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寺"和"庙"并非一回事,是不可混为一谈的

现代人的认知,寺庙都是连起来读的,理解上就是,寺庙是供奉佛祖,和尚待的地方。可是其中的文化渊源,却并非如此。原来我们读了这么多年的寺庙竟然都理解错了。

"寺"和"庙"在中国古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所。庙的出现,要早于寺。庙,在古代主要是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大约在商周时期就已存在。而寺,在秦汉时期才开始设立,最初也和佛教没有半点渊源,是朝廷的行政机构之一。

原来

寺,最开始有法度的意思,是官舍,吏治的地方,我们听过大理寺,太常寺。为什么佛教叫做寺呢?因为在官寺中有一个地方叫鸿胪寺,主管外交的。作为我国第一座寺庙而且是官办的,经书传入我国,接待的自然是鸿胪寺了。汉朝时,西域以白马驮经书来,受到鸿胪寺接待。后来我国第一座寺便采用了"寺"的名称叫做"白马寺",寺就多了一层意思,成为和尚,供奉佛的地方。

原来

历史上的佛寺,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它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里面有藏经楼,起到了现在公共图书馆的作用。里面不单单佛教经典,儒家道家的经典都有收藏。很多读书人,像范仲淹、朱熹、王阳明这些大儒,都曾长时间在寺院里挂单读书。

原来

"庙"比"寺"出现的更早。

一开始的时候,庙是指帝王、贵族祀奉先祖神位的宫室。晋人崔豹《古今注》云

"庙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灵貌也。"古人是把庙当做貌的谐音,他们觉得在这可以看见先祖的容貌。这从《说文》中可以看出:"庙,尊祖先貌也。皇宫的前殿也称为庙,所以朝廷也称为"庙堂"。如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就有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寺和庙是有本质的不同,但也有相似地方,寺是指印度传进我国的佛家,像如来,观音菩萨,罗汉等都是佛家,寺里供奉的就他们塑像。

而庙是供奉神仙一类的塑像,如土地爷,山神庙,关公庙,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都在庙里供奉。相似地方就他们都掌管人间命运高等地方。

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了解到,"寺"和"庙"的区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佛""道"教的区别,以后不能再叫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