莲纹或莲池游鱼纹;鱼与水藻相配称为鱼藻纹。这种鱼纹饰成为古代常见的鱼纹样式,宋代磁州窑的鱼藻纹浑朴生动,元代鱼藻纹,形态准确,描绘精致,水藻飘动,鱼儿浮游,水藻漂动显示水的流向,令人感受到水藻鱼乐的意趣。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磁州窑白地黑花鱼纹枕(宋代)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磁州窑白釉黑彩鱼藻纹折沿盘(元代)


北宋末年,宫廷画师刘寀擅画鱼,或因此造就宋代以降绘鱼藻图之风,自此以鱼为题之水墨作品,即使未必俯拾皆是,却为人所识。当中传为刘寀笔下者,又以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藏《落花游鱼图》最负盛名。鱼居水中,不便微察细观,因此画鱼又较其他禽鸟写生更艰。凭空想象却能捕捉箇中神髓,画得游鱼自得,难能可贵。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北宋 刘寀 绘 《落花游鱼图》局部

(美国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藏)

元明清瓷器中鱼藻纹饰更为普遍,鱼纹种类繁多,如莲池游鱼,水波游鱼,水藻游鱼,或单或双,或三、五追逐,鱼水相融。双数鱼的构图,在器壁用对称法,两两相对;若在器心,则两鱼并排而游。三五尾单数鱼的构图,多是顺向追逐游动,空间饰以浮萍、水草、莲花之类花草。多用青花、釉里红、五彩表现单尾或双尾鱼纹,以及鲭、鲢、鲤、鳜或鲭、鲐、鲤、鲫四鱼与水草组成的寓意纹饰。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青花鱼藻纹盘局部(元代)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青花鱼藻纹盘细节(元代)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仿明嘉靖款 青花五彩鱼藻纹大盘(清 康熙)


元代景德镇创烧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丰碑。许多元青花纹样成为陶瓷装饰艺术经典,其中就包括“鱼藻纹”。元青花大盘、大罐等器物上的主体纹样装饰图案是鱼藻纹,以其气势恢宏而著称。


通常是盘或罐中心绘有鱼、水藻、浮萍、莲花等图案装饰元青花器物。青花料描绘有吸水性的瓷器坯胎上,覆盖透明釉后经过高温烧成,青花色彩有浓淡烟散的变化,形成了许多与中国水墨画相同的审美价值。


元青花鱼藻纹从宋元绘画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元青花鳜鱼、鲭鱼,与宋画的鳜鱼、鲭鱼的造型和笔墨(料)手法都十分相似。像莲叶边缘用碎点表现枯叶的自然状态,取法于元代画家张忠《枯荷鸳鸯图》。元青花鱼藻纹的彩绘工艺是在坯体上粉本,先用浓青料平匀地拓抹在鱼背部,再青抹淡青料逐渐向鱼腹淡化,然后用浓青料画斜网细格,并微调网格线之间距离以表现鱼的游动姿态。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青花鱼藻纹罐(元代)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青花鱼藻纹折沿盘(元代)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青花鱼藻纹大罐(元代)


明代的鱼纹绘画体现静态,不追求真实性,装饰性强,以鲤鱼为主。明代宣德蓝釉堆白鱼藻纹盘,以晶莹艳丽的宝石蓝色釉托起洁白如玉的鱼藻,清丽动人。而明代嘉靖官窑青花五彩鱼藻纹大罐,盖壁在两周青花线之中绘有鱼藻纹,罐外壁在上、下莲瓣纹与蕉叶纹之间,绘有荷花、游鱼、水藻等绚丽多彩的纹饰,装饰疏密得体、细致入神。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龙泉窑青釉模印双鱼纹菱口盘(明早期)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五彩鱼藻纹大罐(明嘉靖)


明代早期鱼藻纹不多见,以宣德青花为代表。宣德官窑青花的彩绘工艺是在陶瓷坯体粉本身上应浓青料勾勒鱼藻纹轮廓,蘸浓青料拓抹在鱼藻纹的暗部,再用稍含清水的笔将青料洗染过渡到亮部,最后作局部的修饰。纹样的局部有小笔触带动青料产生的色调变化,但也有浑浊杂乱的感觉。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碗(明 宣德)


明代中期,政局逐渐趋于稳定,绘画鱼藻纹的器物总体上有所减少,但以成化、弘治时期多见这类题材器物,画工虽不及永宣时期,但其构图仍比较疏朗、鱼、藻、水波等纹饰错落有致。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红绿彩鱼藻纹小盖罐(明 中期)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青花荷塘鱼藻图高足碗(明 弘治)


明代嘉靖时的“鱼藻纹”有在器形高大雄厚的盖罐上装饰青花红彩和五彩两个典型品种,先画出莲花、水藻、茨菇等,留出游鱼的空间,然后再画出鱼,画鱼的工序是先平涂鱼体,然后用彩料描绘出鱼体的细节,鱼体从背部到腹洗染红料浓淡的自然渐变,以表现鱼体肥润的立体感。而青花描绘得也十分精细,有双线勾勒的莲花、莲叶、茨菇,再用青料水混水;也有一笔笔的线条描绘的水草在水中摇曳,画意生动。整个纹样的以散点式布陈开来,青花花草烘托艳丽的游鱼,显得协调且妍丽。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五彩鱼藻纹大罐(明嘉靖)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五彩鱼藻纹罐(明嘉靖)


晚明时期,仍有鱼藻纹器物烧造,精品不多,尤以万历时期时有出现,绘画方式沿袭明代早中期,但绘画水平不及前朝,难以达到明早期水平,逐渐走向衰弱。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青花鱼藻纹大缸(明万历)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青花内鱼藻纹外花鸟纹撇口笔筒(明万历)

清代鱼藻纹绘画细腻,早期鱼藻纹疏朗不多,多继承明代绘画技法。到了清中期的乾隆时代,粉彩瓷描绘的“鱼藻图”颇有新意,一般均采用中国画式的构图,吸收了工笔的笔墨形式,这些器物上的“鱼藻图”装饰充满画意,已不适宜称为“鱼藻纹”,却有清代宫廷画的气派。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仿明宣德款斗彩鱼藻纹碗(清 康熙)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仿明宣德款 青花鱼藻纹罐(清雍正)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仿明宣德款 蓝地白花鱼藻纹盘(清 雍正)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粉彩鱼藻纹碗(清 乾隆)


清代晚期多以金彩描绘,尤以道光和光绪时期比较流行。此外,器物上还会用鱼纹与蝙蝠、戟、磬、盘长、钱等纹样组成“连年有余”、“吉庆有余”、“富贵有余”等含有吉祥意义的纹饰,粉饰江河日下、内忧外患的国势。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养和堂款粉彩鱼藻纹小碗一对(清 晚期)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粉彩鱼藻纹碗(清 道光)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敦厚堂制款 粉彩鱼藻纹马蹄杯一对(清 道光)

民国时期,景德镇民间制瓷艺人创作的新彩、浅绛彩等器物,彩绘出鱼鳞、鱼鳍、尾的变化夸张,鱼周围水花四溅产生的韵律感,极其精炼地概括了鱼儿从水中跃起的活泼姿态。此时的釉上彩绘业拥有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彩绘制瓷艺人,把国画艺术与粉彩彩绘工艺结合起来,形成了瓷画艺术的新风貌。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张沛轩款 墨彩鱼藻纹茶具一套六件(民国)

“鱼”纹饰原来我们从古代就开始流行

邓碧珊绘粉彩鱼藻图瓷板一对(民国)


鱼藻纹,几千年来成为中国人最喜爱的民陶瓷纹饰之一,给人们带来了“年年有余”的美好的期盼,也必将成为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吉祥纹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